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肇庆; 2.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市
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现2025年10000亿元的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目标,国家相继推进“校园冰雪计划”“冰雪产业促进工程”“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工程”“北冰南展东进西扩”“轮转冰、陆地冰雪及仿冰仿雪计划”等重要冰雪运动发展举措[1]。气候与场地制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难题。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本调查梳理以深圳、广州、东莞、香港等城市为引领的“大湾区”冰雪运动的场地、人口、人才培养、文化教育、旅游及关联产业融合资源状况,探寻粤港澳大湾区冰雪运动季节性难题破解及推广策略,理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冰雪运动圈”,为国家“北冰南展”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借鉴。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冰雪运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共包含珠三角九市,广东省的冰雪场地及资源主要分布在此区域。由于天然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冰雪运动研究主要局限在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东三省、北京、新疆及内蒙古等地区),每年在冬季很容易开展冰雪运动,唐哲(2012)在“北冰南展”实施现状及拓展对策中提到:在冰雪运动“圣地”的东北地区,因经济原因,冰雪项目投资正日渐萎缩,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南方城市,却没有冰雪项目可以投资,加上南方人对冰雪项目缺乏认识,人才资源奇缺,“北冰南展”成了北冰“难”展。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室内滑雪场和室内冰场的修建,使得冰雪项目“南展”得以实现。在全国政协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议中,将冰雪产业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中。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了“南展西扩东进”的总体战略。马玉芳(2020)认为该战略具有强力的政策引导保障、良好的经济基础支撑和良好的综合体育实力支持,该战略对于冰雪运动推广是一种政策驱动的力量,推进中存在着突出的文化不足问题,制约着战略的有效达成。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体育强省,高升(2018)指出沿海地区发展冬奥项目的制约性因素为:冬季运动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冬季体育项目基础薄弱;滑冰、滑雪场地与设施较少;历史人文资源缺乏等。推广冰雪运动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新时代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组成内容[1]。
现阶段开展冰雪运动的手段和方法有多种,而冬奥会的举办也推动了冰雪项目的发展,“北冰南展西扩”战略、加快冰雪运动普及推广,使更多人群参与到冰雪运动中。广东省现有滑冰场地18家,1所大型室内滑雪场地,主要分布在大湾区,其冰雪资源和参与人口已小成规模,其发展空间巨大,室内冰雪场地的修建拓宽南方地区的限制。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冰雪运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共包含珠三角九市。广东省现有滑冰场地18家,1所大型室内滑雪场地,正在修建的大型滑雪场2所,主要分布在大湾区,其冰雪资源和参与人口已小成规模,其发展空间巨大,室内冰雪场地的修建拓宽南方地区的限制。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区实践,探索建立于“一国两制”基础上的跨越基本经济制度差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2]。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冰雪运动产业集群,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是推动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形成区域产业链主要因素。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北冰南展”战略已提出多年,我国又一波冰雪热潮涌现全国各地。粤港澳大湾区约7000万人口,是实现我国三亿人上冰雪计划中的重要区域。
为平衡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北冰南展”战略。为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意见指出: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努力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扩大参赛基数,夯实参赛基础。把“南展西扩东进”作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推进战略[3],也是展示我国冬季项目综合实力、创造冬奥会参赛历史的重大机遇。而要真正形成冰雪运动事业和产业的内生性发展,就需要实现区域链的形成,使一部分地区真正实现“北冰南展”的示范区域排头兵,现阶段我国上海江浙一带、粤港澳大湾区地带在实现“北冰南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冰雪运动发展态势也逐渐凸显出来,但在南方地区实施冰雪项目存在诸多不足,而场馆的兴建弥补因气候环境的缺失条件[4]。
大湾区轮滑项目参与人数众多,增加冰雪运动衍生项目,扩大冰雪运动参与人口。“轮转冰”、旱雪、滑轮等项目适用于南方地区冰雪后备人才储备。南方参与轮滑项目人口较多,且轮滑项目(速度轮滑、轮滑球、花样轮滑等)水平位居全国前茅,从轮滑转滑冰项目更容易扩大人口,实现冰陆双栖。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的轮滑、陆地冰球等项目参与人数较多,为参与冰雪运动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对轮滑是陆地冰雪参与人数较多的项目,涉及范围广,轮滑项目在我国发展迅速,参与人口众多,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轮滑项目部根据人均两双轮滑鞋计算,我国的轮滑人口已达到两千万之多,且轮滑项目的竞技成绩在全国中名列前茅,其发展空间较大。
(1)陆地冰雪项目开展单一主要局限在轮滑(速度轮滑、花样轮滑、陆地冰球)、旱雪等项目,在全国新增加的滑轮、陆地冰壶等项目没有得到推广。
(2)陆地冰雪项目的普及度和认可度较高,但专业人才缺失是影响其项目发展的主要内因。
(1)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资源协同发展效应,同时合理规划场馆,重视场馆利用率。粤港澳大湾区现已修建并投入使用多所冰雪场地,室内冰场修建不受季节性影响,室内场地兴建、运用和推广不能与北方地区相一致,其开展具有独特的策略,主要有娱乐休闲、运动技能练习、比赛等用途,开放程度和经营范围各异,其场地面积大小不一。
(2)开展多元化的冰雪项目。构建大湾区冰雪运动文化,凸显冰雪人文资源底蕴,发挥全民参与传播力,促进冰雪运动普及。优化冰雪参与制度,对符合规格的场馆承办比赛,增加全民参与的传播性和明星效应,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循环赛等。
(3)建立冰雪体育人才引进机制。冰雪人才的创新是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的“根”,跨区跨市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冰雪队伍,跨向选材,发挥优势。
(4)发挥政府导向作用,促进国家有关冰雪政策有效实施,因地制宜,推行地方推进计划;打造新型冬季体育产业品牌体验项目,丰富冬季项目人文历史;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跨区域合办项目,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冰雪运动集群。
[1] 毛爽,朱菊芳.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冰雪运动政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2):29-37.
[2] 倪外,周诗画,魏祉瑜.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解析[J].上海经济研究,2020(6):35-43.
[3] 马玉芳,王永红.从政策导向到文化生成: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动力因素、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24):21-27.
[4] 何文义,郭彬,张锐.新时代我国冰雪产业本质及发展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1):29-38.
[5] 关晨涛.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J].冰雪运动,2017,39(3):5-8.
[6] 姚晓琳.冬奥会举办城市冰雪资源开发经验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9(6):18-23.
[7] 姚晓琳.京张地区冰雪体育资源的SWOT 分析与开发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3):15-21.
[8] 种莉莉,张显军,段菊芳.中国冰上项目场地资源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2):31-36.
[9] 张泽君,张建华,张健.我国大众冰雪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2):89-96.
[10] 谢忠萍,邹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冰雪运动政策的演变历程及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20,41(1):28-33.
[11] 李启晓,许水生,赵杰亮,等.陆地冰壶推广普及的社会价值[J].冰雪运动,2018,40(3):20-24.
[12] 2018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EB/OL].[2018-01-22].http://www.ce.cn/culture/gd/201801/22/t20180122_2.7842798.shtml.
[13] 梁益军,邹红,李舒雅.大众传播模式视角下我国冰雪运动文化传播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1(6):49-53.
[14] 杨国庆,王凯,叶强.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雪运动推广与发展研究进展—基于2008-2017年的文献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2):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