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21268
Current Downloads: 130913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机遇与挑战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youth sports training under the policy of "double reduction"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2,2(2): 48-51 / 2022-07-12 look777 look450
  • Authors: 李莹 李婷
  • Information:
    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 Keyword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Youth Sports Training under the Policy of “Double Reduction”
    “双减”政策; 体育培训; 机遇; 挑战
  • Abstrac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means that our country’s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students’ homework burden reduction and after-school burden reduction, students have more free time, providing time and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At present, China’s youth sports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re: Policy support, to provide policy dividends; concept change, to provide development space; market demand, to provide development momentum.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low efficiency of sports training industry, insufficient supervision and fuzzy boundary of sports training market, single supply of sports training service and backward upgrad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as follows: to introduce compound talent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aches; to develop standardized curriculum system,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of venues and stadium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to strengthen industry supervision and to promote the service upgrading of organizations. “双减”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发展开始进入新阶段,学生作业减负和课外减负,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时间,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契机。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面临的机遇有:政策支持,提供政策红利;理念转变,提供发展空间;市场需求,提供发展动力。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体育培训行业标准化缺失,效率低下;体育培 训市场监管不足,边界模糊;体育培训服务供给单一,升级落后。相应对策有:引进 复合型人才,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研制标准化课程体系,多渠道解决场地场馆难题; 加强行业监管,推动机构服务升级。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sh.0202009
  • Cite: 李莹,李婷.“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机遇与挑战[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2,2(2):48-51.

1 引言

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的发布,反映了党中央对学生学业负担的宏观调控,以及加强对校外培训尤其是学科类培训管理的决心[1]。“双减”政策实施的“减负”,在使学生学科培训的压力得到释放的同时,提升了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了学生的多元需要,保障了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政策支持和鼓励学生发展体育、艺术、科学类,能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2021年7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指出,体育(或体育与健康)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2],意味着体育不在“双减”范围内,反而得到政策的支持。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也是我国一直关注的重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了“确保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明确指出“到2030年,青少年学生参与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每周达到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率25%以上”。[3]体育培训是学校体育的重要补充力量,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升体质、掌握运动技能的校外体育教育[4]。学校“大班”体育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体育活动时间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投入到校外的青少年体育培训中,体育培训发展空间日益扩大,这无疑为青少年体育培训提供了新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多重问题。

2 “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机遇

2.1 政策支持,为青少年体育培训提供政策红利

有关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政策相继出台,为促进青少年体育培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双减”政策的出台促进《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的落实,推动学校美育、体育工作地位提升,青少年体育培训迎来新契机。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体育+”工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体育运动技能和水平等一系列政策,对体育培训无疑是重大利好[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项目的训练”[6]。《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指出“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7],随着全国各地区的中考体育成绩逐渐提高,体育进入高考,也预示着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双减”的规定也表明,严禁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期间举办学科类培训班,随着学习者的自由时间增加,属于非专业的体育类培训班数量急剧上升。由此可见,这对体育培训的发展将是重要的政策利好,对体育产业的稳定繁荣也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理念转变,为青少年体育培训提供发展空间

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以后,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疫情的突袭,刺痛了体育的神经,体育对健康的价值更加凸显,警醒人们拥有健康不能带来全部,但没有健康将失去一切。体育是教学的需求,既助身心健康又塑全面发展;是健康的需求既能抵御病症又能延年益寿;是成长的需要,既树个性又造品质;是生存的需要,既培养健康习惯又树立健康生活方式[8]。客观上的因素,如学生课业增加、升学压力、转型期的安全考量、网络时代的冲击,这些因素都压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培养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双减”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学校作业和课外负担,不仅使我国1.56亿中小学生得到了缓解,而且为体育发展赢得了空间[9]。与此同时,体育科目被列入中考和高考之中,打通了学生学习各水平阶段的体育发展路径,也逐渐让家长改变了对体育的认知,普遍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培养。根据媒体调查,现在有80%的家长愿意为孩子报校外素质教育课,其中,报体育类课程的家长占到89.34%,超过了艺术类培训,目前排名第一。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与其它行业相比,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势。

2.3 市场需求,为青少年体育培训提供发展动力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科类培训,同时也对非学科类培训起到推动作用。体育中考的分值提高、体育进入高考的政策期望以及“双减”提出“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新要求,将为青少年体育培训带来巨大市场和生源保障。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潜在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其体培机构的数量也在“爆发式”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体育教育培训业总规模与增加值都实现跨越式发展,体育市场需求旺盛。根据工商部门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67,000个体培机构,较去年同期增加76.3%,尤其是“双减”后,今年上半年新增48,00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08.7%。国家的支持、考试的变革、家长观念的改变,都将使体育教育市场持续扩大。虽然体育市场的发展前景与其他领域相比有着不少差异,但是随着我国政策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的发展潜力将不可限量。

3 “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挑战

3.1 体育培训行业标准化缺失,效率低下

要使青少年体育培训达到现代化,提高其经营效益,必须实行产业标准化。目前,我国的青少年体育培训还处于起步发展的初期,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制度。随着体培行业的发展,所涵盖的领域逐渐扩宽,因而建立一个规范的产业标准是当务之急。在我国的体育训练产业标准化建设中,应该包括人员、场地设施、技术、管理、课程等各个环节。第一,由于有关主管机关和行业组织对我国的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行业标准不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第二,场馆资源短缺,我国体育场馆国有或公共机构占90%左右,民营非常少,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场馆资源短缺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大多数体培机构都没有场地的所有权,主要与学校、社区及公共场馆合作,或租赁商住两用建筑和普通住宅装修改造成运动场地,较少机构拥有自己的场地场馆。真实属于市场化的场馆非常少,从而限制了培训场地设施的供给。第三,师资评估标准缺失,未建立与之对应的入职门槛,也没有对其进行专业资格的认定,导致出现教练员“有技术无方法”、无证上岗、乱证上岗等现象。另外,由于教练员在薪酬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选择离职,导致教师流动性较大,使得体育训练机构很难拥有高素质、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标准化课程体系除了跆拳道和体育舞蹈在等级认证方面比较标准和成熟外,大多数体培训练机构的课程细化程度较低,教学大纲不明确,大多数教练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

3.2 体育培训市场监管不足,边界模糊

“双减”给我国的青少年体育培训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的体育培训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市场管理和治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监督制度不健全,政府和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权力和责任界限不清。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构不够清晰,管理单位缺乏协调管理的能力,造成了多头管理、管理错位等问题。第二,体育培训多数初创成员主要来自体育专业领域,对机构需求、经营和服务都缺乏掌握与研究,法律道德意识和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缺乏对风险意识的把握,易被虚假信息误导,因而经常造成法律上的风险与经验上的失误,也使得不少体培机构与监管者玩弄着博弈游戏[10]。第三,体育培训业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发展得无序与盲目,多数体培机构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我国目前急需规范化的审批过程和程序。体育培训业准入门槛较低,容易造成很多缺少经营资格、没有经营能力、甚至非法的机构进入,这与目前监管机构审批环节的疏忽有关,造成了审核程序没有落实,部分资质差的体育培训机构在市场上形成了畸形的发展。

3.3 体育培训服务供给单一,升级落后

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对体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传统的体培业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多元化要求,因此,对体培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双减”的出台,大批的体培机构大量涌入,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快速占领机构的市场,以适应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由于市场各个方面的协作不足,导致了对体育培训的需要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服务提供中与政府、学校、社区等方面的缺乏沟通和协作。在实施了“双减”之后,也未出现学校和运动训练的多样化供应方式。第二,以传统的线下为主要形式,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青少年群体多样化的运动需要。由于消费水平、体育意识和政策改革等原因,导致了父母在体育教育上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如课外照护、全面发展、升学择校等,而多数体育培训组织只针对某一种体育训练,缺乏对父母和孩子的真正需要,在青少年身体健康促进与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也缺乏长远设计。第三,我国的体育训练机构还没有能够充分发挥缺乏数字化手段的优势,使得各机构很难实现由以群体为导向的供给模式向以个人为导向、以个性化为导向的供给模式的转变。

4 “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对策

4.1 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多数青少年体培机构师资队伍薄弱,教练教学能力欠缺,且很多机构对师资培训不重视,致使体培机构的质量不高,难以留住生源。为此,体育培训机构应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以体育运动协会制度为基础,对教练市场准入制度加以研究,完善注册登记制度和业余教练培训管理制度,对业余教练的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认定从严把控,实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定期组织教练水平认证和业务培训班,大力发展基层教练和裁判。[11]其次,建立完备的“技能+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并与各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储备人才,请有实践经验的教练进入课堂,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导入到学生课程中,了解服务的特点,掌握管理知识和技能,培养既懂体育技能又懂教育规律的复合型教练人才。

4.2 研制标准化课程体系,多渠道解决场地场馆难题

体育培训机构应完善各类运动项目的课程教学内容,充分照顾各年龄层次和技术层次的受训者。以专业运动员和教练为主导,创新研发内容详实、教育目标具体、可有效反馈的课程体系,与运动项目协会做好有效衔接,制定教学大纲,形成规范的样本教材,推进课程体系标准化。借鉴其它学科的教育理念,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并针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年龄,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课程内容、身心目标等。场地场馆问题是体培机构的核心问题,可以通过组织机构与社区、学校合作,合作开设兴趣班,既可缓解场地问题,又有助于机构招生。同时政府部门将加快体育场馆的经营权变革与功能转型,吸纳社会力量进驻。以体育场地为突破口,构建以体育场所为突破口的注册登记制度,并对其进行监管,对其进行身份和运营情况核查[12]。

4.3 加强行业监管,推动机构服务升级

随着机遇的到来和乱象丛生的背景下,通过提质升级和加强行业监管实现机构的飞跃成长。体育培训机构需要在组织管理、制度体系、培训经验、社会影响等方面不断完善和细化。体培机构要自觉遵守行业标准,建立德才兼备、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坚持诚信招生,防止虚假宣传;按照当地物价局的相关收费规定收取,切实打击恶意的压价行为。政府部门监督能力有限,一切政策和规定都是外部的强制力,唯有机构自身约束,方可从根本上解决[13]。只有通过相应的规则以及培训、考核等环节加以落实,体培业的发展必将更加健康有序。完善青少年体育培训的立法与政府监督机制,提升培训机构市场准入门槛,建设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诚信评估机制;调整监督方法,政府既可运用网络将体育训练机构的信息透明化,也可让网络成为政府动员整个社会力量共同监督的有效工具,从而充分整合社会法制与舆论力量,共同净化市场经济环境[14]。

5 结语

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实施,我国体培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国的青少年体育培训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要实现长期发展,必须把握好正确的教育和经营理念,把握机会,不断变革优化,努力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能力,并遵循教培产业的相关法规。与此同时,要紧紧跟随国家政策,仔细考虑行业的“机”,运用得当,才能把握机会,顺应时代发展;要以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这个产业的“危”,主动应变,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参考文献

[1] 马开剑,王光明,方芳,等.“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变革(笔谈)[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4.

[2]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EB/OL].[2021-09-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9/202107/t20210730_547807.html.

[3] 毛振明,杨多多,李海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2)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4):75-80.

[4] 包长春.我国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治理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5] 林剑.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解读《“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N].中国体育报,2021-10-26(00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21-04-19].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4/26/content_5602164.htm.

[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1-07-28)[2021-09-2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8/03/content_5629218.htm?trs=1.

[8] 程文广.体育与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体育价值认识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3):14-22.

[9] 专家组.“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15.

[10] 刘澍,齐建国.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常见的几种现象[J].青少年体育,2016(3).

[11] 鹿云昭,陈元欣.我国小众体育项目培训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7):85-89+137.

[12] 李瑛,郇昌店,刘远祥.我国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市场现存问题、致因与治理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1):30-35.

[13] 石亮亮.体育培训机构问题与解决路径[J].军事体育学报,2020,39(1):82-84.

[14] 申辉,刘亚云,张诗琪,等.湖南省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规范和监管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四川体育科学,2020,39(1):25-28.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