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宁波
在“会”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的存在“规格”的差别,通俗地讲就是做得好与不好。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会”,然后再从“规格”上逐步精进。假设当学生都已经达到了“会”,又该如何从“规格”的角度来区分评价呢?应该要量化“规格”,用量化后的各项指标对应评价“会”的程度。例如某学生已经能够做出肩肘倒立的动作,但是稳定性不够,屈髋,脚面没有绷直,在评价时只能认定他仅仅是“会”但做得不好。通过练习之后,该学生的展髋动作依旧不好,但是稳定性大大提高,脚面也绷直了,那么同样可以认定他的动作规格提高了。可见,“规格”是由众多指标集合而成的,学生在这些指标中达到的越多,“会”的规格就越高。“会”的规格高低是由指标达成多少来决定的。
“会”的规格和“规格”的指标数或内容都是没有上限的,“会”的规格随着不断练习和运用而逐渐提高,“规格”的指标数或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由于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基础差异、地域差异、兴趣差异等学情差异的客观存在,所以中小学体育课中不能将技术动作的评价规格设定为固定不变的标准,而是应该先根据不同项目特征有所区分,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并提前设置一个基本评价标准。
常见的单个技术动作仰卧推起成桥、肩肘倒立、燕式平衡等,假设此类动作的考核以100分为满分,60分为动作性质的判定分,则剩下40分应该根据动作的技术特点划分为若干个得分点,具体分值的分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制定并告知学生。以肩肘倒立为例,只要学生能做出肩、肘支撑,背部及下肢离地的动作保持3秒以上的,即视其做出了肩肘倒立动作,可以得60分,然后将动作规格细分为:并腿5分、直腿10分、展髋10分、绷脚面5分、撑手部位5分、稳定性5分,教师以此为依据,只要学生做到即给分(如表1)。
表 1 水平二肩肘倒立评分表
Table 1 Reververted score table of horizontal two shoulder and elbow
学号 |
姓名 |
稳定性 |
撑手部位 |
绷脚面 |
展髋 |
直腿 |
并腿 |
做出动作保持3秒以上 |
总分 |
5分 |
5分 |
5分 |
10分 |
5分 |
10分 |
60分 |
|||
1 |
王** |
||||||||
2 |
李** |
||||||||
3 |
张** |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单个技术动作考核时,通常会增加完成次数的要求:如足球脚背正面射门5次、排球上手发球5次、篮球单手肩上投篮5次等。此类动作的评价,应先确定每人考核的具体次数,再根据次数平均分配每次获得的分值,然后将每一次的分值再分为技术性质分和完成分。以足球脚背正面射门考核为例,满分10分,学生共进行5次射门,每次用脚背正面进球得2分,用脚背正面未进球得1分,未用脚背正面的情况均不得分(如表2)。
表 2 足球脚背正面射门评分表
Table 2 Forward shot score table of football instep
学号 |
姓名 |
第一次 |
第二次 |
次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总分 |
|||||
脚背正面 |
是否进球 |
脚背正面 |
是否进球 |
脚背正面 |
是否进球 |
脚背正面 |
是否进球 |
脚背正面 |
是否进球 |
|||
1分 |
1分 |
1分 |
1分 |
1分 |
1分 |
1分 |
1分 |
1分 |
1分 |
|||
1 |
王** |
|||||||||||
2 |
李** |
|||||||||||
3 |
张** |
在体育教学中,组合技术动作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考核时也要有相应的方法。组合动作大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若干个上述第1点组合而成的动作(如后滚翻成跪立+跪跳起),第二种是由上述1、2两种性质组合而成的动作(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师在遇到这两种情况时都应将分值根据实际考核项目和学情进行合理划分,提前告知学生评分依据(如表3、表4)。
表 3 后滚翻成跪立+跪跳起评分表
Table 3 After the roll into kneeling and kneeling jump scoring table
学号 |
姓名 |
后滚翻成跪立 |
跪跳起 |
总分 |
||||||
后倒主动 |
低头团身 |
翻掌贴肩 |
推手 |
脚背压垫 |
摆臂制动 |
提膝收腹 |
重心稳定 |
|||
5分 |
15分 |
20分 |
10分 |
10分 |
10分 |
20分 |
10分 |
|||
1 |
王** |
|||||||||
2 |
李** |
|||||||||
3 |
张** |
表 4 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投篮评分表
Table 4 Double-hand chest pass the ball and one-handed shoulder shot scoring table
学号 |
姓名 |
双手胸前传接球 |
单手肩上投篮 |
总分 |
||||||||
持球 |
伸臂 |
抖腕 |
拨指 |
主动迎球 |
曲臂缓冲 |
动作 |
进球 |
动作 |
进球 |
|||
1分 |
1分 |
1.5分 |
1.5分 |
1分 |
1分 |
1分 |
0.5分 |
1分 |
0.5分 |
|||
1 |
王** |
|||||||||||
2 |
李** |
|||||||||||
3 |
张** |
实际运用能力应该是对学生学习成果最高维度的评价,是在比赛或游戏中检验技术运用能力的评价,这个评价标准应该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技术水平相结合。以足球脚内侧传球考核为例,可以采用3对3小场地比赛或游戏的形式,要求学生必须在比赛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脚内侧传球作为转移球的方法,并按照使用的次数和成功率给予评分(比如在5分钟的比赛里,使用脚内侧传球每次1分,如传球成功再得1,无上限得分。也可以在统计所有学生最终得分基础上,按照3∶4∶3的比例划分优、良、合格,分别给予90、80、70的分值)。
“会”的几种评价策略要求教师要以单元的视角去分析处理教材内容,合理设置考核项目,可以简化的尽量简化,可以整合的尽量整合,以尽量不给教学和评价添麻烦为原则。
对学生进行“会”的技术规格评价标准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灵活调整的。这里仍然以肩肘倒立为例,水平二和水平四都有肩肘倒立这个教材内容,那么应首先确定考核中的动作性质基础分,水平二可以以60分为动作性质基础分,水平四的动作性质分应该不高于40分,剩下的分数则根据学段不同而调整比例。分值比例的调整还可以在不同性别之间进行,根据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以及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差异,也可以在评价指标的分值工作相应的调整。分值比例的调整也可以在某一单元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时调整分值。
表 5 水平四肩肘倒立评分表
Table 5 Horizontal four-shoulder-elbow inverted score table
学号 |
姓名 |
稳定性 |
撑手部位 |
绷脚面 |
展髋 |
直腿 |
并腿 |
做出动作保持10秒以上 |
总分 |
10分 |
5分 |
5分 |
20分 |
15分 |
5分 |
40分 |
|||
1 |
王** |
||||||||
2 |
李** |
||||||||
3 |
张** |
通过表5与表1的对比可以发现,教师要根据不同项目特征提前设计相应评分表,根据不同学段调整各个得分点的分值,评价时只需要根据学生是否达到各得分点在表格对应下方打钩,最后统计总分即可。打分的同时应秉持一个原则:做到即给分。学生不是专业运动员,做动作难免会有失误,而体育教学始终是以育人为主,评价的最终目的也是以评促学,在很多技术评价时,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要求,只要学生能够及时调整,挽救失误,教师还是应该抱着鼓励态度给出相应的评价。
技术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中检验学生技术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与单纯以时间、距离、数量、重量等指标来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它的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采用何种更加客观的评价方式是所有体育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的。本文的观点是在“会”的基础上,将“会”的规格指标量化,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的评价方式,每种方式都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而灵活调整,具有相对客观、指标清晰、便于学生了解、易于教师打分的优点。这些评价方式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评价前要对所评价的技术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设计出相应易于操作的评量表,才能客观又高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有了客观量化的评价标准,学生的练习也就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了。
[1] 龚朝晖,杜晓红.对技术动作“会”的质与量分析[J].体育教学,2020,40(11):1.
[2] 马杨旭.实现运动技能学习由数量向质量转变[J].中国学校体育,2021(5):44.
[3] 于素梅.评价困惑:体育课堂学习有效评价如何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15(6):38.
[4] 陈益军,蒋凯.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目标”下的体育评价方式探析[J].体育教学,2017,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