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21378
Current Downloads: 130916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军运会高校类场馆赛后利用研究——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击剑馆为例

Research on Util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adiums of Military World Games—Taking Fencing Gymnasium of Wuhan City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2,2(4): 63-66 / 2023-10-17 look642 look455
  • Authors: 王文文¹²
  • Information:
    1.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
    2.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武汉
  • Keywords:
    The military games; University stadiums; Fencing gymnasium; Using behind match
    军运会; 高校场馆; 击剑馆; 赛后利用
  • Abstract: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fencing hall of Wuhan City Polytechnic,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status quo of daily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college venues after the Military Games. It is found that because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assets, college venues do not have the operating pressure of self-responsibility for profits and losses, so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experience, weak professionalism and low utilization rat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integrating venue resources, providing services according to market demand, improving basic sports facilities, recrui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building professional teams, so as to make such venues better serve schools and the society. 本文通过对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击剑馆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军运会结束后,高校类场馆在日常管理运转的现状。发现高校类场馆由于资产性质的特殊性,没有自负盈亏的经营压力,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强、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将场馆资源整合,结合市场需求提供服务,完善基础体育设施,招募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团队等建议,让这类场馆更好地为学校和社会服务。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sh.0204012
  • Cite: 王文文.军运会高校类场馆赛后利用研究——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击剑馆为例[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2,2(4):63-66.

1 前言

一届盛大的运动会给世人类留下的除了精神财富以外,还有众多的物质财产,体育场馆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份财产的继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尝试过诸多办法希望让这份财产保值增值,可很多时候却是事与愿违。这些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留下来的体育场馆的运营和管理已经成为赛事承办方的枷锁。继续运营,则会面临高额的运营成本;果断关闭,则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浪费,真是骑虎难下。后来者逐渐探索出诸多办法以求解决这些问题,从场馆的选址设计到修建的资金渠道,再到后期的管理运营,其中不乏成功的先例。通过新建或改建高校体育场馆承办体育赛事,赛后让体育场馆成为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场所就是有效利用赛后场馆的方式[1]。北京奥运会六座建在高校的体育场馆也都在为体育文化的传播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已经落幕近四年,当时为了承接这届运动会,军运会组委会在武汉的后湖、沌口、光谷、黄家湖4个区域板块内建设体育场馆 37座(新建17座,改造20座)。这些场馆的规划和建设都遵循“绿色环保便于赛后利用”的原则,满足在比赛期间可以满足赛事的需求,在赛事结束后方便人们健身,充分开发利用。其中还有部分场馆位于武汉市的11所高校当中,空军预警学院、海军工程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武汉大学、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等皆承接了军运会的相关比赛项目。这批高校军运场馆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人流量充足,为赛后的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今,军运会的帷幕已经落下,中途又断断续续经历了几年的疫情,这些场馆后期的运营情况如何?有没有遇到困难?是否按照当初的设计和规划做到物尽其用?基于这些问题,笔者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击剑馆为例,通过个案研究了解这批场馆的赛后运行状况。

2 击剑馆基本情况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承接了军运会击剑项目的比赛,在校园中改建体育场馆两座。击剑馆分为主馆和副馆,主馆设观众席2494座,布置有5条剑道可同时供10支队伍比赛;副馆布置有10条剑道可同时供20支队伍进行训练。这座场馆的赛后利用途径至少有两个选择:其一,可以保留该项目,弥补击剑专业场馆的不足,同时依托该项目开设相关的专业培养和课程教学;其二,考虑到服务现有教学训练的需求以及对社会提供服务的需要,赛后将其改造成其他项目的场馆。坚持“办比赛和建城市”的原则,军运会过后,体育场馆将以教学为主,并向社会开放,为湖北省的击剑运动提供后备人才。

3 击剑馆赛后利用的现状

3.1 运营主体

为了便于比赛活动的规划安排,军运会比赛期间所有场馆均由武汉军运会执委会场馆部统筹调度,集中管理。随着比赛活动的结束,武汉军运会执委会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解散了所有部门的工作人员,所有场馆也回归到所属单位进行管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击剑馆的管理权限也移交给学校相关部门。目前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职业网球学院行使击剑馆管理权。

3.2 管理模式

击剑馆的地理位置和建设资金来源决定了它的管理模式属于事业单位型。职业网球学院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击剑馆,再配备几名后勤工作人员维护场地清洁卫生。通过访谈得知,击剑馆工作人员的专业与场馆管理没有直接联系,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体育场馆管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或培训,显然无法实现体育场馆管理的高效和规范的要求[2]。

3.3 开放情况

军运会结束后,由于疫情原因,击剑馆在赛后半年处于封闭状态。疫情解封后,根据学校防疫要求,仍然不对社会开放,只供校内教学使用。如表1所示,按照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只有体教专业击剑专项的相关课程需要使用击剑馆,该专业大一至大三都开设有击剑相关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集中在周一至周三全天,另外还有周四半天时间,除此以外没有教学和训练活动,周末期间处于闭馆状态。教学时段,三个年级的学生错开上课时间,似乎可以保障体育场馆满负荷运转,其实不然。就场馆容量和剑道数量而言,可以容纳的上课学生人数更多,但剑道的维护工作量就增大,所以尽管有15条剑道的设备,但平时只铺设一条剑道用于教学和训练,其他剑道则封存在库房中。

表1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击剑专项课程安排

时间 节次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1-2节 一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3-4节 一年级 三年级 一年级
5-6节 二年级 二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7-8节 二年级 三年级 三年级 三年级

4 击剑馆赛后利用的基本问题

4.1 场馆资源无法有效利用

在一些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相关的体育场馆及设施大概率会被闲置起来。第七届军运会结束以后,又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运营更是陷入困境[3]。虽然高校体育馆没有面临盈利的压力,但运营管理的压力同样存在。在疫情期间学校都展开了严格的封校措施,校外人员无法进校使用体育场馆,使体育场馆在日常教学使用后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主要体现在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击剑馆位于校园内,地理位置特殊,且平时还需要承担教学和训练任务,在对外提供经营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便。

场馆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高校体育场馆在办学和运营管理中,会出现教学场地与校外培训场地冲突的情况,高校体育场馆不能够满足对外运营的时间和空间要求。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并不对外开放,除了日常教学之外很少使用,这就造成了体育场馆的闲置,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二,体育场馆所能提供的服务与服务对象的消费需要不相适应。击剑馆是以击剑项目为主,体育馆如果按照拳击项目进行改造,而拳击或者说搏击项目的消费群体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正是由于供需不匹配的情况,才导致部分场馆的使用效率低下[4]。第三,大型综合体育馆作为竞赛场地,其使用效率较低。在我国,体育场馆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有限的。对外宣传场馆开放是大多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开展形式,但是仅有体育场馆满足不了市民的健康生活需要,他们缺乏科学的锻炼知识与方法,对健康讲座、信息顾问咨询等活动的关注度不够。由此可见,市民十分需要体育赛事、体育文化、健身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体育场馆开放的宣传不够多元化,现今网络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体育场馆的宣传方式也要与时俱进,要改革宣传体制机制,多渠道宣传推广。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实现政府和社会群众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平等沟通,加强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建设,体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实用性、灵活性和能动性特点,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4.2 运营主体缺乏经验

体育场馆的维护和改造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场馆的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包括高校体育馆,均为国营事业单位,由国家和政府分别出资,击剑馆也是如此。由于国家对体育馆的经费投入每年都在下降,因此,如何保证体育馆的日常维修成本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型商业性的活动的举办是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一个方面,但是一些体育场馆场地设施落后,不能举相关活动,使得场馆也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而影响了场馆的发展。体育场馆维护得不到保障,场地设施陈旧,进而无法开展活动,长期如此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5]。

4.3 管理模式效率低下

击剑馆的责任单位是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军运会期间击剑馆由军运会组委会统一管理使用,赛后管理权限移交到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击剑馆主要采用行政化运营管理模式,以满足学校教学和行政需求为主。为了维持击剑馆的正常运转,学校要负担的费用很多,比如人工管理费,场地设备的维护保养费,水电费、清洁费等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费用也在不断攀升。在数字经济化的时代,许多高校体育场馆开始承接一些具有经济效益的商业活动,这也是大多数体育场馆的主要生存方式[6]。击剑馆的运营模式还是偏向学生的教学训练,因此,为了避免学校教育活动与社会活动相互冲突,击剑馆干脆不对社会开放。这种做法虽然回避了很多矛盾,但也给击剑馆的后期运营带来了一些困难,诸如前面指出的场地利用率较低、后期运营资金不足等。

4.4 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着经营和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对击剑馆展开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击剑馆的工作人员都是通过行政安排进入到这个场馆中来的,没有专门地进行招募筛选。这些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场馆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不了解体育市场经济政策,缺少创新思维。这也就造成了这个场馆的运营中,工作管理力度不够,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当前,武汉大部分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与管理方法比较陈旧,缺少专业的管理队伍和人才,管理水平较低,不能使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展现。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击剑馆为例,该场馆的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管理者对于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的认知有限,缺乏场馆管理经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服务意识不能与场馆相适应,提供的服务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导致服务水平越来越差,降低了场馆的公共服务质量。

5 击剑馆赛后运营模式优化对策

5.1 资源整合,融入市场

第七届军运会多个比赛场地设在地方院校内,这些场馆在赛后满足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对外的体育项目教学培训,吸引周边喜欢该运动的社区居民,并对其进行教学,使其掌握更多体育技能,并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在区域内创造一种健康的运动氛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并提高区域内的体育运动水平。而击剑项目,它是一种新型的休闲运动,它的观众人数相对较少,但是它也是一种很受中高收入人群的喜爱的项目。通过对赛后体育场馆进行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场馆的作用和功能,为区域内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同时也可以借助高校场地、师资充足的优势,开发相关的培训市场。使第七届军运会场馆在赛后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击剑项目与培训市场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体育事业的发展[7]。

5.2 完善基础体育设施,将场馆场地器材对外租赁

将击剑场馆和运动设备向外出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经营方法。在不与日常的教学和训练活动产生冲突的条件下,出租击剑馆的场地器材设施,开展社会培训和文化活动,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击剑馆和体育器材的利用率,减少场地设施闲置,增加场地效益。发挥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潜力,实现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军运会赛后高校场馆及周边资源,例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等,吸引各类校外赞助商,提升学校的声望。以此为基础,将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起来,在适当的时候对场馆的硬件基础体育设施进行升级,更好地为在校学生和社会群体服务[8]。

5.3 招募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团队

击剑馆的管理者没有相关的场馆经营管理经验,缺乏对于体育市场经济政策的理解,在经营理念上没有创新,这就造成了场馆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经营方式落后的现状。要改进场馆的运营模式就要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管理能力突出的人才,对学校的场馆进行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改革创新,使校内的学生和校外的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提高击剑馆的经济效益。另外,还要对引进的人才进行专业培训,组建一个专门的管理团队,相信会对场馆在比赛结束后的发展和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6 结语

与社会公共体育场馆相比,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更多的是围绕着学生的教学和训练而展开的,这些学校场馆主要是管理学生的日常教学场地使用和课外活动场地使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已逐步走向商业化,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防止学校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活动之间发生冲突,需要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让高校体育场馆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方便了人们,还达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弥补了场馆的维修、维护成本,减轻了政府、学校场馆的财政负担。让这些高校体育场馆在军运会结束后,继续为学校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钱梦媛.武汉军运会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2] 童锦锋.后军运会时期武汉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管理模式探究[J].运动精品,2021,40(3):69-70.

[3] 陈婵.“互联网+”背景下武汉军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0,33(6):90-94.

[4] 高文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体育场馆赛后开发利用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0.

[5] 张骞,彭永康.武汉商学院“现代五项”场馆赛后开发利用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1,35(1):84-88.

[6] 陈志琴,代方梅.探究军运会背景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4):283-286.

[7] 杨淑洁.军运会对武汉城市形象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1):148-150.

[8] 胡亚辛.第七届军运会对武汉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助力[J].黑龙江科学,2020,11(5):94-95.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