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52873
Current Downloads: 171574

Study on China Physical Science

ISSN Print:2707-1936
ISSN Online:2707-1944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对新时代“体教融合”体制与运行 机制的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the New Era

Study on China Physical Science / 2021,3(4): 402- 410 / 2021-12-23 look1854 look563
  • Authors: 卢聚贤
  • Information: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肇庆
  • Keywords:
    New era;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ports competition; Recruit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mode; reform
    新时代; 体教融合; 中小学体育竞赛; 师资聘用; 教学模式; 改革
  •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about printing of deepening teaching fused to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eenagers opin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new era of “teach fus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from two aspects of running syste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a new era “teach fused” in-depth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the new era from three aspects of school sports competition, employment of sports teachers and reform of sports teaching mode, and provide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for the document “Opinions on Deepening Sports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issu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versified functions in enhanc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enjoyment of fun, strengthening physique, perfecting personality and tempering willpower quality. 本文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为依据,在深入研究新时代“体教融合”理念、内涵的基础上,从运行体制、运行机制两个维度对新时代“体教融合”进行深入分析。以学校体育竞赛、体育师资聘用、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改革方法及措施,以期为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文件具体的实施方法,提升中小学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品质中的多元化作用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 DOI: https://doi.org/10.35534/scps.0304035
  • Cite:
    卢聚贤.对新时代“体教融合”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J].中国体育研究,2021,3(4):402-410.


1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的需要,急需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通过“乒乓外交”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崛起,得益于“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但在中国转型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由于对人才价值需求的规格不断提升, “举国体制”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了“体教结合”“教体结合”“体教融合”,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模式的改革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竞技体育人才的需求。但经过40多年的实践,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于2020年颁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1],并且重新提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理念 新时代“体教融合”应在体育竞赛模式、师资聘用模式、体育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优先一体化推进[2]。要真正实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也必须在各省市的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以新时代“体教融合”内涵为依据,并且在如下方面进行改革,第一,教育部门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技比赛进行改革,让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育人功能;第二,教育部门为了提升师资水平,依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人事制度改革精神可以聘用体育部门的教练员、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这为教育部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第三,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是把“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通过逐步改革创新回归国民教育系统;第四,为了实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在政策导向、管理方式、职能分配、资源配置、绩效评价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保障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实现新时代真正融合,才能破除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在利益方面出现的藩篱。为此,本文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为依据,对新时代“体教融合”体制、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2 新时代“体教融合”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

2.1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体制改革

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应该是“教育体制”,新时代体教融合重点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融合到学校教育体制之中,也就是说,把体育部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如何回归国民教育,教育部门要转变人才培养的观念,依据“培养全面发展的大人才”观念,在教育系统的体育教学中,把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融为一体,让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品质中的多元化作用。把大、中、小学阶段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阶段,在“教育体制”下其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中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强调的“6个下功夫”。

另外,新时代“体教融合”要强化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融合,教育与体育部门的融合必须抓好如下工作,第一,在教育部门的体育教学中,要把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技比赛完整的融合,培养中小学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合作、顽强拼搏、承担责任、遵守规矩”的意志品质。第二,把体育“育人”功能融入国民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之中,在教育系统中,做好“体教融合”的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运行机制工作改革与创新。在“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将“体教融合”面向广大中小学学生,促进每个中小学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育人创新理念。第三,要按照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交的《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为指导,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体育“育人”的人格塑造工程。首先,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体育育人塑造人格,能够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和努力拼搏的精神,这对于青少年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其次对于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来说,是培养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

这是对传统“体教融合”理念认识上的“教育体制”一次突破性的飞跃,重点突破了传统“体教融合”在学校体育竞赛的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传统的“体教融合”不重视体育竞赛,而新时代“体教融合”则把学校体育竞赛作为培养大、中、小学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培养过程,如果没有体育竞赛,大、中、小学学生更享受不到体育乐趣,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就无从谈起。新时代“体教融合”要求体育部门所有资源不仅要向中小学学生开放,更要服务于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样才能体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新时代“体教融合”体制改革创新的重点是在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体育应该把“体育教学、竞技体育训练、竞技体育竞赛”作为一个完整的体制。因此,把教育系统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把体育系统教练员的转岗以及体育部门场地设施建设等都要纳入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发展规划之中。

2.2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运行机制改革

新时代“体教融合”与传统的“体教融合”的不同之处,就是要把体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工作逐步纳入教育系统[3],为此,需要进行如下方面的创新:第一,通过在教育系统竞技比赛,利用“满天星训练营”的模式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生的竞技比赛活动,通过层次衔接的全国联赛选拔优秀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如以广东省某市中小学为例,每个县的小学或者中学可选出1个由小学四年级或者初中二年级男女生篮球最佳阵容,人数可控制在30—50个人。第二,集中训练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化学习情况而确定,如周六和周日进行比较系统的体能、技能、战术的统一训练。中小学篮球比赛也可以聘请体育系统的教练员、裁判员进行相关的指导。第三,中小学学生的篮球比赛最好利用寒、暑假举办,中小学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提升篮球比赛中所需要的各种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选拔具有天赋的篮球后备人才。第四,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创新之处,主要是改革中小学学生的竞技比赛,那么在中小学学生篮球比赛基础上,再选拔全国各个年龄段最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组成国家代表队,并且每年进行2个月左右的系统训练,这是真正的教育部门培养经济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4]。这种模式的优势之处就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始终是在教育部门,他们随时都可以回归各自学校接受系统文化学习。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理念,就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必须回归国民教育体系。这种“新型篮球学校”的培养机制可解决体育部门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问题,解决“举国体制”下青少年运动员过早放弃文化学习造成大量竞技体育人才成长“后风险”弊端。在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初期阶段,体育部门除了继续发挥“举国体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势作用,同时,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回归国民教育的准备,并且在如下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在政策保障方面,如果体育部门培养的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专业文化学习一直在教育系统,并且在初中、高中阶段毕业后再进入国家队或者专业俱乐部,那么教育系统也要为他们保留长期年限的专业文化学习的学籍,例如某个运动员在高中阶段学习或者毕业后被篮球职业俱乐部选中,就可以先在职业俱乐部进行长期训练和比赛。在未来可以根据运动员竞技水平和发展情况也可继续在职业俱乐部进入职业训练。同时也可以再回归高中完成学业。这种改革创新就可以解决运动员“后风险”的问题,也解决了运动员专业文化学习的后顾之忧。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改革与创新,就是对传统的体育部门培养经济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的一种创新,这也是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宗旨就是把体育部门回归国民教育系统。把体育部门的教练员聘为教育部门的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这种转型可以为教育部门提升专业的师资开辟一条新路[5]。

另外,对于现役运动员也解决退役后的就业问题,他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到教育部门应聘作为学校体育教师,为大、中、小学学生提供竞技体育专业指导。这才是新时代“体教融合”改革创新的目的,即打通了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教练员与体育师资相互交流的途径,真正实现提升教育部门体育师资质量的有效融合。同时也理顺了学校、职业俱乐部、国家专业运动队、社会体育组织机构人才流动运行机制。

新时代“体教融合”体现了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管理的现代化,也消除体育与教育部门人才流动的壁垒,新时代体教融合最根本的改革是把学校、职业俱乐部、专业运动员的职业训练与专业文化学习作为统一的运行机制,这是最能够体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创新之处。

3 新时代“体教融合”改革理念与改革方向

3.1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改革价值理念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宗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如何实现体育“育人”功能推动大、中、小学学生实现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锤炼顽强拼搏的精神”的目标。这就需要把学校体育的教学、运动训练、竞技比赛融合起来,培养和磨炼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为此,新时代体教融合就是要把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技比赛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才能实现培育大中小学学生民族精神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只有把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比赛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才能提升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基石作用。只要把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技比赛融合为一体,才能起到促进大中小学学生身体健康的进步作用,学校体育只有把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技比赛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完成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从新时代提出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角度来看,正如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对“体”作了高度总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玉道德之舍也”。为此,在学校教育中,学校体育是“各育之基”。从每个人个人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体育是成功育人一生幸福生活的基础。对于每个人一生的身心健康,强健体魄、保持良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强盛的目标,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新理念必须强调学校体育的价值内涵[6]。

3.2 新时代“体教融合”理念的改革方向

3.2.1 在学校体育中改革竞赛体制和运行机制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就是要求教育部门在竞技体育比赛方面实施创新,第一提高竞技体育比赛,培养中小学学生顽强拼搏的竞技体育“育人功能”。进而实现了顾拜旦在《奥林匹克宣言》中提出的“竞技体育可以造就一批身心协调发展的青少年,把这个运动推广到全世界,就能够带来世界和平”的竞技体育的精神。同时中小学学生参加竞技体育比赛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时间意识、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及不服输的精神、能够克服情绪的波动而实现理性面对比赛输赢的现实精神,在中小学开展校际之间的比赛,可以培养中小学学生的“爱国主义、爱校主义、爱班主义”的思想。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素质比较差,与学校体育中没有开展竞技体育比赛有重要关系。在新时代“体教融合”理念的指导下,在中小学必须开展校内、校际竞技体育比赛,要真正实现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办中小学竞技比赛,本文提出如下改革模式:以广东省为例:如第一阶段,在教育系统以各个县级、市级的小学、初中阶段进行班级、学校比赛,最后依据比赛名次选拔县级、市级、小学、初中前10名;第二阶段,体育部门的体校、俱乐部获得前10名的队伍,再与教育系统的前10名队伍进行比赛。这种形式的比赛有利于体育部门的教练员可以到中小学选材,教育部门中小学运动队也可到体校和俱乐部选拔优秀中小学学生运动员,各个县、市的高中学生、大学学生的比赛也可以按照此方式进行,最终实现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各个年龄段比赛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相互交流与互通。

3.2.2 新时代“体教融合”改革学校体育教师的聘用体制

新时代“体教融合”必须进行教师聘用教师体制改革,教育部门的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探讨在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的理念[7]。众所周知,在“举国体制”下,体育系统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体,拥有高水平的教练员,而教育系统是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的任务,教育部门大多数体育教师的竞技体育训练水平普遍比较低。因此,在教育系统开展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必须拥有足够的高水平体育师资,而教育系统目前只拥有优秀体育教师,缺少高水平的教练员,为了实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确保教育部门“一校一品”的落实。为中小学学生终身掌握1-2个项目的运动技能奠定基础。必须提升现有学校体育师资竞技训练水平,就要对当前学校体育师资聘用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方法如下:首先,新时代体教融合就是让教育部门的中小学学校可以聘用体育部门的教练员、裁判员,参加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训练、比赛,这样就可以快速提升中小学学校体育师资水平,把体育部门的优势资源的合理流动到教育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其次,中小学学校可以通过申请教育局并且设置不同的师资岗位,如教练员岗位等。再次,对于聘用的体育系统的教练员,再提高体育教学培训提升教练员的教学能力。对于教育系统的体育教师,应根据中小学设置的特色项目,采用各种培训方法提升体育教师专项训练能力。

3.2.3 新时代“体教融合”改革学校体育教师的聘用模式

为实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在体育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创新。中小学在未来应该转变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体能、轻视技能”的倾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必须包含如下:第一,包括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也就是在术科教学中,让中小学学生既掌握技能也要掌握利用该技能如何进行科学运动;第二,让中小学学生掌握最基本运动技能、如小步跑、蛙跳、跨步跳、投实心球等技能为重点,同时也要掌握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灵敏、平衡、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习方法;第三,竞技运动项目,如小足球、小篮球、软式排球等。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都应该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的技能、健身知识的教学方法;第四,把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技比赛融为一体,才能实现体育“育人”的目标,可依据广大中小学学生的兴趣选择比赛项目,目的就是保障每个中小学学生都能够在教育系统的基础教育阶段,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参与体育竞技比赛,培养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Z].2020.

[2] 杨国庆.论新时代“南体模式”新发展——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 体育学研究,2020,34(4):1-10.

[3] 王松,张风彪,崔佳琦.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7):16-25.

[4] 王登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34(10):1-4.

[5] 柳鸣毅,王梅,徐杰,等.我国青少年体育重点工程建设与创新发展对策[J].体育科学,2018,38(11):17-27.

[6] 杨桦,任海.我国体育发展新视野:整体思维下的跨界整合[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8.

[7] 钟秉枢.问题展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34(10):5-12.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