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又名《石头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作者曹雪芹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对红楼梦的研究已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红楼梦的翻译中,最著名的译本当属杨宪益(简称“杨译本”)和大卫﹒霍克斯(简称“霍译本”)的译本,因而本文选取其作为语料进行分析。
《红楼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色彩词是其一大显著特色。文章中的颜色大致可分为红、绿、蓝、白、黄、黑、紫、褐、灰和杂色,其中尤以红色和绿色出现频率最高。据统计,《红楼梦》中共有31个表示红颜色的词汇,“红”字出现的次数最多,294次,而其他表示红色调的词出现的频率较之则大幅减少。“朱”在文中出现了19次,“赤”字出现了17次,“丹”字出现了14次,“绛”字出现了11次等。[4]本文就2004年到2019年这15年间的关于颜色词的文章进行统计研究。
田野(2004)基于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从汉语颜色词源、构成及意义的角度对颜色词的翻译进行了探讨研究。对于其他并非指颜色的词,而是另有所指,在翻译时要具体分析。[1]
李积珊(2011)基于杨译本,对文中的基本颜色、实物颜色进行了探讨,并对“红”字的翻译与《红楼梦》中的“红”进行了简单对比,挖掘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里各自浓厚的文化内涵。[2]
在《红楼梦》色调方面,当属红色最多。据统计,一共有31个表示红色的颜色词汇,“红”字在文章中应用的次数最多,所以引发许多笔者对《红楼梦》中的各种颜色进行了研究。
刘莉于(2009)从《红楼梦》“红色”翻译比较英汉颜色词的联想意义,包括文化、语言和联想意义及“红色在中英文化中的不同进行了对比。”[3]
丁婷(2009)对《红楼梦》中表示绿色调颜色词研究,据统计,在单纯表绿色调颜色词中,尤以“绿”在的使用频率最高,在复合表绿色调颜色词在数量和使用频率上都明显低于单纯表绿色调颜色词。其次对合成表绿色调颜色词的构词方式及修辞造词法进行了分析。[6]
刘奕霞、邹琼(2019)发表了《红楼梦》不同语境下颜色词“青”的英译研究。介绍了“青”的内涵及演变,包括矿石说,草木说,青黎说,理解了“青”的语境意义以及不同语境下“青”的译例分析。[5]
《红楼梦》内容包罗万象,服饰文化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红楼梦》中用于人物服饰的颜色词语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有许多围绕服饰的细节,正是这些小细节处将人物特征展现地细腻生动。近些年,涌现了不少作者对《红楼梦》中的服饰进行研究。
谢晨露和丁爱侠(2014)分别从服饰词语出现的频率,构词方式和修饰作用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为明清时代汉语颜色词语的历史研究和服饰文化研究提供借鉴。[8]
杨菲,李凤萍(2018)基于原著和霍译本,从翻译功能目的论出发,研究其中颜色词的分类及霍译本中贾宝玉服饰词所采用的翻译策略。[9]
颜色词是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语言中的颜色词不仅能代表大自然的绚丽斑斓,还能更多体现了文化背景。
章璇(2012)对红楼梦中的颜色词进行了归纳,并结合具体语境情景下的颜色词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虽然国内外很早就有对颜色词进行了研究,但是对《红楼梦》中的颜色词研究的并不多。以红、绿、黄、金、青举例,体现汉语中颜色词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11]
颜色词的翻译并非一个新话题,对《红楼梦》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不少作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来解析红楼梦。
汪静(2017)发表了从认知角度谈颜色隐喻的跨文化翻译——以《红楼梦》为例,介绍了白、黑、红、绿、黄五种颜色的隐喻内涵的中西方跨文化对比,以及《红楼梦》中颜色隐喻的跨文化的翻译策略。呼吁在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旨在搭建中西方理解和沟通的桥梁。[10]
杨菲、李凤萍(2018)发表了目的论视角下服饰颜色词的英译研究——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服饰颜色词为例,介绍颜色词的分类及翻译策略,如基本颜色词的翻译策略有直译、意译,复合颜色词的翻译策略有直译和意译,直译+不译,对于附加式颜色词有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的方法,使译入语读者更好的理解并接受它,使《红楼梦》原著的精髓传扬到国外。[12]
表1 《红楼梦》颜色词翻译的相关文章的统计
Table 1 Statistic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in Hong Lou Meng
时间(Year)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 |
2004 |
论红楼梦中颜色词的翻译(On Translation of the Color Word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2006 |
从顺应论角度看红楼梦中颜色词的英译(Adaptation Theory Modeling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in David Hawkes’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
2007 |
红楼梦英译本中颜色词翻译策略(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olour Terms in Hong Lou Meng) |
2009 |
《红楼梦》“红色”翻译比较英汉颜色词的联想意义(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ssociative Meanings by the Translation of “Red”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
2009 |
《红楼梦》中表绿色调颜色词研究(Analysis on the Color Words of Gree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2010 |
从《红楼梦》英译本看颜色词的翻译方法(On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olor Words in Hong Lou Meng) |
2011 |
论《红楼梦》中的颜色词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in Hong Lou Meng) |
2012 |
《红楼梦》诗词中的颜色词文化内涵研究(A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tents of Color Words in the poems of Hong Lou Meng) |
2013 |
粉白黛绿——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服饰颜色词翻译(On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ress Color Word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2014 |
前后迥异的《红楼梦》色彩世界——基于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颜色词比较看全书作者不一致性 (Different Color World in Hong Lou Meng—Difference in the Author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lor Words between the Former Eighty Chapters and the Later Forty Chapters) |
2014 |
《红楼梦》人物服饰中的颜色词语研究(A Study on the Color Words of the clothes in Hong Lou Meng) |
2015 |
《红楼梦》中表红色调颜色词研究(The Red Color Word Study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2017 |
从认知角度谈颜色隐喻的跨文化翻译——以《红楼梦》为例(Intercultural Translation of Color Metaphors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Tak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s Example) |
2018 |
目的论视角下服饰颜色词的英译研究——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服饰颜色词为例(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Dress Col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kopos—Take Hong Lou Meng as Example ) |
2019 |
《红楼梦》早期抄本颜色词异文研究(A Research on Color Words in Early Transcripts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
2019 |
《红楼梦》不同语境下颜色词“青”的英译研究(A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Color Word “Qing” in Different Contexts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
《红楼梦》中颜色词的翻译的研究主要为汉语转向英语的趋势。小说充分运用了我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等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宝琴立雪等,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画的眉眼,动人的低泣……这一切都需要读者深厚的艺术素养。《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堪称“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同时在世界上也收到许多著名学者的称赞。对于这样一部巨著,要想融入作者的世界,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汉语重意合,而英语句法形式比较灵活,可以适当增译或减译。所以,从汉语出发理解原著,再用合适的英语词语表达不容易造成误解。而当分析英译本时,就应该从英语出发,对照汉语版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英中的差异。具体见表2
表2 《红楼梦》颜色词翻译研究趋势表
Table 2 Research trends of color words translation in Hong Lou Meng
时间(year) |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
主题 (Theme) |
出发点 (Start Point) |
2004 |
论红楼梦中颜色词的翻译(On Translation of the Color Word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按音节和意义构成(Composed of Syllables and Meanings) |
汉—英(C-E) |
2006 |
从顺应论角度看红楼梦中颜色词的英译(Adaptation Theory Modeling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in David Hawkes’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
霍克斯译本中颜色词统计及顺应论(Statistics of Color Words in Hawkes’Translation and Adaptation Theory) |
汉—英(C-E) |
2007 |
红楼梦英译本中颜色词翻译策略研究(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olour Terms in Hong Lou Meng) |
基本颜色词/限定式组合/实物颜色词(Basic Color Words/Finite Combination/Color Words from Substance) |
汉—英(C-E) |
2009 |
《红楼梦》“红色”翻译比较英汉颜色词的联想意义(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ssociative Meanings by the Translation of “Red”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
文化、语言和联想意义(Cultural, Language and Associated Meaning) |
汉—英(C-E) |
2009 |
《红楼梦》中表绿色调颜色词研究(Analysis on the Color Words of Gree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绿色调颜色词频率/合成构词方式及修辞造词法(Frequency of the Color Words of Green/Synthesis of Word-Formation and Figurative Word Formation) |
汉—英(C-E) |
2010 |
从《红楼梦》英译本看颜色词的翻译方法(On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olor Words in Hong Lou Meng) |
颜色词的种类及特点/翻译方法(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Translation Methods of the Color Words) |
英—汉(E-C) |
2011 |
论《红楼梦》中的颜色词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in Hong Lou Meng) |
颜色词的分类翻译/《红楼梦》中的“红”(Classified Translation of the Color Words/the Color Word “Red” in Hong Lou Meng) |
汉—英 |
2012 |
《红楼梦》诗词中的颜色词文化内涵研究(A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tents of Color Words in the poems of Hong Lou Meng) |
国内外颜色词研究/《红楼梦》诗词中的颜色词(Research of the Color Words at Home and Abroad/the Color Words of Poems in Hong Lou Meng) |
汉—英(C-E) |
2013 |
粉白黛绿——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服饰颜色词翻译(On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ress Color Word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基本颜色词/实物颜色词/特殊颜色词(Basic Color Words/Color Words from Substance/Special Color Words) |
英—汉(E-C) |
2014 |
前后迥异的《红楼梦》色彩世界——基于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颜色词比较看全书作者不一致性(Different Color World in Hong Lou Meng—Difference in the Author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lor Words between the Former Eighty Chapters and the Later Forty Chapters) |
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颜色词统计比较—(Comparison of the Color Words between the Former Eighty Chapters and the later Forty Chapters ) |
汉—英(C-E) |
2014 |
《红楼梦》人物服饰中的颜色词语研究(A Study on the Color Words of the clothes in Hong Lou Meng) |
人物服饰中的颜色范畴词语(Color Category Words of the Clothes) |
汉—英(C-E) |
2015 |
《红楼梦》中表红色调颜色词研究(The Red Color Word Study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红色词出现频率/构词方式/修辞造词法(Frequency of the word “Red”/Way of Word Formation/Figurative Word Formation) |
汉—英(C-E) |
2017 |
从认知角度谈颜色隐喻的跨文化翻译——以《红楼梦》为例(Intercultural Translation of Color Metaphors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Tak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s Example) |
颜色隐喻的认知机制/隐喻内涵/跨文化对比/(Cognitive Mechanism of the Color Metaphor/Metaphor Connotation/Intercultural Comparison) |
汉—英(C-E) |
2018 |
目的论视角下服饰颜色词的英译研究——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服饰颜色词为例(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Dress Col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kopos—Take Hong Lou Meng as Example) |
目的论/颜色词的分类及翻译策略分析/(the Skopos/classification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the Color Words) |
英—汉(E-C) |
2019 |
《红楼梦》早期抄本颜色词译文研究(A Research on Color Words in Early Transcripts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
因形/义/形音/音义而致的译文Difference in the Translation on account of the Form/Meaning/Form and Tone/Tone and Meaning |
汉—英(C-E) |
2019 |
《红楼梦》不同语境下颜色词“青”的英译研究(A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Color Word “Qing” in Different Contexts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
“青”的内涵及演变/《红楼梦》“青”的译例分析(Contents and Evolution of “Qing”/Analysis of the Word “Qing” in Hong Lou Meng) |
汉—英(C-E) |
翻译目的论最早是在凯特琳娜·赖斯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限制与可能性》中提出。在此基础上,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Josef Vermeer)首次创立了翻译目的论(Skopos)。“目的”一词源于希腊语的Skopos,表示目标、目的。目的论的目的是指翻译或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论包括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原则。目的法则主要指整个翻译过程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成的目的决定的;连贯法则要求译文需要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让在交际环境中有意义且让读者理解;忠实法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即在一定程度和形式上忠实原文。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收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弗米尔认为,翻译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论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红色是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人们装饰生活、庆祝节日的主打色彩之一。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幸福”和“鸿运”。如春节的春联和红包。“开门红”意味着获得成功的第一步,“走红运”意味着好运,“事业红火”意味着事业顺利繁荣。古代的“朱”字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现代的“红旗”“红色娘子军”,所以红色还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16]在西方,红色也象征着生命、爱与温暖。但是西方的红色常常与暴力、罪恶、仇恨、死亡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红色是战争的颜色,流血、火灾和警告标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感到烦恼[15]。虽然是同一种“红”,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透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根本差异。
译文读者是翻译作品的主体,站在译文读者的角度去思考、翻译,会使译文的受众范围更广,也会避免一些基本的“功能性失误。”“目的论”的观点之一要求翻译者应该结合功能和目的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如:
例1:红袖楼头夜倚栏
Y: in red sleeves she leans over her balustrade at night
H: a lady leans out from her casement high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出自《香菱咏月·其三》,句意为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映照下听到了笛声,想到了故乡。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这月夜中的愁思,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属于有着同样遭遇的伤心人,这是一种亘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缠绵仇恨!这位不眠的女诗人,便把满怀的愁绪,一腔的心事尽托这默默无言地半轮残月中,使客观的“月”与主观的“情”有机地融合,达到诗美学艺术上“不隔”的艺术境界。“红袖”指代女子。杨译本中,译成了穿红衣的女子,霍译本中直接译成了女子,相比之下,两个译本都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解释了“红袖”之意,使西方读者在阅读时不会产生困惑和误解。
例2: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Y: Like drops of blood fallendless tears of longing
H: Still weeping tears of my blood about our separation: Little red love-beans of my desolation
此句出自《红豆词》,是精心描绘的一幅仕女图。图中的女子愁眉深锁,纤弱不胜,她的悲愁早已渗出纸外了,见到的人都会被感染。然而这深浓的悲愁不是一时的疼痛,无法排解无法言说。点点相思,滴落的竟是鲜红的血泪,鲜红的血泪凝结成美丽的红珠儿,化成粒粒相思豆。“红豆”本是相思子树的种子,自古就是相爱的人寄托相思的信物,既可以表达爱情,也可以表达思念。所以“红豆”也有“相思豆”之称。在杨译本中,滴落的血泪化成无尽的相思泪。在霍译本中,小小红色相思豆代表了我的孤独寂寞。两译本都是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将红豆寄托的相思之情表达出来,即使西方读者不知道“红豆”的意思,也可以读出其暗含的相思之意,从而准确地理解诗句。
例1.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Y: 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
Yet to riches and rank each aspires.
H: 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
But with ambition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
“神仙”在中国文化中指产生不老地,神圣的。杨译本中译成“Immortals”,准确地表达诗句想要传达地意思。霍克斯采用了意译,译成“salvation”,因为西方读者不能理解“神仙”,但是换成西方文化中的“salvation”,便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功名”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利、地位。杨译本译成“riches and rank”,表达了诗句的意思。但是西方读者不懂何为“功名”,所以霍译本中,霍克斯采用了意译的方式,译成“ambition”,西方读者不难读懂其中的意义。所以,霍译本更多的是从目标读者出发,按照译入语的习惯进行翻译,促进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例2:秦氏:“……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彼此相敬,从来没红过脸儿。
Y: And although y our nephew’s young, we have such a regard for each other that weve never quarreled.
H: Rong may be young, but he respects me, and I respect him, there has never been a cross word between us.
凤姐儿听了,不觉眼圈又红了
Y: Xifeng’s eyes smarted again at this.
H: There were tears in Xifeng’s eyes.
凤姐“眼圈”红了是听闻秦可卿病重,因两人关系素来亲好,伤心之余半日说不出话来,所以此处表示凤姐的伤心悲痛。杨译本译出难过时眼睛的感受。霍译本“eyes became moist”译出凤姐的眼睛中有泪花。让西方读者更能体会出凤姐与秦可卿关系之亲密及凤姐的伤心悲痛之情。
而下一句“红过脸”,这一句是秦可卿和凤姐说自家两口子相敬如宾,从未有过争吵。虽然也是“红”,杨译本译作从未争吵过,霍译本译作“a cross word between us”,也是从未争吵过的意思。杨译本采取了直译的方式。霍译本采取了意译,结合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呈现出词的意思,帮助西方读者理解当时情景并突出人物性格。
例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Y: The day that spring takes wing and beauty fades.
H: One day that spring has gone and youth has fled.
本句意思为:春天到尽头了,美人也老了,花落了,人逝去了,互相也不在知道把彼此了。道出了繁华过后一切成空的悲伤忧郁之感。“红颜”在此处的意思就是“女子”本身,杨译本侧重女性的青春容颜,霍译本倾向时光荏苒,青春不再,以青春去,呼出“红颜老”。没有译出red face,足以表现对青春流逝,红颜衰老的感叹,是黛玉写此诗的内心独白和感受。
例2:缟仙扶醉跨残虹。
Y: That in the snow and ice blooms pink and red
H: Reckless, in ice and snow their charms outspread
此句为“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意思是红梅似燃着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过赤红的白衣仙女。妆,指红妆,红衣、胭脂等。宝炬指红烛。缟仙原指梅花。扶醉,醉需人扶。以“醉”颜点出花红。残虹,虹以赤色最显,形残时犹可见。以此处的扶醉,残红,形象地比喻梅花之红。此处是作者借诗句介绍邢岫烟“家贫命苦”,但却温厚可疼。如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所以译本中着重强调的“红”,正表现出原文想要衬托出邢岫烟的效果。
功能目的论的核心是“目的决定手段”。目的论摆脱了等值观念的束缚, 更多地考虑目标读者的需求。为实现翻译目的,更好地发挥译者主体性,译者需要不断加强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只有译文被译者接受,翻译目的才得以实现。杨宪益先生和霍克斯先生的译本是国际公认的出色译作。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译本中的“红”字,我们可以发现杨译本中多采取直译,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播中国文化。而霍克斯译本中多采用意译的方式,以西方读者为主体,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进行加工,再结合西方文化呈现出翻译,很好地消除了读者阅读时的困惑或误解,促进了《红楼梦》及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恰如其分地解释功能目的论下的翻译。为英汉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对更好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1] 田野.论《红楼梦》中颜色词的翻译[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05-108.
[2] 李积姗.论《红楼梦》中的颜色词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3):78-79.
[3] 刘莉.从《红楼梦》“红色”翻译比较英汉颜色词的联想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09,30(2):157-159.
[4] 冯雪娟.《红楼梦》中表红色调颜色词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68.
[5] 刘奕霞,邹琼.《红楼梦》不同语境下颜色词“青”的英译研究[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1):103-110.
[6] 阚洁,丁婷.《红楼梦》中表绿色调颜色词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5-109.
[7] 周莹,王国英.粉白黛绿——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服饰颜色词翻译[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08-110.
[8] 谢晨露,丁爱侠.《红楼梦》人物服饰中的颜色词语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5):35-38.
[9] 杨菲,李凤萍.目的论视角下服饰颜色词的英译研究——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服饰颜色词为例[J].戏剧之家,2018(32):207-209.
[10] 汪静.从认知角度谈颜色隐喻的跨文化翻译——以《红楼梦》为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7,24(5):115-120.
[11] 章璇.《红楼梦》诗词中的颜色词文化内涵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2(4):182-183.
[12] 杨菲,李凤萍.目的论视角下服饰颜色词的英译研究——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服饰颜色词为例[J].戏剧之家,2018(32):207-209.
[13] 曹莉亚.前后迥异的《红楼梦》色彩世界[J].明清小说研究,2014 (1):133-145.
[14] 韩睿.中西方“红色”的文化差异刍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4):98-99.
[15] 刘志成.英汉颜色词——“红色”的文化语义对比[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76-78.
[16] 祝乃荣.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比较[J].科技资讯,2011(1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