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1230224
Current Downloads: 224448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问题、成因与策略——基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一站式”太极拳服务的实践

Problems, Causes, and Strategies of Public Fitness Service Supply —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ne-Stop” Tai Chi Service at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5,5(2): 1-5 / 2025-10-31 look166 look89
  • Authors: 黄好好
  • Information: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 Keywords: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ive educations; “Shizhen Spirit”; Cultural innovation
    全民健身服务; 一站式学生社区; 五育并举; “时珍精神”; 文化创新
  • Abstract: This study takes th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research scenario, explores the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of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supply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Tai Chi, and provides suppor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system, deepen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ive educations” and promote cultural inheritance. A mixed “online+offline”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with 600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548 valid ones recovered,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1.33%), 15 interviews conducted, and 15 on-site observations carried out.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ata and feedback, it is found that the service supply has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adaptation of content to scenarios, needs and the “Shizhen Spiri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adaptation of services to community scenarios and educational goals through scenario-based precise content design, school-community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full-process mechanism guarantee, so a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Tai Chi culture and the “Shizhen Spirit”. 本文以湖北中医药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场景,探究太极拳普及中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问题与优化路径,为高校完善服务体系、深化“五育并举”与文化传承提供支撑。采用“线上+线下”调研方式,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548份,回收率91.33%),访谈15人,开展实地观察15次。经综合分析数据与反馈,发现服务供给存在内容与场景、需求及“时珍精神”适配不足等问题。因此,需通过场景化精准内容设计、校社资源整合、全流程机制保障,实现服务与社区场景、育人目标的适配,推动太极拳文化与“时珍精神”传承。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sh.0502001
  • Cite: 黄好好.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问题、成因与策略——基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一站式”太极拳服务的实践[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5,5(2):1-5.

1 引言

2021年7月1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文号:国发〔2021〕11号),并于2021年8月3日通过中国政府网等官方渠道公开发布。该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及“促进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进社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时代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需求为核心构建的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作为集住宿、学习、生活、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它既是全民健身服务贴近学生、实现精准供给的核心场景,亦是高校践行“五育并举”中“体育”与“美育”(太极拳所蕴含的东方美学)融合育人、传承太极拳文化的重要阵地。

“时珍精神”不仅是“勤奋”或“奉献”,更是集“执着、科学、奉献、创新、谦逊、精益”于一体的复合型精神体系,既是对李时珍个人品格的凝练,也是中医药人“守正创新、济世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如今,这一精神已成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校训(“勤奋、求实、发掘、创新”)的底色、蕲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内核,更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的精神动力。该校以“时珍精神”所蕴含的探索创新、精益求精、为民健康理念,与太极拳“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文化内涵高度契合。太极拳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缓解学业压力、提升身体素质的需求,更能让学生在习练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践行“时珍精神”。而一站式学生社区所具备的“零距离服务”属性,可破解传统体育服务“场地分散、时间受限”的问题,为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空间支撑。因此,以该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太极拳普及工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问题与优化路径,既响应国家全民健身战略与高校“一站式”建设要求,也能为高校依托社区载体提升体育服务供给质效、深化“五育并举”育人实践、传承弘扬“时珍精神”与太极拳文化提供参考。

为精准把握湖北中医药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太极拳普及与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现状,本次调研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面向社区内3个年级、8个专业的住宿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达91.33%;访谈社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6名、体育学院太极拳专项教师4名、社区学生社团负责人5名;实地观察社区内太极拳教学场地、器材配置及活动开展情况15次,重点记录服务供给的实际落地场景与学生参与反馈,为后续分析奠定实证基础。

湖北中医药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兼具“高校属性”与“社区属性”,在“五育并举”育人框架下,其场景特征更具文化传承与服务集成的双重价值:在空间维度,整合学生宿舍、公共活动厅、户外广场等场地,可作为太极拳文化展示、教学实践的多元空间,如在公共活动厅设置“太极拳文化角”,展示太极拳发展史、与中医养生的关联等内容;在服务维度,联动体育学院、学生工作处、校医院等部门,可形成“太极拳教学(体育)+中医养生科普(德育/智育)+文化传承活动(美育)”的“五育”融合服务模式。然而,当前针对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服务供给尚未形成系统化体系,与社区“服务集成化”及“文化育人化”要求存在差距,亦未能充分发挥传承太极拳文化、践行“时珍精神”的作用。

2 “一站式”学生社区太极拳普及视角下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现存问题

从湖北中医药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实践情况来看,当前全民健身服务供给在适配社区场景、满足学生需求、传承文化精神等方面存在多维度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太极拳的普及效果,也对“五育并举”育人目标与文化传承任务的落地产生不利影响[1]。

2.1 供给内容与社区场景、学生需求及文化传承适配性不足

社区内太极拳相关服务供给存在“内容单一、场景脱节、文化缺失”三重问题:其一,在内容设计上,以“基础套路教学”为主,仅覆盖24式简化太极拳,未结合社区学生“碎片化时间健身”“中医养生需求”的特点,也未融入太极拳文化与“时珍精神”元素——既未开发“5分钟课间太极操”“睡前太极放松术”等适配社区碎片化场景的内容,也未增设“太极拳与中医经络养生”“太极拳文化内涵解读”“太极拳与时珍养生理念结合”等贴合学校专业特色与文化传承需求的专题教学。问卷数据显示,仅28.7% 的学生认为“现有内容适配社区日常作息”,仅19.3%的学生表示“从太极拳教学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其二,在活动形式上,依赖“每周一次集中教学”,缺乏“线上打卡、小型赛事、养生沙龙、太极拳文化节”等适配社区空间特性与文化传播需求的多元化活动,无法满足学生“随时参与、趣味互动、文化感知”的需求[2]。数据显示,仅31.2%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参与社区太极拳活动”,且男生参与率(34.2%)显著低于女生(50%),现有内容未针对男生偏好设计“力量型太极动作”“太极对抗赛”等,进一步降低内容的性别适配性。

2.2 供给场景与资源协同性差,社区“五育融合”载体优势未发挥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空间聚合、部门联动、五育融合”优势未在太极拳服务供给中体现,也未形成传承太极拳文化、践行“时珍精神”的资源合力[3]:一方面,场景利用不充分且文化氛围薄弱——社区内仅1处户外广场固定用于太极拳教学,未盘活公共活动厅(雨天可使用,且可兼作太极拳文化展示区)、宿舍楼下空地(便于学生近距离参与)等室内外空间,导致雨天教学频繁中断;同时,社区内缺乏太极拳文化宣传设施,如展板、海报、文化长廊等,无法营造沉浸式文化氛围;器材配置不足,仅配备10套太极服,无太极剑、太极扇等辅助器材,更无展示太极拳文化与“时珍精神”的书籍、影像资料,难以支撑多样化教学与文化传播工作。另一方面,资源协同存在断层且“五育”元素割裂——体育学院负责教学内容设计,但与社区管理中心缺乏场地使用衔接,常出现“教师到位但场地被占用”的情况;校医院的中医养生资源未与太极拳教学结合,错失“社区内理论+实践”的科普机会,也未能融入“时珍精神”中的健康理念;学生工作处未将太极拳活动与“德育”“美育”考评结合,无法形成“体育锻炼+文化修养+品德培育”的“五育”协同效应,最终形成“部门各自为战、资源分散、文化断层”的供给局面。

2.3 供给保障机制不完善,社区服务可持续性与文化创新弱

针对社区太极拳普及的服务保障机制存在明显短板,且缺乏文化创新支撑:其一,资金与人员保障不足——社区无全民健身服务专项经费,太极拳活动经费依赖学生社团自筹,无法承担器材更新、外聘教练、文化活动举办等成本,更难以开展太极拳文化创新实践项目;社区内仅2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体育活动协调,缺乏专职人员对接太极拳教学、活动组织与文化传播工作。其二,激励与反馈机制缺失且文化导向不足——未将学生参与社区太极拳活动及文化传播实践(如太极拳文化宣讲、创意作品设计)纳入体育成绩平时分或社区德育考评,也未建立“学生需求—服务调整”的反馈闭环,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文化传播热情与服务优化动力不足。其三,校社联动存在空白且创新渠道狭窄——未联动周边社区的专业太极拳培训机构、民间拳师或文化机构,未能借助校外资源补充社区服务供给与文化创新思路,无法引入“太极拳+文创”“太极拳+数字媒体”等创新形式,与“校社协同育人、文化创新传承”要求存在差距。

3 全民健身服务供给问题的成因分析

结合湖北中医药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实践,全民健身服务供给问题的成因可从政策落地、供需认知、资源联动、文化传承四个层面展开,核心在于未能充分适配“一站式”社区的场景功能、“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与太极拳文化传承的核心要求。

3.1 政策落地与社区实践、“五育并举”衔接不畅,供给缺乏系统性规划

国家层面“全民健身服务进社区”与“高校一站式建设”及“五育并举”的政策要求,在高校落地过程中未形成针对“社区体育服务供给+文化传承”的具体实施细则。湖北中医药大学虽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但未将太极拳这类具有专业契合度与文化价值的体育项目纳入社区“五育融合”服务专项规划,也未明确太极拳文化传承与“时珍精神”弘扬的具体路径——体育部门、社区管理部门、校医院、学生工作处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体育部门仅负责派遣教师开展教学,社区管理部门仅负责场地协调,未形成“内容设计(含文化元素)—场地保障—资源整合—五育考评”的系统化供给方案,最终出现“政策要求与社区实践脱节、五育目标与服务供给割裂、文化传承与体育教学分离”的现象。

3.2 对社区场景、学生需求及文化诉求调研不足,供给缺乏精准性与文化性

高校在设计社区全民健身服务时,未充分考量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空间特性”“学生差异化需求”及“文化传承需求”:一方面,未针对社区“碎片化时间、多空间载体”的特点设计服务内容,仍沿用传统“集中式、课堂化”的体育服务模式,与社区场景适配性较差;另一方面,未通过社区座谈会、线上问卷等形式常态化收集学生需求,对学生“碎片化健身、专业融合、趣味互动、文化感知”的核心诉求缺乏了解。尤其忽视男生对“力量型、对抗性”内容的偏好,也未关注学生对太极拳文化与“时珍精神”的认知需求,导致供给内容与学生需求“错位”、与文化传承“脱节”,出现“供给内容学生不感兴趣,学生需要的内容与文化元素供给缺失”的局面。

3.3 校社资源联动与文化创新机制缺失,供给支撑能力不足

供给支撑能力薄弱且文化创新不足的核心原因在于“校内资源未整合、校外资源未利用、文化创新未落地”:在校内层面,体育学院的师资资源、校医院的养生资源、学生工作处的考评资源、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缺乏常态化协同机制,无法形成“教学+科普+文化+考评”的资源合力,也未能围绕太极拳文化与“时珍精神”构建一体化传承体系;在校外层面,未建立与周边社区体育培训机构、民间太极拳团体、文化创意机构的合作渠道,未能借助校外专业资源补充社区师资、器材与活动形式,更无法引入文化创新理念与技术手段(如数字媒体、文创设计),导致社区服务供给仅依赖校内有限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与文化创新诉求,也无法发挥一站式社区“校社衔接、文化桥梁”的作用。

4 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优化策略

针对湖北中医药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太极拳普及中暴露的问题,结合社区“空间聚合、服务集成、校社衔接”特点与“五育并举”育人目标,从内容、场景、保障、文化四个维度提出优化策略,提升服务供给的适配性、实效性与文化创新性。

4.1 聚焦“场景适配+需求精准+文化融入”,优化供给内容体系

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场景特性、学生差异化需求、“五育并举”目标为核心,构建“场景化、多元化、文化化”的太极拳服务内容体系[4]:其一,开发场景适配型与性别适配型内容——针对社区“碎片化时间”特点,设计“5分钟课间太极操”“3分钟睡前太极放松术”;针对男生偏好,开发“太极力量训练模块”“太极推手对抗赛”;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需求,为低年级设计“集中教学+文化体验”模式,为高年级设计“线上自主学习+弹性打卡”模式。其二,融入专业特色与文化元素——联合校医院与各学院,开设“太极拳与中医经络养生”“太极拳文化内涵与传承”“时珍养生理念与太极拳实践”等专题课程,发放“太极养生手册”“太极拳文化读本”“李时珍与中医药健康文化”手册,提升内容的专业性与文化吸引力。其三,丰富活动形式与文化传播载体——每月在社区举办“太极微赛事”(如“套路展示赛”“趣味推手赛”),每学期举办“太极拳文化节”,开展“太极拳创意表演”“太极拳文创设计大赛”“李时珍健康理念宣讲”等活动;开发社区专属“太极打卡小程序”,学生完成打卡或文化实践任务可兑换中医养生茶包、太极拳文化周边产品,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与文化感知度。

4.2 强化“空间整合+校社联动+五育融合”,拓宽供给场景与资源渠道

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载体优势,构建“空间高效利用+资源协同整合+五育深度融合+文化创新传承”的供给格局[5]:其一,盘活社区空间资源并营造文化氛围——制定《社区太极拳场地使用细则》,明确户外广场、公共活动厅、宿舍楼下空地的教学与活动时段;在公共活动厅设置“太极拳文化角”,展示太极拳发展史、中医养生关联知识、李时珍画像与名言;在社区长廊打造“太极拳文化与中医药健康文化长廊”,张贴图文资料、学生文创作品;配备可移动音响、简易指示牌及太极剑、太极扇等器材,增设太极拳文化与“时珍精神”相关的书籍、影像资料,实现“就近参与+沉浸式文化体验”。其二,整合校内资源并推动“五育”协同——建立“体育学院+社区管理中心+校医院+学生工作处+图书馆”协同机制[6],体育学院提供师资与含文化模块的教学内容,社区管理中心负责场地与活动协调,校医院提供养生科普与“时珍精神”健康理念解读,学生工作处将太极拳活动参与及文化实践纳入体育成绩平时分(占比10%)与社区德育考评,图书馆提供文化资源支持;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议,确保资源衔接顺畅与“五育”元素深度融合。其三,联动校外资源并助力文化创新——与周边社区的专业太极拳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邀请机构教练每月到社区开展1次进阶教学;对接民间太极拳团体,引入“社区太极公益课”;联合文创机构,开展“太极拳+文创”设计工作坊,开发太极主题书签、手账、服饰等周边产品,借助校外资源补充社区服务供给与文化创新思路[7],同时为学生搭建“校社联动”的实践平台。

4.3 完善“保障+激励+创新”机制,提升供给可持续性与文化传承效能

构建适配一站式学生社区、支撑“五育并举”与文化传承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太极拳服务长期落地与文化持续传播[8]:其一,健全资金、人员与文化创新保障——学校设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全民健身与文化传承专项经费”,用于太极拳器材采购、活动举办、校外教练聘请、文化活动开展与文创项目开发;在社区配备1名专职体育服务协调员与1名文化传播专员,分别负责对接各部门与组织活动、策划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其二,建立激励反馈与文化评价机制——将学生参与社区太极拳活动的时长、表现及文化实践(如文化宣讲、文创设计)纳入体育成绩平时分及社区德育考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社区太极达人”与“文化传承小使者”称号;开通“社区体育服务与文化需求反馈通道”,通过小程序、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意见[9],每月调整服务内容与形式;建立“太极拳文化传承成效评价指标”,从学生文化认知、参与度、创新成果等维度评估传承效果。其三,强化宣传推广与文化品牌建设——在社区公告栏、公众号、电梯屏等渠道常态化宣传太极拳活动与文化知识,制作“社区太极活动日历”“太极拳文化小贴士”张贴于宿舍楼下;利用短视频平台,拍摄“社区太极日常”“太极拳文化解读”“李时珍养生故事”等视频,打造社区太极拳文化品牌[10],提升服务覆盖面、知晓度与文化影响力。

5 结论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下沉到学生身边”、落实“五育并举”育人方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太极拳作为兼具传统养生、体育健身与文化价值的项目,其在社区的普及效果直接反映服务供给的适配性、精准性与文化传承能力。从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实践可见,当前服务供给存在内容与场景需求、文化传承适配不足,资源协同性差,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根源在于政策落地不衔接、需求与文化诉求调研缺失、校社资源未联动。

通过“场景化内容设计(含文化元素)、校社资源整合(含五育融合)、全流程机制保障(含文化评价)”的优化策略,既能提升太极拳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普及效果,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更能推动高校依托社区载体构建“精准化、可持续、文化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体系,深化“五育并举”育人实践,传承太极拳文化与“时珍精神”。未来,高校需进一步聚焦一站式社区的场景特性、学生需求与文化传承目标,强化部门协同与校社联动,推动文化创新,让全民健身服务与传统文化传承真正融入社区日常,实现“体育服务在身边、健康习惯在日常、文化精神入人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雷正方.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问题指向与实践旨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4,50(1):17-26.

[2] 张金奎,张清华.多元主体参与视角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困境及优化路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6):27-30,92.

[3] 胡庆山,宋凯,曹际玮,等.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时空分异、收敛特征及演进趋势[J].体育科学,2025,45(8):25-37.

[4] 孟欢欢,舒为平.全民健身服务创新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和价值意蕴[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4,50(6):31-39.

[5] 陈叙,王占坤,刘露,等.智慧治理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运行模式与生成逻辑——基于多案例比较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5,39(2):
87-98.

[6] 毛丽娟.全民健身服务主体协同创新机制构建[J].体育科学,2025,45(4):3-12.

[7] 代向伟,吕辉,韩雄飞,等.新时代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困境与路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5,33(7):58-61.

[8] 何艳绳,陈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策略与实践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5(13):25-27.

[9] 边亚茹.智慧体育视角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动力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4.

[10] 王广伟.智慧社区助推全民健身服务精准供给的作用机理、现实困囿及发展路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5(8):189-191.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