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1230199
Current Downloads: 224448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ISSN Print:2710-0154
ISSN Online:2710-0162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综述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asketball Curriculu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Leisure Sports and Health / 2025,5(2): 45-52 / 2025-10-31 look291 look187
  • Authors: 覃腾宇 田可佳
  • Information: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武汉
  • Keywords:
    Basketbal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Research status; Summary
    篮球课程; 课程思政; 研究现状; 综述
  • Abstract: By employ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induction,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this paper sorts ou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asketball curriculum over the past seven years. This paper combs through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asketball curriculu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research papers and journal articles, and conduc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asketball curriculu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asketball curriculu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at the national level, it serves strategies and cultivates talents; at the school level, it implements the educational goal and constructs a system; at the teacher level, it strengthens awareness and innovates teaching; at the student level, it stimulates motivation and cultivates character. There are mainly three path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asketball curriculu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mplementing relevant policies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asketball curriculum; enhancing teachers’ ow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awar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rrecting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近7年来篮球课程思政的研究特点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本文从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热点、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研究数量等方面展开梳理,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国家层面,服务战略、培育人才;学校层面,落实育人、构建体系;教师层面,强化意识、革新教学;学生层面,激发动力、涵养品格。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有以下三种路径:落实相关政策,健全篮球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提高教师自身思政素养,增强思政育人意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sh.0502008
  • Cite: 覃腾宇,田可佳.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综述[J].休闲运动与健康,2025,5(2):45-52.

1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紧依靠高校思政课堂这一主阵地,全面提升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协同推进[1]。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深挖教育资源,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也要发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模式中的思政元素,从而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2]。国家领导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注和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指引。该纲要明确提出,在人才培养层面,所有高校、教师及课程都需承担起相应责任;更关键的是,要确保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让每门课程都成为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推动力[3]。一系列国家政策文件与国家领导人讲话,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指明了方向。探索如何深化课程思政教育,使其具富情感关怀与温度,既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体育课程思政同样如此[4]。但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体育课程自身独特的育人价值尚未凸显[5],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作用发挥尚不充分[6],体育领域的立德树人与体育课程思政工作,与国家和人民的期待仍存在差距[7]。当前,篮球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目标已相对成熟[5],可用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篮球运动素材也十分丰富[8]。从现有研究来看,众多学者已从国家政策、教师素养、建设路径等视角,深入探索并归纳出篮球项目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9]。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归纳与分析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策略成果,旨在为其他体育项目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2 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现状

“课程思政”旨在挖掘高校所有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配合,让学生在提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接受政治熏陶与道德浸润,最终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家国情怀、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三全育人”体系的全面构建[10]。而篮球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篮球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以学生德育发展为根本,以运动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促进学生篮球技能与素养的协调发展。为深入了解国内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现状,本文针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硕博士学位论文及期刊论文的发文数量与相关内容,开展了统计与分析。

2.1 2017—2024年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关键词的热点分析

学者们将2016年作为课程思政的元年[11,12],为此,本研究在文献统计与梳理中也以2016年为节点。事实上,2017年才有学者开始关注、讨论并研究篮球课程思政的相关议题。针对2017—2024年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其中共同出现的词汇进行分析,绘制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

图 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为进一步获取高频关键词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到频次排名前十六的关键词及其频次和中心性信息(如表1所示)。

笔者运用CiteSpace软件统计分析得出,课程思政、高校体育、体育课程、高校、立德树人等为频次排名前十六的关键词。其中,“课程思政”是整个关系网络中最大的节点,这表明其在体育课程思政研究中的媒介中心性最高,在网络中起到沟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由以往研究可知,关键词的中心性数值越大,说明该关键词的中心性越强,也反映出学者们对其关注度越高。尽管“课程思政”和“高校体育”均为当前研究热点,但将课程思政与具体运动项目相结合的研究仍较为缺乏。为此,本文以篮球课程为载体,探究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以期推动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

表 1 体育课程思政关键词的中心性信息

序号 频次 中心性 年份 关键词 序号 频次 中心性 年份 关键词
1 532 0.53 2018 课程思政 9 37 0.09 2019 思政元素
2 171 0.90 2018 高校体育 10 33 0.04 2019 路径
3 121 0.63 2017 体育课程 11 28 0.26 2019 体育教育
4 114 0.28 2019 高校 12 27 0.05 2019 实践路径
5 94 0.60 2018 立德树人 13 27 0.06 2019 融合
6 76 0.25 2017 思政教育 14 22 0.04 2020 教学设计
7 61 0.14 2018 体育教学 15 22 0.05 2020 新时代
8 37 0.41 2019 体育 16 21 0.05 2021 学校体育

2.2 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学位论文研究现状

截至2024年,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以“高校篮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为题名进行检索,共统计到硕士学位论文2篇,博士学位论文0篇;以“高校篮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为主题进行检索,至今仅检索到硕士论文2篇;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为主题进行检索,2021年至今共有12篇相关学位论文;以“高校课程思政”为题名进行检索,2017年至2024年共统计到学位论文371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365篇,博士学位论文6篇(如图2所示);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为题名进行检索,自2021以来共有17篇硕士学位论文。

图 2 以“高校课程思政”为题名的硕士、博士论文数量统计

以“篮球课程思政”为题名进行检索,从2020年至2024年共统计硕士学位论文42篇,博士学位论文0篇(如图3所示)。

根据图2和图3所示,2017年以来,“高校课程思政”和“篮球课程思政”的研究热度均呈上升趋势,2024年虽有所下降,但研究总体热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些学位论文对篮球课程思政现状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大部分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各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开展现状及实施路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其二,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案、教学评价方式等多维度,分析当前国内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困境,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其三,指出高校篮球课程建设教学文件中思政元素融入不够全面、部分学校未建立健全相关建设制度和文件等问题,并展开分析。

图 3 以“篮球课程思政”为题名的硕士、博士论文数量统计

2.3 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期刊论文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为篇名进行检索,2017年至2024年共有477篇期刊论文,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论文共58篇;以“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德育”为篇名进行检索,仅检索到1篇期刊论文。以“高校课程思政”为篇名进行检索,2017—2024年共有1656篇期刊论文(如图4所示)。

图 4 以“高校课程思政”为篇名的期刊论文数量统计

以“篮球课程思政”为篇名进行检索,自2019年以来共有15篇相关期刊论文(如图5所示)。

从上述高校课程思政和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期刊论文的数量来看,关于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但近些年“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篮球课程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中层面均形成了一些成果和教学实例[13]。然而,现阶段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具体融入实践,篮球课程思政目前在建设中面临诸多困境。

图 5 以“篮球课程思政”为篇名的期刊论文数量统计

通过横向追踪近年来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研究主题,以及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的数量变化,可发现在政策引导下,思政教育已在体育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在大学教育中引入思政元素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纵观近些年,特别是2021年至2024年间,思政建设进展显著,相关文献数量实现爆发式增长。研究者纷纷投身该领域,使研究内容和方法愈发多元化,但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提出的解决方案亦渐趋丰富。当前,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已取得瞩目成效,理论贡献尤为突出。但需注意的是,实践性是体育活动的核心属性,所有理论均需付诸实际应用,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丰富理论研究,为体育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体育领域涉足课程思政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仍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同时,该领域研究手段偏于单一化、模式化,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再者,研究方式上,以逻辑解析为主导的定性研究手段较为常见,纯理论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实践性强的实证研究相对欠缺,以数据为导向的量化研究则更为稀少。

3 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价值意义融合探析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篮球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运动特性与广泛的学生参与度,成为课程思政融合的理想载体[14]。当前,学界对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困境分析与实施路径探索,研究对象涵盖学校、教师与学生三大主体,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战略、学校使命与学生发展的三重价值统一。

3.1 国家层面:服务战略,培育人才

课程思政不仅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关键举措[15]。在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下,篮球课程思政建设承载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增强文化自信的多重使命[16]。篮球运动中蕴含的团结协作、坚韧不拔、互助拼搏等体育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所需的核心素养[17]。

通过在篮球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集体观念,还能激发其对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认同感与使命感。这种“以体育人”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篮球精品课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3.2 学校层面:落实育人,构建体系

高校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18]。篮球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体育教学的深化,更是学校育人体系的重要延伸。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全国高校纷纷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力求在各学科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思政专题讲座开展不足,相关资源平台尚未健全[19];二是篮球课程培养方案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目标未能细化落实;三是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形式单一,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评价。为此,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实施机制,推动篮球课程从“重体轻育”向“德体并重”转变,真正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20]。

3.3 教师层面:强化意识,革新教学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力量。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与育人能力[21]。在篮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主动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双重目标。

当前教师队伍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仍存在理论储备不足、课程目标认知不清、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部分教师过于强调技战术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的德性培养与人格塑造。因此,应加强教师思政素养培训,明确课程目标包含的知识、能力与价值三维结构,推动教学方法多样化创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

此外,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思政元素的系统融入,如在战术讲解中引入团队协作理念,在体能训练中强调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比赛组织中强化规则意识与公平竞争观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4 学生层面:激发动力,涵养品格

学生是篮球课程思政的核心主体。课程思政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篮球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思想认知,培育其体育精神。

然而,当前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足、课程思政理解度低、体育精神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对篮球课程的热情有所减弱,对思政教育的认知较为模糊,甚至出现利己主义倾向,缺乏社会责任感与集体意识。因此,篮球课程应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强化对学生责任感、纪律观念与奉献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将优秀德性迁移至社会生活中,助力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通过在篮球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与身体素质,更能促进其思想与行为的同步发展,为其未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高校应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核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弘扬中华红色体育精神,构建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4 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途径的研究

针对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本研究主要从评价机制、教师素养、学生培育三个方面提出了消解策略。

4.1 落实相关政策,健全篮球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把握国家教育政策的风向标。学校对涉及思政育人、教学内容和环节、课时安排等方面的篮球课程进行规划,旨在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落到实处[22]。首先,应进一步明确篮球课程思政目标的评价内容及标准设计[23]。只有对篮球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有着清晰认知,才能做好国家政策的传达工作,切实落实政策,实现上下协调一致。完善评价目标、内容及标准,也有助于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更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健康发展。其次,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明确篮球课程思政的评价维度和内容,完善篮球课程思政中的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自我评价等机制。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成长的平台。高校应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讲座,让教师接触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理念,成长为学习型教学工作者,丰富自身认知;同时,完善教学效果考核方法,确保对教师工作态度、教学质量和规范性的全面考量。最后,认真落实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要实现高校篮球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就需做到全面、务实,突出育人作用且确保实效,保证评价公正;这些要求不仅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中,也要体现在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相关考核指标的评价中。与此同时,高校还需完善和升级体育教学用具,重视教师教学模式创新、健全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优化教学环境等工作。

4.2 提高教师自身思政素养,增强思政育人意识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及科研中的关键地位,决定了其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与素养对整体教学效果的关键影响。其一,教师需强化自身思政素养水平和思政教学能力,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篮球课程,进而提升育人效果[24]。教师应在课外主动学习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加强理论修养。同时,主动了解并学习国家政策,加强学术交流,提升体育科研能力,培养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教学素养。此外,体育教师需转变“重技术,轻思政”的观念,以此提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在备课阶段于教案编写中融入德育元素的意识,并在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切实融入思政教育。此外,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结合篮球学科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然而,实际情况表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思想政治理念仍有待提升,篮球课程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教师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其二,在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运用常见的游戏法、讲解法、示范法等基础上,增加情景教学法;同时,教师可利用课外互联网资源开展思政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环境,结合上课情境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接触不同的上课形式,从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其三,教师需重视课外教学和教学评价环节。课外教学亦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途径,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最新政策导向,关注篮球赛事开展情况,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此外,教学评价并非仅为教师的职责,需转变“教师评价为主体”的刻板印象,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4.3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最终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也需从学生身上体现。首先,应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思政教育知识点的意识。篮球教育不仅涉及篮球知识与技巧的传授,更可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运动中的亲身体会,领悟团队协作、相互包容、凝聚团队精神等要领,进而提高其参与度,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动力量。其次,优化学风是大学办学的根本[25]。因此,需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篮球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更好条件。应将素质教育贯穿篮球运动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树立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助力高质量人才培育[23]。最后,当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学生更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侵袭与现实社会不良因素诱导,在政治认同问题上可能出现态度模糊、认知迷失的情况。因此,在教授大学生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从宏观层面来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道德教育,关乎国运昌隆与教育发展;从微观角度来看,将德育作为教育之本,会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塑造和未来发展。因此,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并非某一方的单独责任,而需各方联动,形成全覆盖、全方位的育人氛围。篮球课程思政建设非一蹴而就,需要自上而下、全员参与:既需最高政府层面的规划、推动与大力支持,也需高校中间管理层的监管、引导,更需基层教师的全力落实。在视野上,从国计民生到个人成长,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在实践中,应坚持以党为领导核心,发挥高校课程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汇聚强大力量推动篮球课程思政建设。此外,从建设纵深方向来看,思政教育建设需涵盖制定者、执行者和接受者三个环节,形成完整闭环,避免任何环节的疏漏影响整体效果。

5 结语

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阵地,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土壤;体育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柱,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无疑会成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力手段。篮球运动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了全新活力,它不仅展现出极具魅力的竞技水平,更是培育人、塑造人的重要教育资源。本文主要针对2017年至今国内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展开全面梳理,剖析高校篮球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内容,归纳篮球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与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目前,国内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体现在以国家政策为驱动力、以高校为主战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等多个层面。本文在以往学者关于篮球课程思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出发,为共创思政育人格局提出实质性的建设手段和途径,这些方法可以为其他运动项目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诸如课程评价指标的细化、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提升、篮球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等方面仍有可深入研究的空间。为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一是需全面梳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国外篮球课程开展现状、育人价值及优秀案例,为我国篮球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二是要进一步挖掘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本身的“思政教育价值”,为丰富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提供研究素材;三是从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优良品德的视角出发,合理安排篮球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内容,实现思政教育的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2020-05-28)[2022-12-2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4] 吴岩.让课程思政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过程[EB/OL].(2020-06-08)[2020-10-20].http://education.news.cn/2017talk/20200608b-no-portrait.htm

[5] 赵富学,彭小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维向度转换与推进理路生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1):1-8,18.

[6] 胡德平.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内容体系与建设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13-21.

[7] 毛振明,丁天翠,温君慧.论体育立德树人和体育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一):困境与原因[J].体育学刊,2023,30(3):1-8.

[8] 赵富学.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区域性协作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6):1-11.

[9] 赵富学,黄莉,吕钶.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归集、问题聚焦及未来走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22-28.

[10] 解长福,周利民,程才瑞.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篮球课程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39(2):62-66.

[11] 陆道坤.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焦点及未来走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43-58.

[12] 赵富学,焦家阳,赵鹏.“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3):72-81.

[13] 张朝法.高校篮球“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4):75-78.

[14] 秦行.课程思政融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实践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3.

[15] 陆丹云,赵冉.从国家意识到批判性跨文化素养——教育语言学视阈下外语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研究[J].外语界,2023(3):63-70,96.

[16] 周秀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支持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5):1-7,16.

[17] 丰涛,赵富学.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分段推进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4):24-30.

[18] 李蕉,郭壮.心怀国之大者:课程思政思想溯源[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3,9(1):93-104.

[19] 杜鹃.高校课程思政的协同、施教及保障机制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2.

[20] 赵晶,闫育东,高江航.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本源回归、价值塑造与路径思考[J].体育学刊,2021,28(5):89-93.

[21] 赵富学,陈慧芳,李攀飞,等.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构成与培育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6):27-34.

[22] 张象,王鹏磊,宋德强.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5):170-171.

[23] 徐洋.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教学思政元素融入方案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24] 郏孙勇.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策略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3,38(2):43-46.

[25] 王乖燕.篮球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489-490.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