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185302
Current Downloads: 127559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三大球”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My Country’s “Three Big Bal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Powerful Sports Country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1,1(4): 66-71 / 2021-12-27 look643 look687
  • Authors: 宫瑜
  • Information:
    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 Keywords:
    Sports power; Three big bal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th
    体育强国; 三大球; 可持续发展; 路径
  • Abstract: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Three Big Balls” spor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y country’s sports power,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Big Balls” project.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an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to comb and study the overall status quo of my country’s current “Three Big Balls”, and propose development paths from the four major areas of competitive sports, school sports, mass sports, and sports industr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n competitive spor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ms, form high-level coaching teams,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thletes, and strengthen exchanges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in school sports,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odels,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youth training, and strengthen training construction and finance Inves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carry out various campus activities in depth; increase project cultural dissemination in mass sports, extensively carry out social events, integrate sports venue resources, improve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activate professional leagues in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develop modern “Three Balls” service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with related industries. 为发掘“三大球”运动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实现“三大球”项目可持续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目前“三大球”整体现状进行梳理研究,并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四大领域提出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竞技体育上强化专业队建设,组建高水平教练团队,推动运动员职业化发展,加强与国际比赛交流;学校体育上推进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提升青训力度,加强训练建设与财政投入,增强硬件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群众体育上增强项目文化传播,广泛开展社会性赛事活动,整合体育场地资源,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体育产业上激活职业联赛,发展现代“三大球”服务业,并推动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sh.0104012
  • Cite: 宫瑜.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三大球”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1,1(4):66-71.

1 前言

2019年8月,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国家在体育强国建设上对“三大球”的发展水平提出一系列要求[1]。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多方面提出振兴“三大球”的重要性[2]。“三大球”发展到今天,所体现的远远不是项目本身,它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国家的社会环境和体育文化水平。在体育强国建设道路上,“三大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不仅是体育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语言,而且能够使一个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通过“三大球”运动,可以充分发掘人们的内在潜力,挖掘自身运动能力,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遵守规则进行“三大球”运动,可以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这对国家体育环境的良性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利于形成良好的竞技氛围,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强国建设意义深远。因此,对篮球、足球和排球三大体育项目精准施策,实现“三大球”可持续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中颇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未来体育工作的首要着力点。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关键词检索,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站共收集到2011—2021年发表的相关论文300余篇;通过政府部门网站,查阅相关政策文件,为论文撰写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湖北省部分高校专家与研究人员,针对“三大球”职业联赛发展、“三大球”管理制度、“三大球”文化内涵等问题设计访谈提纲,听取相关意见,汇总资料进行研究(具体情况见附录表5)。

3 结果与分析

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体育强国

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我国要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体育强国有着不同的见解。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认为,体育强国是指在世界重大综合性比赛的运动竞赛中名列前茅的国家,即以竞技水平为最鲜明、最主要的标志[3]。熊斗寅认为,体育强国是整体概念,不仅包括竞技体育超群、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基础雄厚,而且包括一个国家体育科技水平高、场地设备条件好,人才培养素质高等[4]。王智慧认为,体育强国应具备4大特征:①竞技体育布局合理,整体实力强;②国民体质强,体育参与质量高;③体育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高;④体育产业发达,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5]。

结合对文献的理解和学者观点及研究需要,本研究认为体育强国是指在群众体育普及程度、竞技体育水平、学校体育完善程度、体育产业发达程度等综合实力上,在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的国家。其中,群众体育普及程度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强,学校体育受到政府重视,体育产业较发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这些都是体育强国的评价指标。

2)“三大球”

“三大球”(Big Three)最早是源于苏联的说法,指足球、篮球和排球三种集体球类运动。现如今“三大球”不仅是世界上受众最广泛的体育项目,也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与底气。落实振兴“三大球”目标,实现“三大球”可持续发展是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对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积极的作用。

3.2 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三大球”现状研究

1)竞技体育“三大球”发展现状

据表1可见,我国篮球国际大赛成绩下滑严重,最好成绩为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的第12名,在2019年本土举行的篮球世界杯上,男篮最终也止步16强,无缘东京奥运会。亚洲赛场上,男篮8年的最好成绩为2015年长沙亚锦赛冠军。女篮实力在亚洲属于第一梯队,但成绩并不稳定,在2017年女篮世界杯中,中国女篮取得第六名的成绩,2019年,国际篮联举办的世界3X3篮球联赛中,女篮披荆斩棘,荣获我国篮球历史首次国际大赛冠军。

表 1 篮球国际大赛近8年成绩统计表

大赛名称 男篮 女篮
2012伦敦奥运会 12 7
2014篮球世锦赛 未参加 X
2015亚锦赛 1 X
2016里约奥运会 12强 12强
2017女篮亚洲杯 X 3
2018女篮世界杯 X 6
2019男篮世界杯 32强 X
2019女篮3x3世界杯 X 1

注:(1)国际大赛界定: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洲杯(亚锦赛)成绩;(2)数字表示排名,X表示性别不符;(3)2012年为奥运年,2020年疫情原因导致各项赛事停滞。本研究针对2012—2019年我国“三大球”国际大赛成绩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表 2 排球国际大赛近8年成绩统计表

大赛名称 男排 女排
2012伦敦奥运会 未参加 8强
2015亚锦赛 3 X
2015女排世界杯 X 1
2016里约奥运会 未参加 1
2016亚洲杯 2 X
2017亚锦赛 6 X
2019女排世界杯 X 1

据表2所示,我国男女排实力差距水平巨大。中国女排国际大赛成绩极为突出,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11连胜夺冠,获世界杯第五冠、三大赛第十冠,女排不服输的精神也被载入史册。相比女排获得的成就,世界级别大赛中鲜有男排的身影,无缘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反映出男排身体素质差、技战术水平落后、关键时刻组织混乱的现状。男排在亚洲总体实力也屈居二线,8年的最好成绩也仅是2016年亚洲杯亚军。

据表3所示,近8年中国男足仅在2015年和2019年亚洲杯赛场上取得过8强的成绩,世界杯无法获取参赛名额。中超联赛整体实力难以在亚洲立足,球队进攻过多依靠外援。现阶段,中国男足已经开始进行规划之路。中国女足曾经有着铿锵玫瑰的称号,但如今女足经历了失利期和彷徨期,2014年亚洲杯取得第三名,2019年女足世界杯打进16强。虽然女足成绩不及当年,但女足球队风评良好,训练态度端正,随着“女足梅西”王霜的横空出世,实力有望重回巅峰。

表 3 足球国际大赛近8年成绩统计表

大赛名称 男足 女足
2012伦敦奥运会 未参加 未参加
2014世界杯 未参加 X
2014女足亚洲杯 X 3
2015女足世界杯 X 8强
2015男足亚洲杯 8强 X
2016里约奥运会 未参加 12强
2018世界杯 未参加 X
2019男足亚洲杯 8强 X
2019女足世界杯 X 16强

2)学校体育“三大球”发展现状

我国校园篮球发展较以前拥有了更多机遇和平台,但从单一角度来看,项目的开展情况仍待加强,且未形成完整的系统。梳理近十年相关文献可以得到,忽视理论学习,过于强调技战术培养成为校园篮球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6];在赛事的设置与参与上,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全国高等院校中仅有16%的学生参与过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7],此外,部分学校篮球场地和场馆设施陈旧,更新速度缓慢,也阻碍了校园篮球建设的进展。

我国排球群众基础广泛,但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不够理想。总体而言,截止到2020年,我国排球特色学校共计1428所,远远低于篮球的6609所与足球的30776所[8](如图1所示),校园排球开展现状不容乐观,排球特色学校遴选力度远远不够。具体来看,从文献与相关研究中得出,我国校园排球教学授课方式单一,促使学生兴趣程度偏低;师资状况薄弱,排球体育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技能水平存疑;场地设施短缺,多数学校排球场地不足且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

图 1 2018—2020年我国“三大球”特色学校数量

我国校园足球建设在整体上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但其体系运行制度仍有待加强。大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在50多个城市,4000多所学校中开展了种类繁多的足球竞赛活动,并初步构建了四级竞赛体系[9]。在校园足球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上,近十年文献研究体现,校园足球教练队伍与专业足球领域教练队伍在素养与经验上存在较大差距;部分高校足球竞赛场次、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实践性考核等。

3)群众体育“三大球”发展现状

我国群众篮球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从场地建设程度来看,国家体育总局的最新调查中显示:我国现有篮球体育场地62.09万块,其中室外篮球场地数量大约有49.5万块,在所有运动类场地中排名第一,超过排名第二的足球场地12.5个百分点[10]。从群众参与度方面看,群众篮球比赛上座率较低,宣传力度不够,媒体报道范围较小。从赛事活动上来看,我国群众篮球比赛活动参与者较少,赛事水平偏业余化,赛事自身影响力较低,受青少年喜爱的3X3街球比赛举办也并不多[11]。

由于排球受众少,对抗性偏低,我国群众排球发展相对区域化、小众化。在竞技排球发展较好的地区和一线城市,排球的业余运动员较多,举办单位有额外的经济基础举办教职工排球赛、社区排球赛、老年人排球赛等,丰富了学校排球以外的群众排球活动,为宣传和普及排球运动发挥了它们的作用;一些排球强省,如海南拥有得天独厚开展排球运动的条件,海南省群众业余排球比赛数量多样,带动了海南省整体排球文化氛围[12]。除区域化与参与程度问题,我国群众排球的开展缺乏专业指导,与篮球足球相比,排球专业人员和教练员较少。

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背景下,我国群众足球作为受欢迎的群众体育优势类项目有着非凡的意义,调查显示,当前全国多数中等以上城市均有以群众业余球队为基本单位,以社会球队及其联盟性质举办的群众足球活动,足球爱好者年龄结构总体呈现以“中青年混合型结构”为主的特点[13]。据城市足球研究统计,约70%的人认为所处城市场地设施不能满足训练需求,同时21.3%的人认为良好的场地设施是发展足球的必要性因素[14]。除此之外,我国群众足球赛事组织形式缺乏专业性质的宣传和报道,社会重视程度较低。

4)“三大球”产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篮球运动的受欢迎程度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篮球产业结构也逐渐走向多元化道路(如图2所示)。从体育品牌来看,据统计,安踏、李宁等老牌运动企业生产篮球专业设备比重相比五年前提升了7.3%[15],专业类实战类篮球体育品牌也越来越多,这些也从侧面反映出篮球产业的发展潜力。在篮球竞赛表演业方面,CBA联赛通过媒体与赛事包装,发展成国内第一体育联赛,模仿NBA的运营模式与球星效应也使得联赛影响力增强。

图 2 我国篮球体育产业结构

相比于篮球与足球产业,我国排球产业发展相对不均衡。在职业联赛发展上,由于受众有限,在结合用户消费属性进行系统化、高质量的动态行销方面较为欠缺[16],造成联赛影响度相对较低。在排球市场方面,具有品牌特色的排球商品少,供应面单一,缺乏品牌包装与策划设计,这些都促使大众在进行排球运动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在排球俱乐部的发展上,未能形成良好的建设模式,无论是内部的管理投资还是外部的宣传与人才引进都还需要培育开发。

我国足球产业建设任重道远,但从单一角度来看可圈可点。2016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csl)总收入超过了15亿元,总量可观,各俱乐部平均可分得6500万(具体数值见图3)。随着联赛改革,俱乐部外援政策放宽,一些顶级外援的加盟不仅提升了联赛总体竞争力,也提高了比赛观赏程度。此外,一些足球文化发达地区开展足球小镇的建设,例如北京国际足球冰雪小镇、恒大欧洲足球小镇等特色小镇通过举办狂欢节,夏令营等活动,招揽游客,传播足球文化,带动了足球经济的发展。

图 3 2016赛季中超联赛各俱乐部收入(单位:万元)

3.3 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三大球”可持续发展路径

1)竞技体育领域

做好“三大球”竞技专业队建设。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支持专业队建设,适度扩大国家队组建范围,健全多层次国家队体系。制定并实施“三大球”女线率先突破计划,从青少年后备人才建设抓起,建立使女线尽快出人才的训练和竞赛体系。改革“三大球”各层级专业队的培养模式,激发运动员、教练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组建高水平复合型教练团队。“三大球”项目协会在全球范围内遴选男女国家队主教练人选,教练团队包括主教练、专项教练(进攻教练、防守教练、各战术位置教练等)、体能教练、科研教练、数据分析师、队医、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其中教练团队的核心业务也可以探索与专业公司合作,走业务外包的道路。

促进“三大球”运动员职业化发展。提升“三大球”联赛与俱乐部职业水平,通过选拔、筛查等制度增强高水平运动员与职业运动员的数量与质量。畅通优秀后备人才流动渠道,大学联赛与职业联赛联结“桥梁”,输送培养优秀人才。学习并借鉴西方“三大球”职业俱乐部运营模式,结合自身情况融合创新。

加强与“三大球”国际组织和欧美强国业务交流。与NBA、欧洲篮球联赛、欧洲五大职业足球联赛等高水平联赛交流学习,在人才、技术、信息、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健全和完善与国际篮联、足联、排联等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自身“三大球”运动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提升我国“三大球”的国际化水平。

2)学校体育领域

推进校园“三大球”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充分发挥“三大球”项目的育人作用,推陈出新,完善教学体系,尝试使用俱乐部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改良考试制度,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实践能力为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三大球”文化内涵。鼓励和引导各级体校的专职教练进学校,构建多渠道、多形式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

提升青训力度,加强校园“三大球”训练与建设。以青训建设为首要目标,委托职业俱乐部设立U18、U19青训中心,选拔优秀人才。各学校专门招收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行“三大球”教学指导。区别对待校园与竞技体育“三大球”的训练模式,使用游戏法等新型手段进行训练,以此提升学生参加训练的兴趣,改善情绪。

加大高校财政投入,增强硬件设施建设。有关部门适当对高校放宽政策,加强资金支持力度。高校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或民间资本,寻求赞助,多方面筹措资金,建设一批高质量、综合性的“三大球”场地,合理开发体育场馆面积并采购相关的器械设备。定期对场馆设施保养检修,以满足学生竞赛及课内外活动的需求。

深入开展校园“三大球”赛事与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三大球”赛事与活动,力求使赛事种类多样化、专业化,活动趣味性强。鼓励高水平运动队高校建立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队伍,安排与区域高校定期举办友谊赛,“以赛代练”提高自身水平。有能力学校可定期举办“三大球活动周”并对赛事及活动优胜者设置奖品或纪念品。

3)群众体育领域

培育和传播“三大球”项目文化。坚持“体育文化自信”,意识到“三大球”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街道、社区面向群众定期安排“三大球”发展规律讲座,传播优秀运动员的体育精神。学校与体校在进行“三大球”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培养。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三大球”主题公园和特色小镇,园区内设立“三大球”知识答题竞猜与活动,宣扬传播“三大球”文化。

广泛开展社会“三大球”赛事活动。各社会组织与机构提升对“三大球”赛事的关注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性赛事,并注重各级别、各区域赛事间关联衔接。加强赛事的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有条件地区可以邀请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举办趣味宣传活动提升“三大球”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感,发挥“三大球”业余赛事在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整合“三大球”体育场地资源,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鼓励“三大球”场馆设施建设,政府联系有关部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场地自身利用率兼容建设“三大球”相关设施。呼吁社会减少“三大球”场馆运动费用,支持场馆向青少年低收入开放。积极利用场馆资源与社会体育组织相联合,安排“三大球运动日”,提供更多“三大球”公益性活动机会。

4)体育产业领域

健全赛事体系,激活“三大球”职业联赛。以提升中国“三大球”职业联赛国际影响力为目标,改革职业联赛管理和运营体制,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职业联赛管理现代化,实施职业联盟自主管理与运营,规范管理职业俱乐部,强化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不断提升联赛运营管理水平,推动职业俱乐部建立现代治理结构。

着力发展现代“三大球”服务业。以职业联赛、国内外高水平单项赛事为龙头,发展“三大球”竞赛表演业。在CBA等职业联赛球馆中设立“球队文化商店”,提供球衣和纪念品售卖等服务,促进“三大球”产业与商业结合。提高“三大球”培训业市场的专业度。尝试推进“三大球”相关产业与国家特色旅游业结合,实现“体育乐游”的良好环境。

推动“三大球”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三大球”相关产业与其他体育产业链之间的关节,打造明星品牌,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坚持体育产业融和发展的理念,加快三大球产业与教育、医疗、电影、游戏、广告、旅游等行业互动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利好局面。引入相关产业链新技术与新业态,通过开发APP、游戏及拍摄“三大球”系列纪录片、电影等方式推动体育数字经济,带动产业发展。

4 结语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之路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把握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是今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三大球”可持续发展关乎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全局,理应遵循规律,统筹兼顾;竞技体育领域需规范运动员职业发展方向,注重专业队体系建设,脚踏实地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学校体育领域应在训练和教学基础上强化“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机制,使“三大球”教学规范化发展;群众体育领域需认清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广泛开展各类民间赛事与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升群众参与感与认同感;体育产业领域应扩大开放政策,向全社会开放“三大球”项目资源,推进“三大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催生“三大球”运动新业态。“四大领域”相互依存,协同发展,为“三大球”振兴谋划道路,为实现“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6).

[2]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J].体育教学,2020,40(10).

[3] 熊斗寅.世界体育强国浅析[J].四川体育科学,1985(4).

[4]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5] 王智慧.体育强国的评价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6] 李员厂,郭永波.我国校园篮球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诉求与策略[J].体育学刊,2021,28(2).

[7] 杨冲霄,张怀亮.试论我国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2).

[8] 黄利星.我国校园排球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运动,2019(4).

[9] 魏胜.大数据时代校园足球发展可持续性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0).

[10]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铁道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通知[A].

[11] 韩重阳,隋晓燕.我国小城镇群众篮球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6).

[12] 孔雪燕,史友宽.河南省高校排球发展的“海南现象”再审视[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34(5).

[13] 杨珊珊,古松.我国群众排球发展现状综述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运动,2015(22).

[14] 周忠东.探究我国城市群众足球的发展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

[15] 王红娟,韩静.运动品牌推广方式与体育产业市场变化趋势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4).

[16] 李魁.我国排球职业联赛市场化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附录:访谈专家名单

访谈专家姓名 学历 学校单位 研究方向
肖* 博士 湖北大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吴** 博士 湖北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余** 博士 湖北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魏** 博士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鲁** 博士 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孙**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 硕士 武汉工商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