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 2. 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济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就家庭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家庭是子女成长的基石、发展的起点,对子女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父母或主要监护人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自觉地、有意识地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关乎未成年人的终身发展和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a)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b)。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家庭教育的理念、任务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历史使命不曾改变。《礼记·大学》指出:“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c)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治国先治家,家庭教育事关国家前途命运,肩负国家发展的使命。教育乃强国之基,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着四亿多磅礴有力的家庭梦,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加强家庭教育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和方向引领。
2010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2016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颁布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先后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和主体,将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工作序列,为家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2020年,家庭教育立法制定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公布,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立法的出台和推行,赋予了家庭教育相应的法律地位,为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力规范了各省区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制定和施行。目前,重庆市、贵州省、山西省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出台了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我国家庭教育立法工作步入快车道。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终身发展和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深刻变化,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很多父母表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不少父母缺乏正确的成才观,“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的倾向广泛存在,因监护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导致的极端事件屡有发生(d)。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通过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使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家长素质,拓展家庭教育空间。家庭教育促进法能够为教育改革赋能,指导开展家庭教育,进一步引导全社会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一部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法律。
迄今为止,已有诸多专家学者强调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立法势在必行。截至2024年7月30日,全国已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台家庭教育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体、内容、责任与权利,从法律层面为家庭教育赋能。李菁雯等(2024)(e),黄明涛、陈炜(2024)(f)分别从内容、技术等方面,对我国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文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我国家庭教育地方立法反映了时代要求,体现了实际价值,为顺利推动我国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和北大法宝数据库检索到的具体相关法案信息汇总如下。
表1 全国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家庭教育立法情况
Table 1 Legislation on family education in 12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autonomous regions) nationwide
序号 |
地区 |
法规名称 |
颁布时间 |
实施时间 |
1 |
重庆市 |
《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16年5月 |
2016年9月 |
2 |
贵州省 |
《贵州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17年8月 |
2017年10月 |
3 |
山西省 |
《山西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18年5月 |
2018年9月 |
4 |
江西省 |
《江西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18年9月 |
2018年12月 |
5 |
江苏省 |
《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19年3月 |
2019年6月 |
6 |
浙江省 |
《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19年9月 |
2020年1月 |
7 |
安徽省 |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20年7月 |
2020年9月 |
8 |
福建省 |
《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20年8月 |
2020年10月 |
9 |
湖南省 |
《湖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21年1月 |
2021年3月 |
10 |
湖北省 |
《湖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21年1月 |
2021年5月 |
11 |
内蒙古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22年12月 |
2023年3月 |
12 |
天津市 |
《天津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23年7月 |
2023年9月 |
13 |
山东省 |
《山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
2024年7月 |
2024年12月 |
如上所述,重庆市于2016年率先制定颁布了《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为后续其他地区的立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随后,2017至2021年间,贵州省、山西省等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陆续颁布实施各地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和山东省依据国家法案,制定了本地区的家庭教育条例。从体例结构来看,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与国家《家庭教育促进法》一致,采取“总分附”的结构。首先是总则部分指明基本原则,其次是对不同主体职责和相关法律责任的分别说明,最后是附则部分,规定条例的施行日期和相关术语。上述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中心的家庭教育立法体系,为今后其他地方的家庭立法和修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济南市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搞好家庭教育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一个纲要、两个标准、三个平台”为路径打造“泉家共成长”家庭教育服务品牌,创造了中国高质量家庭教育新样态,形成了整体推进家庭教育减负增效的典型经验,为全国家庭教育改革发展贡献了济南方案,打造有影响力的城市教育品牌。
济南市历城二中始建于1958年,现有唐冶和彩石两个校区,师生6000余人。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历城二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山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初稿)》为工作指南,积极构建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体制,突出品牌带动、研发共育课程、拓宽实践路径、深化特色内涵,确保家校共育工作有深度、有维度、有广度、有厚度,被评为第一届“济南市百所家长示范校”。
因此,为深入了解济南市家庭教育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21日,济南市人大常委会赴历城二中开展实地调研。本次调研以历城二中家庭教育为例,具体通过座谈分享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展开。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历城二中家庭教育的活动开展、工作机制和亮点特色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以下是座谈的主要内容。
(1)家长课堂。学校创新工作形式,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搭建了线下“家长课堂”和线上“历城二中家长网校”两个平台,面向家长授课。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融媒体和视频号等平台,不定期地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2)家委会和家长会。学校进一步发挥家委会桥梁纽带作用和家长宣传员、监督员作用,构建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体系,大型活动以年级为主,定期召开。积极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包括家长进课堂,进餐厅,进宿舍等。同时,邀请家委会参与学生心理危机处置工作,协助学校进行家长联系座谈和沟通,为准确捕捉和发现孩子的成长关键点提供助力。在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建言献策。
(3)家访活动。学校家访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注重集中家访与日常家访、全面家访与重点家访、个体家访与分组家访、线上家访与线下家访相结合,做到“校长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主体、全员参与”,形成了精心设计活动、突出重点特殊家庭、形成一生一案、加强跟踪随访、实现数据库支撑的工作流程。
家长学校和学校心理危机处置部门联动,织密学校安全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置机制。家长学校深度参与学生安全工作,协助心理健康中心和各管理部门处理多起危机事件,对多个潜在的危机家庭及时给予督导,尤其针对特殊情况,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平台转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危机干预模式。
图1 历城二中家庭教育工作机制
Figure 1 Family education working mechanism of Licheng No.2 middle school
(1)品牌模式。在区教研中心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以历城二中为核心的多所学校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协作组,打造了“1+20”区域品牌工作模式。通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多层面多途径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用心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为历城教育发展助力。
(2)宣传教育。2020年开始,张小柱老师被推荐为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专家,参与山东教育卫视《同一堂课》《好家长新课堂》等栏目近20期,为全省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还积极参加山东省家长空间直播课程,万余人同时在线收看。
(3)社区服务。2022年,历城二中学校家庭教育社区服务基地正式成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平生与历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云爱共同为历城二中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社区服务基地揭牌,让家长学校有了属于自己的高品质的服务基地。
座谈结束后,我们同两位教师代表JS1、JS2,围绕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了访谈。
JS1指出,古老的家庭教育问题,遇到了现代化的很多问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日益专业化、社会化、法治化,国家和社会赋予了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更多的责任。他认为,中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学段性,要根据不断的学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这也是《山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中明确规定的。然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工作方式要求等具有很大差异,但是在现在开展的区、市里各种工作中,这种针对性还不够强。他还补充道,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育人问题,现在学校中从事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生涯发展教育的专业力量太薄弱,专职老师太少。
JS2说道,中国自古就有家国情怀的观念,欲明明德于天下,必先治齐国,治齐国必先齐其家,以至于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都是在“家”这个“场”中完成的。他指出,我省家庭教育的制度设计已经很全面,但是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大纲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应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培养未成年人家国情怀,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止出现贩卖焦虑导致恶性内卷,“挂羊头,卖狗肉”等情况出现。
如上所述,本文以历城二中为案例,发现我市在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育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取得诸多成绩。同时,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主体方面。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家庭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未能积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地位。
(2)在师资方面。家长学校中多数教师为兼职,面对学校众多学生和家长,难以满足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的需求。
(3)在支持方面。在危机处理工作中,校内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欠缺,亟需更多社会专业力量介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2024年7月25日,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出台了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因此,结合此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以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山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的执法力度,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一是让家长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家庭教育的内涵,强化家长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积极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二是要利用好各类优质家庭教育资源,持续指导家长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开展家庭教育,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三是要重视“一法一条例”的常态化宣传,强化法律法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多形式开展专题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一是要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理论研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育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人才。二是要积极发动热爱家庭教育事业的教师、家长和心理咨询师等,成立家庭教育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宣讲活动,为各类家庭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三是丰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构建线上家庭教育平台,增强家庭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和资源的实效性。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及时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支持引导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便捷高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一是相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统筹谋划推进。二是要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加快制定实施省级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标准,组织编写省级家庭教育指导读本。三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手段,研制家庭教育短视频、小音频、微动画、图片集等,开发易于接受、便于互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素材,推动家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a) 习近平谈家风建设[EB/OL].[2024-09-2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722/c1001-31792411.html.
(b) 李少梅,唐宇.家庭教育立法的现实诉求及应对策略——以S省立法调研为例[J].中华家教,2021(4).
(c) 戴圣.礼记[M].上海:中华书局,2017:1168.
(d) 家庭家教家风|《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新生代父母赋能[EB/OL].[2024-09-25].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265625.
(e) 李菁雯,王诗诗,杨润东.我国家庭教育地方立法的特征、问题与展望——基于12份省级行政区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文本的分析[J].中华家教,2024(2).
(f) 黄明涛,陈炜.我国家庭教育地方立法的实证研究——基于10部省级地方性法规文本的考察[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