1. 湖南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湘潭; 2.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3. 湖南省安仁县安平镇中心小学,湖南郴州; 4. 湖南省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 学校,湖南长沙
按照网络社区分类和时代发展可分为学习型与传统型社区。学习型社区指通过参与实现集体型教育的社区,它以学习、研究、讨论为目的,以网络工具为中介进行人际交互而形成的群体,如知乎网,CSDN论坛,慕课网等[1]。学习型社区是在社区终身教育的基础上,提高社区成员素养和丰富生活内容,达到社区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型社区[2]。社区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承担着社区居民生活家园的外显功能,还要积极传递智慧城市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担当与责任。未来人类社会的繁荣取决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发展,但最终落实到社区的建设当中,因此,构建学习型社区成为应然之势[3]。
《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努力构建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未来五年,国家将继续统筹建设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体育场地建设和学校场馆开放共享,提高健身步道覆盖面。智慧健身型社区是为了满足社区不同人群对不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全民健身和全面健康的重要举措。因此,新时期积极推进“智慧健身型”社区的建设工作,对满足社区居民健康需求,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加快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根据当前社区的建设和治理的现状,政府在社区不同方面的管理上仍占主导,“协同治理”作为新型治理方式且由于社区建设为一个整体,一直处于各行专家分别资政建言,社区建设应该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思考,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研究以“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协同建设为思考点,从系统论进行社区建设思考并提出协同建设的价值、挑战和策略。
新时代语境下,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更为加快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民对于文体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社区居民需要更为便捷、高效、智能、多元的服务。单一社区是作为社会建构中的基础,其管治水平的高低情况,直接体现的就是国家治理能力水平高低或质量层次的程度。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下的完善与建设中,其中社区的管理和建设,在新时代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新发展格局阶段,积极完善社区功能发展和建构,推动更高质量的社区公共服务,加快社区自治改革,增强社区共同体的核心文化建设,提高民众获得感是新时期丰富和激发社区活力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丰富社区的多元化功能,打造品牌社区文化休闲的任务,协同建设社区成为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要求。
为了更高质量的满足居民对于学习和健身服务的不同层次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研究搜集近五年的主要政策,罗列归纳主要体现为,2014年住建部出台《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10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8年颁布了《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及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这些纲要和政策文件的颁布对于完善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学习和健身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与大力推动作用,也是积极推动社区公共服务改革和建设的有利抓手,进一步刺激社区功能的完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5G、互联网以及社群和区块链技术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安全、文明和制度的完善有了更大的要求,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成为新时期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智慧化治理中,坚持跨领域协同共进的定位是促进社区治理智慧化的重要选择。[4]当前“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是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发展与学习的需要,为社区居民提升智慧动力提供基础,构建学习优美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智慧健身型社区”的建设是满足社区居民对追求健康生活品质的需要,打造社区科学健身的平台,满足健身健康需求,繁荣社区学习与运动文化,二者均是满足社区居民最基本的需求着手,且从社会生态系统学思考,社区居民作为一个完整体,其居住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基于社区居民的发展而言,学习和健康,二者不可分割。研究认为,将“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协同建设可高效利用社区有限资源,达到“1+1>2”的建设效果。
终身学习与身心健康是每一位居民对于生活要求的基础。特别是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有所养”成为研究老龄人高品质生活的主要方向,且由于计划生育时期的政策,当前人口结构存在巨大的隐患,造就老龄人生活的妥善安置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活到老学到老”是社区居民面对国家加快发展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跟不上当前时代文化的发展就会迅速被繁荣的时代所抛弃。社会所定义的文盲不再仅仅是未曾读书的人,在经过中国9年义务制教育的大背景下,缺乏终身学习的能力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文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经济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高低,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评价生活状态的主要量化指标。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主要环境,只有社区具备足够的软硬件条件,才能提供充分的学习和健康环境,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下,居民才会有坚持锻炼和学习的热情,也才会积极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共同建设社区美好家园。而“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协同建设的目的就是将人类终身学习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满足人民最基础的需求和保障。
新时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国家治理的内涵和特征做出新规定。社区治理成为重要一环,文化生活与服务质量体现着社区人民对于服务的基本要求,做好社区服务成为提升社区民众获得感的重要手段,协同治理成为社区建设的主方向。加强社区的管控是保障社区居民安全健康生活的基本环境条件,发挥社区组织对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但当前在社区文体建设上,由于各部门分工合作较多且各自工作任务与强度较大,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沟通障碍,或多或少都会造成资源供给错位,不能充分的发挥社区有效资源的合力。因此,在促进社区的综合治理上,将“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协同建设有利于完善社区的治理制度[5],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也是面临社区共同治理制度的完善,责任的分工,以应对增强供给效率,促进部门之间有效分工合作的挑战。
十九大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各大层次和不同主体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不同方向的结构性变化,供给与需求也亟须得到调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提高供给质量作为评判标准,以人民的满意度来构建服务体系,推动一系列供给侧改革政策,打破各大体系之间的屏障,更好地提高运行效率。社区在公共服务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以提高供给效率为主要任务进行发展,政府积极开展“放管服”,采用社会机构市场化的方式,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改革的供给效率,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对于学习与健康是人的主要需求意识,“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协同建设成为应然之势[6],是更好解决社区资源供给不足矛盾的主要抓手和解决之策,是提高社区居民公共服务获得感的重要措施。
从新时代社会健康发展来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整体脱贫,社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仅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已得到充分的保障,更高一级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愈来愈被重视。对社区人们生活产品供需进行分析,社会各界人员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被反复强调。“获得感”不仅成为党中央重要会议和文件中频频提到的重要词汇,也成为民众交流的热词。在社区供需分析上,只有充分的分析社区居民对于学习和健康的需求,为其提供能够满足其身心健康学习的主体讲座和宣传,才能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建设中。协同建设“学习型和智慧健身型”社区不仅可以超越单一建设的效果,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获得感也成为评价社区发展的标准之一。
管治是指通过多个利益之间的共同体发挥各自的职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的一种管理方式[7]。管治的视角下,政府在社区多中心的治理模式中主要发挥积极的主导功能,采用政策制定的形式来引导社区秩序的稳定与生活环境的协调。
首先,制定“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政策法规,在社区规划、准入制度、评价标准以及完善智能化设施、信息交换共享办法等方面进行调配和完善。积极开展居民主动学习的制度,包括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使用、运行机制、评价反馈等。其次,政府可以聘请卫生安全、体育指导、社区管理等专家,以简单直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社区骨干及居民进行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学习,增强社区建设、个人健康和文化活动参与等相关意识,细化社区相关法规,提高适用性。通过制定“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政策法规,以制度进行运转,增强治理效率,发挥政府的管治功能。
在政府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方向下,我国“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建设须要不断刺激市场元素,以市场应有的竞争体制来激活社区文化发展,同时以政企合作运营模式,优化配置资源,加强社区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快信息技术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厘治作用。
首先要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需要明确在“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建设中的角色位置,企业则需要注意在优化社区资源配置上助力。政府对市场进行引导和监督的同时,企业为“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提高硬件、软件等基础设施。二者在协同建设社区上需要相互协作,优化配置资源。其次建立政企合作PPP模式。当前,仅由政府资金来支持“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可持续发展显得动力不足,政府应政策鼓励和经济刺激开发商积极投入到“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的建设中来。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寻找对应的公共服务供给,建设便利、多样化的智能体育场馆和学习活动场地设施,形成供给合力,积极构建结构优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建设运营科学化的“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
政府和市场不能包办“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建设,而应让更多地社会组织参与协治以保障社区活动的有效开展,丰富社区居民的休闲体育与文化学习活动。
首先,有效的组织与实施相关文化策划,抓住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通过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或孵化品牌性的活动或赛事,进而丰富社区文体活动,发挥社会组织应有的社会功能。社区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居民日常的主要文体活动,包括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项目等信息,积极构建社区居民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其社区活动的开展。其次,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过程中及时了解居民对于文体活动的需求,并通过线上线下及时反映到上级管理部门[8]。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并将成果进行宣传和奖励,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应有的协治功能,以满足社区不同居民群体对于各类型文体学习活动的需求。
社区居民是“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协同建设的最终归宿,不同居民对于社区服务的实际要求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水平是权衡社区建设水平高低和成功与否的“金标准”。“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服务其最终的目标是更好地调动居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丰富社区居民文体活动,促进互动交流,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健康、幸福、文明和安全的社区建设氛围,实现居有所乐。
社区共同体是“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打造的归宿,不同治理主体应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文化活动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设意见,通过社区居民的需求分析和建议来打造隶属于社区居民自身所需要的社区文化学习环境。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生活的主体,文化繁荣发展的推进者,只有自行积极加入社区的打造和发展,以自身当家做主的心态参与社区的治理当中,为社区发展提建议,谋发展,积极融入社区共同体,才能更好的满足和发展社区居民不同需求。同时社区也应积极举办社区文体活动,社区不再是独立的生活空间,而应是社交的第二场所,以社区文体活动参与了解居民思想动态,解决社区相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居民高效自治。
“学习型与智慧健身型”社区协同建设的目的是为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生活的需求而量身打造,是为更好地促进社区资源高效利用,解决社区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桎梏,打造共同发展的综合体。但当前我国社区在治理上还存在治理主体的单一性,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上存在矛盾;社区发展的融资渠道不畅,不能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在协同治理上,政府应主动放权成社区发展的引导者,企业积极参与逐渐发展为合作者,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从被动者逐渐发展为协作者,居民从社区享受者逐渐发展为主动者,共同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共享美好生活。
[1] 夏建中.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再到社区治理——我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J].甘肃社会科学,2019(6):24-32.
[2] 叶忠海.论学习化社区创建的若干基本问题[J].成人教育,2004(1):6-10.
[3] 蒋丽娜,单晓红,刘晓燕,等.学习型社区用户行为演化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8,30(3):886-894.
[4] 陈云.依托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26-30.
[5] 李阳,詹建国,毕研洁,等.我国智慧社区体育发展现实困境与治理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9(6):40-46.
[6] 邵新哲,计国君.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协同运作机制研究——以四川省S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J/OL].软科学:1-17[2021-03-04].
[7] 曹海军,鲍操.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新时代社区治理制度化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理论探讨,2020(1):12-18.
[8] 张晨,张卉妍.需求、行动者与绩效:智慧社区创新实践的动力机制——基于S市Y社区的个案研究[J].新视野,2021(1):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