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407543
Current Downloads: 150574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城市化背景下舞狮民俗的变迁与发展路径——以孝感杨店镇舞狮为例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Lion Dance Folk Custo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Lion Dance in Yangdian Town, Xiaogan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5,5(1): 22-27 / 2025-07-29 look183 look108
  • Authors: 刘雯飞
  • Information: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武汉
  • Keywords:
    Urbanization; Folk culture; Lion danc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城市化; 民俗文化; 舞狮; 变迁与发展
  •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ization, taking the folk custom of lion dance as the entry poi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paths of lion danc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t the macro level,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in China.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folk custom of lion dance has typical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after urbanization, the folk organization of lion dance keeps changing and gradually integrates with the market. The art of lion dancing emphasizes the expression of techniques and artistic modernity, moves towards competition, and begins to integrate with today’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tertainment media. In this trend, the folk custom of lion dancing presents a practical predicament, namely, the increasing dependence on modern culture and the neglect of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gradual dispersion of lion dance organizations and people, as well as the change in the way of skill inheritance, have led to the lion dance folk custom always laggin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urbanization and being detached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Under such predicaments and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lion dance folk custom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such as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arketiz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predicaments of folk sports in China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m. 本研究从城市化视角出发,以舞狮民俗为切入点,从宏观层面分析舞狮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迁与发展路径,进而为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舞狮民俗具有典型的传统性特征,但城市化后,舞狮民俗组织不断变迁,逐渐与市场接轨;舞狮技艺注重技巧和艺术的现代性表现,走向竞技化,并开始与当今的信息技术、娱乐媒体相融合。在此趋势中,舞狮民俗呈现出现实困境,即对现代文化的依赖性愈发增高,忽视对传统的传承。城市化进程中,舞狮组织和人群逐渐分散,技艺传承方式发生变化,导致舞狮民俗始终落后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脱离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在这种困境和问题之下,从国家政府、市场化、竞技化等多个角度分析舞狮民俗的发展策略,对解决我国民俗体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困境以及采取有效办法具有重要意义。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sh.0501004
  • Cite: 刘雯飞.城市化背景下舞狮民俗的变迁与发展路径——以孝感杨店镇舞狮为例[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5,5(1):22-27.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城市化进程。截至2022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65.22%,城镇人口新增7.48亿人,达到9.2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91个[1]。在城市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诸多难题。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进一步强调民族传统体育,通过社会化、校园化推广助力全民健身与体教融合,为龙狮运动赋予新时代发展使命[2]。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保护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而应相辅相成,在和谐互动中建立共生共荣的发展机制,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协调发展[3]。在传统时代,民间舞狮最初更多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性,出于对舞狮传统的信仰与热爱,并未看重舞狮带来的利益和结果[4]。然而,随着城市化经济的发展及外来文化的传播,舞狮民俗因活动组织的次数及参与活动的人数不断减少,逐渐失去传统体育文化的色彩[5]。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兴起,为了适应新的需求,舞狮民俗不断向市场化方向探索,其组织形态呈现出体育化、市场化、体制化的特征[6]。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不可逆的,舞狮民俗的发展要想突破现有困境,唯有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改变传承模式,尝试多元化发展[7]。

由此可见,舞狮民俗与中国传统宗教、地域、文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8]。舞狮民俗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从最初的宗庙祭祀逐步发展成竞技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项目[9],并立足于社会、谋求自身的发展道路?其发展变迁逻辑是怎样的?在城市化发展下,面临着哪些问题和困境?该如何适应城市化的发展,寻求舞狮民俗的发展对策?这些是本文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舞狮民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孝感市杨店镇的龙灯、僵狮子等习俗,深度访谈当地舞狮人员及村民,系统梳理其传承困境与转型路径。分析舞狮在市场化、竞技化等现代转型中的生存策略,探讨舞狮民俗如何通过体制嵌入、产业融合实现多元化发展,揭示传统体育项目在城乡结构变迁中的适应性发展机制。

表1 受访人信息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身份
1 LQZ 55 杨店镇村民
3 YHJ 63 杨店镇舞狮老成员
4 LHJ 46 杨店镇村民
5 XY 65 杨店镇舞狮老成员
6 LP 62 杨店镇舞狮老成员
7 DMJ 31 杨店镇舞狮现役成员
8 TM 41 杨店镇村民
9 LK 22 杨店镇村民

3 舞狮的起源和历史

大部分观点认为狮子源于西域,是向西汉武帝进贡的吉祥兽,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域传》的记载。此后,狮子逐渐进入民众视野,成为祥瑞、喜庆、威武的象征[10]。中古时期,狮子作为祥瑞神兽,常出现在祭祀拜祖的场景中,如传统节日、庙会、祈雨等宗教仪式。舞狮的发展与宗教活动是相互渗透的关系,互相推动各自的发展[11]。到了唐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舞狮的造型形态已经在逐步完善。经过宋、元、明、清时期的演变,舞狮的规格基本定型[12]。到了近现代,舞狮已不仅是杂耍表演和祭祀祈福的活动,更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随着舞狮从传统民俗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以秦岭淮河为界,舞狮大致可分为南狮和北狮两个流派,南狮轻灵小巧,北狮粗犷宏伟[13]。1995年中华龙狮运动协会成立后,舞狮的现代化发展进入快速时期,其运动竞技、文化传承、科研成果、媒体传播等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步入全新领域。舞狮逐渐成为集喜庆、娱乐、竞技和健身多功能为一体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走上了竞技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14]。

4 城市化背景下舞狮民俗的发展趋势

4.1 破局重构:舞狮组织模式迭代升级

在传统社会中,舞狮民俗依托宗族世袭制传承,其宗教祭祀与节庆功能决定了技艺传播中血缘关系的重要性。随着表演需求的激增,单一的家族承袭模式逐渐扩展为师徒制,虽突破了血缘边界,但仍维系着类宗族组织的特征。

“在很早的时候,我们这里每逢过节就会耍龙灯、舞狮子。最开始是由镇上专门的一批人组建起来的,后来就在村里弄起来这么一个组织。最开始只有他们几个人,包括他们的儿子,后面应该是人不够了,就招收了镇上喜欢舞狮的人去表演。再后来舞狮人慢慢变多了,就开门收一些徒弟去帮助管理和带狮子训练。”(访谈:LQZ,男,杨店镇村民,55岁。)

从近代以来,国家治理体系与经济政策深刻影响着民俗文化的发展。以宗法权威为制度的“差序格局”社会彻底解构,靠血缘、地缘关系维护的社会秩序开始瓦解[15]。舞狮组织逐步突破宗族框架,依托地缘共同体形成新型传承网络,人员构成由世袭制向跨血缘的师徒、地域团体转型[6]。

新中国成立后,城乡结构的重构推动了舞狮组织的变迁发展。政府主导的基层社会组织逐渐替代了宗族网络,舞狮团体被纳入演出队、文化站等单位体系,实现了从血缘传承向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变。

改革开放启动了市场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引擎,制度性力量介入民俗领域。舞狮团体形成了专业分级体系,其运行机制被纳入国家体育管理系统,形成了规范的竞赛机制。通过举办竞赛并完善竞技规则,部分地域的舞狮完成了从民俗仪式到现代体育项目的转变。

“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举行民俗技艺展演的活动,我们开始在周边地区村庄进行演出。到了后面,一到节日庆典就会有公司或者政府部门找到我们进行展演。国家和龙狮协会也会定期开展舞狮比赛,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些比赛的消息。”(访谈:YHJ,男,杨店镇舞狮老成员,63岁。)

如今,舞狮民俗所包含的民俗文化传统越来越少,逐渐与社会组织相脱离,取而代之的是与市场、产业、商业的紧密结合。舞狮团正在尝试用商业化公司的管理体制来运行,更加具有体制化特征[6]。

4.2 产业跃升:民俗经济生态多元共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发展市场经济,城市化进程面临新的变革,逐渐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受城市化辐射的影响,村镇地域也呈现出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转移的趋势。因此,民俗文化、民俗体育等民间文化活动都逐渐显现出市场产业化的特征[16]。

舞狮民俗亦是如此。改革开放前,舞狮民俗作为族群仪式的载体,以低成本的自治形态在乡土社会中生存。其展演遵循祭祀节庆的逻辑,无需专业团队与资金扶持,处于去功利化的自发组织状态。

“在很早之前吧,我听我爷爷说过,这里的舞狮与祭祀还有一些仪式有关。一般是由村里名望很高的长辈和长老来组织的,通常在节庆日的时候,街上或者村里会聚集很多人。开始是从村里的祠堂举行主持仪式,然后在村里或街道游行,进行一些表演或者活动。”(访谈:LHJ,男,杨店镇村民,46岁。)

市场化转型催生了舞狮的产业化进程。民间开始组建职业化团队,规模扩张导致运营成本激增。政府有限的补贴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因此通过商业展演形成了市场供需关系。为商业庆典表演,说明舞狮从文化仪式向文化资本的脱嵌式转化,揭示出民间艺术嵌入现代经济系统的生存策略。

“我们之前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村里几个兄弟在一起训练然后去表演,挣一点辛苦钱。现在不一样了,团队里好多成员需要养活,光是训练道具和场地费用就不少。只能往市场里扎,靠着给公司开业、产品推销表演去赚钱。没办法呀,这种手艺如果还是按照之前村里那套去搞,早晚得黄。所以我们必须和市场接轨,搞一些附属产业出来,然后多出去接商演维持生计。”(访谈:XY,男,杨店镇舞狮老成员,65岁。)

4.3 竞逐巅峰:传统技艺的竞技化蜕变

1995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成立,构成了舞狮民俗竞技化转型的分水岭。舞狮已由一项单纯的传统民俗活动,演变为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体育竞技项目和体育文化形式[17]。

1995年之前,舞狮主要以参与表演、节日庆典及祭祀为主,没有开展相应比赛。参与舞狮表演的人员多为各地村落的村民,他们将舞狮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并未将它作为一项体育项目。

“之前的舞狮和现在的舞狮技艺区别还是很大的。之前主要是以拜年为主,朝着神灵或者祖先祭拜,集中在地面做一些欢快或者祈福的动作,很简单的,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图一个热闹欢快的气氛。”(访谈:LP,男,杨店镇舞狮老成员,62岁。)

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官方治理体系的介入。通过制定竞赛规则、构建分级赛事,协会推动了舞狮的规范化发展。竞技化发展要求高难度动作组合、艺术表现力与团队协作,使得专业院校团队逐渐替代了传统民间组织。这一制度性变革使舞狮从民俗展演转向体育竞技场域,形成了技术赋能和赛事驱动的新型发展范式。

“80年代往后,舞狮的技艺改变挺大的。狮子有的需要上高桌、高桩,甚至爬通天塔之类的,动作更有看点了,同时也比较惊险。特别是90年代往后,在协会的支持下,举办了不少比赛,可以看出各地区狮子的不同风格,舞狮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专业了。”(访谈:DMJ,男,杨店镇舞狮现役成员,31岁。)

4.4 潮涌大众:民俗文化的娱乐化新生

竞技化转型推动了舞狮文化的制度性扩散。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认证使其从乡土仪式升格为全民体育项目,形成了校园、民间双轨传播机制。高校社团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小学课程实现了龙狮传统文化的启蒙。这种传播机制使舞狮的受众群体突破了地域限制,逐渐大众化,形成了跨阶层的全民参与网络。

“早些年啊,舞狮可是‘大事’!只有过年、庙会或者红白喜事才请得起狮队。现在变化大着咧!以前一年到头就那几场,现在连超市开业、楼盘剪彩都请狮队去表演。上个月镇上新开的火锅店,门口摆了两头狮子,敲锣打鼓足足半小时,围观的人把马路都堵了。年轻人还拿手机直播,说这是国潮打卡。”(访谈:TM,男,杨店镇村民,41岁。)

“现在村里年轻人反而更愿意学了!有的学校也开展了舞狮社团,专门教舞狮的动作。我们在手机上也会经常刷到舞狮的视频,如果想学,自己在手机上也可以看视频学习。”(访谈:LK,男,杨店镇村民,22岁。)

随着娱乐需求的不断增长,舞狮的娱乐化趋势不可避免。在传统习俗和近代社会中,舞狮主要通过节日庆典等形式满足群众的娱乐需求。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舞狮表演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群众的娱乐需求。为了吸引观众,舞狮需要融入更高难度的动作、更新颖的套路、更欢快的音乐和鼓点。如今,群众不仅可以在企业开业、商场庆典等现场欣赏舞狮表演,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电视转播、短视频App等多种方式接触舞狮文化和表演,并实时关注舞狮文化及相关活动的进展。

5 城市化背景下舞狮民俗的现实困境

5.1 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种碰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传统价值观与技艺的式微。在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活动逐渐脱离原有文化语境。例如,舞狮曾与宗教祭祀、节庆仪式紧密相连,如今其神圣性被消解,转而成为商业展演或竞技项目。其二,新媒体的文化重构效应。电视、社交媒体等媒介助推全球流行文化的传播,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持续弱化。当短视频、网络成为主要娱乐方式时,传统节庆中的民俗展演逐渐被现代文艺表演取代。其三,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蚀。传统手工艺品为迎合市场进行批量生产,文化符号被简化为消费标签。这种过度商业化不仅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深层意涵,也使其独特性在标准化生产中逐渐模糊。

这种文化碰撞既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折射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转型困境。如何在发展中保持文化基因的延续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5.2 社会关系变迁,组织涣散

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舞狮所代表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传统的舞狮表演通常是由当地的社团组织或者村落集体组织的,这种组织形式体现了一种集体主义的社会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些传统的社团组织逐渐涣散,舞狮表演的组织形式也受到了影响,导致舞狮表演的组织涣散问题。

其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竞争压力也影响了舞狮表演的社会关系。传统的舞狮表演需要团队合作和集体配合,体现了一种团结互助的社会关系。然而,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使得一些人对参与舞狮表演的热情减退,导致舞狮队伍的组织涣散和人员流失。

5.3 舞狮民俗脱离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在城市化进程中,舞狮文化曾因空间挤压面临边缘化危机。大型商业中心取代了传统表演空间,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民俗节庆中的舞狮逐渐让位于新兴娱乐形式。

困境中催生的文化自觉推动了舞狮的转型。通过政策扶持与创新演绎,舞狮从民间仪式升华为城市文化符号:校园非遗课程延续了技艺传承,商圈节庆植入了现代舞美元素,国际赛事中舞狮更成为中华文化的名片。这种创造性转化既保留了传统内核,又嫁接了当代审美,使舞狮在城市景观中重获新生。

在这种新的发展轨迹下,舞狮逐渐融入城市的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人们在现代都市生活中重新找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舞狮也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舞狮将继续在城市中传承发展,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文化纽带。

6 城市化背景下舞狮民俗的发展策略

6.1 政策赋能,国家战略引领传承方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政府和国家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促进舞狮文化的发展:(1)文化保护政策:政府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文化保护政策,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法律保障。(2)文化推广活动:政府组织舞狮表演比赛、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参与观看。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高舞狮在全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教育宣传:政府通过教育系统和媒体加强对舞狮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舞狮的历史和价值,增强公众对舞狮文化的认同感。(4)城市规划和空间保护:在城市规划中预留舞狮表演的场地和空间,保证舞狮有足够的表演场地和传承空间。(5)财政支持和产业扶持:政府提供财政支持,鼓励舞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支持舞狮表演团体、舞狮道具装备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舞狮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2 市场驱动,产业融合激活创新动能

在城市化进程中,舞狮文化可以采取以下适应转型和市场化的策略:(1)创新舞狮表演形式:将现代舞台表演元素与创新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市场关注。例如,将舞狮融入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创造出多元化的舞狮表演内容。(2)开发文创产品:开发与舞狮相关的文创产品,如舞狮主题工艺品、纪念品、服饰等,拓展舞狮文化的市场空间,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3)品牌推广和营销:建立舞狮品牌,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包括利用社交媒体、举办线上线下活动,提升舞狮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4)产业化发展:发展舞狮产业链,包括舞狮表演团体、舞狮器材生产、表演场地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舞狮文化市场化发展。(5)拓展商业合作机会:与商业机构合作,将舞狮表演融入商业活动、庆典、节日等场合,探索商业合作机会,提高舞狮表演的商业运作能力。(6)加强文化教育培训:加强舞狮文化教育培训,培养更多舞狮表演人才,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6.3 赛事扩容,竞技辐射拓展全球视野

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赛事的开展可有效推动舞狮竞技化。具体策略包括:(1)组织竞技舞狮比赛:政府、行业协会或相关机构可以组织竞技舞狮活动,建立各级别、分级的比赛类别。(2)提升赛事奖励和影响力:增加奖金和奖励,提高赛事的吸引力,加大推广力度,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潜在的赞助商。(3)实行裁判评分制度:建立专业裁判小组,引入标准化评分机制,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和专业性,激励表演者提高技能,提升舞狮表演的整体质量。(4)扩大比赛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舞狮比赛的范围和国际认可度,邀请国内外舞狮团体参加,促进全球舞狮文化交流与合作。(5)建立专业的比赛管理体系:为舞狮比赛建立一个全面的管理框架,包括赛事组织、裁判培训、安全协议等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比赛的专业性和顺利进行。

6.4 体教融合,校园深耕厚植文化基因

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将舞狮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相结合,探索发展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设综合性的舞狮文化课程:将舞狮文化融入学校体育课程或校园文化项目中,让学生了解舞狮的历史、技巧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尊重。(2)建立舞狮俱乐部: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舞狮俱乐部,提供表演和训练机会,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3)组织舞狮比赛和表演: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舞狮比赛或校园舞狮展览,激发学生对舞狮文化的兴趣,提升校园整体文化环境。(4)邀请专业舞狮团体交流:学校可与专业舞狮团体合作,开展表演和互动环节,让学生直接接触舞狮文化,加深对传统遗产的了解。(5)开展舞狮文化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学生传播舞狮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进程下,舞狮民俗呈现出以下变迁路径:第一,组织形式的变迁,由传统的世袭传承或师徒传承逐渐面向社会各界传播,组织范围不断扩大;第二,市场化趋势不断扩大,舞狮由传统的宗教祭祀或节日庆典活动逐渐与市场接轨;第三,呈现出竞技化的特征,由最初的传统技艺逐渐发展为注重艺术表现和技术难度的竞技化趋势;第四,呈现出娱乐化的特征,由传统民间舞狮表演传播逐渐与当今社会新媒体信息技术融合,大众化和娱乐化趋势日趋明显。

在变迁过程中,舞狮民俗也面临着各种现实问题和困境:现代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传统文化的弱化;舞狮民俗的发展逐渐脱离社会组织,社会关系涣散;舞狮民俗的发展难以跟上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节奏。

由此引发了我国社会学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针对城市化背景下的舞狮民俗展开了诸多思考。如何才能使舞狮在高速的经济和市场发展下既不脱离城市化进程,又不失去民俗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政府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国家出台相应的非遗政策或民俗文化保护政策,政府应给予经费支持;第二,与市场接轨,依托市场这一大平台,开拓舞狮民俗附属产品,形成舞狮民俗文化产业链;第三,推动舞狮民俗的竞技化发展,利用赛事依托,打造更专业的场地、器材和设备,扩大舞狮民俗的受众群体和宣传力度;第四,开展舞狮民俗教育课程,融入学校体育,扩展青少年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让青少年接过民俗体育传承的接力棒,促进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维德,张乐.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推进理路[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5,46(1):40-47.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10-25)[2025-04-08].https://www.sport.gov.cn/n315/n330/c23655706/content.html.

[3] 刘尧.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共生共荣——评《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基于中国的经验与对策》[J].现代城市研究,2023(7):135-136.

[4] 王标,杨海晨,张萍,等.从民俗到职业:广西田阳舞狮变迁的田野考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3):17-23.

[5] 邹智深.村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舟山金山村“舞龙舞狮”的田野调查[J].武术研究,2023,8(7):99-102.

[6] 吴林隐.民俗文化组织的变迁逻辑——以广西田阳舞狮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6):109-117.

[7] 冯鑫楠.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3.

[8] 吕韶钧.民间舞狮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探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322-1324.

[9] 李拥理,赵芳,韦金琼.一项村落民俗体育项目的起源与发展——基于藤县舞狮的田野调查[J].体育科技,2024,45(1):95-97.

[10] 张家林,吕冬生.中国舞狮运动的历史文化溯源[J].兰台世界,2012(36):106-107.

[11] 周雯艳.中国龙狮运动起源及其演变历程[J].兰台世界,2010(12):60-61.

[12] 张延庆.中国舞狮的起源与文化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11):77-78.

[13] 云鑫,刘敏涛.中华舞狮运动的发展与流派甄别[J].人民论坛,2013(2):204-205.

[14] 王继娜,王继强.北狮运动专项特征及其对我国北狮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8):141-145.

[15] 谢雄健,赵芳.基于“身份认同”理论的国家—民俗体育传承人关系变迁研究——来自广西藤县国家级舞狮传承人的个案调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68-74.

[16] 李春木.中国龙狮运动的市场化探讨——以第八届中国国际龙狮邀请赛为例[J].福建体育科技,2005(4):24-26.

[17] 张丹,薛浩.舞龙舞狮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走向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6):9-11.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