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红色体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对体育的积极探索和广泛实践[1]。它是在革命战争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军事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对于改善国民体质、丰富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开创人民体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红色体育”首次出现在毛泽东1933年《组织青年体育活动》一文中:苏区青年工农举办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发展红色体育。由此可见,红色体育不仅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而且也为中国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本研究运用Cite Space软件,通过对“红色体育”的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及作者的深入分析,采用可视化手段以图谱的形式呈现,揭示当前我国红色体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对研究当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丰富中国体育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CNKI收录的321篇“红色体育”相关研究的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2001—2021年来我国红色体育研究现状及热点。
1)文献资料法
本文所用中文文献数据库资源来源于CNKI数据库,为保证数据的齐全性与准确性,选择检索时间=“2001-8-12至2021-8-12”;检索项=“主题”;检索词=“红色体育”;检索类型=“文献”,共获得文献321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2)科学知识图谱法
在中国知网以红色体育为主题进行查找,搜索出的文献通过Refworks格式导出并对获取来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最后借助基于JAVA 平台的 Cite Space( 版本号CiteSpace 5.6.R4)为工具,将相关数据导入后绘制出不同的图谱。通过对图谱的分析,揭示出我国红色体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走向与研究热点等。
3)词频分析法
词频分析法是根据关键词在研究领域中出现频次的多少,来判断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的文献计量学方法[3]。本研究运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将获取到的关键词进行频率的高低排列,以便探寻红色体育研究的热点主题。
1)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情况
发文量的时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学科研究情况的动态发展趋势。从表1、图1的红色体育文献年度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对红色体育研究的动态整体上呈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出如下三个阶段:
表 1 2001—2021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论文发表数量的年代分布表
年份 | 文献数量 | 年份 | 文献数量 | 年份 | 文献数量 |
2001 | 1 | 2008 | 4 | 2015 | 32 |
2002 | 2 | 2009 | 2 | 2016 | 19 |
2003 | 0 | 2010 | 14 | 2017 | 22 |
2004 | 2 | 2011 | 25 | 2018 | 35 |
2005 | 1 | 2012 | 20 | 2019 | 28 |
2006 | 4 | 2013 | 28 | 2020 | 29 |
2007 | 5 | 2014 | 18 | 2021 | 30 |
图 1 2001—2021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图
第一阶段为缓慢发展阶段(2001年—2008年),相关研究文献较少,该阶段论文数量为19篇,占总体文献数量的5.92%。究其原因,该阶段人们对红色体育认识不够深刻,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1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年发文量增长趋势较为明显,三年间论文发表共计41篇,占总体文献数量的12.77%。笔者认为这一变化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关,红色体育开始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第三阶段为稳步发展阶段(2012—2021年),红色体育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跌宕起伏,但发文量相比之前有大幅度提升,经统计论文数量为261篇,占总体文献数量的81.31%。总之,其发文量变化具有极不稳定的变化趋势,发文数量虽然呈现上下波动、一年增多一年减少的状态,但是总体来说发文量随时间的变化推移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最近几年来科研人员们对于红色体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加深,且国家相关政策及文件可以更好地支持红色体育的发展。
2)研究作者分析
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是衡量该作者科研效率、科研水平的客观标准之一,作者的相关成就与其发表的论文数量高度相关[4]。将数据带入Cite Space软件,得到作者合作图谱(图2)。图中圆圈越大,字体颜色越深,表明该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相关作者有合作关系。
表 2 2001—2021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作者发文量排列表(发表量大于等于4)
序号 | 作者 | 发文量/篇 | 序号 | 作者 | 发文量/篇 |
1 | 杨海涛 | 21 | 10 | 史进 | 5 |
2 | 曹纯菲 | 21 | 11 | 杜志娟 | 5 |
3 | 王翔宇 | 17 | 12 | 刘波 | 4 |
4 | 邹丽 | 10 | 13 | 王柯 | 4 |
5 | 郝红军 | 10 | 14 | 罗洪 | 4 |
6 | 黄正廪 | 10 | 15 | 范维 | 4 |
7 | 常保荣 | 9 | 16 | 王珂 | 4 |
8 | 党挺 | 8 | 17 | 陈亮 | 4 |
9 | 丁勇 | 5 | 18 | 郭宏 | 4 |
图 2 2001—2021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作者合作网络
如表2和图2所示,近二十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有曹纯菲(21)、杨海涛(21)、王翔宇(17)、邹丽(10)等。其中,最大的合作网络是由黄正廪、丁勇和范维等老师组成的多人团队,该团队已成为该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团队,主要涉及红色旅游与红色体育融合发展、红色体育资源、品牌体育特色课程等。此外,红色体育研究领域内的作者合作还包括常保荣、牛秀燕、韩学民团队,以及史进、王珂、吕欣微、王学岭等团队。以常保荣为核心的合作团队研究的主题是红色体育运动会。以史进为核心的合作团队研究红色体育的定义、发展时期和发展路线。独立研究者王翔宇关注红色运动会;郭宏研究主题涉及体育组织、红色体育国际。
综上可知,我国红色体育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团队正在形成,但这些作者之间交流合作很少,有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校友与同事之间的合作,研究的领域基本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红色体育研究发展。
3)研究机构合作分析
对研究机构发文情况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科领域内的前沿机构、各机构之间的研究合作现状[5]。通过整理(CNKI)数据库,得到发文量5篇以上(含5篇)的机构有15个,共发表文献量为207篇,占总发文量的64.5.5%。由表3可知,上海体育学院对红色体育研究的贡献是最大,发文量23篇;接着是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延安大学体育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苏区红色体育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发表论文数量均为21篇;剩下的发文机构分别为: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遵义师范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系、北京体育大学和百色学院。
表 3 2001—2021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机构发文量统计表(篇数大于等于5)
序号 | 研究机构 | 发文量/篇 | 序号 | 研究机构 | 发文量/篇 |
1 | 上海体育学院 | 23 | 9 | 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 | 10 |
2 |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21 | 10 | 遵义师范学院 | 6 |
3 |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 21 | 11 | 西安体育学院 | 6 |
4 |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苏区红色体育研究所 | 21 | 12 |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6 |
5 |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 | 21 | 13 |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系 | 5 |
6 | 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 21 | 14 | 北京体育大学 | 5 |
7 |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 21 | 15 | 百色学院 | 5 |
8 | 遵义师范体育学院 | 15 |
图 3 2001—2021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节点的大小表示机构发文数量的多少,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反映机构之间合作强度的疏密[6]。通过Cite Space对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发现(图3),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与赣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类体育院校构成该领域核心机构;以这些机构为节点附近还围绕着其他合作机构,例如,上海体育学院与以上海体育学院为首与附近围绕的西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机构合作群。
综上所述,红色体育研究机构构成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高校成为红色体育研究机构主阵营,且大多学校都是师范院校和重点体育院校;二是,机构合作群体还比较分散、规模相对较小,未能够形成大规模的组织合作;三是,科研所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较少。
1)高频关键词与共现网络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内容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如某一关键词在文章中重复出现,则可反映出该关键词为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通过对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发现,红色体育研究文献中频次大于等于5的关键词有20个。基于表4可知,红色体育研究领域(2001—2021年)文献中出现频次排列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是红色体育(102次)、体育旅游(39次)、红色文化(24次)、红色旅游(23次)、红色体育文化(17次)、可行性(9次)、中央苏区(9次)、体育(9次)、开发(8次)、体育文化(8次)。
表 4 2001—2021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主题高频关键词(前20位)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1 | 102 | 红色体育 | 1 | 7 | 价值 |
2 | 39 | 体育旅游 | 2 | 7 | 中国共产党 |
3 | 24 | 红色文化 | 3 | 6 | 学校体育 |
4 | 23 | 红色旅游 | 4 | 6 | 对策 |
5 | 17 | 红色体育文化 | 5 | 5 | 红色基因 |
6 | 9 | 可行性 | 6 | 5 | 江西省 |
7 | 9 | 中央苏区 | 7 | 5 | 发展 |
8 | 9 | 体育 | 8 | 5 | 全民健身 |
9 | 8 | 开发 | 9 | 5 | 当代价值 |
10 | 8 | 体育文化 | 10 | 5 | 大学生 |
在Cite Space中,网络节点选择keyword,使用路径(pathfinder)算法,并选取“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方式剪裁,点击“Go”,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生成346个关键词节点,共529条连线。图中的每一个节点对应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显示其频率的高低。节点越大,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反之,节点越小,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也越低。
图 4 2001—2021年我国红色体育动态演进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从图4红色体育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以看出,关键词有五个相对较大的节点,这些节点代表我国红色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此外,“红色体育”作为本研究检索的主题词,故在文章中不进行相应的分析。
第一大节点是“体育旅游”,与它直接相连的关键词“ 红色旅游”“延安”及“可行性”。常保荣,李广帅等[7](2018)提到延安红色体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资源优势,指出红色体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崔碧玉[8](2018)分析了武乡县红色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其可行性的方案,比如: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打造红色旅游品牌、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
第二大节点是“红色文化”,其关键词“文化视域”“红色文化资源”和“体育类学生”与之密切相关。戴征俊[9](2014)文章中提到通过红色文化可以加强体育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理中、唐艳霞[10](2016)认为利用自身红色文化资源和特色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进一步深化这些资源的开发,实现武陵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大节点是“红色旅游”,与它紧密相连的关键词“休闲健身”“革命老区”“融合发展”。李宗键等人[11](2017)谈到将健身和红色旅游两大产业融合起来发展,完善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品位,促进红色旅游和休闲健身可持续发展。
第四大节点“红色体育文化”作为其核心,与“传承价值”及“历史意义”之间构建起一个关系紧密的子节点网络。刘波[12](2019)详细总结了红色体育文化传承与其发展的历史意义,即我们需要有效地保证劳动者和民族大众的基本体育人权,又需要有效地为革命战争及红色政权的建设提供大量人才。
2)突显词分析
此外利用 Cite Space 中的burst detecting 功能,通过探测24个突发词,展现出红色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同时,通过追踪突变词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发现该研究领域主题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
图 5 2001—2021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突显词探测网络图谱
由红色体育研究文献关键词分析中得到了前24位突显词可知(图5),我国红色体育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一直在为红色体育文化发展服务。具体来看,关键词红色体育文化的不仅突现强度最强,而且持续时间也较长。其次,红色基因和新时代突现强度较强,但持续时间过短。最后,体育游戏、体育实践、历史意义在红色体育研究领域持续时间较短,突现强度适中。总之,通过图5可以看出2001—2021年突发词是红色体育文化、红色基因、新时代、体育游戏、体育实践、历史意义,说明在未来几年,这些方面将会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综上可知,我国红色体育领域的研究重点随着时间不断深入,研究内容也更加广泛。
(1)我国红色体育研究呈现出波浪状的增长趋势,可分为发展阶段、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政策文件的不断发布,预计未来发文数量将大大增加。(2)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机构间合作很少、规模也小。建议国家相关机构、科研所、高等院校等形成交叉合作的研究链,增强科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3)代表作者主要有杨海涛、曹纯菲、王翔宇、黄正廪等学者。(4)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围绕红色体育、体育旅游、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红色体育文化、红色基因、新时代、体育游戏、体育实践、历史意义等领域。(5)通过对我国红色体育研究知识图谱的绘制与分析,为科研人员明确此领域研究知识基础、把握研究热点与前沿,为学者们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参考,同时对红色体育研究领域学科构建、相关部门制定科研规划以及推动全民健身时代背景下我国红色体育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指导作用。(6)红色体育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推动红色旅游、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1] 曹卫东,李崟,徐雁冰,等.“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笔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6):1-34.
[2] 王增明,党挺,李颖,等.中国红色体育的发展进程与历史经验[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3):257-262.
[3] 谭佳智.知识图谱视域下国内体育课程研究动态的可视化分析[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
[4] 常保荣,郑亚陆.基于知识图谱视角对我国红色体育研究现状的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9(1):115-120.
[5] 李英杰,段广德,胡晓龙,等.基于Citespace的中国空间句法研究态势的可视化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3):27-32.
[6] 谈玲华,贾旭,徐旭冉.近十年国内工程教育科学文献新动态与新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J].教育探索,2019(5):55-62.
[7] 常保荣,李广帅,郑亚陆.延安红色体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7(1):103-106.
[8] 崔碧玉.武乡县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2):30-31.
[9] 戴征俊.红色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体育类大学生素质拓展探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10(1):142-144.
[10] 文理中,唐艳霞.红色文化视域下武陵山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科技,2016,37(5):106-107.
[11] 李宗键,杜志娟,朱述旗,等.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健身与沂蒙老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9):10-11+33.
[12] 刘波.红色体育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