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307331
Current Downloads: 361070

Progress in Social Sciences

ISSN Print: 2664-6943
ISSN Online: 2664-6951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Patriotism Education into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Progress in Social Sciences / 2024,6(4): 981-985 / 2024-09-03 look595 look149
  • Authors: 王芋平
  • Information:
    四川天府新区美岸小学,成都
  • Keywords:
    Patriotism;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hinese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爱国主义;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 Abstract: Infiltrating patriot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patriotic feelings from childhood. In the current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exploration of patriotic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insufficient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In view of the dilemma of integrating patriotic education into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such as exploring patriotic elements in textbook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carrying out colorful patriotic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creating situatio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patriotic feelings. Lead the students to feel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from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and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patriotism.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挖掘不够充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本研究针对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困境,提出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元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等策略。引领学生从语文知识中感悟爱国主义精神,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 DOI: https://doi.org/10.35534/pss.0604097
  • Cite: 王芋平.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进展,2024,6(4):981-98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应培育学生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挖掘不够充分,革命年代距今较远,学生学习革命文化兴趣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

1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1 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将青少年作为培育重点,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语文等各科教育教学当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五条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小学正处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土壤,不仅关乎小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养成,还有利于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针。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明确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不同部分都强调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从总目标来看,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课程内容来看,课程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反映爱国情怀”“突出爱国”。由此可见,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为教师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1.3 当前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待加强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也正是进行文化塑造的良好时机。因此,要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值得注意的是,革命年代距今时间久远,物资充裕、生活富足的小学生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艰苦,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如何更好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引起学生兴趣,值得思考。

2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2.1 教学内容挖掘不够充分

统编版语文教材围绕着英雄人物、革命文化编排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课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选择利用这些课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的《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排的《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六篇课文。然而,由于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意识不够;同时,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挖掘不够。所以常常会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实际上,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红色文化主题单元。统编版语文教材十分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从多方面立体呈现了祖国的大好风光和灿烂文化。教师应深度发掘爱国主义在众多领域的内涵,挖掘更多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祖国大好河山编排了《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五篇课文。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体验祖国美丽风光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2.2 课堂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一方面,师资力量准备不够充分。随着“90后”“00后”踏上工作岗位,教师队伍渐趋年轻化。时代背景和大部分青年教师自身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停留在影像和文字资料。而繁忙的教学任务和其他琐事压榨了教师们的备课时间。缺乏相关体验以及历史知识储备,极易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由于部分教师自身文学素养有限,对教材解读不到位,对课标理解得不够准确,就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感知英雄人物形象,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另一方面,教学资源准备不够充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资源已经不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字信息,教师会采取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容。但网络日益泛滥的今天,各种影像化信息充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图片和视频仅能调动学生片刻兴趣,学生能获取的有效信息是很少的。因此,教师还应发掘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红色教育基地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学生学情考虑不够充分

一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小学生正处在充满好奇与活力,且拥有丰富想象力的阶段,因此他们通常会对充满趣味、想象奇特的故事情节更感兴趣。相比之下,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课文往往偏向现实,且聚焦于艰苦的历史年代和悲惨的人物命运,呈现出一种深沉且严肃的氛围。这种风格的课文难以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契合,从而导致孩子们对这类课文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课文,尤其是革命文化类课文,其中涉及的历史年代、生活背景、人物形象距今时间较远,学生大多是从电视、网络上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在这种缺乏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前提下进行学习,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因而学生学习起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策略

3.1 深挖教材资源,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一方面,深入挖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统编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非常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尤为丰富,将它们融入不同教学板块,能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便利。[1]通过深入剖析教材内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文本背后的精神内涵,从而为在语文课堂上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细致地研读教材,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

另一方面,拓展挖掘补充内容。新课标在不同学段都强调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要求第二学段学生能“有目的的搜集资料”,第三学段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获取资料”。因此,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等,再在课堂开展分享活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其发自内心树立起爱国观念。

3.2 强化师资力量,扩大爱国主义教育队伍

首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增强教师对爱国主义的内涵、历史背景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开展培训能提升教师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理解,增强教师知识储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其次,鼓励学校引进退役军人教师。优秀退役军人政治信念坚定、使命责任强烈、作风素养过硬,在部队练就“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基本功,在传承红色基因、为党和人民培养可靠接班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最后,挖掘家长资源。招募退役军人家长,或有相关历史知识储备、从事相关行业的家长志愿者进课堂。以讲座、游戏、活动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扩大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力量。

3.3 开展特色活动,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校内可以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开展语文特色学科活动。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收集红色经典故事、英雄事迹进行故事分享,如《刘胡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开展诗歌朗诵会,诵读课内学过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歌颂英雄人物等爱国主义作品,如《我多想去看看》《七律·长征》等;举行征文比赛,围绕“我的祖国”“身边的爱国小故事”等开展征文。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

校外可以开展红色基地研学活动。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提倡跨领域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2]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的《七律·长征》《金色的鱼钩》等课文教学时,为了深化学生对长征这段艰苦历史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到红军长征纪念馆进行实地感受。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长征的认识,使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念先辈的奋斗,进而积极、主动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4 结合学生学情,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要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日常的语文教学,就需要采取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的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小学生具象化的思维特点,利用网络资源,开发微课、微视频、动画视频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在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爱国主义内容挖掘不充分、教学准备不充分和学情考虑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资料等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契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润物无声。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怀,切实增强语文学科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明环.让孩子从小热爱祖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新课程,2021(38):1.

[2]李莹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3(25):47-49.

[3]张美乐.小学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及教学现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2.

[4]王天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3(15):56-57.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