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
啦啦操运动主要以集体表演的形式呈现,对团队协作性要求较高。在管理学方面,团队文化注重团队凝聚力,注重协作目标,注重个人对集体的贡献,从而探究在团队内部稳定的情况下,团队整体运行的利益最大化。而啦啦操作为一个典型的体育团队运动,有其特定的情景对象,有固定的团队构架,客观上讲,啦啦操具备团队文化建设的条件,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啦啦操运动有机融合,是啦啦操团队文化建设的核心。
我国的体育产业从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走上快车道,啦啦操在这个大环境下同样面临赛事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但啦啦操自1998年由美国传入我国以来,发展范围局限在高校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表演性项目中,未能发展出啦啦操特有的市场。为发掘啦啦操的市场前景,深层次地认识啦啦操运动,从团队文化建设角度剖析,以时代进步的多维角度重新认识啦啦操运动尤为重要。
以中国啦啦操运动团队文化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
查阅与啦啦操有关的中英文论文及新闻资料;查阅啦啦操协会的官方网站及与啦啦操相关的英文网站;查阅与撰写论文有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书籍及论文资料共60篇。
围绕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对有关专家发放调查问卷10份,回收8份,回收率80%。
观看中国啦啦操比赛录像,观看啦啦操世界锦标赛视频,观看由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啦啦操委员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录制的啦啦操教学视频等。
啦啦操团队文化的特征包括外显性特征和内隐性特征。其中外显性特征包括啦啦操表演时集体服装、口号、动作的形象统一,团队整体的风格一致,运动员组织性的物质支持相同。内隐性特征包括团队的精神、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创作力、团队中领导结构。团队的精神又包括体育积极健康的精神、合作精神、竞争精神、顽强拼搏的个人意志力等[1]。
啦啦操团队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队员的心理影响上。在团队特殊规范作用下,运动员们会做出符合心理学预期目标的去个性化行为,运动员们服从管理、听从指挥,在赛场上稳定运动员情绪具有特殊意义。这种团队文化能增强团队成员的自信心和自强心,减缓自我设置障碍,使团队整体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并且在特殊场合能够超水平发挥。
啦啦操运动具有自身特殊的内容,近年来国内啦啦操队伍的建设在队名、口号、团队精神、吉祥物、队旗、队服和队徽这些方面各有侧重。同时,在啦啦操团队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对啦啦操的基本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即:啦啦操的动作转变为团队素材、风格上的团队协作,啦啦操的音乐转变为啦啦操团队针对整体多风格的适应,啦啦操的口号和道具转变为符合团队整体风貌和水平的成套口号和道具。但总体上讲,都要围绕着物质、精神、规范行为及制度三个方面。
侧重的几方面多为文化建设,队名、口号、团队精神、吉祥物、队旗、队服和队徽是全国啦啦操比赛竞赛规则团队文化建设部分的重点考察内容。
啦啦操队名是每一支队伍首要具备的团体名称,是指在进行集体表演前,由团队核心成员确定的能够表达团队精神的名称。团队名称可直观体现团队的属性,根据啦啦操比赛的规则,团队一般以地区、民族、目标、团队精神、图腾、团队成员个数来构成队名。队名要求明确、简洁、阳光、积极向上即可。
啦啦操口号源于技巧啦啦操项目,是指在成套动作开始前,场上队伍全体成员在规定时间内表现的与道具、基本手位、难度动作相配套的口令。它有强烈的节奏感及韵律,能鼓舞场上的队员,带动观众加油呐喊,加强比赛声势、渲染赛场氛围。啦啦操口号的鼓舞意义使得它成为啦啦操文化的一部分,口号逐渐体现团队的精神,表达团队的勇气及信心,在比赛场上具有潜在的竞争力。
团队的精神又包括体育积极健康的精神、合作精神、竞争精神、顽强拼搏的个人意志力等。在啦啦操团队中,尤其强调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日复一日的技能练习中掌握团队比赛的规律,团队精神起到凝聚团队整体的作用。团队精神的核心训练即日常的技能练习及户外拉练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团队成员们增进交流,强化团队精神。在任何时候,团队精神都是支持队员坚持下去的动力。
吉祥物是啦啦操团队在正式比赛时为展示团队特色而准备的形象产物。它可以为卡通人物或动物,一般出自参赛团队的所属地区或团队理念,它本身形象具有团队特色,颜色鲜亮醒目,设计美观大方。它可以被制作为伴手礼、布偶、套装,亲和富有活力,能与场上观众互动,体现啦啦操的运动精神。它也可以增加团队的形象分,给啦啦操文化传播事业增益。
队旗、队服和队徽。啦啦操团队的队旗、队服及队徽是最具有标志性的团队文化特征。团队的队旗代表啦啦操团队整体的文化理念,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旗帜一般由团队的关键图腾组成,图案设计与队徽有相容性,队旗的图案、色彩和式样代表了一个团队的风貌、特色和文化传统。队旗所在,即团队的精神所在,啦啦操队员努力拼搏,也是为了本队的旗帜在赛场上飞扬。
队服是啦啦操团体为媒体及观众特别设计的,它包括比赛服饰、训练服饰、日常集体服饰等。统一整齐是啦啦操团队服饰的基本要求,队服能体现啦啦操运动员的体型体态,展现啦啦操团队人文和形体的双重魅力,是啦啦操团队文化的重要符号。优秀的啦啦操团队会为啦啦操成员根据场合设计不同的啦啦操队服,以体现啦啦操队员不同时期对比赛的契合度。
目前,啦啦操的团队文化内容建设围绕以上几方面展开,各个团队都会结合团队本身的特色,汲取比赛经验,磨合团队成员之间的差异,把握啦啦操赛事的流行趋势,打造啦啦操自身的团队风格,在今后的啦啦操赛事中,啦啦操团队文化建设水平的“软实力”会愈发凸显它的作用。
啦啦操团队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队员的心理影响。团队凝聚力与团队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据卡伦对体育团队研究发现:凝聚力高的体育团队中,运动员之间更为团结;体育团队凝聚力与运动成绩有密切关系,运动成绩对凝聚力的影响作用比凝聚力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更为重要;即刻比赛结果不能改变团队凝聚力。此结论基本符合啦啦操团队,啦啦操团队从属于体育团队,但又区别于体育团队[2]。
在多数体育赛事中,啦啦操是需要积极配合的运动项目,啦啦操团队的出现助力本队运动员,但不同于本队运动员受直接比赛成绩影响。例如,在篮球比赛中,A球队处于弱势,B球队正猛烈进攻,小节比赛结束后,A队啦啦操团队上场表演,A队球员受到鼓舞,在下一小节比赛中,追回大比分差距,但仍未扭转败局,此时A队输掉比赛。A队篮球队受比赛结果直接影响,分析失误,而A队啦啦操运动员却总结这一次有效助力的经验,同样的比赛结果,A球队球员凝聚力可能受负面影响,而A队啦啦操队员却受正面影响。
从理论上讲,啦啦操的团队文化精神层面对运动员的影响更大,对团队运动成绩有间接影响。建设团队文化中核心内容是建立团队成员自身集体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团队的凝聚力[3]。研究表明,团队成员间交往越密切,团队成员整体上有越高的成就动机,积极配合的运动项目会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因此,在团队文化精神层面上,往往要求团队成员之间有更密切的交往和具有更高的运动成就动机[3]。
比较优秀啦啦操团队成绩,可知,优秀啦啦操团队成员能自己遵守团队制度规范,团队成员积极向上,团队信念坚定,团队成员间关系密切。
根据体育团队相关调查得知,以人数多少来划分运动项目,篮球、足球、排球为团队代表性运动项目,以田径、举重为个人代表性运动项目,集体运动项目的分值比个人项目高。集体配合性强、团队协作性高的运动项目有更高的团队凝聚力。而啦啦操团队自身要求团队成员间以集体项目的标准规范自己,在团队成员配合更密切,协作性更强。
啦啦操团队是一个需要与其他运动项目配合的运动团队。它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应从比赛场上、训练中、团队维系三个模块分析。在比赛场上,赛场环境、设施、观众情绪、配合队伍运动员状态都会影响啦啦操团队整体水平,或者刺激团队成员个体稳定状态。啦啦操团队需要在赛场环境与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流,调节自身的状态,保持自身表演内容及团队凝聚力的稳定。
在训练中,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当地政府或所在单位的物质支持、天气、季节的变化、运动员客观训练时间的不同等。
在团队维系方面,外部环境因素主要为教练、运动员的薪资水平、所配合运动项目的调整情况、流行环境中趋同的表现形式。
外部环境的影响能直接限制啦啦操团队规模和水平,因此,外部环境不可忽视。
啦啦操团队成员的个体需求可以通过引导来满足整体的需要,自尊需要和成就需要集体的作用最强,而娱乐需要是啦啦操团队成员运动生活的润滑剂,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技能水平,团队领导者应该明确团队的激励因素、团队成员的基本需要,做出相应的安排。
对整体的要求包括教练的正确引导、技能水平的发展、制度规范的履行、内在心理对团体的认同等。教练在团队中正确引导,说明教练在啦啦操团队中并不是管理者的角色,啦啦操团队与其他体育团队相同,在技能水平和个人品质突出的团队成员出现时,自然会形成团队模范或团队领导核心。
技能水平发展要求团队成员能根据项目特点,在技术动作学习、练习、改革上,与团队其他成员保持同一水平,甚至超过其他成员的难度水平。
制度规范的履行是一个团队协作性的直观表现,团队成员比赛时统一着装、口号、道具,在日常训练时去个性化,在权威示范时保留个人意见,是团队整体素质和风貌的良好体现。
内在心理上的认同是团队成员价值观决定的,团队成员有集体荣誉感、运动成就动机、责任意识,这是团队和谐相处、协作配合的内在保障。
(1)形成啦啦操团队自身规范。目前,啦啦操团队在自身团队文化建设上还未完全发展起来,团队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不明确。对此,建议啦啦操团队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制度规范,相应也应逐步建设团队自身规范,规范啦啦操队员的行为,使团队成员在框架中去个性化,外在表现趋向协同,技能水平筛选也得到保障。在队名、队服、队徽、队旗中,不断强化团队自身规范,这样可以使团队文化成熟完善,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队员。
(2)确立啦啦操赛事相应的文化制度。啦啦操运动具有观赏性,自身又具有健身、娱乐的特点,啦啦操赛事市场化的发展势在必行,啦啦操团队文化的建设应符合团队发展态势,确立啦啦操赛事相应的文化制度,能提升啦啦操团队文化内核,保证啦啦操团队文化不脱离实际。
(3)在休假娱乐活动中增进团队成员感情。团队成员在比赛和训练中有高强度的训练标准,团队成员个体间交流的机会不多,在休闲娱乐活动中促进成员交流,一方面满足了团队成员个人的娱乐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团队成员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精神、信息的交流传递,更能增加团队成员的感情。在休闲运动中,让队员有精神上的沟通和共鸣,有利于团队文化的自然形成。
(1)增强啦啦操团队中主导与引导的作用。啦啦操团队中结构突出,团队成员是表现者起主导作用,教练员是传授者起引导作用,两者的关系必须密切,团队的整体水平才能稳步提高。两者的角色不能模糊,教练员应充分尊重团队成员,偶尔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让团队成员正确理解团队精神、团队目标;团队成员应遵守团队规范,坚定团队奋斗目标,保障自身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使团队表现与运动项目成绩呈正相关,起到团队文化强化运动员行为的作用。
(2)转变啦啦操团队角色,适应体育市场。啦啦操团队一直以来积极配合其他运动项目,在某些地区团队成员间彼此不认同,如今出现了啦啦操联赛,啦啦操锦标赛等系类赛事。啦啦操运动走上体育赛事市场化的轨道,啦啦操团队成员更应该正视当今时代下团队的角色。从配合其他项目的间接参与者转变为自身独立竞技的直接参与者,适应体育市场的发展态势,在体育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啦啦操团队文化作为啦啦操团队的产物,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长远发展上考虑,应该加快啦啦操团队角色的转型,啦啦操自身文化才可以衍生。
[1] 徐大可.长春市高校冬季体育课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孙倩.宁波大学乒乓球队团队建设实证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5.
[3] 郑磊.高校高水平篮球团队管理的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