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595619
Current Downloads: 273780

Linguistics

ISSN Print:2707-2622
ISSN Online:2707-2630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试论由短语“你还别说”构成的两种反预期功能句型

On the Two Counter-Expectation Functional Sentences Formed by the Phrase Ni Haibieshuo

Linguistics / 2021,3(1): 160-169 / 2021-03-15 look3055 look1560
  • Authors: 陈博妍
  • Information: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天津
  • Keywords:
    Functional sentence patterns; TCSL; Counter-expectation phrase; “Ni Haibieshuo”
    功能句型; 对外汉语教学; 反预期; 短语“你还别说”
  • Abstrac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nctional sentence patterns", this research deeply analyzes the syntactic, semantic, pragmatic and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functional sentence pattern composed of the phrase "Ni Haibieshuo", and summarizes the counter-expectation function of it, which can form two counter-expectation functional sentences marked by the non-self-contained phrase "Ni Haibieshuo" and the self-contained phrase ""Ni Haibieshuo". Based on this, it further reveals the unique explanatory ability and generating role of functional sentence patterns theory in TCSL. 本文在“功能句型”理论①的视域下,深入分析由短语“你还别说”构 成的功能句型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用特征及其生成机制,概括出“你还别 说”的“反预期”功能,并能形成以非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和以自足 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两种反预期功能句型。基于此,进一步揭示功能句 型理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所独有的解释能力和生成作用。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in.0301008
  • Cite: 陈博妍.试论由短语“你还别说”构成的两种反预期功能句型[J].语言学,2021,3(1): 160-169. https://doi.org/10.35534/lin.0301008 


1 关于“你还别说”相关研究综述

一直以来,“别说”这一语法形式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如董秀芳(2007)分析了“别说”作为话语标记的形成过程和功能,并认为它作为话语标记是词汇化的结果[4];韩蕾、刘焱(2007)分析了“别说”作为话语标记的语用意义和语篇功能[5];周莉(2013)探讨了“别说”类语用标记作为评价标记、话语标记和人际标记的来源[6];李宗江(2014)通过探讨“别说”来概括话语标记来源研究的原则和方法[7]。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于“别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而对于其相关形式“你还别说”的研究则不甚深入。

试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关于“别说”的两个句子:

这么难的题[别说]小学生不会做,就是中学生也不一定会做。

[别说],这孩子说的还真有些道理。

这两个句子中“别说”都可以改写成“你还别说”,并且经过改写后不改变句义。由此看来,“别说”和“你还别说”中是存在某种相关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同质的。本文在讨论“别说”的同时,也有必要对其相关形式“你还别说”进行深入研究。在这两个例句中“别说”和改写形式“你还别说”都不表示禁止言说的意义,反而产生了某种超越语言形式的“言外之意”。因此,本文根据“功能句型”理论,对由短语“你还别说”构成两种句型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用特征进行描写,并结合该理论来考察这两种句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传统的对外汉语句型教学中,对于句型的讲解只是停留在语法层面描写其形式,但对于句型内在的语用功能就缺乏解释力,无法揭示某类句子超越语言结构的“言外之意”,同时还有生成力不足和不便于学生操练的弊端。基于此,温云水(1999)提出了“功能句型”理论,该理论打破了语言功能和形式间的不能相统一的困境,将形式功能化的同时也将功能形式化。留学生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功能句型的学习,不仅可以对语言结构做到清晰明确的了解,更能通晓单从字面形式中无法得知的语用功能和意义,从而有助于培养留学生规范、地道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际的能力。

2 非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反预期功能句型

我们来看以下几个句子:

你还别说老王,就是我也不能答应你!

你还别说大小伙子,连个瘦老太太也吃不饱!

你还别说外国人了,连我都不知道!

你还别说出去跑两圈儿了,就是下床都费劲!

你还别说出国了,连省内旅游都取消了!

以上句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还有许多与这几个例句在形式上不尽相同的句子,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其标准形式。由于上述句子在形式和功能上的一致性,我们将这种句型描写为:“你还别说K1(了),连/就是K2都/也K3!”

这几个句子在结构上有如下特点:第一,“你还别说”的位置相对固定,出现在句首;第二,“你还别说”与K1之间无语音停顿,不能独立出现。K1是“你还别说”的宾语,因此这一句型中的“你还别说”是一种非自足型的短语;第三,“你还别说”引发的K1经常带“了”,如果和K2谓语相同,则可以省略K1的谓语;第四,K2中经常包含“连/就是……都/也……”,表示一种程度加深和语义递进的关系;第五,K1和K2经常是NP或者VP,K2和K3在语法上构成主谓关系。这几个句子可以归纳出一个共同的句型,由固定部分“你还别说”和可置换部分K1、K2和K3组成,我们暂拟为“非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句型”。

这个句型中的“你还别说”可以和连词“别说”相互替换,不过“你还别说”更表现出口语化和方言化的倾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连词“别说”的解释为:“通过降低对某人、某事物的评价,借以突出另外的人或事物。”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连词“别说”的解释为:“用于表示让步的复句。先把某一人或事物往低处说,借以突出另外的人或事物。”董秀芳(2007)认为:“‘别说’的连词用法还是源自‘不用说’这一意义。既然程度量级上更高的成分如此,程度量级上比较低的成分就更是如此,所以就是‘不用说’的了。”[4]

本节讨论的相当于连词的“你还别说”在结构上连接了递进复句中的两个分句。在语义上“你还别说”引发的“连/就是K2都/也K3”在程度量级上高于K1。这种用法中,“说”的言说义已经弱化,更多的是说话人主观情态的表现,这是表示禁止言说的动词短语“你还别说”的进一步词汇化结果。“你还别说”的宾语实际上是说话人的一种观点或者感受,这种观点或是感受是根据某种预期或者现实情况而产生的。通过我们对该句型的考查,这种对某种事实或说法的否定实际上凸显了一种“反预期”的语义,即对预期亦或是对现实情况的否定。下面,我们对例(1)、(2)、(3)、(4)、(5)的“意料之外”语义进行分析:

(1)你还别说老王,就是我也不能答应你!(预期:说话人认为老王会答应。)

(2)你还别说大小伙子,连个瘦老太太也不够吃!(预期:说话人认为这些东西够大小伙子吃。)

(3)你还别说外国人了,连我都不知道!(预期:说话人认为外国人知道这个成语。)

(4)你还别说出去跑两圈儿了,就是下床都费劲!(预期: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可以出去跑两圈儿)

(5)你还别说出国了,连省内旅游都取消了!(预期:说话人认为可以出国旅游。)

以上几个句子均是与听话人的预期或者现实情况不符,K2K3和K1的两种情况在“说话人预期的可能性”这个语义上是一种递进或者包含关系,且K2K3在说话人的预期中经常是最可能完成的一项活动。这里我们再对“你还别说”的“反预期”功能做出进一步描写——根据孙洪威(2013)“参照预期事理是句子成立的前提条件,指说话人或听话人没有明说但话语中包含的一种假设,是一种蕴涵关系,也是句子成立的先决条件。”[8]以例(1)为例,说话人认为老王会答应自己的某个条件,但听话人认为老王不会答应这个条件。当说话人认为老王可能答应这个条件时,其实也蕴含着认为“听话人更加可能答应这个条件”。再以例(4)为例,说话人可能对听话人发出了一起去跑步的指令,但听话人无法完成说话人预期的指令。当说话人提出“出去跑两圈儿”的预期时,其实是蕴含听话人可以进行跑步、行走、起床等一系列正常活动的。而听话人用“你还别说”否定了说话人“出去跑两圈儿”的预期,那么K2K3是“不可能的”,也就包含了K1“更不可能”的语义。这便是对非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反预期功能的生成机制的大致描写。

那么是否能归纳出以上几个例句共同的句调?笔者通过对其语言功能的描述和凭借汉语作为母语的语感,认为这几个句子都能概括出一种“意料之外”的句调。无论是出现在对话中时,听话人的回答与说话人的预期不符;还是出现在非对话中时,叙述话语与实际情况或者常规事理不符——都能表现一种“意料之外”的含义。将非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功能句型与递进关系复句中常用的关联词“不但……而且……”相比,“不但……而且……”就缺少了这种“意料之外”的含义。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不但]不能出去跑两圈儿,[而且]现在连起床都费劲!(对自己身体状况做出的一般陈述)

[你还别说]出去跑两圈儿了,[连]下床都费劲!(说话人打破了对方“出去跑两圈儿”的预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以非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功能句型大致描写为“你还别说K1(了),连/就是K2都/也K3!”。在这个句型中,“你还别说”表示阻止对方说话的词汇意义已经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反预期的语用意义。这个句型由固定部分“你还别说”和可置换部分K1、K2和K3构成,“你还别说”与K1之间无语音停顿,经常出现在句首,且“你还别说”后经常带“了”。常用“连/就是……都/也……”和感叹号进一步表现强烈的“反预期”语气。

在对外汉语句型教学中,如果需要帮助学生表达“否定说话人的预期”这一功能意义的句子时,我们也可以用“你还别说K1(了),连/就是K2都/也K3!”这一功能句型来生成。例如:

生成句1:你还别说咱老百姓了,连县长都没见过他这么大的官儿!

生成句2:你还别说高中生了,就是我这个重点大学的教授都不会做这道题!

生成句3:你还别说老师了,连我都替你害臊!

生成句4:你还别说男人了,连我一个女人也忍不住多看她几眼。

生成句5:你还别说炸酱面了,就是山珍海味我也请你吃!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也说明了“你还别说K1(了),连/就是K2都/也K3!”这一反预期功能句型在对外汉语句型教学中独特的解释能力和生成作用。

3 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反预期功能句型

通过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和北京大学CCL对语料库以及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语言事实的考查,我们来看以下例句:

(6)你还别说,这次大赛的透明度还真是比较高!(2000年《人民日报》)

(7)你还别说,老刘说这个,还真不失为一条妙计。(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8)你还别说,限时服务还真有赔偿的。(1995年《人民日报》)

(9)你还别说,这卖切糕的还真有能耐。(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10)你还别说,他还真捡到钱了。(自拟)

(11)你还别说,王老师说的话还真有几分道理。(自拟)

(12)你还别说,北京的秋景还真是一绝。(自拟)

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以上几个句子在形式和功能上也有共通之处。我们可以将上述几个句子的句型暂拟为“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句型”,在形式上,我们可以将其描写为“你还别说,K1还真K2。”本节仍沿用上一节的句型分析方法,对该句型从结构、语义、用法、生成机制等方面进行考察。现做出如下分析:

第一,“你还别说”经常出现在句首,不会出现在句末。第二,“你还别说”后续的小句相对独立,一般与后续句之间有语音停顿。后续小句并不是“你还别说”的宾语,因此这里的“你还别说”是一种自足型的短语。第三,“你还别说”的有无不影响句子核心义的表达,只是起到话语间的连贯作用,或者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态度或倾向。第四,“你还别说”后续的小句中经常包含“还”“真”这两个副词连用,表示实验后主观确认的语气。第五,这一句型中的K1和K2在语法上构成主谓关系。

这一句型中,“你还别说”的言说义进一步弱化,表示情态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你还别说”相比于上节所述连词“你还别说”的语法化程度进一步提高。Schiffrin(1987)认为,话语标记在功能上具有篇章连接性;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即话语的有无不影响语句命题的真值;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即话语的有无不影响语句的句法合理性;分布上具有独立性,经常出现在句首,并且在语法上不与相邻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关系;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经常通过停顿来识别[9]。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在这种用法中实际上是一个话语标记。

那么这一句型是否有共通的功能呢?我们认为,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句型表示的也是一种“反预期”的功能。再次对例(6)-例(12)进行分析:例(6)中,参照预期是“大赛可能有黑幕”,反预期是“大赛透明度高”。例(7)中,参照预期是“老刘的方法不可行”,反预期是“老刘的方法不但可行而且是一条妙计”。例(8)中,参照预期是“限时服务没有赔偿”,反预期是“限时服务有赔偿”。例(9)中,参照预期是“卖切糕的脑子没那么灵活”,反预期是“卖切糕的不仅脑子灵活还有能耐”。例(10)中,参照预期是“没想过会捡到钱”,反预期是“捡到钱了”。例(11)中,参照预期是“王老师的话没什么用”,反预期是“王老师的话有道理”。例(12)中,参照预期是“北京的秋天很普通”,反预期是“北京的秋天不仅美丽更是一绝”。就其反预期指向而言,它可以是否定说话人的预期,也可以是否定听话人的预期,还可以是对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认定的事理或者既定社会事实的否定。

“你还别说”后续的小句,常常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具有的新异特质,可以是与对方不同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之前不曾注意或者从未预期的情况。后续小句中经常出现的“还”和“真”两个副词连用,更加能凸显这种经过思考或试验后超出预期的感受。

在这一句型中,我们并不能在上下文中找到“你还别说”具体否定的对象,语义上也没有具体否定的命题。但是为了后续话语顺利进行和展开,可以先自己对自己提出质疑,然后否定自己的断言,最后消除自己和对方的疑虑,从而提高话语的可接受程度和可信赖程度。试看以下例句:

(13)A:我的标准很明确,要求对方在一米六以上,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25岁左右……

B:你还别说,我还真认识一个姑娘符合你的条件。(自拟)

上述例句中要是去掉“你还别说”,回答句就会显得突兀和生硬,信度和语气也都下降。由此可见“你还别说”作为话语标记的情态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完成了对以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反预期功能句型的考查和描写。进一步证明了功能句型理论的解释能力和生成作用。在对外汉语句型教学中,根据这种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反预期功能句型,我们可以类推出如下例句帮助学生习得地道并且得体的汉语句型:

生成句6(对话):

A:放心吧!哪有亲妈不管孩子的呢?

B:你还别说,我妈这回还真铁了心了。

生成句7(对话):

A:听说今天降温了。

B:你还别说,回家的路上还真冻得直打哆嗦。

生成句8(对话):

A:我就说这件衣服适合你,你还不信,怎么样,你自己看看!

B:你还别说,穿着还真好看。

生成句8(非对话):

你还别说,这智能手机还真比老年机好用。

生成句9(非对话):

你还别说,早睡早起还真对身体有好处。

4 结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本文做出如下归纳:

以上的两种功能句型都是由共同的固定部分和可置换部分组成的。在非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反预期功能句型中,经常使用“连/就是……都/也……”,表示一种程度加深和语义递进的关系。在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反预期功能句型中,经常使用“还真/就是”,表示一种强烈的主观确认的语气。

从形式上来看,区别这两个句型最重要一点便是看在“你还别说”后是否有语音停顿。在非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反预期功能句型中时,“你还别说”与宾语之间无语音停顿,不可以独立出现;在自足型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反预期功能句型中时,“你还别说”与后续语句有语音停顿,必须独立出现。

“你还别说”在以上两个句型中表示禁止对方说话的语义已经消失,都产生了一种超越语言形式的表示“意外”的功能意义。“意外”是参照预期而言的,这两种句型都可以表示“反预期”功能。

至此,我们描写了这两种以短语“你还别说”为标记的功能句型的句法特征,

语义特征、语用特征以及生成机制。同时,我们对这两个功能句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上述两个功能句型适合于具备HSK5级水平以上的,具有高级汉语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根据李泉(1997)的观点,在确定功能项目时,“特定的句子格式或语篇手段的标志是,除了必须负载某种交际义类以外,还必须有特定的形式上的标志。句子格式应有常量和可类推的变量……”[10]申小龙(2019)认为功能句型有三大创新点:“一是汉语的句型是功能句型,不是结构句型;二是汉语的每一类句型有特定的表达功能和与之相应的形式格局;三是汉语的句型的下位区分依句子成分功能配合和结构关系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划分视点。”[11]运用这种“形式制约,语义管控”的功能句型理论来进行对外汉语句型教学,不仅能将原来一部分无法用传统句型教学法解释的句子解释明白,更能让学生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对汉语中的某类句子进行解构和再生,从而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际的能力。据此,本文得出,功能句型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解释力和启发性。

参考文献

[1] 温云水.关于以使令动词“让”为标记的特殊功能句型[J].南开语言学刊,2015(1):103-108.

[2] 温云水.论现代汉语功能句型[J].世界汉语教学,2001(4):90-97.

[3] 温云水.现代汉语句型与对外汉语句型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9(3):3-5.

[4]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50-61+3.

[5] 韩蕾,刘焱.话语标记“别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15.

[6] 周莉.“别说”类语用标记来源探讨[J].汉语学报,2013(2):48-56+96.

[7] 李宗江.也说话语标记“别说”的来源——再谈话语标记来源的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4,28(2):222-229.

[8] 孙洪威.反预期标记“别说”[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28(1):347-349.

[9] Schiffrin.Debroah Discourse Marker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0] 李泉.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6):90-94.

[11] 申小龙.在文化认同中重建汉语功能句型理论[N].社会科学报,2019-07-25(005).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