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上海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指出:“先进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强调特别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不能简单等同于技术进步,不能忽视技术进步以外的其他因素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1]发展先进生产力,重视各因素投入与组合在质上的提升、优化管理方式,价值创造可持续。
工业革命时期,股份公司兴起,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催生对外财务报告的需求。工厂规模化生产产生了成本会计;大工业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管理会计独立,会计和税法衔接分离出税务会计。经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崛起,ERP系统、电算化、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报告兴起;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业财融合,会计向前端业务决策支持转变。在每一次经济变革中,会计与生产关系、生产力紧密相连。在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下,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形势下,会计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会计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管理的职能。管理活动注重效率与效果,用最少的资源达成目标,实现低成本、高产出。管理活动角度认为会计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会计的社会属性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并且在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中,会计作为一项管理工作呈现出鲜明社会经济特征。会计与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紧密相关。同时,会计是一项价值管理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提升价值管理能力。因此,明确会计的价值管理职能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2]。新质生产力中数据和创新正是一个价值化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是管理学本质是企业动态能力的更新通过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直接参与资源配置、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
关于会计的本质,国际会计学界普遍接受“多维本质观”,会计本质需从不同维度理解。“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一项价值管理活动;“经济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主要收集提供财务数据以建构起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这个经济系统能够驱动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拥有价值驱动功能,能驱动要素在创新领域聚集,助力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能降本提质增速,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控制论” 认为会计是人为了实现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所进行的一项基本活动,会计控制系统与科技控制系统、经济控制系统存在信息的相互交流与交换,可以对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资源消耗、生态平衡等发挥宏观监控作用[3]。“契约监督机制论”认为会计是降低契约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监督机制,以预定目标评价经营管理活动。“社会构建论”认为会计是利益相关者博弈形成的社会构建产物,研究集中在商誉会计处理演变、碳排放核算争议,尤其是数据经济时代,对新型业态的创新要素、数据要素等生产要素的确认研究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绿色可持续生产等非财务数据可提升生产要素综合效率,并完善了生产要素的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认为,会计是资本运动的价值反映工具,参与劳动价值计量、剩余价值分配,驱动劳动力要素往创新领域流动,尤其是掌握知识、高新技术劳动力的计量和价值分配上。在大数据时代产生的“价值网络节点论”基于区块链职能合约和实时财务数据中台技术支撑,认为会计是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信息节点,强调会计职能在价值信息中的赋能作用。在IFRS的最新概念框架中,会计本质则出现了信息系统论与管理工具的融合。
会计的多维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的印证。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会计本质焕然一新。从会计多维本质来认识会计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必要的。两者从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以及生产要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革新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会计的价值管理同样要求高效能、高产出。针对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技术下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商誉、研究开发的确认、无形资产的确认、平台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会计确认方法、计量方式不断革新,会计在先进生产力质态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会计本质的实践载体是会计职能,通过职能实现价值转化。从不同维度认识会计本质,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始终不变。“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包括检查会计记录是否基于实际业务、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其内部控制功能。从资金投入、供应活动、生产活动、销售过程、利润分配、资金退出环节进行精准核算和有效监督,将资本、劳动力、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转换成主要以货币计量的数据,真实反映政府、投资者、管理人员、社会公众所需要的真实信息,监督各要素运动效果,进而提高生产运营的效果、经济运行的效益、最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大数据时代下,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助力新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在经济体系中的价值量化和要素优化配置。
业财税融合将企业的业务、财务和税务管理进行深度整合,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协同和价值共创等方式,构建起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企业战略目标落地的循环体系。业务模块灵活响应市场变化、财务模块的精准核算与管理控制、税务模块管理的合法合规优化,三个模块相互关联,共同搭建起企业业务、财务、税务管理的平台,实现企业业务流、资金流、税务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打破了信息孤岛。同时企业建设数字化业财税融合平台,变革技术,重塑组织架构,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需要企业同步变革管理体系,革新组织架构,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统一的转型目标,优化制度和部门岗位设置,共同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速构建业财税融合全方位监控平台,支持企业建立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风险识别系统,监测异常业务。同时完善分级预警制度、设立快速响应流程、追责制度构建风险识别系统。全方位实时监测企业运行效率,保证运行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指出:“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收入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数据要素的收入分配是数据产权在经济上的实现。[4]
在数据经济时代,“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涌现,互联网平台经济、跨境电商独立站、虚拟货币交易、云计算服务等交易方式产生,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模式已经向数据经济新模式发生转变,新质生产力成为企业新动力。在宏观上,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宏观的分配并不直接面向生产者个人,其中包括两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市场对社会总产品在企业之间分配;第二次分配是企业对从市场分配到的成果进行内部分配。[4]新质生产力发展较好的企业能够从市场中获得更高收入。对外,经济主体作为市场参与者从市场中获得收入。对内,将收入进行内部分配。会计能够清晰记录会计主体资源的来龙去脉,包括对会计主体持有的各类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情况的记录。在衔接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过程中,企业利用“创新”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外部收入如何确认为企业收入、确认的收入如何计量记录、最终收入如何进行转化与分配、最终通过可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供企业内外部使用者使用。会计为适应数据经济时代的发展,会计新收入准则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变化。变化一,收入确认模型的转变,让收入确认标准更加清晰;变化二,收入确认“五步法“来规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变化三,为特定交易和事项,新收入准则提供了详细具体的会计处理指引,使实务处理有依据。新收入准则不仅能为企业日常运营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还使企业在面对新的业务拓展机会或投资项目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5]
面对数据经济时代的瞬息万变,会计准则的制定者需要关注在数字经济时代产生的新兴交易方式和商业模式,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交易形式将在短时间内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会计制度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助力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变化,反映在财务信息中,以便信息相关使用者能高效调动相关资源。另外,会计人员也应及时去了解经营业务所带来的变化,积极参与业务流程,了解市场需求,熟知业务与会计处理的内在逻辑。为适应数字经济特点,税收体系也应及时调整,推动数字经济相关的税收规则的建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数字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资产是新经济企业最宝贵的核心资源。[6]
数据交易市场日渐成熟,数据已不单单是生产要素,在数据交易市场上,数据以货币计量在不同的交易主体中进行交易,数据质押融资、证券化等创新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数据价值化逐步推进,会计作为价值管理工具助力新质生产力中数据价值化。
会计准则上,中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虽通过《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确立数据资源入表基础,但尚未覆盖算法、算力模型。国内会计准则可接轨国际会计准则完善数据要素的会计实务处理规则,并给出实践指导。基于物权法、合同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数据资产权属的确认时间节点、数据资产交易与出租取得的收入处理、数据资产的减值处理、数据资产的会计属性的确定。完善数据资产的报告,使数据资产在财务报告与附注中进行充分披露。
在经济社会的产业革命洪流中,会计不断推陈出新,始终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号角下,会计作为价值管理工具,与劳动力、劳动关系、劳动资料紧密相连。会计应继续加快推进业财税融合,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化、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知识科技复杂劳动力的量化。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24-02-02(1).
[2] 杨纪琬,阎达五.会计管理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管理———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而作[J].财贸经济,1984(10):13-17.
[3] 杨宝,王青杰,况培颖.会计何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会计本质的思考[J].财会通讯,2025(11):25-31,127.
[4] 洪银兴.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5-07-28.
[5] 张晨程.新收入准则实施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活力,2025,43(8):16-18.
[6] 黄世忠.旧标尺衡量不了新经济——论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恶化与救赎[J].当代会计评论,2018,1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