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21274
Current Downloads: 130913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一带一路”倡议下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研究

Research o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under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1,1(1): 111-116 / 2021-03-29 look1124 look805
  • Authors: 朱亚成¹² 朱萍¹
  • Information:
    1.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2.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62
  • Keyword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Value demand; Practical obstacles; Implementation path
    “一带一路”倡议; 藏族传统体育; 跨文化传播; 价值诉求; 现实障碍; 实施路径
  •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provided a new way and paradigm for the cross-cultural dissemination of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The cross-cultural dissemination of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has results in consolidating and consolidating the “Belt and Road” people-to-people bond and promoting the interconnection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rout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Using literature,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the value demand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practical obstacl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iming to explor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cross-cultural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disse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s academic basis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ross-cultural dissemination of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范式,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对于夯实和巩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和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下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价值诉求、发展机遇、现实障碍以及实施路径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与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之间的有效衔接,同时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提供学理依据和借鉴价值。
  • DOI: http://doi.org/10.35534/lsh.0101015
  • Cite: 朱亚成,朱萍.“一带一路”倡议下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研究[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1,1(1):111-116.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对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的意义。[1-2]“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多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秉承着“平等、参与、共享”的原则,实行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的策略。在人文交流和民心交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是阻碍和制约“一带一路”倡议的因素和条件依然存在,更需要不断加强和夯实人文交流和民族民间交流,以及巩固民心相通的社会土壤和人文环境。“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定位,不仅包含经济上的诉求,还包括了政治上的诉求,意识形态输出的诉求。“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丝绸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节点城市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沟通与对话,弥合由于宗教、地域等因素所产生的文化鸿沟,进而在文化输出和传播过程中能化解因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差异、对抗和矛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育文化差异大,中国秉承求同存异的原则,建立与沿线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多进行“拆墙”工程,推动“民心相通”的合作内容,实现中国体育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标。[3-5]在中国的边疆地区,尤其是西藏地区,具有“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先天优势和地缘优势。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背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探讨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价值诉求、发展机遇、现实障碍以及实施路径。

与此同时,西藏与东南亚部分国家接壤,4000多年的往来促进了文化交流,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奠定了基础。在西藏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西藏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党中央将西藏纳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有利于西藏发挥连接祖国内地与南亚市场的区位优势和纽带作用,为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将有力促进西藏体育对外交流合作”[6]。藏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藏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藏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藏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长期落后的经济水平和封闭的自然环境,使藏民族传承下来的体育项目表现出原始的粗犷和质朴。其中射箭、射碧秀、骑马点火枪、达久(赛马)、马术、赛牦牛、加哲(角力)、“大象”拔河、朵加(抱石头)、俄尔多、锅庄、吉韧、密芒(藏棋)和吉布杰曾等体育活动都是藏民族世代相传的代表性项目。“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实现了藏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7-8],促进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1 “一带一路”倡议与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辩证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动力源泉。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形象,良好的民族精神面貌推动着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沿线国家“文化全球化”的实现。沿线国家的文化差异影响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只有切实保障各国之间求同存异,才能强化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方可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国民经济素质的增长与提高带动了藏族人民经济素质的增长与提高。

“一带一路”倡议与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奠定基础。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独立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宗教文化决定了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性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各不相同,本土文化的沉积不轻易动摇。藏民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良好的民族形象为传统体育跨文化的传播润色,“一带一路”倡议离不开西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奠。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为藏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媒介。在西藏与邻国的文化交流中,“一带一路”倡议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铺路[9-10]。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以体育文化作为切入点,融合沿线国家体育文化的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促进藏族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

2 “一带一路”倡议下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价值体现

2.1 “一带一路”倡议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提供媒介

14亿人口大国经济、人口分布不均,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明显高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藏族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西藏是我国藏族分布最广的地区,西藏地区人口约331万人,属于高原地区,且海拔高,因此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西藏地区虽地域大,但不利于产业的发展。雪域高原的特殊地势常人难以长时间生活、工作,故难引进科技、教育人才,导致经济落后难发展西藏自治区经济、教育、文化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注重“引进、走出”,国民经济得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带动了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为西藏地区配备运动健身器材,增设教师与技术人才,大力支持与实施援藏计划,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的传播献计献策,为解决西藏教育落后的现状出谋划策。“一带一路”倡议中西藏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通往南亚的重要平台。从“丝绸之路”的西藏开端,将西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形象展现给沿线国家,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牵线搭桥,对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交流构建平台。

2.2 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基础

悠久的西藏历史值得深究,远古时期,西藏古人氏族形成,是西藏存在的历史依据。中藏专家讲解翻译《大藏经》,为中国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国家了解西藏文化提供了基础条件。目前,藏族赛马节具广泛影响力,藏族赛马充溢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遍布世界各地,加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的国际传播,以促进多边文化的交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媒介,向沿线国家传播藏族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中国西藏的历史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基础[11-12]。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进藏,为汉藏的友好往来奠定了基础;21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雪域高原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地域优势,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壤,是连接建设“一带一路”国家的桥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西藏民主解放60周年,西藏历经从“当牛做马”到“当家作主”,“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高速发展”到“绿色创新发展”。雪域高原的传统赛马文化与世界结为连理,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加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为世界展示了新时代的雪域高原。

3 “一带一路”倡议下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发展机遇

3.1 构建文化多元化,塑造藏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形象

“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体系,秉承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多种文化并存的原则,加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文化交流。体育竞赛为藏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表演展现出独特的体育文化,塑造出独具特色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形象。[13-14]为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2016年西藏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构建西藏传统体育文化利益共同体。藏族传统体育包括赛马、碧秀、吉韧、北嘎等项目,赛马是藏族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竞技体育项目之一,藏语“达久”汉译为“赛马”。藏族的赛马节有很多,如藏北赛马节,江孜达玛节,康定赛马节,盘坡赛马节,天祝赛马节,当雄赛马节,定日赛马节。藏族赛马节在西藏、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均有分布。爱马是藏族人民的天性,赛马更是藏族人民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藏族地区,不仅处处有赛马活动,而且四季之中的很多节日都由赛马活动唱主角或配角,为节日增色不少。可以说,凡是大型的节日,赛马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藏民族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民俗[15]。赛马已成了古往今来藏民族最持久、最普遍的群众性活动,并由此创造了藏民族世俗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赛马文化。藏族人民群众通过赛马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传递传统文化,以赛马与各民族、各国家交流文化与运动,实现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的传播目的。

3.2 发展文化共同体,搭建藏族传统体育的合作平台

文化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理想和相同的文化性状的社会个体所构成的有序群体。共同体一词的原文是community,在社会学领域它往往被译为社群、社区。包括三个要素:共同的文化记忆、共同的文化生活以及共同的文化精神。2019年国庆大阅兵上,“体育强国”方阵、冬奥会“冰墩墩”、冬残奥会“雪容融”向世界展现中国的综合实力,传承中国体育精神。“少数民族”方阵携手共舞,舞动天安门广场,中华儿女民心相通、文化相承、血脉相连,是建设“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全民健身”背景下,青海门源太极拳和锅庄舞丰富了群众生活,锅庄舞是藏族文化的代表,是雪域高原淳朴人民的真实写照,西藏锅庄舞的传播让中国各地领略传统藏族文化的朴实,西藏传统达久文化的传播为西方体育文化捎去了藏族文化的飒爽。“祖国万岁”彩车承载着中国女排,展示了中国精神,弘扬了中国体育文化,“幸福西藏”彩车驶过天安门广场,雪域高原的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雪域高原传统的达久文化与国际体育相连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育文化的友好交流,沿线国家互通互容的体育文化实现了体育文化共同体的最终目标。

4 “一带一路”倡议下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现实障碍

4.1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迷失导致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难以树立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西藏江孜曾两度失陷,中国陷入“边疆危机”。“亲英派”怂恿“藏独”,破坏西藏内部团结,英国两次侵略战争加剧瓦解西藏地区,被侵略的历史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了不可泯灭的伤痛,改变了其原有的质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即使民族逐渐崛起,民族意识渐渐醒悟,但文化的缺失仍然无法弥补。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采取“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涌起了一场文化自信的浪潮。新时代,大学生出国留学司空见惯,中国移民他国的现象已不再让人惊奇。纵观社会发展,海外留学确有促进科技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之途。辩证来看,“海归”无论在企业还是学校,其地位自是“高人一等”,这亦是一种“崇洋媚外”的社会表现。中国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被誉为“文明古国”,但“崇洋媚外”正是对本国文化不自信的一种表现。雪域高原地理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物资基础薄弱,藏民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所迷失,而因此打击文化自信的树立,也阻碍跨文化传播。

4.2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差异阻碍与新时代体育文化的无缝衔接

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程度不同,易引起文化认知的偏差。藏民热爱牦牛,视其为家庭成员,赛牦牛亦是藏族增添喜气的特殊方式,故誉以“高原之舟”。在其他民族或国家看来,牛是一种憨厚笨重的动物,往往用“牛脾气”来形容人的犟脾气、用“牛不知角弯”形容人没有自知之明等等。马上拾哈达是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以特有的形式将“达久”体育与“哈达”文化串联起来,彰显藏民族的精神文化风貌[16-17]。“哈达”在他人看来仅仅只是普通的“丝巾”,并没有独特的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易造成文化理解的误差。文化的偏差易引起民族矛盾、引发战争,不利于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一带一路”倡议下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需要了解沿线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风俗民俗习惯,需要用国际语言进行交流。雪域高原环境恶劣,教育资源稀缺,对不同民族、国家的体育文化见解易产生思想碰撞,思想限制于本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难以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的传播带来契机,西藏地处边缘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邻,中国向世界展现文明大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建立在西藏与沿线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之上。自闭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难以与其他文化融合,阻碍了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新时代体育文化的衔接。

4.3 传播的载体不充分限制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范围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科技引领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带动了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方国家传媒的传播力在国际上已广泛形成,但中国传媒的传播力并没有西方国家发展的迅速,缺乏传播媒介作为载体进行运输。互联网带动了中国的科技产业,但我国仍处于传媒劣势,传播载体不足、途径单一,制约了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范围。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国教学,体育作为“副科”并未予以重视,体育专业学生专注于运动训练实践课程,缺乏体育理论知识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学也倾向于实践课的练习而忽视理论课的讲解。雪域高原地区地理环境恶劣,生产方式落后,阻碍了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状况限制了西藏生活、教育的发展。藏文由象雄文演变而来,属于音位文字类的元音附标文字,并非国际语言。西藏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体育跨文化交流的纽带[18-19],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需要以言语作为传播媒介,言语不一阻碍了其跨文化传播的范围。

5 “一带一路”倡议下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实施路径

5.1 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以保障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

西藏历经“吐蕃”“乌斯藏”“图伯特”一波三折到正式命名为“西藏”。文成公主进藏为藏汉的友好往来带来福祉,见证藏汉的友好往来。藏汉文化的结合丰富了雪域高原的生活,松赞干布与各民族建立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共享西藏传统体育文化,学习并汲取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丰富西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藏汉喜结连理,促进了藏汉的友好往来,为各民族团结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隔千年,中华儿女依旧铭记文成公主将汉族传统文化带入西藏的历史美誉,松赞干布坚定西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中华儿女坚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播于国际。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弘扬中国千百年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自信。藏族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藏民将赛马文化传遍中国、传至世界,通过传统赛马体育文化展现对西藏民族文化的肯定。坚韧不拔的草原文化精神刷新了世界对中国西藏的认知,这是西藏的达久,是中国的西藏。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世界焕然一新,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响彻云霄。

5.2 尊重民族文化差异以加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交流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自蹴鞠、角抵、捶丸,至足球、摔跤、高尔夫,传统体育文化流传至今,为中国传统体育跨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契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雪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为雪域高原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西藏地区高校设有体育学院,开设民族传统体育学等专业,以延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20]。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政府加大对西藏地区的经济扶助,促进教育、科技的发展,提高整体生活、教育水平。雪域高原地区的生活得以保障之余,以赛马为主题的藏族文化也得以发展。实现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内涵丰富的西藏,需要坚持文化“走出去”结合“引进来”战略,加强跨文化传播交流。西藏传统体育跨文化的传播需要以本民族文化为根基永不动摇,吸纳中国各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国家优秀体育文化,实现西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云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设有民族传统体育学,将“一带一路”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理念渗入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中,构建“一带一路”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理念体系[21-22]。西藏地区属中国边界地区且传统体育文化底蕴充足,淳朴的藏民以尊重民族文化差异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建立持续且友好的关系。2019年国庆前夕,西藏民族大学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师生代表为祖国庆生、为祖国高歌。这是一个生活在雪域高原的民族,他们善良淳朴,他们热爱祖国,他们坚定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差异,与其他民族兄弟姐妹共为一体。西藏不再“一无所有”,而是“应有尽有”,西藏的发展改变了国际对中国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在国际的友好往来。

5.3 优化文化传播路径以扩大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范围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将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发展现代化主流传媒。通过传统体育跨文化的国际传播,借助“互联网+”、报纸、微博、新闻、QQ、微信等网络平台,开拓国际传播多元化的渠道,参与并报导国际体育主导类节目,向国外展现中国之体育文化大国。学习国外体育文化,尊重彼此的体育文化差异,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育文化往来,不断构建自身多样性的体育文化特点[23-25]。迄今,中国与东盟国家多年经济相容,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相通,促进文化交流合作。中国高校与东盟国家建立文化交流基地,建立国际交流中心,推动中东国家文化友好往来。国泰才能民安,中国富强才能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外交文化的发展推动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将西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网络带到世界各地,外国友人跋山涉水来到雪域高原,感慨藏民的淳朴热情,赛马奔腾在雪域高原的辽阔疆土。外国记者、友人通过Twitter、Ins、Facebook等社交软件,将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现给各个国家,传播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共享文化成果。

6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构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行的创新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西藏与接壤国家跨文化传播的交流,加强了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往来。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藏族传统跨文化传播之间的深入融合,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的传播给予保障、予以政策支持。东南亚接壤国家因赛马文化交集于西藏,藏民对赛马文化的醇酽凸显了藏民淳朴的精神文化,并将赛马这一传统体育文化以“一带一路”为载体传递到各个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带动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藏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促进了中国与“赛马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构建中国“体育文化共同体”是最终目标,时刻为打造中国体育文化强国准备着条件。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的传播依然面临着重重障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藏族传统体育,应切实做到建立民族文化自信以保障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尊重民族文化差异以加强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交流;优化民族文化传播路径以扩大藏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范围。“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构建蓝图,立足于西藏传统文化融入到国际文化之中,共建文化共同体,建设文明古国之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 冯霞,胡荣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构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2-21.

[2] 宋弘,罗长远,栗雅欣.对外开放新局面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21,21(1):241-262.

[3] 程雪峰,谢米列特·塔马拉·阿列克谢耶夫娜,姜丽.整合与创新:“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4):32-38.

[4] 谢罗希,梁冬冬.“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3):50-53.

[5] 武旭,宋鹏,卢煜,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3):123-129.

[6]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EB/OL].(2018-11-23).http://www.xizang.gov.cn/zwgk/xxfb/ghjh_431/201902/t20190223_61968.html.

[7] 耿献伟,陶光华,陈波.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危机及传承策略[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2):127-131+148.

[8] 薛宏波,程文广.“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交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10):74-80.

[9] 陈波,宋友林,张冰松,等.“一带一路”倡议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2):92-96.

[10] 赵永华,刘娟.文化认同视角下“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路径选择[J].国际新闻界,2018,40(12):67-82.

[11] 姚乐辉.“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策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9):81-84.

[12] 裴永杰.“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伯克认同理论为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2):28-31.

[13] 李琳琳.藏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2):16-23.

[14] 耿献伟.藏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内涵[J].体育文化导刊,2018(7):43-47.

[15] 秦超,朱亚成.基于PESTEL模型的西藏赛马节发展战略环境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20,39(6):88-93.

[16] 孙亮亮,史明娜,胡帅.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异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2):63-68.

[17] 曾伟,宋友林,王永安,等.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9):49-53.

[18] 后慧宏,马钟范,王珏.“一带一路”建设中白马藏族傩舞“池哥昼”文化传承现状及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6):48-54.

[19] 曾伟.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集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87-91.

[20] 耿献伟,丁玲辉.藏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14(9):56-59.

[21] 闫艺,李雪军.“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1):96-104.

[22] 赵奕菡,谢智学.“一带一路”背景下河西走廊民间体育活动发展路径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20(1):61-67.

[23] 张晓东,马雪君,曲淑华.“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体育文化导刊,2020(6):61-66.

[24] 陆小黑,张道鑫,王洁.“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时代解读与策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2):227-233+248.

[25] 朱亚成,季浏.西藏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PEST分析[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6):205-212.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