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镇江
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第二语言也会对母语的言语行为产生影响,即学习者个体的母语和二语之间存在不同层面的双向互动迁移。母语和二语之间的双向迁移互动发生在语言的音、形、义及语用各个层面。长期以来,语言迁移研究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向迁移作用与影响,第二语言向母语的反向迁移过程曾一度被忽视。近年来,第二语言向母语的反向迁移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反向迁移的研究范围从语言本体层面逐步拓展到语用层面,语用反迁移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请求、拒绝、道歉、恭维及恭维应答等言语行为领域。从恭维语应答角度展开语用实证调查,考察学习者二语水平与恭维语应答策略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进一步探究第二语言学习对母语反向迁移的影响与作用提供有益启示。
恭维是日常交际中一种普遍的言语行为,是“说话人以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对听话人的某种优势提供的一种积极的肯定性评价”[1]。恭维语具有话语结构的配对性,要求被恭维方须对恭维语做出回应,即恭维应答。恰当得体的恭维应答能够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需要,促进人际交流,实现融洽、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因而礼貌是恭维应答遵循的基本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提出了机智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及同情准则六大准则。恭维言语场合中,应答者遵守哪一条准则实现恭维应答,受到社会规范、文化背景及交际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恭维语应答展开了大量研究,相关研究涉及恭维应答句的句式特征[2],恭维应答策略及相关影响因素[3],恭维应答策略的跨文化对比分析,以及母语与二语恭维应答相关性的研究等。从语用反迁移视角考察第二语言对母语恭维应答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研究主要致力于证实语用反迁移现象的存在。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应答语用策略的实证研究,黎娜(2005)证实了英语二语对汉语语用反迁移的存在;康灿辉(2008)指出,面对汉语赞美语的恭维回应,英语专业学生倾向于遵守“赞同准则”接受恭维,而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倾向于遵守“谦虚准则”拒绝恭维。关于二语水平与恭维语应答策略相互关系,学者们当前暂时未取得一致意见。大部分学者认为,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时间及英语水平是恭维应答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也有学者指出:英语二语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恭维应答策略影响不明显。张爱萍(2014)在对比了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与日语二语学习者的汉语恭维应答言语行为后,指出语用反迁移不仅受学习者二语水平影响,还受学习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为丰富国内语用反迁移研究成果,进一步探析学习者英语二语水平对汉语母语恭维语应答策略可能产生的影响,探究恭维语应答的多重影响因素,本研究拟考察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不同场合情境下对汉语恭维语的应答情况,旨在为恭维语的语用反迁移研究提供更多的中国线索和实证数据。
本研究以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大学生在不同场景中对母语恭维的应答回应,探讨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在恭维应答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反迁移现象。本研究主要考察以下两个问题:
(1)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恭维应答策略总体特征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英语二语水平对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恭维语应答策略是否有显著影响?
(2)在不同恭维场景下,不同英语水平及不同性别学习者的汉语恭维应答策略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共涉及三组被试,为江苏某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和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每组各66名学生,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年龄在17—19岁,有至少6年的英语学习经历;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年龄在19—22岁,有至少8年的英语学习经历;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年龄在22—24岁,有至少10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为便于后续数据分析,本研究按英语水平将非英语专业一年级被试归为低水平组,英语专业二年级被试归为中水平组,英语专业四年级被试归为高水平组。
本研究主要以语篇补全测试DCT(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方式进行。测试卷题目设置参考Lorenzo-Dus(2001)的研究,围绕大学生所熟知的“外貌”“所持有物”及“成就与能力”三个主题,共设计了8个恭维应答场景,被试需就他人在各种场景中对自己的恭维填写相应的恭维应答[16]。为了方便被试参与答题,研究测试采用了半开放型的选择题题型设计形式,被试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场景下自己可能的恭维应答做出选择。测试卷采用“问卷星”软件设计编写,所有被试均参加测查,用手机或电脑完成在线测试卷的填写。具体测试题目如(1)所示:
(1)您刚剪了一个新发型,回宿舍的路上碰到了一个同学,他说:“换造型了啊!真帅气/漂亮!”您对此的回应是:
A.谢谢!
B.哪里哪里!没有啦!
C.只是微笑/点头/沉默
以上三个选项中,A为接受恭维类选项;B为拒绝恭维类选项;C为综合妥协类选项。对各年级被试在外貌、所持有物及成就与能力三方面所使用的恭维应答策略进行了分类收集与统计之后,笔者通过SPSS18软件数据包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了分类统计与分析。
为了确认英语二语是否对中国大学生的汉语言语行为产生语用反向迁移,笔者首先对三组被试在各交际场合中的宏观恭维应答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三组被试恭维应答策略使用情况
Table 1 The overall use of compliment response strategies between the three-group subjects
被试 |
应答策略 |
||
认同并感谢 |
综合妥协 |
拒绝 |
|
大一非英语学生 |
225(42.6%) |
137(25.9%) |
166(31.5%) |
大二英语专业学生 |
279(52.8%) |
107(20.3%) |
142(26.9%) |
大四英语专业学生 |
330(62.5%) |
75(14.2%) |
123(23.3%) |
表1显示了三组被试在各场合中恭维应答策略的整体使用情况。在三种应答策略中,“认同并感谢”的接受型恭维应答策略是三组被试首选,占据了最大比例,其次是“拒绝”策略,排在最后的是“综合妥协”策略。大二、大四英语专业学生被试在所有场景中接受恭维的比例都超过了50%。该统计结果表明:英语二语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恭维语用应答行为产生了反向迁移,而大学第二学年可能是学习者语用反迁移发生的关键时期。
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英语水平的三组被试之间恭维语应答策略的差异,本研究对三组被试在三种交际场合的恭维语回应进行了分类对比。具体结果图1所示。
图 1 三组被试对外貌恭维接受整体趋势图
Figure 1 The overall trend on the acceptance of appearance compliment between the three-group subjects
从图1可以看出:三组被试对外貌恭维回应接受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语专业大四学生>英语专业大二学生>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虽然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对发型恭维的接受程度比大四英语专业学生稍低,但整体上三组被试对发型恭维的接受程度随年级的上升而增加。由此可推断:中国大学生对外貌恭维的接受程度与其英语水平成正相关,英语水平越高,学习者对恭维的接受程度越高。
从图2可以看出,三组被试对持有物的恭维应答策略存在较明显差异,三组被试对衣服和手机的恭维接受程度由高到低均为英语专业大四学生>英语专业大二学生>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该结果表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被试对所持有物的恭维接受程度逐渐提高。
图 2 三组被试对所持有物恭维接受整体趋势图
Figure 2 The overall trend on the acceptance of possession compliment between the three-group subjects
从图3可以看出,尽管三组被试对演讲能力、领导才能、电脑技能及网球能力恭维接受的具体程度存在差异,但整体上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被试对有关自身能力的恭维接受程度也逐步提高。其中,在对领导能力及电脑技能恭维的接受程度方面,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接受比例均高于英语专业大四学生水平(66%>56%和48%>45%)。该结果进一步表明:大学第二学年可能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出现语用反迁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图 3 三组被试对能力恭维接受整体趋势图
Figure 3 The overall trend on the acceptance of ability compliment between the three-group subjects
综合图1~3的整体趋势图,可以推断:英语二语水平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恭维语应答策略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中国大学生对汉语恭维语的接受程度上升。
为了考察三组被试间对恭维应答是否有具有显著性差异,笔者用卡方检验对被试在各个场合中的恭维应答进行了统计比较。
表2显示三组统计数据对比的p值为0.000(p<0.05),表明三组被试在恭维语应答策略上整体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进一步检验三组被试之间在各具体场景中的恭维语应答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对三组被试在各种情景下恭维应答策略的应用频数分别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 2 三组被试恭维应答策略整体卡方检验结果
Table 2 The overall Chi square test results of compliment response strategies between the three-group subjects
值 |
df |
p值 |
|
Pearson卡方值 |
44.380a |
4 |
0.000 |
似然比 |
44.847 |
4 |
0.000 |
有效案例中的N |
1584 |
表 3 三组被试各场景恭维应答策略卡方检验结果
Table 3 Chi square test results of compliment response strategies between the three-group subjects within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context
发型 |
容貌 |
服装 |
手机 |
演讲能力 |
领导才能 |
电脑技能 |
网球技能 |
|
p值 |
0.025* |
0.067 |
0.045* |
0.010* |
0.113 |
0.185 |
0.954 |
0.045 |
注:*p<0.05。
表3结果表明,三组被试在“发型”“服装”“手机”三个场景的恭维策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其他场合不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探知三组被试在各场合恭维应答策略上的差异,本研究对三组被试的恭维应答情况展开了两两对比,得到以下结果(见表4)。
表 4 三组被试恭维语应对策略两两比较
Table 4 The intra-group comparison of compliment response strategies
发型 |
容貌 |
衣服 |
手机 |
演讲能力 |
领导才能 |
电脑技能 |
网球技能 |
|
大一学生vs大二学生 |
0.04* |
0.377 |
0.532 |
0.656 |
0.522 |
0.230 |
0.868 |
0.229 |
大二学生vs大四学生 |
0.192 |
0.276 |
0.122 |
0.022 |
0.249 |
0.649 |
0.937 |
0.198 |
大一学生vs大四学生 |
0.277 |
0.014* |
0.008* |
0.002* |
0.023* |
0.078 |
0.743 |
0.020* |
注:*p<0.05。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英语水平的两组别被试之间的恭维语应答策略整体差异不显著,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与大二英语专业学生对发型恭维场的应对策略存在显著差异(p = 0.04<0.05);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与大四学生对各场合的恭维语应答策略都没有显著差异;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与大四英语专业学生除“发型”“领导才能”和“电脑技能”三个交际场合之外,对其他所有场合的恭维应答均存在明显差异。
在三组不同英语水平的被试大学生中,共有男生83人,女生115人,为探测性别因素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应答策略的可能影响,本研究对各场合中男、女生的恭维应答情况进行了比较,在进行该项统计时,笔者将“综合妥协”选项归类至“接受”恭维类型进行统计,具体结果如下(图4)。
图 4 男女被试恭维语应答情况对比
Figure 4 Gender differences of compliment respons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从上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各场合中的恭维应答策略均存在差异,整体上女生在各场合接受恭维比率高于男生,而男生在各场合选择拒绝恭维比率要高于女生。女生对发型恭维的接受程度最高(70%),对演讲才能的恭维拒绝比重最高(70%);而男生一方面对容貌恭维拒绝比重最高(71%),另一方面又对发型恭维接受程度最高(54%)。
二语习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第二语言学习时间越长,学习者受第二语言思维文化影响就越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增加,英语思维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影响程度增大,英语二语对学习者中文母语的语用表达及思维方式等会产生反向迁移。面对别人恭维时,尽管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学生一般偏向于遵守谦虚准则而拒绝恭维,但由于英语二语反迁移作用的影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也会表现出接受恭维的趋势。
本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接受恭维是三组被试在各场合中对汉语恭维的主导应答策略,即英语二语对学习者的汉语语用行为产生了反向影响。由于三组被试在英语二语水平上存在差异,他们对各场合恭维接受程度由低至高依次为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组<大二英语专业学生组<大四英语专业学生组,由此可推断:随着英语二语水平的提高,被试选择接受恭维的比率也逐步提高,即英语二语水平是影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语用反迁移的主要因素。
男、女被试在各场合恭维应答表现的对比表明:整体上女生在各场合接受恭维比例要高于男生,而男生使用拒绝恭维整体比例要高于女生。具体而言,男生对“发型”和“手机”恭维接受率最高(54%),而女生同样也是对“发型”(70%)和“手机”(65%)恭维接受率最高。男生对“容貌”(71%)恭维拒绝率最高,而女生对自己“演讲能力”(70%)恭维拒绝率最高。由此可见:男、女被试在各场合中的恭维应答策略既有共性也存在性别差异。相较而言,中国男性大学生对容貌恭维更谦虚,而女性大学生对演讲能力的恭维更加谦虚。该结果可能源于社会对男女不同的期望值及年轻人社会文化观念变化的共同作用。一方面,传统中国社会对男性评价更加看重能力,对女性评价更多关注与容貌与外表,因而男生对容貌恭维,女生对能力恭维的接受拒绝就很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英语二语学习给中国学生提供了接受新信息和新文化熏陶的机会,英语文化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习者的思维模式,因而当代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会选择坦然接受对方对自己手机及发型的恭维。
本研究从语用视角证实了英语二语对汉语母语反迁移作用的存在,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汉语恭维接受程度与其英语二语水平成正相关,英语水平是其汉语母语恭维应答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性别因素也是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恭维应答策略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为二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研究提供了中国线索,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语言教学过程中应更加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在掌握英语学习知识的同时,需更加关注英语在日常交际中在语用情况。
本研究在样本总体数量上仍相对较小,男女性别比例差距较大,且男性被试者大多数来自英语低水平组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结果会造成一定影响。今后研究应扩大被试人数,平衡男女被试性别比例;另一方面,在研究话题的设计方面,更多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拓宽考察话题范围,研究结果会更具说服力。
本文为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声音条件下的阅读认知加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YJC74003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语境的英语关系从句歧义消解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822);江苏科技大学2019本科生创新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应答的语用反迁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 Holmes J.Paying compliments:A sex-preferential politeness strategy[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8,12(4):445-465.
[2] Golato A.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5.
[3] Gao Y,Ren S.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background on compliment responses[J].Asian Social Science,2008,4(2):38-41.
[4] Chen R,Yang D.Responding to compliments in Chinese:Has it changed?[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42(7):1951-1963.
[5] 李俊儒.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7(4):21-26.
[6] Tang C H,Zhang G.A contrastive study of compliment responses among Australian English and Mandarin Chinese spea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41(2):325-345.
[7] Huth T.Negotiating structure and culture:L2 learners’ realization of L2 compliment-response sequences in talk-in-interac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6,38(12):2025-2050.
[8] Cheng D.New insights on compliment responses:A comparison between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and Chinese L2 spea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43(8):2204-2214.
[9] 黎娜.英语学习者恭维应答语:谦虚还是赞同——语用上的“外借迁移”[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91-93.
[10] 康灿辉.对比分析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汉语赞美语的回应——语用迁移的实证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8(1):100-102.
[11] Liu A.On pragmatic“borrowing transfer”evidence from Chinese EFL learner’s compliment response behavior[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33(4):26-44.
[12] 刘艾娟.语用“外借迁移”: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应答语的调查(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4):28-46+128.
[13] 申智奇,李汶静.称赞回应语的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相关性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6):16-23.
[14] 徐聪,姜文东.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汉语恭维应答策略的反向迁移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7(1):84-88.
[15] 张爱萍.中国英、日语学习者汉语赞扬应答言语行为中的反向概念迁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109-118.
[16] Lorenzo-dus N.Compliment responses among British and Spanish university students:A contrastive study[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1,33(1):107-127.
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应答测试问卷
亲爱的同学: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各种恭维。本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大学生特定场合下,应对恭维反应时使用语言的各种特征。本调查表由基本情况、场景作答、自我评估三个部分构成,请您按照顺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字数和格式限制,表达清楚即可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1.您的年龄:______________
2.您的性别:()男()女
3.您的专业:()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
4.您的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5.您学英语至今多少年:______________
6.您现在使用英语频率(__小时/每周):______________
场景作答:
请仔细阅读以下八个生活中的场景,均为生活学习中与他人互动交流时需要对赞美做出回应的情况。请您根据经验和直觉,选择与您情况符合的回应方式,如果您有其他回应方式,请在在横线处填写您真实的回应方式。
场景一:
您刚剪了一个新发型,回宿舍的路上碰到了一个同学,他说:“换造型了啊!不错,很适合你!”您会回答:
A谢谢啊!我也觉得不错!
B哪里哪里!没有啦!
C只是微笑/点头/沉默.......
D您会说______
场景二:
同学看到您穿了最近买的一件新衣服,对您说:“你这件衣服真好看,特别适合你!”您会回答:
A谢谢啊!我也觉得不错!
B哪里哪里!没有啦!
C只是微笑/点头/沉默.......
D您会说______
情景三:
您精心打扮了一番去参加同学聚会,见面后,一位同学走到您面前对你说道:“你今天看起来真漂亮/真帅!”您会回答:
A谢谢啊!我也觉得不错!
B哪里哪里!没有啦!
C只是微笑/点头/沉默.......
D您会说______
情景四:
您参加完演讲比赛,作为观众的同学对您说:“你的演讲真不错,语音地道、内容新颖,气场十足,表现简直完美。”您会回答:
A谢谢啊!我也觉得不错!
B哪里哪里!没有啦!
C只是微笑/点头/沉默.......
D您会说______
情景五:
您有一门课要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家推荐您为组长,并说:“你平时认真负责,做事耐心又有条理,绝对有能力做组长带领我们组完成任务!”您会回答:
A谢谢啊!我一定能带领好大家!
B哪里哪里!没有啦!
C只是微笑/点头/沉默.......
D您会说______
情景六:
您课上做课题总结,老师表扬您逻辑清晰,总结全面到位,PPT也做的很好。您会回答:
A谢谢老师!我也觉得不错!
B哪里哪里!没有啦!
C只是微笑/点头/沉默.......
D您会说______
情景七:
体育课上,您刚打完一场网球,体育老师一直在旁观察,结束后他对您说:“你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今天打得非常出色!”您会回答:
A谢谢老师!我也觉得不错!
B哪里哪里!没有啦!
C只是微笑/点头/沉默.......
D您会说______
情景八:
一位同学看到您最近买的新款手机后对你说:“这个手机真不错,外形漂亮,功能又强大,你真有眼光呀!”您会回答:
A谢谢啊!我也觉得不错!
B哪里哪里!没有啦!
C只是微笑/点头/沉默.......
D您会说______
自我评估
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英语水平以下各方面进行评估,并在对应的方框内打勾:(A很差:完全无法运用该项技能;B差:基本无法运用该项技能;C一般:基本掌握该项技能,能完成一定的语义表达和信息传递;D好:完全掌握该项技能,能完成准确无误的语义表达和信息传递;E很好:精通该项技能,并能非常熟练的运用)
1.我的英语听力水平:
A很差 B差 C一般 D好 E很好
2.我的英语口语水平:
A很差 B差 C一般 D好 E很好
3.我的英语阅读水平:
A很差 B差 C一般 D好 E很好
4.我的英语写作水平:
A很差 B差 C一般 D好 E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