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21454
Current Downloads: 130918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后疫情时代社区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2,2(2): 17-20 / 2022-07-12 look632 look674
  • Authors: 黄安平
  • Information:
    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2
  • Keywords: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Development path
    社区体育服务; 现实困境; 发展路径
  • Abstract: With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the community has played an unprecedented role in the epidemic, and the value of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 has been highlighted.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s are faced with the following dilemmas: The lack of sports facilities, the scarcity of Director of sports, the lack of funds for developing sports,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community sports. Community Development Path: Community should build in-telligent service platform, broaden the content of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adopt community-family-school linkage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troduce community director of Sports; Improve the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 regulations and management system.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社区在疫情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社区体育服务的价 值得到彰显。后疫情时代,社区体育服务存在如下困境: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体育指导员稀缺、开展体育经费不足、社区体育管理制度和法规制度不完善。社区发展路径:社区要构建智能化服务平台;拓宽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加强体医结合;采取社区—家庭—学校联动发展机制;引进社区体育指导员;完善社区体育服务法规与管理体制。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sh.0202003
  • Cite: 黄安平.后疫情时代社区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2,2(2):17-20.

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疫情爆发后,我国的社区在居民生活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社区的功能和价值也在这一时期淋漓尽致地彰显。随着国内环境逐渐稳定,我国进入后疫情时代,我国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健身方式、健身意识和健身人数较疫情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和体育锻炼,以往喜欢在健身房锻炼的中青年人,如今和社区老年人一样选择“就近”“就地”“就便”地在小区内进行体育锻炼。如此一来,社区体育服务方式和范围悄然发生变化,呈现出服务范围扩大、服务人数增多、服务内容拓宽、服务形式更新、主动性加强的新形式。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的防控环境中,有必要探讨社区体育服务的价值,梳理和剖析社区体育服务的困境,找出服务的新路径,为发展我国社区体育、增强国民体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做出积极的贡献。

1 “社区体育服务”的概念和价值

1.1 “社区体育服务”概念的界定

社区体育服务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等通过对城市社区中的部分地域空间、自然环境、体育公共资源和一般公共资源加以利用,向城市社区或者更大范围内的公众提供各种体育活动、设施、指导等,满足公众体育需求的公共服务。[1]

1.2 疫情前和疫情后社区体育服务的区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社区体育服务更多的是社区居民在本小区内自发参与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社区健身器材更新维护,社区偶尔组织和宣传的体育赛事等等,社区为这些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社区体育服务的范围较小,服务的内容较窄,服务的时间较短,服务的居民数量也不多。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的认识非常模糊,对社区体育服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低。而疫情发生后,居民与社区的关系更紧密、联系更频繁。社区服务除了基础服务外,扩大到社区居民疫情防控宣传、核酸检测、居民信息指导服务、居民体质健康监测、防疫器械发送、居民体育锻炼防疫引导、社区健身场所的挖掘等一系列服务。与此同时,社区新建了“线上服务+线下服务”“线上体育+线下体育”、数字体育、线上健身培训等新业态服务,这些服务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服务范畴,社区将传统服务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满足了居民疫情期间的实际需求,加快了建设居民科技健身服务系统的步伐。因此,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社区体育服务内容和范围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1.3 后疫情时代社区体育服务的价值

1)后疫情时代社区体育服务的国家层面价值

就国家层面而言,社区体育服务在疫情期间和疫情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疫情期间社区成为国家防控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力量,疫情中居民所有日常生活都是通过社区完成,社区基层组织有效整合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医疗等各方面力量,同时与文化、体育、卫生、宣传、城市管理等社会资源和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快速全方位共同参与到疫情防控中。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社区仍然是国家基层服务的最广泛力量。2020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稳妥解决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产业链巩固及升级,社区继续成为疫情防控坚强堡垒,同时不断提升社区防疫的整体格局和系统性效果。[2]

2)后疫情时代社区体育服务的家庭层面价值

疫情暴发后,家庭的一切活动基本和社区紧密相连,家庭成员居家隔离,家庭体育应运而生。居家体育锻炼,一方面能强健居民体魄,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也能对居民因疫情封控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起到舒缓、排遣作用。后疫情时代,家庭更加重视相互的团结协作,对家庭体育的理解的现象更加深入,家庭成员或邻里居民一起在小区锻炼的现象更常见。家庭利用网上各种运动APP自发组织锻炼也成为常态。面对小区运动空间不足,家庭运动氛围高涨,社区体育服务机构应抓住契机,组织和倡导家庭线上健身活动,激活家庭体育活力,促进家庭成员的和谐幸福生活。

3)后疫情时代社区体育服务的个人层面价值

疫情期间社区体育组织为社区居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为居民体质健康助力、为体医融合提供助力,这些能激发居民对社区组织的重新认识,明白社区组织的重要性。后疫情时代,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频次增加。居民参与社区锻炼,增加了居民间的见面次数和交流次数,增加了彼此间的认识度和友谊,打破了疫情前城市一栋楼间居民可能相互不认识的尴尬局面,社区体育满足了人们交往的需求,给人们带来了收益和幸福感。

2 后疫情时代社区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

2.1 社区体育设施匮乏、居民健身场地不足

体育场地设施是居民健身必备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居民小区的空地规划是以建造绿化带、停车位为主,一些老旧小区几乎没有运动场地,即使是新小区,建造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场所和健身器材,但是健身器材和场地数量与居民数量严重不符,居民运动空间仍狭小,导致居民在社区锻炼人数不多、锻炼项目单一、锻炼频率低,锻炼效果不佳,这些都会严重阻碍社区体育的发展和社区体育服务的质量。

2.2 体育专业服务队伍欠缺、科学健身指导存在短板

社区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体育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等事务的工作人员。他们肩负着“全民健身宣传、科学健身指导、体育活动组织、体育场地设施维护、健康生活方式引领”的职责。[4]然而,调查武汉市的200多个新旧小区,只有少数社区配备有临时的志愿者作为体育指导员,大部分社区无专职体育指导员。大部分居民也不清楚社会指导员这一岗位。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缺乏,导致居民在进行锻炼时或者锻炼后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居民基本以自我理解、自我经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运动,至于相关体育指导培训、科学健身指导,居民更是无法获得。因此,疫情后社区要加强体育指导员的引进。

2.3 社区体育经费不足、居民体育比赛开展受限

长期以来社区体育服务的资金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到社区居委会,而居委会再将少量的资金用于社区体育的发展。目前,一些大型、现代化、高档小区发展社区体育除了靠政府拨款外,逐渐开始依赖小区内企事业单位、体育服务企业、体育俱乐部等一同注入活动资金开展体育运动。但是,由于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一些中小企业举步维艰,这些企业很难长期赞助资金保证社区体育比赛的良序开展。社区体育服务的资金只能退回仅依靠政府财政的境地,而社区体育服务的经费还未完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体系,体育经费和比赛资金缺少是制约基层社区体育健身和体育比赛活动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4 社区体育制度、服务法规不够完善

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社区服务的投入力度,但是,每个社区投入到体育方面的资金和力度多大,政府没有深入了解,更未能够深入到社区调研每个社区体育实际发展情况,政府没有制定健全统一的社区体育服务法规与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区体育服务工作有序顺畅发展。同时社区体育管理制度也比较落后,大量社区体育设施设备损坏得不到及时地维修和更换,一是无人管理,二是管理不到位。管理上不称职影响社区体育正常开展,因此,需要政府科学有效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社区体育管理办法,提高对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能够真正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

3 后疫情时代我国社区体育服务的发展路径

3.1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的智能化平台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快速发展,社区体育服务要利用这些先进科技,改变传统的面对面的服务,采取线上和线下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水平、效率、质量,实施多元化服务手段。社区人员利用互联网向居民发布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健康知识讲座,介绍各种健身软件,尤其是服务社区老年人口、引导老人利用互联网居家观看健身视频,居家进行健身锻炼,缓解社区体育场地器械不足问题。相信让老人掌握线上体育运动信息和运动方法技巧,必然会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关注度和消费度,提高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

3.2 拓宽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提高体医相结合度

社区体育服务的核心是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而疫情前社区体育服务基本紧盯着体育,其服务的内容也只是围绕社区体育比赛、体育设施、体育运动场等方面,其服务内容狭窄单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相信84岁钟南山院士一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强健的身体,会激发全民锻炼的意识和对健康的认识,会让民众意识到运动对预防疾病的作用。社区体育服务要利用这一有利局势,结合各地建设中心城市机遇,打造体育与医学融合的平台。社区体育服务机构通过与社区医疗机构相联合,实现体育养身、医学治病双重目的,通过体医结合既培养了居民健康意识和投资健康的理念,也解决了我国居民看病难住院难住院贵的局面,社区体医结合的发展模式可以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健康中国”的目标更快实现。

3.3 加强社区—家庭—学校联动发展机制

2020年疫情期间,各大中小学生居家进行学习、锻炼,为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家庭体育联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首先,建立社区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社区要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充足这一有利优势,积极与学校洽谈、商讨相互合作,社区利用校园体育APP选择场地,下单、付费进行预约校园运动场地。其次,社区也可以联合学校体育教师,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师为社区居民提供定期的健身指导、体育项目培训、运动损伤康复、社区体育运动会等体育服务,推动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模式。再次,加强“社区—家庭—学校”联动发展机制,学校可以推荐体育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既有利于提高社区体育服务质量,又解决了体育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学校—社区—家庭联合发展机制,是一个互利互助共赢的体系。

3.4 加快社区体育服务指导员人才引进

要想保障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必须设置体育指导员专岗,招聘一些高能力、高素质、专业强的体育服务指导员。一方面解决社区服务人员紧缺的难题,另一方面也解决居民锻炼缺乏指导的难题。因此,各地区政府要从全局观角度出发,在一些大型社区设立体育专职指导员岗位,招聘一些体育专业人才进入社区工作,科学指导居民有效参加体育锻炼,促进社区各项体育活动顺利开展。

3.5 完善社区体育服务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完善的法规制度与管理体制是社区体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国家政府部门和社区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文化、教育、社保、医保局住建等部门,协调各方面资源,合理制定出一套关于社区体育服务方面的法规制度。协调好居民、家庭、体育组织、社区单位、体育企业、社区内学校、社会体育组织等各方利益,理顺各方关系,全心全意以“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健康稳步发展。[5]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发生后,居民对社区的依赖和认识更强,对社区体育服务的需求更大。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居民社区体育锻炼的需求,社区要构建智能化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人员要改变服务观念、加强学校和社区的有利结合机制,引进体育指导员辅助居民科学锻炼,完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和法规。

参考文献

[1] 姚绩伟,杨涛,丁秀诗,等.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公众满意度的概念溯源、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1):48-56.

[2] 肖海婷,宋昱,朱新娃.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社区体育服务的践行困境与推进路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1(6):57-62.

[3] 沈乐群.新时期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社会体育学,2020(22):211-213.

[4] 黄健,曹军.“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3):295-299.

[5] 易锋,陈康.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困境及出路[J].体育文化导刊,2018,4:51-55.

[6] 钟秉枢,黄志剑,王凯,等.困境与应对: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事业的影响[J].体育学研究,2020(2):9-3.

[7] 孟云鹏.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体育治理的主要成就、现实困境与纾困之道[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323-331.

[8] 闫慧,李爱菊.共生理论视域下社区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7):60-65.

[9] 郑贺.后疫情时代社区体育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21(1):47-53.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