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594371
Current Downloads: 273756

Linguistics

ISSN Print:2707-2622
ISSN Online:2707-2630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短篇小说中语篇衔接研究

Analysis of Cohesion in Short Stories

Linguistics / 2021,3(4): 535-543 / 2021-12-20 look4498 look772
  • Authors: 段惠琼
  • Information:
    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 Keywords:
    Grammatical cohesion; Lexicon cohesion; The Gift of the Magi
    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 《麦琪的礼物》
  • Abstract: Halliday's and Hasan's studies of discourse cohesion show tha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herence and conciseness.Taking the American writer O. Henry's short story The Gift of Mag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se of main cohesive devices such as reference, ellipsis, substitution, synonymy, antonym, hyponym and collocation in short stories, so as to achieve discourse logical coherence, master the effective way of short story text interpretation, and gain insight into the author's strategy of portraying characters and deepening themes. 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研究彰显了衔接在建构语篇连贯性与简洁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为例,分析了指称、省略、替代、同义、反义、上下义、搭配等主要衔接手段在短篇小说中的使用。使用语篇衔接手段有助于实现语篇逻辑连贯,为解读短篇小说类文本提供有效途径。语篇衔接手段也是洞悉作者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有效策略。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in.0304033
  • Cite: 曾鹏霞,段惠琼,陈贺.短篇小说中语篇衔接研究[J].语言学,2021,3(4):535-543.


1 衔接的概念与分类

“衔接”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1976)在《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提出。他们认为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等手段,把结构上毫无联系的句子粘合起来。衔接的实质是一个语义概念,体现语篇各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根据《牛津简明语言学词典》,衔接表示:①语篇(text)和会话(conversations)中句子间的联系,可用特定的句法单位来描述;②语法单元不被不属于它们的元素打断。衔接的定义还有很多,不同的学者对“衔接”的定义略有区别。Hoey(1991)将衔接定义为句子决定语篇构成主要因素所具有的词汇和语法特征。衔接连接前后句子,在意义连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位语言学家努南(1993)也对衔接做出了定义。在他看来,衔接反映了句子之间的形式关系。他认为正是衔接使文本不同于一组无序的句子。在衔接的帮助下,句子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和恰当。以上定义均认为衔接是一种语言现象,词语在语言规律作用下形成有意义的语篇。衔接主要包括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其中表达语法衔接的手段包括指称、省略、替代和连接;表达词汇衔接的手段包括重复、同义词或反义词、上下义词和搭配。

2 衔接与语篇

韩礼德和哈桑1976年合著的《英语的衔接》标志着衔接理论的诞生。从那时起,衔接在语言使用和语言功能的研究中变得愈加重要。作为连接语篇各部分之间的语言手段,衔接反映了语言陈述与语言表层形式之间的关系(Liu,2006)。因此,衔接对于语篇分析和理解非常重要。

语篇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常见术语。在语篇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学者对语篇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韩礼德和哈桑(1976)是最早给出全面定义的人。他们提出语篇是任何长度的、口头或书面的特定话语,是语言形式与意义在一定语境下形成的有意义的统一体。G.Cook(1989)和Widdowson(2012)也赞同韩礼德和哈桑的观点,认为语篇是一系列有意义且完整的语言。中国学者徐盛桓(1982)表明“语篇”是一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表达多层次意义的结构系统。胡壮麟(2005)指出,语篇作为一种自然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完整的语义。他还提到,语篇并不完全受语法和句子规则的控制。黄国文(1998)强调语篇通常是指由一系列连续的句子或话语组成的语言。此外,张德禄(2003)也提出将语篇视为语义单位,而非纯粹的语法单位。语篇中的衔接对实现语篇中语言的价值、连贯性和简洁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u,2005)。

近年,理论界对语篇衔接功能及作用有不少讨论,但大部分讨论仅限于较短语篇中的衔接现象,像小说这样的长语篇中特有的词汇和语法衔接现象鲜有涉及。本文拟从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的词汇和语法衔接现象,谈一谈词汇和语法衔接的纽带作用及实现语篇衔接的连贯功能。

3 《麦琪的礼物》文本分析

欧·亨利(O.Henry)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曾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该短篇小说首次发表在《四百万》中。圣诞节来临,男人和女人互赠礼物作为爱的象征。虽然这部分被商业文化不成比例地放大,但这种商业文化将原本向上帝献礼的神圣潮流转向世俗行为。小说由德拉和詹姆斯·迪林厄姆·杨两位主角的行动和对话阐明了爱、牺牲和智慧等的主题。

故事讲述了一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忍痛割爱的故事。虽然他们都没有钱,但是他们每一个人的愿望是给对方买圣诞礼物。这两个可怜人为了给对方买下圣诞礼物,放弃了各自拥有的最宝贵的财产。德拉卖掉了她美丽的头发。她的头发非常美丽,“如果谢巴女王住在对面的公寓,德拉总有一天会在窗外吹干湿发,使女王陛下的珠宝和财产黯然失色。”吉姆卖掉了他珍贵的金表。他的表异常珍贵,“假如所罗门王是个守门人,他所有的财产都堆在地下室,吉姆经过那儿时总会掏出他的金表,只为让所罗门看到他的金表嫉妒得吹胡子瞪眼。”

《麦琪的礼物》这部短篇小说语言风格新颖、情节设计生动,突出了欧·亨利精湛的写作技巧。国内外学者对小说中的语言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艺术风格、人物形象等。然而,鲜有人从语篇衔接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拟运用韩礼德和哈桑衔接理论分析《麦琪的礼物》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如何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从语篇分析的视角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读者厘清作者思路和小说深层结构,理解衔接手段对文本连贯起到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

4 《麦琪的礼物》中语法衔接

在语篇中,语法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法衔接手段主要有指称、省略、替代和连接。作者通过这四个语法衔接手段实现语篇结构的衔接和语义连贯。请看以下分析。

4.1 指称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在语篇中,如果一个词语的词义和解释不能从该词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所指代的对象中寻求答案,则产生了指称关系”。指称用代词替代上述内容,避免重复,不但使语义表达更加清晰,语篇结构更加合理紧凑,而且使语篇连贯,构成一个整体。换句话说,指称被认为是一种语言成分与语篇语境中所指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是一种语义关系。

例A.“I buy hair,” said Madame.“Take yer hat off and let’s have a sight at the looks of it.”

例B. Twenty dollars a week doesn’t go far. Expenses had been greater than she had calculated.

在例A句中,“it”指的是“hair”。指称使两个句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语篇结构。在例B句中,连词“than”引出比较的两个部分“expenses”与“calculated”,表明德拉没有多余的钱为丈夫买圣诞礼物。从以上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指示代词和表示比较的词(besides than,there are more,another and such)都可以作为指称手段,以避免词汇重复,使语义更清晰。

4.2 省略和替代

省略是指对文本中某一表达相同或相近含义的省略。省略只有在语境的帮助下才能做到。省略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代换,即零代换。作为一种衔接手段,省略可以确保说话人集中精力于某个特定的话题以及与该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由于省略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因此已经在语境或对话中重复的内容经常被省去。

例C.“You don’t know what a nice—what a beautiful,nice gift I’ve got for you.”

例C句中,紧接在nice后省略了“gift”,但这并不影响读者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该句以上的语句和内容推断上下文。这种省略一方面使句子更简洁,避免冗长;另一方面也使整个语篇更加连贯。

替代是指采用替换形式代替上下文出现的词语。一方面,替代用于避免重复,另一方面用于连接上下文。替代可分为三类: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从句替代。

例D.“Being wise,their gifts were no doubt wise ones,possibly bearing the privilege of exchange in case of duplication.”

例D句有代词“ones”替代名词“gifts”,形成语义连贯。

4.3 连接词

连接词作为语法衔接的最后一种类型,是一种不同的语义关系。连接词与其他三种语法衔接手段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它通过连接成分特定的意义实现衔接。连接词并不主要是延伸到前文(或后文),而是通过传达某种意义来预设语篇中其他成分的存在。韩礼德和哈桑将连接词分为四类:补充、过渡、原因和时间。

例E. It reached below her knee and made itself almost a garment for her. And then she did it up again nervously and quickly.(O.Henry,1953)

例F.And now,they were hers,but the tresses that should have adorned the coveted adornments were gone.(O.Henry,1953)

例E句使用了表示时间顺序的连接词:“然后”(and)和“接着”(then);例F句使用了表转折意义的连接词:“可是”“但是”(but)。

5 《麦琪的礼物》中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另一个重要手段。词汇衔接是由词汇的重复(repetition)及句子间的语义关系所建立起来的衔接关系,包括同义(synonym)、反义(antonym)、上下义(hyponym)及同一语义场的词汇搭配(allocation)所建立的衔接关系。《麦琪的礼物》中的词汇衔接使语篇达到连贯一致,并传递全文的主题意义。

5.1 重复词语

词汇重复是指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或其他形式的重复。在一个完整的话语中,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值得注意的是,词汇的重复,无论是重复已经出现的事物或话题,还是提供一些新的信息,都在篇章的连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正是因为运用了这些手段,才使段落或语篇成为一个完整而连贯的整体。

例F.“One dollar and eighty-seven cents. That was all. And sixty cents of it was in pennies.”(O.Henry,2010)

例F句的“One dollar and strength seven cents”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pennies” 出现了三次。作者通过重复的方式使句子前后互指,突出了这对可怜的年轻夫妇的困境,不但有效地激发了读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同时也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2 同义词或反义词

同义词是指词意相同或相似的词汇。它既可以指人、对象和过程,也可指字符。同义词的重复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本表达的内容,从而达到结构上的衔接和意义上的连贯。

例G.“The magi,as you know,were wise men—wonderfully wise men—who brought gifts to the Babe in the manger. They invented the art of giving Christmas presents.”(O.Henry,1953)

在例G句,关键词“礼物”有“present”和“gift”两种表达方式。一方面,这些同义词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连接句子和语篇,避免表达的重复和单调;另一方面,也起到增强语气、达到表达情感的作用,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例H.“Which instigates the moral reflection that life is made up of sobs,sniffles,and smiles,with sniffles predominating.”

在此例中,“sniffles” 和“smiles”是一对反义词。反义词在语篇中的使用在语义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一方面反映了词与句之间的连贯效果,另一方面在语义上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艰辛。

5.3 上下义词

上义词是对事物的一般抽象描述;下义词是事物的具体表现或更具体的描述。在小说《麦琪的礼物》中男女主人公为了给心爱的人准备圣诞礼物,愿意放弃自己宝贵的东西。为了给丈夫詹姆斯准备一个礼物,德拉不得不卖掉她最引以为豪的长发。句中“The Combs—the set of combs,side and back”后梳和侧梳同属于梳子。同样“room”、“couch”和“carpet”都是家庭用品。这些词汇分布在文本的每一段形成相互依存的语义关系。它们也出现在同一个语篇中,构成语篇衔接。运用这种衔接手段,作者生动地勾勒出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并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其中。由此可见,上下义词的使用不仅使文本简洁明了,而且增强了小说的生动性。

5.4 搭配

搭配是指经常在一起使用的单词和短语。有时,搭配被视为一种短语,指的是词类的共现倾向,即:与某一主题相关的词同时出现。

例I. A very thin and very agile person may,by observing his reflection in a rapid sequence of longitudinal strips,obtain a fairly accurate conception of his looks. Della,being slender,had mastered the art.(O.Henry,2010)

例I句是对女主人公德拉身材的描述。当人们看到“thin”或“slender”中的一个词时,会想到作者提到的其它相关词。因此,这些搭配在对语篇连贯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6 结语

本文在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以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为例,从指称、上下义、替代、同义、反义等方面分析了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两种衔接手段。这些衔接手段使语篇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悬念在文末解开,实现了语篇逻辑严密,语义畅达。本文希望通过对欧·亨利的这篇短篇小说的分析,使读者们洞悉作者意图,领悟作者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策略,以及语言符号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76.

[2] Hoey,M.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91.

[3] Widdowson,H.G.Discourse Analysi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2.

[4] Cook,G.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5] Halliday,Hasan.Text and Con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391.

[6] O.Henry.The Complete Works of O.Henry[M].New York:Doubleday & Company,Inc.,1953:176.

[7] 黄国文.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 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4.

[9] 韩礼德,哈桑.英语的衔接[M].张德禄,译.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119.

[10] 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3.

[11] 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03:157.

[12] 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英汉对照[M].牛振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43.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