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21027
Current Downloads: 130910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 ——基于 2020 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专题综述

Analysis on the hot issues of Rural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 Based on the thematic review of the 2020 National Sports Social Science Annual Conference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1,1(2): 64-68 / 2021-09-09 look792 look710
  • Authors: 陈相君¹ 史文文¹ 张青² 朱亚成³
  • Information:
    1.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2.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陕西杨凌;
    3. 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咸阳 
  • Keywords:
    Public sports service; Construction value; Development status; Cause of the proble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Development of enlightenment
    公共体育服务; 建设价值; 发展现状; 问题成因; 发展对策; 发展启示
  • Abstract: Based on the 2020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Sports Social Science Project Overview, we analyzed the hot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n Rural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which were main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the “Status Quo”, “Cause” “Countermeasures”, “Enlightenment” five aspects. And it aims to combing about the Hot Spots and related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Rural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related research train of though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ral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has the value of “boosting the New Era”,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ensuring healthy China”. At present, there are mainly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lack of facilities ,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lack of instructors and publicity and other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focus on the government capital investment, internet mode, fitness facilities,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grass-roots supply mechanism and mode. 基于2020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专题综述,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价值”、“现状”、“成因”、“对策”、“启示”五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梳理目前关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的热点和相关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思路。结果表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助推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保证健康中国”的价值;目前主要存在供需矛盾、缺乏设施及监督管理、缺乏指导员及宣传等问题;对策方面集中于对政府资金投入、互联网模式、健身设施、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基层供给机制与模式上。
  • DOI: http://doi.org/10.35534/lsh.0102013
  • Cite: 陈相君,史文文,张青,等.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基于2020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专题综述[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1,1(2):64-68.

2020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于2020年11月21日在线上召开。来自全国500余名学者进行学术分享。会议采用大会报告、专题报告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视频进行学术报告与互动。

此次论坛征文体育社会组织监管体系研究、体育治理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后疫情时代中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基层体育发展与治理研究专题包括了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学术交流,论坛一共录用论文570余篇,其中有20余篇报告关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本文对年会有关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热点以“建设价值”“现状”“成因”“对策”“启示”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反映此次论坛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的报告成果。

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研究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体育的发展,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事业指向农村资源。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是发展农村体育的基石,是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1]。此次年会中罗静逸、王冬阳、杨建辉等人从不同角度阐述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价值:新时代的“助推剂”、乡村振兴的“服务员”、健康中国的“保证金”。

1.1 新时代的“助推剂”

湖南大学罗静逸、广州体育学院向艳梅和周结友等人从新时代背景出发研究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指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以保障广大农民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不仅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坚实保障,有助于推进我国体育强国战略。其中罗静逸还指出建设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建设体育强国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健康中国的必要保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选择。

1.2 乡村振兴的“服务员”

成都体育学院周云研究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与治理,指出乡村振兴的体育方面主要体现在发展农村体育产业及体育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优化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文化的传播等,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公共体育服务起着重要的服务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及基础保障。如:乡村体育旅游、户外运动、民族特色体育文化等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创收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1.3 健康中国的“保证金”

吉林体育学院杨建辉站在健康中国角度以云南省为例,指出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改善农村青少年体育活动环境,提高农村青少身体健康水平,推动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育服务,进而提高青少年身体活动能力,是国家积极应对现阶段青少年体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为健康中国提供有力保障。建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现社会体育服务需求问题,提出社会体育服务供给措施,不仅对云南省以点带面实现当地社会体育服务发展有实践意义,同时对全国其他地区实现农村社会体育服务发展、促进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

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难得的发展关键期,国家有良好的政策导向和制度措施推动其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建设逐渐提升,但同时广大农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也在日益增长,逐渐形成多元化[2,3]。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供给需求矛盾突出,监督管理效率低下;锻炼意识较为薄弱,体育产业结构单一;体育场地设施欠缺,技术指导配备不足问题。

2.1 供给需求矛盾突出,监督管理效率低下

湖南大学罗静逸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在供给与需求方面,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覆盖率已经超过了70%,已基本保障大部分农民享有公共体育服务,但是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的供监督管理短缺且设置极为简易现象,相关的专业人才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难以支撑整个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在体系方面,我国农村相比于城镇来说,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和体系。具体体现在:一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组织管理种类多,但并未经过系统的统筹管理,组织之间分工合作不明显,工作效率低下;二是部分农村政府尚未建立健全专门考核公共体育服务的监督评价体系与保障激励政策,导致农民群众的参与度逐渐下降、体育场地荒废等现象。

2.2 锻炼意识略显薄弱,体育产业结构单一

沈阳体育学院王冬阳团队调查总结出:第一,农民专门进行体育锻炼的极少,有部分贫困村公共体育设施安装在封闭的村委会院内,而村委会只在固定时间开放,在非村委会工作时间,封闭的村委会大院会进行上锁,导致群众需要体育设施而无法使用。在思想上,部分农民存在对体育锻炼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干农活、干家务劳动就等于锻炼身体。第二,村中主要人群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当地的青少年没有物质基础来满足健身需求,身心得不到愉悦效果,且贫困地区的部分青少年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第三,在农村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发展渠道单一,体育产业供需矛盾突出,缺少专门的体育专业人才,无法满足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2.3 体育场地设施欠缺,技术指导配备不足

成都体育学院周云指出现阶段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城乡二元供给格局问题,城市镇体育场地数量大幅领先于乡村地区,城镇地区场地数量占比达到68.61%,乡村地区仅仅只占31.39%。据他的团队调查得出,青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缺乏,配备不齐全。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利用率较低。西北地区农村缺少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最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项目,很多器材设施都年久失修破旧。沈阳体育学院杨鑫和王伟以峰峰地区为例研究了社区基层群众的体育发展与开展现状,他们总结出峰峰地区的基层社区存在体育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科学的机构管理组织,专业的技术指导员少,大部分场地老化需要改善,群众的主动参与意识薄弱。

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成因

十九大以来,国家对农村的建设更加重视。由于农村的地理设施环境、人口特征情况与实施组织管理情况较复杂,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成因主要分为体制机制管理与建设的自发问题与群众个人意识与活动问题。体制机制管理与建设的自发问题主要有: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供需失衡、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不足、监管体系薄弱、缺体育指导员。群众个人意识与活动问题主要有:群众锻炼意识淡化且参与度不足、缺少体育氛围。

3.1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社会组织能力薄弱

北京体育大学王登科和钟薇指出基层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问题成因有:第一,体制机制阻碍体育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我国现有体制下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较为严格,如在社会组织的注册登记方面,不仅需要管理机关登记、审批,而且准入门槛较高、程序较为复杂。第二,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自发问题。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由于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并且存在资金、设施、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其自治能力、发展能力、服务能力较弱。第三,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认同度低,群众参与不足。我国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特别是自发型的体育社会组织,人数少,进入的门槛很低,导致其无力承担社区治理的任务,究其原因,无不指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认同度问题。

3.2 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管理体系相对落后

湖南大学罗静逸指出:第一,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除国家政府与体育行政部门之外,其他相关的社会组织极少为农村体育服务提供相关的服务供给,进而导致我国农村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呈现出单一化、不均衡状态。第二,供给输出与需求多元的失衡。相关的专业人才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难以支撑整个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同时不少农村从未组织过相关的体育活动,缺乏对村民进行专业指导,村民体育健身生活严重缺乏,服务输出很难满足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导致供求关系矛盾日益突出与失衡。第三,监督管理体系的落后。当前我国农村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机制,部分农村甚至没有安全的健身设施和场地。

3.3 体育氛围严重欠缺,指导队伍人数不够

沈阳体育学院董传升等提到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第一,农村贫困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被忽视。贫困地区的部分青少年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的心理和孤僻的性格,而部分农村将其视为正常现象。第二,农村缺少体育氛围,体育保健意识不足。如健身设施不齐全加上对体育锻炼的“误解”,群众参与度低。第三,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大部分集中于城市,农村地区较少。

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2020年11月,中央有关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将乡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4]。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以来,我国关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的发文量较少,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关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此次年会研讨结果主要体现在宣传力度、供给机制、供给模式、资金投入、体育组织、服务机制、资源配置、专业人才上。

4.1 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建立供给信任机制,开设专业管理组织

沈阳体育学院杨鑫和王伟以峰峰地区为例建议当地政府鼓励群众参加体育运动,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及对公共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力度;对现有场馆统一规划管理建立专业的裁判队伍、教练员队伍,加强偏远地区体育运动的推广。宜宾学院孙晨和韦颂建议:第一,构建针对性财政保障体系,实现有效供给。通过集中性、广泛性的地区特色体育文化为手段,创建体育文化传播空间立体化;第二,建立基层组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信任机制。建立供需的互信需要和基层组织与民众之间的信任互动,基层组织保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最大程度上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组织之间的平等,打造科学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第三,建立农村体育合作组织,增强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进而传达全民健身精神,营造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

4.2 促进多元供给模式,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激活体育组织活性

湖南大学罗静逸建议:第一,促进多元供给主体参与,建立制度支持体系。政府可以增加其财政资金的投入,完善其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加入体育服务建设的队伍中来,为公共服务提供必要保障;引导农民进行自主供给,增强其健身需求,鼓励参与相关的决策。第二,开展多样化供给输出,培养新的基于当地需求的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民俗体育文化,结合当地地域特色,打造当地独特体育文化产业。第三,多方位建立协同合作,完善资金投入机制。转变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方式,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与财政补贴等相关激励政策;重视农村地区体育爱好者与体育能人的地位与作用,通过一定的政策鼓励,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自行创办社会体育组织。第四,激活体育组织活性,健全其组织体系。政府职能部门应该组织体育、文体等多部门协同创新,明确各自的权利与分工,加强合作,使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科学、规范。

4.3 构建多元服务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设施,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成都体育学院周云建议:第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机制。明确政府供给的主导地位,对相关部门进行明确的事权划分,并打破传统的只靠政府的服务思维,引入社会体育组织、体育企业参与其中。第二,构建均等化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中央财政要不断增加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经费投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遵循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特点,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同步同维同面供给。第三,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决策管理机制。政府要转变治理模式,主动了解农民需要体育需求,在规划和决策中应增加农民的参与,真正实现农民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之中的主体地位。第四,积极培养农村体育专业人才。通过体育人才加强对农村体育组织的管理,宣传体育知识,转变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形成对体育正确的认识,培养运动兴趣,并定期组织特色体育活动,提高农村体育的普及率。沈阳体育学院王冬阳团队建议:营造体育活动氛围,培养主动健康意识;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队伍;政策扶持乡村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北京体育大学王登科和钟薇建议:完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保障机制,提高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提高群众对体育社会组织的认同感。

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是促进全民健身的有力保障[5]。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6]。以往学者研究的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启示诸多集中于国外经验,在这次年会中各地学者结合国内外经验和当前国情各抒己见,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数据科技、“多元协同”治理和结构功能主义的资源获取的启示。

①成都体育学院李雪梅研究了后疫情下中国体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后疫情下中国体育发展应注重体育文化战略的输出,利用“互联网+”模式线上APP针对疫情进行体育健康活动,促进体育健康全面建设。②江西理工大学钟远绩等研究了后疫情时代社区老年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其团队强调在后疫情时代下应利用数据科技的力量为精准供给助一臂之力,其中更要明确政府职能作用,形成多元化精准供给主体,加强企业与社会组织的行为管理。③广州体育学院向艳梅等研究了新时代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指出我国乡村居民体育需要不断增长,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需要齐发展,乡村资源禀赋需有效利用起来,体育场地设施是进行体育健身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乡村居民最迫切的体育需要。但是当前乡村“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尚未形成,支撑乡镇事权的财政保障不足,“自上而下”供给模式效率低下,绩效评估与监督问责成效不彰。④北京体育大学王菁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研究了社区防疫管理经验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启示,他指出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社会适应,确保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获得所需资源;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达成,但是有待完善。

6 小结与展望

6.1 小结

1)此次年会的主要成果

①形式新。2020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第一次以线上视频会议形式举办,中青年学者在线上进行学术交流,是年会全新的尝试且圆满落幕。与传统线下会议相比形式上大大节省了会议经费和时间成本,大家在电脑前、手机、平板都可进入指定会议专场,开放灵活性更强,大大提高了会议效率。会议过程中,通过大会主会场、分会场的报告与讨论,与会者们经报告和交流,对我国体公共体育服务现代化等重大问题产生了新的观点、理论与视角,对于我国实现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有深远意义。②内容广。此次年会选题广泛包揽了十二个专题,无论是论文研究的覆盖面上还是研究的项目内容上都很广泛,会议产出的观点相对全面,并且贴合当前国情,其多角度多领域跨地区地展示了我国当前体育发展的特点和前景,为我国体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此次年会存在的不足

①参与者相对局限。首先,在参与者中,大多是体育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一线体育管理经营人员寥寥无几。其次,进行学术交流的大多是体育相关人员,医学、管理界等专家学者并未参与其中。要想落实体医融合、体教融合,更需要的是医学界与体育界的科研合作。②论文质量有待提升。一方面,年会中被录用的论文虽有500余篇,但是大多论文进行的研究比较宏观化,选题聚焦度不够,微观研究较少。另一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的较少,论文重意义的阐述,轻研究过程方法的论述。

3)公共体育服务相关结论

第一,建设价值方面。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新时代的“助推剂”、乡村振兴的“服务员”、健康中国的“保证金”。第二,发展现状方面。存在供给需求矛盾突出、监督管理效率低下、锻炼意识略显薄弱、体育产业结构单一、体育场地设施欠缺、技术指导配备不足现象。第三,问题成因方面。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社会组织能力薄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管理体系相对落后、体育氛围严重欠缺、指导队伍人数不够的问题。第四,发展对策方面。要促进多元供给模式、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激活体育组织活性、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建立供给信任机制、开设专业管理组织、构建多元服务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设施、积极培养专业人才。第五,发展启示方面。后疫情时代“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中国体育发展面临体育新挑战,互联网模式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新契机。精准供给、提高健身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体育设施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6.2 展望

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征程中,公共体育服务的作用当之无愧。在今后的研究中,公共体育服务的着力点应放在实证研究上,多进行微观研究,让实证效应落到实处,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效率促进全民健身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如果在往后的年会中,专门设置一个公共体育服务的主题或专题,并能够邀请医学界等专家参与其中,共同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聚焦展开交流或许会碰撞出更激烈的火花。综上所述,2020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作为纪念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对体育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本次会议中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探讨了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面对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及发展还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公共体育服务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高庆勇.基于Citespace计量学分析的我国农村体育研究动态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12):24-31.

[2] 申顺发,赵强,郭学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问题与模型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18(9):17-21+27.

[3] 胡庆山,方千华,张铁明,等.迈向体育强国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12-17.

[4] 田虹.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摘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1(1):1-6+14.

[5] 胡大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4):301-302.

[6]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7] 王占坤.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科学,2017,37(5):32-47.

[8] 陈德旭,郭修金.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瞻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5):64-70.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