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325348
Current Downloads: 363311

Progress in Social Sciences

ISSN Print: 2664-6943
ISSN Online: 2664-6951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丽水市域中医药文化的大众传播与品牌效应研究研究报告

Research Report of Study on the Mass Communication and Brand Effect of TCM Culture in Lishui City

Progress in Social Sciences / 2025,7(5): 417-423 / 2025-06-10 look73 look35
  • Authors: 吴斌 吴孝贺 郑伟 张梦梅 张娜娜 钱蔚彬 邹林贞
  • Information:
    丽水市中医院,丽水
  • Keywords:
    TCM culture; Transmission; Brand
    中医药文化; 传播; 品牌
  •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trend of TCM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closely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mass communication and brand effect of TCM culture in Lishui city. It conducts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TCM culture in Lishui,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Lishui’s characteristic TCM culture brand,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dual enhancement of TCM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brand effe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party building.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CM culture in other cities. 本论文以中医药文化蔚然成风为研究背景,紧扣丽水市域中医药文化的大众传播与品牌效应主题,从丽水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现状、丽水特色中医药文化品牌发展史、党建引领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品牌效应双提升三大方面进行研究,致力于为市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 DOI: https://doi.org/10.35534/pss.0705072
  • Cite: 吴斌,吴孝贺,郑伟,等.丽水市域中医药文化的大众传播与品牌效应研究研究报告[J].社会科学进展,2025,7(5):417-423.


本课题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从市中医院对市域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带动作用、丽水特色中医药文化品牌发展史、党建引领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品牌效应双提升三大方面全面研究丽水市域中医药文化的大众传播与品牌效应,致力于加强和创新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丽水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献策献力。

1 丽水中医药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1.1 龙头引领:市中医院对市域中医药文化传播带动作用

(1)市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特色鲜明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医药的核心要素。2014年10月17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丽水市中医院“全国中医药科普宣教基地”称号,丽水市中医院作为全国中医药科普宣教基地,丽水市中医院承担着区域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医院建有微信公众号、网站、院报三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

(2)市中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融媒体建设

在新媒体宣传上,切实落实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互联网+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要求,紧扣节气养生科普等主题,着力提升短视频拍摄的“质”和“效”;在院报编排上,要注重院报的时政性、科普性和可读性;在网站平台上,将各级卫生健康政策和新闻及时传递给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

(3)持续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医院与《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浙江中医药》等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平台和市新闻传媒中心、区融媒体、健康丽水平台等信息媒体平台保持着稳固的工作协作关系,不断提升全方位、全矩阵、多渠道的中医药传播路径,持续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1.2 全域传播:中医医联体的共同发展对市域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丽水市中医院着力发挥中医医联体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市域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共同合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指导

丽水市中医院作为国家基础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第三批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丽水示范基地,在莲都区卫健局的指导和支持下,2024年开展分片分季度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适宜技术的掌握度和覆盖度。2024年,全年共开展培训20场,培训1100余人次,发放合格证书756份。通过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中的作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2)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竞赛

2025年1月,由莲都区卫生健康局、莲都区总工会主办,丽水市中医院、莲都区中医院承办的2024年莲都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技能竞赛在丽水市中医院举办。竞赛不仅激发了基层中医药工作者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区域内中医药事业的交流与发展,还形成了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良好风尚,对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3)加强中医药健康科普

由院部牵头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讲师团,统一制定宣讲内容,通过中医药文化进礼堂、绿谷养生大讲堂、义诊宣教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中医慢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家庭版)、治未病应用及常规中医药科普宣教等活动。通过深入传播中医药文化,逐步形成群众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氛围。

1.3 法治保障:《中医药法》《浙江省中医药条例》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指引

丽水市中医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据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通知要求,结合医院“八·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中医药法》《浙江省中医药条例》宣传贯彻活动,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医院通过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医药法》《浙江省中医药条例》宣传贯彻专题会议,全员在线学习浙江大学翁国民教授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扎实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2)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法宣传氛围

在医院门诊综合楼、行政楼、急诊住院楼等区域采用电子屏、宣传栏、宣传架、横幅等多样化形式向干部职工和患者群众开展《中医药法》《浙江省中医药》宣传,营造了浓郁的法治宣传氛围。

(3)在医院刊物上刊登中医药法宣传海报

每年在医院刊物《丽水市中医院》上刊登《中医药法》《浙江省中医药》实施宣传海报,院报发行量为3000份,在卫健系统和业内同行中发放赠阅,产生了一定的宣传影响力。

(4)开展互联网+中医药普法

发布宣传微信《〈中医药法〉要点解读》,要求全院人员阅读转发;在院网发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传视频《我们的中医药》,并在医院门诊综合楼电梯厅滚动屏播放宣传视频。

(5)开展中医药法线上学习竞答活动

在钉钉云课堂推出《丽水市中医院〈中医药法〉实施七周年学习竞答》,并对全体人员均达到优秀分数的科室授予“中医药法学习之星”,激发医务人员学法积极性。每年在院规培中心开展《中医药法》专题培训课,参加培训的规培学员共计1200余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6)开展义诊普法活动

先后通过纳爱斯广场大型义诊普法、“挥洒创意 舞动中医”中医药画作普法、“健康促共富,惠民暖人心”大型公益巡回、“浙里中医 养生市集”等义诊普法活动,宣传《中医药法》《浙江省中医药条例》。

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系统化的宣传贯彻活动,《中医药法》和《浙江省中医药条例》在丽中医得到了充分宣传弘扬,进而为丽水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丽水建设赋能助力。[1]

2 丽水特色中医药文化品牌发展史

2.1 杏林留芳:浙丽中医源远流长

浙派中医,是发源于浙江一带,具有显著浙派文化特征的综合性中医学术流派,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浙派中医历史的发掘情况

据《浙江历代医林人物》统计截至1980年逝世的医家达1800余人,《浙派医籍考》载,截止1911年古籍2039种。有丹溪学派,永嘉学派,绍派伤寒,钱塘医派等流派。

2019年初,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将打造“浙派中医”品牌列入《浙江省中医药文化推进行动计划(2019—2025)》;《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提出全力打造“浙派中医”文化品牌等四个发展定位;2022年1月1日,《浙江省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强调:要推进“浙派中医”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发挥“浙派中医”在临床应用、科学研究、学术推广、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2)处州中医名家与浙丽中医的内在联系

陈言(约1131—1189年),字无择,青田人,宋代著名医学家。陈无择主要著作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三因方》)成书于淳熙元年(1174)年,创立的“三因学说”是中医病因学史上的一座重要分水岭和里程碑,奠定了中医病因辨证论治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文献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成熟的专门论述病因分类及病因辨证论治方法的病因学专著,因此宋朝国医陈无择对中医学贡献巨大,自此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养生内容非常丰富,总结历代养生理论,中医日常养生包括:趋安避险、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精神恬淡、小劳无极、养老哺幼等七方面内容。陈言的“三因论”《三因方·三因论》:“六淫者,为外所因;七情,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悖常理,为不内外因。”[2]

2.2 “三名”战略: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

为全面贯彻人才强院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将医院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省内先进、浙西南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甲中医名院”发展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切实落实《丽水市人才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丽水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强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才战略。

2.2.1 现实基础

(1)人才队伍和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医院在岗人员从初期的651人增加到期末873人,增长34.1%。卫计人员从563人增加到746人,增长32.5%。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18人增长到282人,同比增长29.4%。注册护士数从236人增加到328人,增长39.0%。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院职工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由“十三五”初期391人增加到期末的651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从49人增加到92人,增幅均超过60%。高级职称人数从73人增加到146人,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2)人才培养成果逐步显现

“十三五”期间新增浙江省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人,全国岐黄工程培养对象5人,省医坛新秀2人,省杏林工程培养对象8人,省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人,丽水市首席专家2人,丽水市绿谷特级名医6人、绿谷名医12人、绿谷名护10人。丽水市138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4人。绿谷医坛新秀及绿谷新秀10人。

(3)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医院先后出台《丽水市中医院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历学位管理规定》《丽水市中医院院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修订了《丽水市中医院员工奖惩条例》,完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学科专科建设等的奖励方案,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激励,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2.2 主要措施和做法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坚持党管人才的组织原则,继续坚持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遵循人才科学发展的成长规律,搭好平台、出好政策、创好环境,形成“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成长有环境”的人才政治生态,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发展氛围,为持续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主要原则

①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增人数”与“得人心”相统一,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团结引导,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

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和政策完善,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用其所能、任其所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才的创新、创造和创业活力。

③坚持服务发展。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医院发展建设和学科发展目标,有计划引进和培养重点发展学科人才,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检验人才工作成效。

(3)发展目标

①人才储备稳步增长。到2025年,全院在岗人数力争达到1100人,卫计人员总数达到900人,培养和引进硕士研究生80~100名、博士3~5名,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3~5名。

②人才结构优化提升。到2025年,人才在各专业、各科室间分布趋于合理,人才学历和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其中,中医、中药人才明显增多;全院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从现在的10.5%提升至12%;初、中、高级职称尽量向10%、50%、40%的最优占比靠拢。

③人才管理创新突破。更加注重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从制度机制上拓宽渠道、改进流程、优化方法。人才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科创机制等更加完善。

表 1 “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Table 1 Main indicators of talent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人才总量 1 中医师数 163 200
2 医师数 119 150
3 护士数 328 380
人才结构 4 硕士占比 % 10.5 12
5 本科占比 % 65.5 75
6 高级职称占比 % 15.1 20
7 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培养对象 27 50
8 市级人才项目培养对象 52 80

2.3 绿谷飘香:“丽九味”中畲医药的品牌效应

为进一步加快丽水中药材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丽产中药材的影响力,推进丽产道地药材的资源保护和开发,我市开展处州本草丽九味培育品种评选工作。前期,各地有关部门和市民进行了推荐申报,并经初评,共有18个品种进入候选名单,最终评选出处州本草丽九味培育品种。2025年4月,“丽九味”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汇聚了灵芝、铁皮石斛、三叶青、黄精、覆盆子、处州白莲、食凉茶、薏苡仁、皇菊这九味处州本草,其中的三叶青和食凉茶是畲医药本草典型代表。

(1)畲医药的发展繁衍史

畲族医药是畲族人民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为求生存与繁衍,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运用许多适合当时环境、气候地理特点和生产、生活习惯总结出来医疗方法。畲医药与中医药学渊源相通,关系密切,以六神学说、疳积理论、痧证理论等以及独特的疾病分类方法为特色,治病以青草药为主,擅长外治、痧症、正骨、食物等疗法,对某些疾病治疗有手到病除之功。畲医药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区域性,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畲族地区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丽水市中医院的畲医药研究现状

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传承创新畲医药的理念,医院雷后兴名誉院长的带领的团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总结出12种畲药完成相关标准制定后,入编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其中食凉茶列为国家药食两用品种。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分课题)立项2项、省级项目6项,地厅级项目40多项,其中重点项目10多项。已获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其中省部级4项,地厅级12多项。共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的国际刊物10多篇。主编出版《中国畲药图谱》《特色畲药精选》《丽水特色中药第二辑》和《实用畲族药膳学》畲医药相关专著10多部,获畲药开发应用国家发明专利的近3项。建立了我国首个“畲医药研究与开发应用数据库”。首次制订出《畲医痧症常用外治疗法规范与标准》。

丽水市中医院畲医药科研助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畲医药科研创新是医院的一张“金名片”,医院为做好传承畲族医药工作,积极开展畲医药传承创新和开发应用工作。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传承创新畲医药的理念,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总结出12种畲药完成相关标准制定后,入编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其中食凉茶列为国家药食两用品种。

(3)畲医药的文化传播

同时,我们充分运用院微信公众号、院报、院网等院级媒体平台宣传畲医药科研创新工作,2023年9月以来刊登了《畲医药人才科技创新大会和省级中医药继教项目成功举办》《丽水市中医院又一款中药制剂正式投入临床使用》等系列畲医药主题信息,扩大了畲医药在医药行业内和市民群众中的品牌影响力。今后,我们还将持续深入宣传畲医药文化,当好畲医药这朵“在苦难中绽放的山花”的护花使者。

畲医药科研创新是医院的一张“金名片”,医院为做好传承畲族医药工作,2018年10月,成立了“畲医药传承创新和开发应用专家工作室”,同年成立了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畲医药研究所;2022年10月,申报“浙江省畲医药传承创新和开发应用中医药重点实验室”获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批准成立;2022年12月,申报“丽水市畲医药传承创新和开发应用中医药重点实验室”获丽水市科技局批准成立。积极开展畲医药传承创新和开发应用工作。

3 党建引领: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品牌效应双提升

3.1 中医药特色党建品牌

品牌名称:“三好”中医·“七一”同行,又称“七叶一枝花”,品牌内涵:“三好”中医意为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的愿景,“七一”同行蕴意党建引领,推进中层干部队伍、党员干部队伍、医护人才队伍等“三支”队伍建设,实现“医德仁心厚朴、医术匠心远志、医务贴心百合、医风清心雪莲”的目标,切实植深“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之根。

(1)党建领航,坚持强本固基浇灌中医药之花

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原则,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中心任务,大力加强医院党的建设,着重弹好“党委统领全局、支部示范引领、群团同心合力”三部曲。深入推进“一二三四”支部管理法,推进党支部“B(标准)+T(特色)+N(若干任务)”体系建设,切实夯实支部战斗堡垒。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原则,做好“带”“建”“促”三字文章,加强工会、团委、妇委等组织建设,凝聚群团共识、形成群团合力。

(2)服务为要,“四心”驱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中心任务,聚焦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四心”建设强化医德、医术、医务、医风,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与群众就医获得感。

①医德仁心厚朴。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深耕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厚植“仁爱、厚德、传承、创新”院训精神。

②医术匠心远志。深入推进学科建设提升工程,借助国家、省、市级重点学科平台,力促学科建设提档升级。

③医务贴心百合。紧紧围绕“爱心、责任心、将心比心”服务理念,坚持把优质医疗服务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支撑点,引导全院党员干部职工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创新医疗服务。

④医风清心雪莲。积极推进“五廉处方、杏林清风”清廉医院品牌建设工作,以《浙江省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指导,坚持中医“防重于治、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念,精准把脉、对症下药不断探索医院清廉处方。以党建领航引廉(扶正祛邪方)、文化教育渗廉(益气固表方)、健全制度筑廉(健脾固本方)、优质服务行廉(活血通络方)、加强监督护廉(调和营卫方)为抓手,凝聚起建设清廉医院的强大力量。

(3)党建品牌保障措施

①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把开展党建品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并将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②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院各党支部、各科室要通过多种形式发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党建品牌建设工作中。

③分类开展创建,形成发展合力。在党建品牌建设创建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地抓好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播、清廉医院建设等不同领域子品牌创建,不断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3]

3.2 千方百剂:院内中药制剂服务丽水地方百姓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着的五行思想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对于当今的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2.1 工作背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研究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企业、医疗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卫生健康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加强中药保护和发展,充分体现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其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中的作用。

丽水市中医院拥有全市唯一的院内制剂中心,经过丽中医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较为先进的院内制剂中心,该制剂中心共持有制剂批准文号13个,备案文号2个,充分利用本院名老中医师的临床验方,开发了一批具有较大临床价值的中药制剂,目前生产5种剂型、15种制剂。

3.2.2 主要做法

(1)抢抓机遇守正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丽水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丽水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丽政办发〔2022〕47号)等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都为扶持中药制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中药制剂发展的大好政策形势下,医院抢抓机遇、守正创新,打造省内领先的中药制剂研发、生产机构,医院制剂中心面积1000余平方米,目前是丽水市医疗机构中唯一一家保留制剂许可证的制剂室,2018年又投资改造了微生物实验室,2020年顺利通过了GPP标准验收,被市药监局授予AA企业的等级评定。

(2)内功“千方百剂”。凝结了医院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心血的临床验方是中药制剂的“源泉”,如本院制剂室“拳头”产品——化痰止咳合剂即来源于临床验方,主要用于支气管炎、咳嗽、痰出不爽等。临床使用期间因其疗效明显、未见不良反应而广受患者好评。在这个“拳头”产品的背后,是医院始终如一对肺病科等相关学科的扶持和建设以及广大医技科研人员的夙兴夜寐,通过不懈努力才锻造出了丽中医人乃至丽水百姓引以为傲的富有丽水地域特色的药中精品。

(3)医联体协同,同舟共“剂”。凝聚医联体单位的合力,2018年初,丽水市中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联盟(医联体)暨丽水市结核病专科联盟成立。联盟由丽水市中医院牵头发起,与丽水9个县(市、区)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联合成立。随着该联盟的成立和运营,丽水市中医院研发的各类中药制剂将在更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里发挥作用。[4]

3.2.3 推进成效

(1)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表彰。2022年8月30日,丽水市中医院获得“2022年浙江省‘千方百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成果路演会”三项十佳。医院的院内制剂之一化痰止咳合剂荣登2021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最受欢迎十佳榜单,同时医院还入选2021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最佳服务力十佳榜单和2021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最强创新力十佳榜单。是唯一一家荣登三大十佳榜单的浙西南地区医院。

(2)赢得广大患者良好口碑。目前,丽水市中医院的化痰止咳合剂、清火退热合剂、生脉利咽合剂、降脂轻身茶、妇炎愈合剂、扶正解毒合剂等6款院内制剂已是丽水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临床适用广泛,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高度赞誉。

(3)助力浙西南中医药产业发展。医院的中药制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该院中药制剂中的“明星”——化痰止咳合剂,在2017—2021年,年产量超6万瓶,年均产值达150万元。为促进中药制剂的院际流通,从2021年5月开始至2022年9月底,丽水市中医院制剂中心已调拨出5个品种的中药制剂,合计数量2万余瓶,全力打造浙西南山区中药制剂“金名片”,助力区域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3.3 传承创新:打造丽水中医药文化新地标

丽水市中医院中医传承创新楼项目是浙江省重点项目,2020年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头则2.14亿元。工程位于医院现院区东北侧。含新建的中医传承创新楼以及现有门诊综合楼的加层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9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441平方米。目前建成投入并使用的门诊综合楼建设规模为地上十三层和地下两层,门诊综合楼设有门诊区域和病区等,目前可承担日均5000人次的门诊服务,病房可容纳200张床位,为医院的发展增加了新的空间;二期工程医技综合楼也于2025年5月正式启用。

(1)对标设计,建设精品工程

医院中医传承创新楼项目是中医药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为了做好传承创新楼的文化标识系统项目工作,全力打造丽水中医药文化的“新地标”。调研组深入市中心医院新内科大楼、市人民医院东城院区、市人民医院府前院区开展调研。

(2)以人为本打造中医药服务地标式建筑

在原有基础上,优化院区各幢楼的楼标,强化总平图等标识的指引功能,同时在院区标志性标识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在传承创新楼文化标识系统建设中,积极借鉴吸收上级医院、兄弟医院的经验做法,科学合理做好大楼的文化标识系统落地,因地制宜做好院区文化标识系统的整体规划,着力打造我市中医药文化地标。

(3)持续改进优化服务水平

随着医技综合楼的投入使用,医院实现了所有检查检验功能在同一幢楼内的集中化运营。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与资源配置,将进一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彰显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推动医疗服务水平迈向新高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将通过PDCA持续改进的方式,不断优化医院文化标识系统,我们一方面优化院区和大楼内部的引导标识,另一方面通过门诊导医问询引导的方式来帮助老年患者找到就诊地点,为患者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导引服务,致力于实现医院文化建设水平质的提升。

本课题研究虽然落下帷幕,但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却一直在路上,我们将秉持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斌.医院开展中医药法“七个一”宣传暨“学习之星”表彰活动[N].丽水中医院报,2024(4).

[2] 潘铨.处州南宋著名医家陈无择养生思想初考[N].丽水中医院报,2020(6).

[3] 张娜娜.“一二三四”支部管理法[C].2024第十八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案例集.

[4] 吴斌.丽水市中医院打造中药制剂新名片[DB/OL].[2024-01-06].健康中国观察,https://jkzg.cpdrc.org.cn/show/6591.html

[5] 施梦歆.新门诊综合楼正式启用!丽水这家医院就诊有变化 [DB/OL].[2025-05-27].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老白谈天,https://mp.weixin.qq.com/s/4EV2x4FBCLDndFcLK2Mpwg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