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407499
Current Downloads: 150564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村赛”赋能乡村振兴: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研究

“Village Competiti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on Value Implications, Realistic Dilemmas, and Relief Paths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5,5(1): 28-32 / 2025-07-29 look178 look106
  • Authors: 李凯
  • Information: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武汉
  • Keywords:
    “Village Competi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Value; Dilemmas; Pathways
    “村赛”; 乡村振兴; 价值; 困境; 路径
  •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Village Competitions” and explores the valu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rural sports events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Village Competitions” have significant valu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four aspects: economically, they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industrial drive and brand building; culturally, they integrat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ltures, fostering rural spirit; in governance, they optimize rural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enhance social cohesion; spatially, they integrate rur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spatial utilization efficiency. However, “Village Competitions” face numerous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luding inadequate policy support, resource shortages, limited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lu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nhancing rural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balancing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by implementing these solutions,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Village Competition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promoting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and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本文以“村赛”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探讨乡村体育赛事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指出,“村赛”在经济、文化、治理和空间四个方面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经济上通过产业带动和品牌塑造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文化上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凝聚乡村精神;治理上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增强社会凝聚力;空间上整合乡村资源,提升空间利用效率。然而,“村赛”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政策支持不足、资源短缺、治理能力有限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优化资源配置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与社会参与度、平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纾解路径。研究认为,通过这些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村赛”在乡村振兴中的综合效益,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sh.0501005
  • Cite: 李凯.“村赛”赋能乡村振兴: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研究[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5,5(1):28-32.

乡村体育赛事(简称“村赛”)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弘扬乡村文化、增强村民健康意识、推动乡村振兴和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1]。2022年6月,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积极构建一个能够广泛吸引农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赛事活动体系。该文件特别强调要鼓励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2]。2023年5月,国家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打造具有鲜明“三农”特色、深厚传统文化底蕴、较大社会影响力且可持续性强的乡村体育综合赛事活动[3]。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措施,抓好消费与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4]。多个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乡村体育赛事举办的支持,因此近年来乡村体育赛事的举办频次也越来越高,如贵州省榕江县“村超”足球赛事、台州乡村篮球赛、贵州“村BA”等赛事火爆全网,随之而来“村赛”的研究热度也在不断攀升。当前学者对于“村赛”助力乡村振兴[5-7]也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乡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村赛”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乡村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与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乡村体育赛事作为农村文化和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激发乡村活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融合的作用[8]。如图1所示,“村赛”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主要包括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治理价值和空间价值四个方面。经济上,通过产业带动和品牌,塑造促进乡村经济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上,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凝聚乡村精神;治理上,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空间上,优化乡村空间利用,拓展功能并提升空间形象,推动乡村全面发展。

图 1 “村赛”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1.1 经济价值:推动乡村产业联动与品牌塑造,促进经济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乡村体育赛事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的有力推手[9]。其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乡村产业的带动、品牌效应的塑造以及经济循环的促进等多个层面,从而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借助乡村空间生态资源优势,举办户外运动类赛事,有利于更好地带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提高赛事的经济效益[10]。“村赛”通过赛事的策划、组织与实施,直接带动了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赛事的举办需要一系列配套服务,从场地布置、裁判聘请到赛事宣传与运营,这些环节不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还提升了乡村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村赛”还通过产业联动效应,带动了餐饮、住宿、旅游等关联产业的繁荣。赛事期间,大量观众涌入乡村,餐饮和住宿行业因此受益。乡村可以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特色住宿餐饮服务,满足观众的需求。此外,乡村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了“体育+旅游”的新模式。游客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还可以游览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点,这种模式不仅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还增加了旅游消费。例如,台州乡村篮球赛期间,周边的农家乐和民宿预订火爆,收入显著增加;2024年“村BA”的举办,使得台江县在1至7月共接待游客201万人次,同比增长32.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22亿元,同比增长34.22%,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1.6%、23.2%。在品牌效应方面,“村赛”通过塑造乡村品牌,拓展了乡村产品的市场机会。乡村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可以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投资,从而打造乡村体育赛事品牌。这种品牌效应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还为乡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1.2 文化价值: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凝聚乡村精神,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群众性体育赛事扎根于一脉相承的乡土文化和地域风情,将赛事活动与民俗节庆相结合,展现出极具地域特色的精神内核和人文色彩[11]。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村精神的凝聚与升华以及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等多个方面。通过将体育赛事与乡村文化深度融合,“村赛”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乡村体育赛事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如在赛事的开幕式、中场休息或颁奖环节中,展示乡村的传统舞蹈、音乐、服饰以及地方戏曲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在赛事的舞台上得以重现,使乡村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体育赛事中,当地居民身着民族服饰,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和音乐,让观众在欣赏体育赛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这种文化展示不仅让乡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还增强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赛事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乡村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互碰撞,催生出新的文化形式和表现手法。一方面,乡村文化通过体育赛事这一现代载体,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另一方面,体育文化也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在乡村体育赛事中,村民相互配合,进行团队协作,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凝聚了乡村精神。

1.3 治理价值: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增强凝聚力,促进乡村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乡村体育赛事是农村体育的重要实践维度,也是促进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12]。通过乡村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实施,乡村治理结构得以优化,治理方式更加科学,治理效果更加显著,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赛事的策划、组织、实施和后续管理需要乡村基层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方资源,调动村民积极性。这不仅锻炼了基层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还提升了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赛事筹备过程中,基层组织需要协调场地建设、安全保障、志愿者招募等多方面事务,这一过程有助于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架构,优化治理流程,提高治理效率。同时,“村赛”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沟通渠道。通过赛事活动,基层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村民需求,收集村民意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凝聚共同体精神、价值认同和道德规范是实现体育治理现代化、柔性化的重要方式[13]。乡村体育赛事以其广泛的参与性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成为凝聚乡村社会的重要纽带。在赛事过程中,村民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展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这种精神力量不仅体现在赛场上,更延伸到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凝聚乡村社会的重要纽带。赛事期间,大量村民参与其中,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缓解了村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程度也更高,从而营造了和谐的乡村社会氛围。此外,“村赛”还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激励机制。通过赛事表彰、荣誉授予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1.4 空间价值:整合乡村空间资源,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村赛”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其空间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乡村空间的优化利用、空间功能的拓展以及乡村空间形象的提升等多个方面。通过乡村体育赛事的举办,乡村的空间资源得以重新整合与开发,空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乡村空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得到充分挖掘,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乡村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施支持,这促使乡村对现有的空间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整合。例如,乡村可以将闲置的土地、房屋等资源用于赛事场地建设或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通过这种方式,乡村不仅解决了赛事的场地需求,还提升了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原本闲置的空间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赛事场地的建设也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了乡村的整体环境质量,为乡村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乡村体育赛事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还融合了文化、旅游、社交等多种功能。赛事期间,乡村空间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平台,不仅可以满足体育比赛的需求,还可以举办文化活动、旅游观光、商业展览等多种活动。

2 “村赛”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2.1 政府方面: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不足

乡村体育赛事(“村赛”)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临着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不足的问题。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如《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但这些政策在地方落实时存在明显差距。基层政府作为体育赛事项目的主要供给者,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等监管机制不健全,易造成行政垄断,出现公权私用、重复建设、分配不公等问题。地方配套政策的缺失使得“村赛”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具体的实施指导和保障措施[14]。例如,赛事经费的来源、使用范围以及补贴标准等缺乏明确规范,使得乡村在组织赛事时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赛事的经费管理、安全保障、人员组织等环节存在漏洞,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体系来保障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乡村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赛事的商业价值未能充分挖掘,缺乏吸引社会资本的政策激励。

2.2 经济方面:资源短缺与基础设施不足

乡村体育赛事(“村赛”)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短缺与基础设施不足的严峻挑战。一些乡村地区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和维护体育设施,购买必要的器材和装备,以及培训和引进专业的教练员[15]。这些挑战不仅制约了赛事的举办与发展,也影响了其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首先,乡村地区普遍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经济资源的匮乏使得乡村在举办体育赛事时面临资金瓶颈。赛事的策划、组织、宣传以及场地建设等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乡村自身的财政能力有限,难以满足赛事的经费需求。例如,一些乡村体育赛事因缺乏资金支持,无法邀请专业裁判、提供完善的赛事服务,甚至难以保障基本的赛事物资供应。其次,基础设施不足是乡村体育赛事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乡村地区的体育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普遍落后,难以满足赛事举办的基本要求。在体育设施方面,乡村缺乏专业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许多赛事只能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场地中进行,这不仅影响了赛事的专业性和观赏性,也增加了赛事的安全风险。在交通设施方面,乡村地区的道路状况差,公共交通不便,难以满足大量观众的出行需求,限制了赛事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乡村的餐饮、住宿、医疗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为赛事参与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影响了赛事的整体体验。资源短缺与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相互交织,形成了制约乡村体育赛事发展的恶性循环。

2.3 社会方面:乡村治理与社会参与的局限性

乡村体育赛事(“村赛”)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治理与社会参与的局限性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治理能力不足和社会参与度低,不仅影响了赛事的组织与实施,也削弱了“村赛”在乡村振兴中的综合效益。乡村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实施需要乡村基层组织的统筹协调,但目前许多乡村基层组织在治理能力上存在明显短板。乡村基层组织在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有限,难以有效协调各方资源,包括资金、人力和物力,导致赛事的规模和影响力受限。此外,基层组织在与外部机构(如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难以形成合力。乡村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村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但目前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较为有限。村民对乡村体育赛事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不足,认为赛事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参与意愿较低。这种观念导致村民在赛事筹备和实施过程中参与度低,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同时,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体育赛事的机制不完善。虽然乡村体育赛事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但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不高。乡村治理与社会参与的局限性相互交织,形成了制约乡村体育赛事发展的瓶颈。

2.4 文化方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矛盾

乡村体育赛事(“村赛”)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临着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如何在保留乡村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创新发展。乡村体育赛事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许多乡村体育赛事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元素,如传统舞蹈、音乐、服饰以及地方戏曲等,这些文化元素在赛事中得以展示和传承。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体育赛事中,居民身着民族服饰,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和音乐,让观众在欣赏体育赛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这种文化展示不仅让乡村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还增强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然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易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乡村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乡村文化遭受的冲击无处不在,且愈演愈烈[16]。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因缺乏传承人和展示平台,逐渐走向衰落。一些乡村体育赛事在引入现代元素时,可能会忽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导致文化内涵的流失。此外,乡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外来文化的引入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提升其吸引力;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筛选,外来文化可能会对乡村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甚至导致文化同质化。

3 “村赛”赋能乡村振兴的纾解路径

3.1 加强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细化乡村体育赛事的政策措施,明确赛事经费来源、使用范围和补贴标准,为“村赛”的举办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制定乡村体育赛事的组织、运营和管理规范,完善赛事经费管理、安全保障和人员组织制度,确保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出台政策激励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体育赛事的运营,通过赛事商业化开发提升其市场价值和自我造血能力。建立赛事效果评估机制,对赛事的组织、实施和效益进行全程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提升赛事质量。

3.2 优化资源配置与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应整合乡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用于赛事场地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完善,提升空间资源利用率。加大对乡村体育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建设专业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改善乡村道路状况,提升餐饮、住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强赛事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专业裁判、赛事宣传和物资供应等服务,提升赛事的专业性和观赏性。

3.3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与社会参与度

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干部的专业素养和治理能力,完善赛事组织管理体系,提升赛事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宣传推广和教育引导,提高村民对乡村体育赛事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激发村民参与赛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体育赛事,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多方合力。通过赛事表彰、荣誉授予等方式,激励村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3.4 平衡文化传承与创新

建立乡村文化档案,挖掘和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元素,通过赛事展示乡村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结合,创新赛事形式和内容,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流行文化符号,提升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加强乡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赛事平台吸引多元文化参与,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同时需建立文化筛选机制,防止本土文化被同质化。加强乡村文化教育,培养专业文化传承和创新人才,解决文化传承断层问题,推动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乡村体育赛事(“村赛”)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价值,其通过产业带动、文化传承、治理优化和空间整合,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然而,其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政策支持不足、资源短缺、治理能力有限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矛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赛”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综合效益。针对这些困境,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纾解路径。首先,需加强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细化政策措施,完善赛事组织与管理规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升赛事的可持续性。其次,应优化资源配置与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乡村闲置资源,完善体育、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赛事服务水平。再次,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与社会参与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民的认知度和参与积极性,形成多方合力。最后,需平衡文化传承与创新,挖掘保护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培养专业人才,解决文化传承断层问题。

参考文献

[1] 欧阳井凤,黎镇鹏,邢金明.乡村体育赛事转型升级的时代机遇、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5,40(1):63-69,8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 体育总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22-06-22)[2025-04-08].http://www.moa.gov.cn/xw/bmdt/202206/t20220622_6403050.htm.

[3] 中国政府网.体育总局 中央文明办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文化和旅游部 卫生健康委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3-05-22)[2025-04-0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6/content_6888286.htm.

[4] 央广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4-12-13)[2025-04-08].https://china.cnr.cn/news/sz/20241213/t20241213_527008103.shtml.

[5] 王琳.乡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以贵州“村BA”为例[J].辽宁体育科技,2024,46(4):22-28.

[6] 裴星星,王永杰,岳金鑫.从贵州“村超”看传播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基于群众体育的新媒体营销思路[J].传媒,2024(11):19-20.

[7] 谢昕,沈克印.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实践模式与推进思路——基于贵州“村BA”和徐州“村界杯”的案例分析[J].体育教育学刊,2024,40(3):25-31.

[8] 黄波,张华文.我国乡村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动力机制与推进路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3,43(6):121-128.

[9] 谢昕,沈克印.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实践模式与推进思路——基于贵州“村BA”和徐州“村界杯”的案例分析[J].体育教育学刊,2024,40(3):25-31.

[10] 赵轶龙,刘津成,陈伟浩.乡村体育赛事发展域外经验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4(6):12-18,33.

[11] 李沁遥,黄诚胤,谭子恺.文化唤醒与需求再造: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以“村BA”“村超”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4,23(7):7-14.

[12] 李敏,钟建伟.乡村体育赛事促进乡村治理的运行逻辑——基于台盘“村BA”的考察[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4,43(4):58-65.

[13] 陈高朋,王鑫,李跃.中国乡村体育赛事治理的互动机制与模式创新——基于价值治理分析框架[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5):11-26.

[14] 李祥林,孙晋海,曹莉.乡村体育赛事项目化运作的困境:表象、缘由及应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4,50(6):46-54.

[15] 肖琴.民族民间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24(6):154-160.

[16] 韩世昊.共生理论视角下乡村体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4,44(6):62-70.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