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无锡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是同人进行交流。听作为人类语言交流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能力对于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听说读写译,听在能力方面位居首位,是任何一门语言学习的基础。
日语学生在听说读写译能力中,听力能力尤其不尽如人意。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实习中很难听懂日本人的话,特别是在电话交谈中。听力困难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现有的教学状况是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读的能力,而忽略了听的因素。一个星期只有2个课时的听力课,学生光靠上听力课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在听力课结束后,学生还需要利用大量课后时间来练习听力。而这一点往往很少有同学能做到。听力课的老师不留作业,学生练习听力就更少了。语言技能是一门综合性技能,听力能力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一个整体。就像汽车的四个轮子,同时滚动,车子才能前进。缺少一个轮子,车子就动不了。读是写的基础,在读中可以学会写,在读中也可以促进听。所以,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要同时练习。只有这些基本技能同时提高,才能培养全面的语言技能,在语言的能力上产生质的飞跃。
有些能自觉利用课外时间练习听力的学生,学习态度非常认真,但考试的结果不佳,听力能力不能得以显著提高。要提高听力能力,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需要作出努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听力的传授,把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上;而学生则要注意听力的练习和技巧。这两者缺少哪一个都不行。如果用杠杆原理来比喻的话,大石头就好比是听力能力,技巧加训练就是杠杆,老师就是杠杆下的支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技巧和训练,就能轻而易举地举起听力能力这块大石头了。
下面从教师如何传授技巧及学生如何运用技巧进行练习两方面来谈谈笔者对日语听力教学的一些看法。
学生在上听力课时,会因为害怕听不懂而很紧张,对练习有害无益。听力不难,难在无信心。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在听的时候不要过分注意每个词、每个发音,听的注意力要集中到内容上来,而不是语言上,并保持轻松的状态,才能顺利地听完所听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回答也要适当地给予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为了消除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可以利用上课或休息时间放一些学生喜爱的日语歌曲、电视、连续剧等,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听力能力。
笔者认为上课时尽量用日语讲课,如果经常使用中文,会让学生养成依赖中文思考的习惯。在授课时用简单易懂的单词进行教学,可以达到锻炼听力的效果。如,从日语能力考试题库中找一些小文章。只要这些文章能听懂,阅读自然也不成问题。另外可以用学过的单词让同学进行口译。因为听首先是从单词入手,对单词的意思不了解,那么句子的意思也不能完全听懂。可以让学生将日文单词翻译成中文,或者将中文单词翻译成日文。之后再进行句子的练习,中日文互相转化。在教课时,学生拿着书本跟着老师读,往往容易忽视听力的练习。这时就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跟着老师复述句子。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会很不习惯,认为很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任课老师要在课堂上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使用日语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人才——即培养高级的、复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
听与说是不能分开的。在会话中,一个人听的过程其实就是另一个人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说的机会,这样可以训练其他学生的听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可以采用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脱稿演讲的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会话能力,也能锻炼其他同学的听力。演讲完以后,教师可以就演讲的内容对其他同学提问,检查其是否听懂。学生在说或听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错误,只要不怕说错、听错,认真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听力课也是如此。有些教师只让学生听是不够的。不但要让学生听,还要让学生说,一些重要的会话还要让学生去背。只有听和说互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力课程,很多老师认为是比较容易上的课程,其实真要上好听力课是较难的。笔者认为,在上听力课的时候,对某些重点要进行精听,反复听;对一些不太重要的、学生容易听懂的部分则只要进行泛听,或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听。精听和泛听相结合,这样上课内容的重点才会突出。上课时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提问,营造一种紧张气氛,否则学生在听力课上往往容易昏昏欲睡。当然,也不能太紧张,否则听的内容进不了大脑。要让学生养成一边听一边做笔记的习惯,边听边写,既可以集中注意力,又可以获取具体的信息。课后一定要布置作业。现在很多学生认为上听力课只要听就行,下课后也不进行听力练习,当然听力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必须布置听力作业,让学生课后多去练习。
掌握学习技巧前,学生必须具备两个心理条件:
(1)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能因为现在听力不好,就失去信心。如果对自己失去信心,就不会努力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了。要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
(2)要有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听力是习惯成自然的技巧训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每天坚持听,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日语里有很多发音容易混淆的单词。如お見合い(omiai)和お見舞い(omimai)这两个单词,前者的意思是相亲,后者的意思是看望病人。发音只差一个音素,意思却截然不同。日本朋友对你说明天要去看望病人,而你听成了明天要去相亲,那就会闹笑话。所以正确掌握单词的语音和语调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同学在朗读单词时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不看单词后标注的音调,也不去听磁带,所以一开口说日语就给人发音很差的感觉。只有发音准确,才能让人听懂说的内容。学生要做到让每一个单词的发音在大脑中留有深刻印象,以后再听到这个单词时,会很快在大脑中浮现,这样就容易听懂。如果发音不准确,听到这个单词也会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单词,自然造成听力困难。
语言学院的学生有安排早上30分钟的晨读时间,目的就是让学生练习朗读,提高日语语言能力。但是笔者在几次检查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朗读的声音很小,有的同学甚至默读,只有少数的同学在大声朗读。要强调朗读一定要大声,大得足以让周围的人都听见。有同学认为这和听毫无关系,其实不然。听和说的能力是互相关联的。只有大声朗读,才会记忆深刻。同时,如果发音有错误的话,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听到后,就会予以指正,使学生及早发现、纠正发音错误。
练习泛听可以带一个随身听,给自己增加听的机会。在练习泛听时,不必去留意到底能听懂多少,给自己一个正常语速说话的日语环境。边听边复述听到的内容,没听懂的暂时放过,只要将听到的立刻复述出来就行,不必考虑到底什么意思。
现在,很多学生在练习听力时,总喜欢拿着课本,边看、边听配套的磁带,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日语听力能力,这是一个误区。其实这样练习花了很多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应该脱离课本听磁带,听完后再核对课本内容。除了泛听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精听。因为精听需要思想的高度集中,所以将精听的时间安排在每天精神最佳的时候为宜。而且,每天听的时间也不宜过长,30分钟就足够了。听完之后把句子写下来。不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平时的练习,错误的地方就要多听,直到完全听懂、没有错误为止。只要书本有配套磁带,都可以作为练习的材料。听时思想高度集中,力图听懂每个词语、句子,捕捉语句传达的信息。训练的方法是:先把录音文章完整地听一遍,通晓大意;然后再重听,一句一句地听,遇到听不懂的词语、句子,就利用录音机、复读机的倒放功能,直至听懂为止;然后再下一句,等到每个句子都听懂了,再把全文从头至尾听一遍,精听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训练中,泛听和精听要互相结合起来,两者各有优势,不能只重其一。
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日本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文章,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积累大量的词汇,可谓一举两得。在记忆单词时,不要只背单词,要在文章中理解单词,切忌脱离句子,死记硬背。
要利用现有的环境。因为听、说是一种语言交流,没有一个外语环境或一定的听、说条件,只靠单枪匹马很难收效。听与说是不能分的。利用寝室的条件,挑选伙伴,结成小组,定期开展会话活动,或参加学校的日语角活动练习听说能力。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练习,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学生们可以利用日语能力考试的听力资料进行自我测试。因为能力考试是测试学生语言能力的权威。学生们在听的时候要模拟考试情景,非常认真地听,然后再参照答案打分。通过测试了解自己处在何种水平,然后定下奋斗的目标。
听力能力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运用身边的听力资料进行练习。反复听课本的配套磁带,初步听懂后再看哪些内容尚未听懂。若单词没听懂,就背诵单词;若语法部分尚未掌握,就重点补习语法。在听的时候,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未听懂的单词、句子上。经过复习后,再反复听。通过这样的练习,单词掌握了,语法巩固了,听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坚持就是胜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学生们的日语听力会有很大的突破。在日语能力一级考试中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1] 林立,董启明.英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27-529.
[2] 晨梅梅,饶辉,张锡城,等.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9-22.
[3] 李振国.新东方的英语[EB/O1].[2004-10-22].http://edu.tom.com/1002/1165/20041022-27001.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