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淮安
日语的重音(accent)有两大功能,一是词汇上区辨语义的功能,二是语法上区分品词的功能(天沼等2001)[1]a。前者指的是假名书写相同的同音词,可以透过重音来区辨意义。例如:“あ⏋め(雨)雨天(a)”的重音由高再低,“あ⎾め(飴)糖果”的重音由低再高。后者指的是语句里的各个品词,可以透过重音逐一被切分开来。例如:“に⎾わに⏋は‖に⎾わとりがいる(庭には鶏がいる)院子里有一只鸡(b)”及“に⎾わに⏋は‖に⏋わ‖と⎾りがいる(庭には二羽鳥がいる)院子里有两只鸟”。由此可见,重音的错误会造成语义不清与沟通交际的问题,对日语学习者而言,重音的习得相当重要。
平野(2014)认为属于超音段特征的重音及语调(intonation)跟语言的自然度有很大的关系[2]。郭(2018)则认为重音与语言的自然度、正确度都有关[3]。以上研究的结论,值得重视。鮎澤(2001)指出外语教育及日语教育的发音教学,发展最为迟缓。教材里就算附有音档,训练的目的不在发音,而是句型的记忆及语言的表达方式[4]。劉(2009)指出学习者讲日语时,即便语法及词汇正确,由于发音不自然,造成了沟通的问题[5]。从上述研究可以了解到学习发音有其必要性,本文探讨的是复合名词的重音问题。
从超音段的观点来看,日语与汉语有不同的表现。日语为多音节的语言,超音段表现为音节间的高低起伏。汉语为单音节的语言,超音段表现为音节内部的起伏。当日语词汇的音节结构为CVCV…(两音拍或以上)时,才可以判断重音的高低。根据崔(2009)的调查,超过四个以上音拍的日语词汇通常为复合词,尤以复合名词的数量为最多[6]。复合名词的重音与“后部成分”密切相关,例如:“に⎾ほんご(日本語)日语”为0号音;“に⎾ほ⏋んいち(日本一)日本第一(c)”为2号音;“に⎾ほんりょ⏋うり(日本料理)日本料理”为4号音。这些复合名词的重音都在不同的音拍上。教学时,一般着重单纯名词的说明,而忽略了复合名词。因此,掌握学习者对复合名词重音感知的情况,有利于日语词汇结构的习得,也可以让发音变得更为流利。
本文以中国学习者为对象,进行复合名词重音的感知实验,其目的有以下三点:
(1)梳理前人的相关研究,归纳日语复合名词的重音法则。
(2)透过复合名词重音的感知实验,了解学习者的习得难点及偏误。
(3)提出日语复合名词重音的教学方法。
本节梳理前人研究对日语复合名词重音法则的归纳。多数研究认为决定日语复合名词重音的关键主要是后部成分的拍数、重音型态(d)及语种(e)(朱2008[7]、松森等2012[8]、郭2018[3])。NHK放送文化研究所(2016)指出日语复合名词的重音具有规则性,通常由后部成分决定[9]。山下(2005)指出思考日语复合名词的重音法则时,必须考虑到后部成分的拍数[10]。这些研究对于日语复合名词重音法则共通的看法,就是后部成分的拍数。因此,本文以“后部成分的拍数”作为复合名词重音法则分类的基准。
有关日语复合名词重音的法则,白勢(2015)将前部成分为三拍以上,后部成分为两拍的复合名词,依据后部成分的重音分成先行则、保存则及平板则[11]。当后部成分为平板型或尾高型重音时,复合名词的重音为先行则。例如:“む⎾し(虫)虫”→“く⎾つわ⏋むし(轡虫)金钟儿”及“い⎾ぬ⏋(犬)狗”→“あ⎾きた⏋いぬ(秋田犬)秋田犬”的重音在前部成分的最末拍。当后部成分为头高型重音时,复合名词的重音为保存则。例如:“あ⏋せ(汗)汗”→“あ⎾ぶらあ⏋せ(脂汗)粘汗”的重音在后部成分的第一拍。依据其后部成分(多为尾高型重音),复合名词的重音为平板则。例如:“い⎾ろ⏋(色)颜色”→“み⎾どりいろ(緑色)绿色”没有重音(即0号音)。
冯(2014)根据后部成分的拍数,将日语复合名词的重音分类,参照((f);“薬用植物”则为修饰关系。Ⅳ类的“電子顕微鏡(g)”为具备某种性质的词汇。由此可知,后部成分拍数越多的复合名词,有许多可以用来表示语法关系,显示复合名词重音的重要性。
表1 冯(2014)日语复合名词重音的分类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Japanese compound noun accent in Feng(2014)
后部成分的拍数 |
复合名词重音的分类 |
复合名词例 |
Ⅰ类.前后成分皆为二拍以下 |
有被单纯名词法则支配的倾向 |
あさひ(朝日)旭日 |
Ⅱ类.后部成分为一到二拍 |
前部成分最末拍 |
たうえうた(田植え歌)插秧歌 |
平板型 |
しゃかいとう(社会党)社会党 |
|
Ⅲ类.后部成分为三到四拍 |
后部成分第一拍 |
ルールいはん(ルール違反)违反规则 |
后部成分保存型 |
やくようしょくぶつ(薬用植物)药用植物 |
|
Ⅳ类.后部成分为五拍 |
后部成分保存型 |
でんしけんびきょう(電子顕微鏡)电子显微镜 |
NHK放送文化研究所(2016)根据后部成分的拍数,归纳了日语复合名词的重音型态,参照((h)的特性。
表2 NHK放送文化研究所(2016)日语复合名词的重音型态
Table 2 The accent patterns of Japanese compound nouns in NHK Broadcasting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2016)
后部成分的拍数 |
复合名词的重音型态 |
后部成分例 |
|
一到二拍 |
前部末型 |
一拍:~市、~車 二拍:~歌、~感 |
|
平板型 |
一拍:~語、~化 二拍:~性、~的 |
||
二拍 |
后部一型 |
~価値、~主義、~都市 |
|
三到四拍 |
后部成分为头高型、平板型或尾高型重音时,为后部一型。 |
头高型重音: ~判断、~レンズ 平板型或尾高型重音: ~油、~届 |
|
后部成分为平板型或尾高型重音时,一部分词汇为后部保存型。 |
~保育所、~試験所 |
||
后部成分为中高型重音时 |
a后部一型 |
~案内、~工場、~材料 |
|
b后部一型或后部保存型 |
~燃料、~級数 |
||
c后部保存型 |
~作物、~手続き |
||
五拍以上 |
后部保存型 |
~委員会、~裁判所、~物語 |
本文参考前人研究的分类,提出自己的观点,将日语复合名词的重音法则统整如((i),各自保留原重音(j)。其他复合名词的重音“中高型”及“平板型”最多,“尾高型”极少见。与单纯名词的重音型态相比,更为简单。(2)从复合次数来看,可分为一次性复合名词及二次性复合名词。二次性复合名词的重音型态只有“后部保存型”(k)。(3)从后部成分的拍数来看,二拍的词汇重音最为复杂。随着拍数增加,前后成分表现出明确的语法意涵,使重音型态趋向简化。
(4)后部成分若为书写法相同,但语义不同的“同形异义接尾词”,其重音型态不同,教学上必须留意。例如:“け⎾っこ⏋んしき(結婚式)婚礼”表示具体的仪式,重音为3号音。“に⎾ほんしき(日本式)日本式”表示抽象的氛围,重音为0号音。相似的例子还有“~風”的“き⎾せつ⏋ふう(季節風)季风”及“い⎾こくふう(異国風)异国风”“~法”的“ど⎾うろこうつ⏋うほう(道路交通法)道路交通法”及“か⎾いけつほう(解決法)解决方法”等,都是利用重音来区分“具体”还是“抽象”概念的复合名词。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复合名词的重音反映了前后成分在“语法”及“语义”的关系。对于学习者而言,由于一个日语的语句里,复合名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习得相当重要。
表3 本文的日语复合名词重音法则
Table 3 The accent rule of Japanese compound nouns in this article
复合次数 |
后部成分的拍数 |
复合名词的重音型态 |
后部成分例 |
一次性 复合名词 |
一拍 |
前部末型 |
~市、~車 |
平板型 |
~語、~化 |
||
二拍 |
前部末型 |
~歌、~感 |
|
平板型 |
~性、~的 |
||
后部一型 |
~主義、~都市 |
||
当后部成分为“同形异义接尾词”时,为前部末型或平板型。 |
~式、~風、~法 前部末型:結婚式 平板型:日本式 |
||
三到四拍 |
后部一型 |
~市場、~油 |
|
后部一型或后部保存型 |
~級数、~燃料 |
||
二次性 复合名词 |
不论拍数皆为后部保存型 |
~委員会、~裁判所 |
以下依序说明本文的实验对象、研究限制、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及感知结果。
本文的实验对象为日语专业二年级大学生26名。其中,男性学习者4名,女性学习者22名。此外,由东京出身的女性母语者1名录制语音档。
本文探讨的词汇对象为一次性复合名词,即“X+Y”的组合,其前后成分必须为可独立且具有意义的词汇。但以下的复合名词,不列入本文探讨的范围:(1)前后成分不可拆解的熟语。(2)具有构词成分的词汇:加了前词缀或词类转化的词汇。(3)产生特殊语音变化的词汇:发生元音清化、连浊现象及多个读音的词汇。
本文考虑学习者的程度,参照“NHK日语发音音调新辞典”选定常见的复合名词作为实验语。实验语的分类参考前述(表3)里一次性复合名词的重音型态,并设计成(表4)。其中,实验语里后部成分(画底线者)属于汉语词汇的有abcdegijklmno;属于和语词汇的有fhp。
表4 本文的实验语
Table 4 The experimental compound nouns of this article
后部成分的拍数 |
复合名词的重音型态 |
实验语 |
一拍 |
A.前部末型 |
a救急車、b看護師 |
B.平板型 |
c機械化、d中国語 |
|
二拍 |
C.前部末型 |
e満足感、f柏餅 |
D.平板型 |
g社会性、h鼠色 |
|
E.后部一型 |
i個人主義、j姉妹都市 |
|
F.同形异义接尾词(前部末型或平板型) |
前部末型: k卒業式、l溶岩流 平板型: mフランス式、n自己流 |
|
三到四拍a |
G.后部一型 |
o郵便番号、p食用油 |
本文进行重音感知实验前,将(表4)的复合名词顺序乱数排列,制作成测试单,委托母语者录音。每个复合名词以正常语速朗读两次,间隔两秒,见(表5)。测试单上依序显示题号、复合名词的汉字及复合名词的假名。
表5 重音感知实验的实验语
Table 5 The experimental compound nouns of accent perception
a満足感(まんぞくかん) |
b溶岩流(ようがんりゅう) |
c個人主義(こじんしゅぎ) |
d救急車(きゅうきゅうしゃ) |
e柏餅(かしわもち) |
f姉妹都市(しまいとし) |
g鼠色(ねずみいろ) |
h卒業式(そつぎょうしき) |
iフランス式(フランスしき) |
j機械化(きかいか) |
k中国語(ちゅうごくご) |
l食用油(しょくようあぶら) |
m郵便番号(ゆうびんばんごう) |
n社会性(しゃかいせい) |
o看護師(かんごし) |
p自己流(じこりゅう) |
以下说明复合名词重音感知实验进行的步骤:(1)学习者于大学一年级时,已经修过“日语语音”的课程。为求实验的准确性,实验进行前先帮学习者复习“单纯名词重音型态”的概念。(2)让学习者预习(表5)的测试单约10分钟,确认实验语的读音。(3)由笔者播放语音档,让学习者把感知的重音以“⏋”的符号画在实验语的音拍上。
以下说明感知实验的结果:
(1)后部成分一拍的复合名词里,A.前部末型的“a救急車”感知错误的有16人。连续两个长音节(即两个有特殊音拍的音节)相邻的词汇,对本次的受试者来说,要听取重音比较困难。“b看護師”感知错误的有10人,将重音画在“拨音(2号音)”的有5人。实验语a与b的重音感知错误者共7人。换言之,感知错误的学习者将音节(syllable)与音拍(mora)混淆,不知道特殊音拍(non-syllabic mora)上面不可以画重音。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教学时必须告诉学习者这样的观念。
(2)后部成分一拍的复合名词里,B.平板型的“c機械化”感知错误的有8人,将重音画在“连母音(3号音)”的有2人。“d中国語”感知错误的有9人,将重音画在“长音(2号音)”的有2人。重音被画在特殊音拍上的原因同(1)的情形。实验语c与d的重音感知错误者共5人。附带一提,“d中国語”为高频词,感知错误的学习者却将其重音画成头高型及中高型。今后有必要进行重音产出实验,厘清偏误的原因。
(3)后部成分二拍的复合名词里,C.前部末型的“e満足感”感知错误的有17人,将重音画在“ぞ(3号音)”及“か(5号音)”各有5人。其原因是由于带有重音的“く”被元音清化,导致学习者听辨不清(l)。(图1)可以观察到“く”虽被元音清化,但是重音在该音拍开始下降。
图1 “e満足感”的重音
Figure 1 The accent of ‘manzokukan’
“f柏餅”感知错误的有12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も(4号音)”4人及“平板型(0号音)”3人。将重音画在“も”的学习者认为两汉字构成的复合名词,其重音落在后部成分的第一拍。实验语e与f的重音感知错误者共10人。
(4)后部成分二拍的复合名词里,D.平板型的“g社会性”感知错误的有11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せ(4号音)”6人及“连母音(3号音)”2人。换言之,学习者将重音画在“せい”或“かい”的重音节上。“h鼠色”感知错误的有8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ず(2号音)”4人。学习者将“鼠”的重音误记为2号音,而影响了“鼠色”的重音。实验语g与h的重音感知错误者共7人。
(5)后部成分二拍的复合名词里,E.后部一型的“i個人主義”感知错误的有11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拨音(3号音)”4人。“j姉妹都市”感知错误的有10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连母音(3号音)”5人。实验语i与j的重音感知错误者共8人。事实上,此组实验语的书写法为四个汉字的复合名词,倘若前后成分不是“格位关系”或“并列关系”,通常重音会落在后部成分的第一拍。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这个简易的法则。
(6)后部成分二拍的复合名词里,F.同形异义接尾词的“k卒業式”感知错误的有9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长音(4号音)”7人。原因同“b看護師”。“l溶岩流”感知错误的有12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拨音(4号音)”10人。“mフランス式”感知错误的有5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し(5号音)”2人及“ラ(2号音)”2人。“n自己流”感知错误的有7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じ(1号音)”3人及“こ(2号音)”2人。实验语kl比mn错误更多,原因是跟音拍数及语种有关。其中,l为连续长音节相接的词汇,与a相同,学习者不容易判断重音。实验语k与l的重音感知错误者共8人;实验语m与n的重音感知错误者共3人。
前述(表3)提及后部成分为同形异义接尾词时,母语者使用重音区辨“具体”及“抽象”的概念。从(图2)的“kそ⎾つぎょ⏋うしき(卒業式)毕业典礼”与(图3)的“mフ⎾ランスしき(フランス式)法国式”可以得到印证。前者有重音,表示具体的仪式。后者无重音,表示抽象的氛围。
图2 “k卒業式”的重音
Figure 2 The accent of ‘sotsugyoushiki’
图3 “mフランス式”的重音
Figure 3 The accent of ‘furansushiki’
(7)后部成分三到四拍的复合名词里,G.后部一型的“o郵便番号”感知错误的有13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拨音(6号音)”10人。“p食用油”感知错误的有16人。重音画错较多的有“よ(3号音)”6人。实验语o与p的重音感知错误者共10人。这表示对学习者而言,音拍数越多的词汇,越不容易掌握其重音的位置。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在复合名词的重音法则上,习得并不完全。同时,在感知日语词汇的重音及标记重音的概念上仍存在许多问题。次节将介绍复合名词重音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本节说明笔者构思的复合名词重音教学法,指导步骤及要点如下:
(1)先说明单纯名词重音的基本型态,再说明复合名词的重音法则。习得复合名词的重音前,必须先掌握单纯名词重音的观念。因此,指导时先让学习者了解单纯名词的重音型态,包括平板式(平板型)及起伏式(头高型、中高型、尾高型)。确定学习者能够听取重音在哪个音拍落下后,再进一步指导有规律的复合名词重音。
(2)解说一般音拍与特殊音拍的不同,并强调特殊音拍不可标记重音的概念。日语的一个假名即是一拍。其中,特殊音拍的“拨音”“长音”“促音”及“连母音”为附属成分,重音无法落在这些音拍上。因此,必须指导学习者这个概念,才不会出现上述实验里,学习者将重音画在特殊音拍上的偏误。
(3)依据复合名词的后部成分加以分类,让学习者牢记复合名词的重音法则。如同(表3)的分类,多举例套用,让学习者习惯添加“后部成分”的发音。例如:后部成分“~家”组成的复合名词,其重音为平板型。因此,“教育家、政治家、銀行家、建築家、小説家”等词汇的重音亦为平板型。一旦固定这样的模式,学习者遇到类似的复合名词重音,便可减低错误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类推重音的能力。
(4)透过OJAD(在线日语声调辞典)辅助观察复合名词的后部成分,练习发音。OJAD收录大量的词汇,可以利用“单词搜索”的功能,选定品词、拍数及重音等条件,练习词汇重音。例如:(图4)的“~裁判所”“~証明書”“~二日制”“~成人病”“~習慣病”属于二次性复合名词,其词汇结构为“[X+[Y+Z]]”。由(表3)可知,这些词汇的重音为后部保存型(即Y+Z)。因此“三大成人病”的重音与“成人病”相同,皆为平板型。透过OJAD提供的词汇练习重音,加上(3)复合名词重音法则的分类,可以有效减轻学习者记忆重音的负担。
图4 OJAD“单词搜索”的界面
Figure 4 The interface of ‘word search’ in OJAD
本文探讨了日语教学现场上,易被忽略的“复合名词重音”。首先,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复合名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且种类复杂。倘若不将复合名词的重音进行分类,容易影响学习者的沟通表达。其次,复合名词的前后成分与语法、语义有关,这是一个连动性的问题。随着后部成分的音拍数增加,复合名词的结构就更复杂,语义内涵就更丰富。此时,需要藉由重音来表示复合名词里前后成分的语法关系。因此,复合名词的重音习得非常重要。透过学习者的重音感知实验,我们发现学习者在复合名词重音的习得上,出现概念性及听取偏误的问题。最后,第四节提供了笔者构思的复合名词教学法,希望减轻学习者记忆复合名词重音的负担,提升教学的成效。
[1] 天沼寧、大坪一夫、水谷修.日本語音声学[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2001.(日语语音学)
[2] 平野広子.「総合日本語」の授業で行うゼロ初級からの音声教育の実践-アクセント·イントネーションの自然性を重視した視覚化補助教材の使用-[J].国立国語研究所論集,2014,7:45-71.(“综合日语”课程零基础发音教学的实践-使用重视重音及语调自然度的可视化辅助教材-)
[3] 郭獻尹.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を対象とした韻律レベルの音声研究-イントネーションを中心に-[M].台北:大新書局,2018.(以台湾日语学习者为对象之超音段成分的发音研究-以语调为中心-)
[4] 鮎澤孝子.日本語教育のための音声研究[J].音声研究,2001,5-1:71-74.(为了日语教育的发音研究)
[5] 劉佳琦.東京語の動詞·複合動詞アクセントの習得-北京·上海方言話者を対象として[D].早稲田大学博士学位論文,2009.(东京话动词及复合动词的重音习得-以北京及上海方言者为对象)
[6] 崔崟.现代日语语言学概论[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7] 朱春跃.语音详解[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8] 松森晶子、新田哲夫、木部暢子、中井幸比古.日本語アクセント入門[M].東京:株式会社三省堂,2012.(日语重音入门)
[9] NHK放送文化研究所.NHK日本語発音アクセント新辞典[M].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会,2016.(NHK日语发音音调新辞典)
[10] 山下好孝.日本語複合語のアクセント付与規則[J].北海道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紀要,2005,9:79-90.(日语复合词的重音给予规则)
[11] 白勢彩子.複合名詞のアクセントの変化と語種[J].東京学芸大学紀要人文社会科学系Ⅰ,2015,66:1-6.(复合名词重音的变化及语种)
[12] 冯琳琳.中国人学習者における日本語複合名詞アクセントの習得研究[MA].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中国学习者之日语复合名词重音的习得研究)
(a) 本文里表示重音上升的符号为“⎾”,表示重音下降的符号为“⏋”。此外,日文汉字以( )表示。
(b) 本文里表示分界的符号为“‖”。
(c) 另一个读法为“に⎾っぽ⏋んいち(日本一)日本第一”为3号音。
(d) 重音型态指的是“平板式(平板型)”及“起伏式(头高型、中高型、尾高型)”。
(e) 语种指的是和语、汉语及外来语。
(f) 即“ルール違反”表示“ルールに違反する”里目的语(此为“规则”)与谓语(此为“违反”)的关系。有的格位关系则是表示主语与谓语的关系,例如“体力低下”。
(g) 事实上,“[電子[顕微[鏡]]]”为二次性复合名词。冯(2014)则是把“顕微鏡”视作不可分析的直接成分[12]。
(h) 例如“[[[少数]民族]問題]”为左分枝结构的复合名词(松森等2012[8])。
(i) 例如“比較対照”“整理整頓”“のぼりくだり”等属于前后成分为并列关系的复合名词(松森等2012[8])。
(j) 根据松森等(2012)的分析,复合名词的前后成分若为“主谓结构”的格位关系时,其谓语不论是自动词或他动词,前后成分各自维持原重音[8]。例如:“ち⏋つじょほ⎾うかい·ち⎾つ⏋じょほ⎾うかい(秩序崩壊)秩序崩溃”的“崩溃”为自动词。“じ⎾む⏋しょへ⎾いさ(事務所閉鎖)关闭办公室”的“关闭”为他动词。然而,冯(2014)举例的“ルールいはん(ルール違反)违反规则”里的“违反”,不管将它分析为自动词或他动词,其重音都落在后部成分的第一拍[12]。这表示复合名词的前后成分若为“主谓结构”时,其重音规则仍会出现例外的情形。
(k) 二次性复合名词的结构为“[X+[Y+Z]]”,其重音为后部保存型,即后部成分的“Y+Z”来决定重音。例如“~裁判所(Y+Z)”原为平板型及尾高型重音,当组成复合名词“高等裁判所”时,其重音就会有平板型及尾高型两种读法。
(l) 3.2节提到“元音清化”的词汇不列入本文的实验语。然而,“NHK日语发音音调新辞典”提供的参考词汇里“安定感、責任感、疲労感、劣等感、優越感”的前部成分有特殊音拍,“距離感”的前部成分拍数太少。基于选择限制,本文采用了前部成分最末拍有元音清化,却带有重音的“満足感”作为实验语。
(a)
(a) (表3)三到四拍“后部一型或后部保存型”的复合名词重音有两读,因此不列入实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