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正在蓬勃向上不断发展。但在2020年春节前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对国内外体育经济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体育用品销售业绩断崖式下滑,国外市场进出口贸易受阻[1];户外健身休闲、体育旅游全面取消,体育赛事、体育会展等活动全面推迟或取消,从短期来看诸多体育企业3个月如果无法顺利营业或者营业无法确保经营收入的企业很可能会倒闭[2]。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多项体育赛事也先后宣布取消或暂停,亚足联经济损失超9亿美元,德甲赛季取消的直接损失就达到7亿欧元,东京奥运会的延期,直接损失达到60亿美元[3]。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爆发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4月8日允许“绿码”通行,武汉打开城门。截止到目前,虽暂无新增病例,但疫情仍在发展。根据本研究内容的需要,对疫情节点的界定即从2019年12月事件发生开始到2020年11月调查研究结束为止。
青少年的年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本研究将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为6—35岁。
以20家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的经营者作为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将7个中心城区和6个远城区分为四层,具体为:武昌(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汉阳(汉阳区);汉口(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远城区(汉南区、蔡甸区、东西湖区、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在每一层进行随机抽取,其中武昌10家,汉阳2家,汉口4家,远城区4家,共计20家。向机构经营者分发问卷共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
2)访谈法
调查访谈工作由5月份展开,初期通过微信的形式进行第一次的访谈交流。10-11月开始实地对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经营者进行沟通访谈,从中获得第一手资料。
1)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的盈利状况
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固定成本较高,包括器械设备、场地租金、人员工资、宣传推广等方面,访谈可知,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主要成本支出为场地租金和人员工资。从表1得知,65%的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目前处于亏损状态;30%的机构依旧盈利,其拥有固定生源,开办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声誉。但就2020年的盈亏来看,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受停课停学的影响,收入甚微,大部分处于亏损状况。
表 1 盈利状况(n=20)
选项 | 数量 | 比例 |
盈利 | 6 | 30% |
持平 | 1 | 5% |
亏损 | 13 | 65% |
2)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的教练员流失情况
从表2得知,55%的机构教练员流失率在20%以下,25%的机构教练员流失率在21%-40%之间,10%的教练员流失率在61%以上。访谈可知,开业时间较短的武术培训机构教练员的流失率比开业时间较长的机构大。开业时间较短的武术培训机构应对疫情的反应能力较慢,对教练员的教学安排较少,例如晴川国术馆在疫情期间没有采取任何的线上教学措施;开业时间较长的武术培训机构应对疫情的反应能力较快,例如新精武培训机构采取多种线上教学课程,对教练员的线上教学安排分配较多。
表 2 教练员流失率(n=20)
选项 | 数量 | 比例 |
20%以下 | 11 | 55% |
21%—40% | 5 | 25% |
41%—60% | 2 | 10% |
61%以上 | 2 | 10% |
3)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的学员流失情况
虽然大部分武术培训机构已经恢复线下授课,但在疫情期间,武汉市武术培训机构还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从表3得知,20%的培训机构学员流失率在21%-40%之间,10%的培训机构学员流失率在41%-60%之间。学员的流失使原本流动资金不充足的培训机构被动面临退费问题,增加倒闭风险。
表 3 学员流失率(n=20)
选项 | 数量 | 比例 |
20%以下 | 14 | 70% |
21%—40% | 4 | 20% |
41%—60% | 2 | 10% |
61%以上 | 0 | 0% |
4)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武术培训机构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爱上功夫”武术培训机构,已经倒闭。访谈可知,注册正规办学资质门槛较高,武汉市大部分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并未注册武术培训经营项目。场地租赁属于私人租赁,不能享有国家对于培训机构的房租减免等政策补贴,在经营成本不变的基础上经营收入的减少、流动资金的缺失更是导致该武术培训机构歇业关闭的关键因素。
1)财务困境
自疫情突然爆发并向全国蔓延,武术培训机构作为经营场所人员聚集度高、场所相对密闭的市场主体,线下培训活动全面叫停,直接导致武术培训机构在新一年的招生方面损失严重。由此,武术培训机构遭受收入急剧下降的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经营成本的财务困境。
2)营销困境
在体育培训市场中,宣传影响力的高低,也一定程度决定了培训机构的生源多少。熟悉的宣传单式的流动宣传方式并不适用于现今的“疫情社会”,学员以及学员家长并不能深入了解机构的经营理念以及武术的真正内涵,提不起报名兴趣。经营者面临因传统宣传手段失效而线上宣传方式并未完善导致公众对于机构认知度较低的营销困境。
3)教学困境
绝大多数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的教练员从未接触过线上的武术课程培训,从未开展过线上武术培训课程的机构经营者也未配置完备的设施设备。因疫情突发而导致线上课程的仓促上线,线下学员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进度不统一,学员对线上课程的不适应等问题让经营者与教练员都陷入线上网络教学的困境。
4)政策困境
疫情之下,主要依赖人员集聚与线下参与的体育产业受影响较大,国家不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湖北省政府也不断从财政补贴、金融融资、促进消费等方面推出对体育产业的扶持政策,促进体育产业复工复产,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在此危机中转危为机,加速发展,如表4。
表 4 湖北省针对体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时间 | 文件名称 | 具体内容 |
2020年 3月17日 |
《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 支持企事业单位场馆对外出租经营 |
推进体育产业与教育培训等深度融合 | ||
对组织赛事的承办企业与社会组织给予一定补贴 | ||
降低引导资金门槛 | ||
对特殊的中小企业减租金、降租金 | ||
阶段性调整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 | ||
各地体育部门组织服务企业工作队,及时协调各部门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等[4] | ||
2020年 6月28日 |
《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大力发展武术等传统运动项目,积极推广简便易行的健身方式 |
部门、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培训活动; | ||
加快互联网与体育培训交流融合,促进“体育+”的发展 |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出兑换积分、发放消费券等方式促进体育消费 | ||
完善体育类APP和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 | ||
落实税费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等[5] |
从表5得知,5%的培训机构对政府出台的各类扶持政策非常了解,35%的培训机构比较了解,60%的培训机构并不了解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疫情影响下国家、各级政府都纷纷出台扶持政策,但大部分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并不了解政府出台的应对疫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国家、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出现“上热下冷”现象。
表 5 政府应对疫情政策了解程度(n=20)
选项 | 数量 | 比例 |
非常了解 | 1 | 5% |
比较了解 | 7 | 35% |
不了解 | 12 | 60% |
1)财务措施
从表6可知,疫情期间武汉市大部分武术培训机构被迫进行经营调整和转型,更多的是降低经营成本。75%的机构申请减免租金,访谈可知,大部分武汉市武术培训机构是经营者与房东进行联系申请减免租金;80%的机构开始推出线上培训课程,例如尚武堂、新精武、宝宝功夫等;45%的机构进行降薪;45%的机构进行裁员;30%的机构开始退租或出租场地节省成本,例如和武堂一家刚开业不久的分店,受到疫情的冲击,经营者选择关闭分店以便维持总店的持续经营;数据表明5%的武术培训机构在疫情期间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但访谈中可知,该机构实际上采取了其他措施,例如申请减免租金,但并没对经营压力有实质性缓解。
表 6 应对措施(n=20)
选项 | 数量 | 比例 |
降薪 | 9 | 45% |
裁员 | 9 | 45% |
申请减免租金 | 15 | 75% |
推出线上培训课程 | 16 | 80% |
贷款或融资 | 0 | 0% |
追加资金投入 | 2 | 10% |
退租或出租场地节省成本 | 6 | 30% |
开设新的经营方向 | 4 | 20% |
其他 | 1 | 5% |
2)营销措施
从表7可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今,宣传方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为主。80%的机构使用组织街头宣传的方式,机构通过街边快闪的表演方式宣传自己,让周边更多人直观地了解到武术项目的趣味性、多样性等特点。55%的机构使用网络的方式,例如尚武堂、华武堂、宝宝功夫、新精武等武术培训机构将教学视频、教学过程照片等以文章的形式发布在公众号中;开通抖音、快手等账号,发布机构教师的武术视频、优秀学员的比赛视频等。50%的机构采取与其他机构捆绑宣传的方式,例如龙炎功夫馆与米粒舞蹈共同推出百万教育补贴,进行低价三人团购购买两大培训机构的课程;10%的机构选择其他则是降价促销、买课送课等形式,例如新精武武术培训机构报名即送四个月的线上免费课程与一套武术服装、器械等。
表 7 宣传方式(n=20)
选项 | 数量 | 比例 |
宣传单 | 14 | 70% |
电视 | 3 | 15% |
报纸 | 2 | 10% |
网络 | 11 | 55% |
组织街头宣传(摆摊、表演、快闪等) | 16 | 80% |
与其他机构捆绑宣传 | 10 | 50% |
其他 | 2 | 10% |
3)教学措施
调查可知,仅有16家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增添了线上教学安排。从表8可知,55%的培训机构推出公众号连载课程文章即线上免费课程,而只有10%的培训机构推出线上收费直播课程,从数据中看出,线上收费课程的推出率远远要低于线上免费课程的推出率。
表 8 线上教学安排(n=16)
选项 | 数量 | 比例 |
每日锻炼打卡 | 14 | 70% |
线上收费直播课程 | 2 | 10% |
公众号连载课程文章 | 11 | 55% |
线上组织训练营活动 | 8 | 40% |
访谈可知,免费课程多数是身体素质锻炼和课程的复习与总结,要求学员的自律性要高;收费课程则是新一轮的武术项目教学安排,有教练员的直播可无限回放课程且开展小班教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线上直播教学带来的动作示范不直观、学生领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进度难以推进的不足。
1)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整体盈利情况呈亏损状态;教练员、学员流失较为严重,虽然大部分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恢复正常运营,但受疫情影响经营显得尤为被动,甚至出现倒闭的情况。
2)在教练员工资、场地租金等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骤降使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在2020年入不敷出;疫情期间暴露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营销方式缺乏创新与多元,宣传方法较为传统;武汉市武术培训机构线上教学整体推动较慢,教练员线上教学能力较差,教学设备并不完备;政府与相关体育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助力复工复产,但大部分机构并不了解,政策的惠及面较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营时间较短、资金链较短缺的武术培训机构倒闭的风险。
3)疫情期间大部分武汉市武术培训机构都在寻求自救方案,削减自身经营成本;创新宣传方式,利用网络宣传;推出线上课程,维持学员的消费黏性,保障机构口碑。
1)加强经营者管理能力,增强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抗风险能力
在疫情常态化下的现在,武术培训机构经营者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还要加强其经营管理能力,避免下一次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具体为:1、创建线上群聊组,实行线上打卡,将每日要求整理发到线上群聊,实现线上办公;2、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利用政策红利进行筹措资金,增强资金方面抗风险的能力;3、加强武术场地利用率,参与智慧场馆建设;4、增设线上武术用品销售、私教课程销售等,增加附加收益。
2)注重线上教学能力培养,组织教练员线上教学培训
受疫情影响,线上课程成为主流趋势,这就更加要求了教练员需要具备全面的教学能力。具体为:1、积极与高校合作,组织机构教练员参与线上课程的学习,认识线上课程的软件,了解线上课程的创建与设计,学习线上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等;2、积极组织教练员学习公众号的创建、剪辑视频的技术等;3、积极组织教练员进行武术技术动作的培训学习,增强教练员自身的技能水平。
3)创设“王牌”型武术项目,增强机构核心竞争力
在疫情常态下的现在,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应打造特色的武术教学项目,打造“亮点”进行教学、宣传,经营者可以根据自身专项优势特点,结合教练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打造属于自身的特色课程,从而增强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4)开发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武汉市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安排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具体为:1、线下授课后微信发布课后练习作业,对课后练习进行评价,针对大多学员的易错点在微信群中进行视频分解动作讲解;2、将武术套路动作分解成单个动作的组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录播的技术动作视频,发布单个技术动作的动图,加上语音与文字的说明;3、线上直播课程着重带动学员练习基本功与提高身体素质;4、对于武术套路动作的复杂性,线上教学安排循序渐进,以趣味小游戏的形式开始,教学内容的设计也相较简单实用,一节课程仅教授3-4个动作。
5)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展现武术魅力
通过网络对武术的宣传,使更多人了解武术的内涵,武术技术动作的魅力等。具体为:1、与流量较大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合作,拍摄刀剑等器械类武术动作视频,给公众以视觉冲击;2、与人流量较大的超市、文化街道等合作,搭建“擂台”进行武术技术动作的表演展示,刀枪剑棍等器械,单练以及双人对练等形式,让公众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武术这一运动项目。
6)挖掘“武德”内涵,开展“武德”教育
“习武先习德”,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武术,武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对武术文化的熏陶,让公众认识和了解武术,既能满足学员的好奇心,又能让学员深刻地感受到武术项目的文化底蕴,认可武术项目,更好的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7)明确政策着力点,促进武术培训行业整体发展
政府支持我省体育企业开发线上赛事、通过消费积分等方式促进体育消费,对赛事承办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武术培训机构经营者应抓住有利时机,与其他武术培训机构合作,加强与学校、社区合作。建议武汉市武术培训机构积极组织线上或线下政策研讨会,积极主动了解相关国家政策,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助力复工复产。
[1] 谢春龙,刘弋飞,王庆伟,等.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影响及应对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3):128-134.
[2] 钟秉枢,黄志剑,王凯,等.困境与应对: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事业的影响[J].体育学研究,2020,34(2):9-33+40.
[3] 华奥星空.疫情全球蔓延对体育赛事产业的影响及应对[EB/OL].[2020-06-10].http://www.sports.cn/yjsy/2020/0610/333212.html.DOI.
[4] 湖北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2020-03-12].https://www.hubei.gov.cn/zfwj/ezf/202003/t20200312_2180269.shtml.DOI.
[5] 湖北省人民政府.省体育局解读: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20-12-24].http://www.hubei.gov.cn/xxgk/hbzcjd/zcjdjgh/202012/t20201224_3115732.shtml.DOI.
[6] 光明网.市场监管总局: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对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EB/OL].[2020-02-27].https://economy.gmw.cn/2020-02/27/content_33598440.htm.DOI.
[7] 张亮,焦英奇.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转向与价值重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20,41(3):25-30.
[8] 陈维东.北海市青少年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9] 应磊,周直模.四川省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4,33(4):82-85.
[10] 姚慧,黄绮雯.新冠疫情下羽毛球APP在居家训练中的应用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3):124-126.
[11] 徐寅雪,雷敏.公共突发事件下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应急管理[J].湖北体育科技,2021,40(2):136-139.
[12] 方春妮,刘芳枝.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下武汉方舱医院建设与体育场馆功能拓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1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