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21527
Current Downloads: 130918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进展分析——基于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 Based on Cite Spac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2,2(2): 37-40 / 2022-07-12 look838 look443
  • Authors: 翟小洁 张译文
  • Information:
    华中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Sports; Cite Space; Visual analysis
    体育课程思政; Cite Space; 可视化分析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of academic attenti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has joined the arm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with its unique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the Cite Space knowledge graph software is used to select the literature on P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ublished on CNKI from 2018 to 2021, and carry out visual analysis on them, aiming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P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hina presents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in recent years;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dely distributed but lack of cooperation; The number of core authors is small, and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among different scholar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n recent years, the focus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is topic mainly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sports, how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design of a specific sports cours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近年来,课程思政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高校体育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加入到课程思政研究大军队伍中。本研究运用Cite Space软件,选取2018—2021年在CNKI上刊登的有关体育课程思政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与整体概况,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研究机构数量多, 分布广泛却缺乏合作;高产量作者数量较少,不同学者之间的合作程度有待加强;近几年学术界对该话题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挖掘体育中的思政元素、对某一具体体育类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进行教学设计以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等方面。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sh.0202007
  • Cite: 翟小洁,张译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进展分析——基于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2,2(2):37-40.

2016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殷勤的期盼,针对当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他强调,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要的渠道功能,使得各门各类课程都能够起到思想政治育人的作用,由此,“课程思政”的概念便应运而生。而后在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思政建设便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各个学科专业及各门课程中全面推进[1]。体育作为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包括体育精神和人文素养等,是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学术界在体育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分别从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可行性[2]、元素的挖掘与内容体系的构建[3,4]、教学方法与路径的改革与创新[5]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但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缺乏整体性的概述,尤其是对该领域的研究特征、研究热点与趋势等缺少系统地梳理。基于此,本研究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知网中近年来关于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把握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与整体概况,从而为研究者们进一步深入探究“体育课程思政”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选取所需文献。以“体育课程思政”和“课程思政”并含“体育”为检索条目,选择的文献类别为学术期刊。由于“课程思政”的概念是自2018年才逐步出现在学术网站上的,因此,本研究检索的所有文献收录时间为2018年—2021年,并对所得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删除与本研究关联性不紧密的期刊文章,最终共选出529篇有效期刊文章。

1.2 研究方法

Cite Space是在文献计量法的基础上设计出的数据可视化软件,本研究运用该软件对“体育课程思政”主题文献资料进行可视化分析,对“体育课程思政”主题研究的发文量趋势、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热点和趋势等进行可视化表达和梳理,直观地呈现出该领域的研究特征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后续的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2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2.1 发文量时间分析

通过绘制发文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谱,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速度和趋势[7]。图1是2018—2021年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发文量时间分布图。

图1 2018—2021年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发文数量

为了响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与要求,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课程思政”这个概念首次被提出[8]。在此背景之下,2018年知网上开始出现“课程思政”这样的学术词汇。由图1可知,2018—2019年两年期间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知网上刊载的关于“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分别只有16篇和47篇。2020年教育部颁发了《纲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在各类高校、各个专业中的建设。至此,有关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20年发文量152篇,2021年发文量314篇。截至目前,“体育课程思政”依然是学术界备受观注的研究话题。

2.2 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分析

以“机构(institution)”为关键词,利用Cite Space软件识别2018年—2021年间研究“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机构,生成2018年—2021年“体育课程思政”主题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其中涵盖113个网络节点,网络密度为0,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研究“体育课程思政“的机构目前比较分散,机构作者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各个高校之间尚未形成完善的学术合作网络。由表1可以看出,在“体育课程思政”排名前11的研究机构中,体育类院校有2所,共发文7篇,占比19.44%,高职院校有5所,共发文17篇,占比47.22%,普通本科院校有4所,共发文12篇,占比33.33%。这表明高职院校是目前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主力军,体育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关注度有待加强。

表1 2018—2021年间研究“体育课程思政”的机构排名(前11位)

排名 发文量(篇) 研究机构
1 4 南京体育学院
2 4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3 4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 3 东北石油大学体育教研部
5 3 中原工学院体育部
6 3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体育系
7 3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8 3 山西工商学院
9 3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10 3 烟台大学体育学院
11 3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3 核心作者知识图谱分析

图2 2018—2021年体育课程思政研究核心作者图谱

表2 2018—2021年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排名前9位作者

序号 作者 发文量(篇) 作者单位
1 赵富学 6 武汉体育学院
2 姜伟伟 4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体育系
3 赵宇 4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 袁红 3 东北石油大学体育教研部
5 张新军 3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6 董翠香 3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7 周名政等人 3 沙洲职业工学院
8 王亚军 3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9 张明 3 昌吉学院体育系

作者发表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反映其对于该领域的影响力[9]。以“作者(author)”为关键词,利用Cite Space软件识别2018年—2021年间研究“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作者。图3为2018年—2021年“体育课程思政”主题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涵盖136个节点,关键路径66条,网络密度为0.007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学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尚未建立起来,绝大部分学者都是孤军奋战的状态。表2是依据发文数量对作者进行排序,可以看出,学者赵富学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多,有6篇核心期刊,属于高产作者,且发文质量高,可以认定为是该领域的权威学者,但是图3显示,其尚未与其他作者产生密切的合作网络关系,需要通过项目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在“体育课程思政”发文量排名前9的作者中,来自体育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作者均有1人,发文量分别为6篇和3篇,均为核心期刊,且这两所院校均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另外7位学者分别来自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发文量共有23篇,且都是普通期刊。由此可见,“双一流”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这个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要显著高于其他院校。

2.4 高频关键词与共线网络分析

关键词可以呈现出文献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如果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中介中心性数值越大,那么其在该领域的影响力也越大[10],其中突显值高的关键词也可以显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11]。

表3 2018—2021年“体育课程思政”主题关键词(频次≥12)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介中心性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介中心性
1 课程思政 342 0.38 11 教学改革 19 0.01
2 体育课程 84 0.91 12 教学 18 0.06
3 思政教育 68 0.36 13 高职体育 17 0
4 体育教学 53 0.24 14 大学体育 17 0.84
5 立德树人 43 0.1 15 体育教育 17 0.17
6 高校 41 0.17 16 思政元素 14 0.36
7 高职院校 40 0.03 17 学校体育 14 0.03
8 高校体育 38 0.69 18 协同育人 14 0.01
9 融合 24 0.26 19 路径 13 0.03
10 体育 21 0.3 20 高职 12 0.22

图3 2018—2021年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核心关键词突显值

由表3可知,2018—2021年间,“体育课程思政”主题之下关键词频次分布排名最高的前五名分别是课程思政(342次)、体育课程(84次)、思政教育(68次)、体育教学(53次)、立德树人(43次)。中介中心性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为体育课程(0.91)、大学体育(0.84)、课程思政(0.38)、思政元素(0.36)、融合(0.26)、体育教学(0.24)、高职(0.22),以上数值可以表明,这一时期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体育思政元素的挖掘、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等几方面。图3是依据关键词突显强度进行排序的图示(top9),从中可以得出,将思政教育与传统体育课程进行融合,将体育精神等德育素材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设计是目前中国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热点。

3 结论与建议

(1)近年来,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研究趋势显著上涨,是当前学术界备受观注的研究话题之一,经过统计发现,在该研究领域的所有文献中,目前只有43篇核心期刊文章。因此,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思政呈现出的白热化研究趋势,文献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得到保障。未来,要继续加大对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引进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不断完善该领域的理论基础,优化其实践路径,使其成果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2)研究“体育课程思政”的机构数量较多,但往往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机构之间的合作密度很低。高职院校是目前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主力军,虽然研究数量可观,但是研究质量普遍不高。“双一流”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这个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要显著高于其他普通院校。未来应提高体育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等师资力量雄厚的高校对体育课程思政领域的关注度,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3)赵富学、董翠香等人是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推动了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但总体上核心作者数量较少,学者之间合作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可以创建更多科研合作平台让该领域的权威学者与普通院校的科研人员展开合作,进一步保障研究成果的质量。

(4)近年来,学术界对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体系内容的构建、体育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等。未来学者们应加强对其他类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进一步细化体育课程思政在具体某一类课程中的模式构建,让体育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真正惠及全体高校师生。

参考文献

[1]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2] 王学俭.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3] 杨祥全.铸魂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与自身优势探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1):13-16.

[4] 朱秀清.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羽毛球选项课为例[J].运动,2018(2):130-132.

[5] 王佃娥.“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类专业课程建设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56-58.

[6] 杨琴.国内课程思政主题研究知识图谱(2017-2020)[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30(12):108-114.

[7] 陈悦.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8] 王占坤.21世纪初以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2):109-115.

[9] 何秋鸿.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2):98-103.

[10] 高明.基于Cite SpaceⅢ的国外体育教育研究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学,2015,35(1):4-12.

[11] 王娟.基于Cite Space的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2):5-13.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