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深圳
2022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即以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引导学生掌握终身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在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到了将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体育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育建设过程和体育文化建设工程的共同作用对象,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3]。
校园排球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分支,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建立特色的校园排球文化能够促进青少年体育和国家体育文化的发展[4]。
孟凡涛(2011)在《温州市中学生校园篮球文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中提到,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学生们对篮球的认知却出现了下降,且下降的程度比老师要多,调查结果表明温州市的初中生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对篮球知识的学习并不多,篮球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且篮球运动的物质基础也不够扎实[5]。张军(2011)在《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氛围的构建》中提到,校园篮球文化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体育及校外活动为主要表现的文化形式,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推动群体篮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6]。任远婷(2022)在《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研究》中提到,目前较多的学校在排球运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校园排球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不平衡,建议应在制度文化方面形成坚实保障,设立校园排球的发展模式、发展内容、发展目标[7]。
尽管少量研究涉及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但无论是现状梳理还是发展策略研究,均缺乏更为全面深入的现状调查、问题解析及发展路径与策略的探讨。基于此,本文将对深圳市南山区小学校园排球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了解目前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困境,并以深圳市南海小学为例,探索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与策略,为小学建设排球特色学校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本文以深圳市南山区5所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现状为调查对象,以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的校园排球文化建设发展路径与策略为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任务和需求,查阅文化建设、排球特色相关的文献和书籍和教育部颁发的有关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所调研学校的校领导、体育老师和教育局专家进行访谈,并咨询体育以及教育等方面的相关专家,进一步了解本研究的理论和具体建议的可行性。
表1 专家访谈计划
Table 1 Plans for experts interview
专家 |
人数 |
来源 |
解决问题 |
教育管理工作者 |
10 |
深圳市各小学 |
了解校园排球文化的建设处境及改进路径 |
体育工作者 |
5—10 |
深圳市、区体育局;深圳大学 |
根据本研究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专家访谈和指导,针对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的学生、老师和学校领导分别设计调查问卷。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本问卷进行效度总体评定,最终确定正式问卷。
本研究通过微信、电话或会议三种方式对问卷的内容设计进行专家评议和试验填写,确定问卷内容及结构的有效性,综合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补充和修改,以符合研究目的。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实际发放288份问卷,其中教师88份、学生200份、回收率100%。评议专家由3名教授和3名副教授组成,对于问卷效度,专家评定结果一致认为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较为有效。
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法,随机抽取样本两周后进行二次检验,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r=0.86(p<0.01),证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与数理统计,并通过DPS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层次分析。
由南海小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目前的排球文化建设现状进行问卷作答,结果与分析如下。
通过观察表2数据可以发现,学校领导和教师都非常支持校园排球文化的建设发展。学校领导非常支持,占比为100%;学校教师的支持率为87%。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各位教师的全力支持为全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良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表2 校领导、学校教师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情况
Table 2 Attitudes of school leaders and teachers toward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态度选项 |
学校领导 |
学校教师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非常支持 |
12 |
100 |
76 |
87.4 |
支持 |
0 |
0 |
12 |
12.6 |
一般 |
0 |
0 |
0 |
0 |
反对 |
0 |
0 |
0 |
0 |
强烈反对 |
0 |
0 |
0 |
0 |
排球运动的特征决定了其所需的场地设施较为简单,除了排球场,羽毛球场地和网球场地也可以利用,在没有隔网的情况下可进行个人或双人、多人的垫球、传球练习。综合考虑,学校开展排球运动所需经费不会太多,大多数学校能够承担。校园排球文化的物质建设还包括排球宣传展板、排球服饰、专业排球教师等。对南海小学8名体育教师和200名学生进行学校校园排球文化物质建设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84%的师生对学校在校园排球文化方面的物质文化建设表达满意,但仍有16%的学生表示一般或不满意,因此,南海小学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表3 学校排球场地设施态度调查情况
Table 3 Investigation on attitude towards school volleyball venues and facilities in Nanhai primary school
参与动机 |
体育教师 |
学生 |
总人数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完全满意 |
6 |
75.0 |
72 |
36.0 |
78 |
37.5 |
比较满意 |
2 |
25.0 |
96 |
48.0 |
68 |
32.7 |
一般 |
0 |
0.0 |
15 |
7.5 |
15 |
7.2 |
不太满意 |
0 |
0.0 |
14 |
7.0 |
14 |
6.7 |
完全不满意 |
0 |
0.0 |
3 |
1.5 |
3 |
1.4 |
合计 |
8 |
100 |
200 |
100 |
208 |
100 |
学校的体育教师作为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充足的体育教师资源是排球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南海小学体育教师对学校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海小学体育教师对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程度普遍较高,达到了100%,不存在教师不支持的情况,说明南海小学在排球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拥有良好的师资基础。
在排球校本课程中,学生作为目标主体是不可或缺的对象,调查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喜爱程度并进行适当的学情分析很有必要,这也是检验课程实施成果的重要指标。结果如表4所示,南海小学的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喜爱程度较高,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喜欢排球运动,仅有少数学生不喜欢。具体而言,有83.5%学生喜欢排球运动;有10.5%学生没有表示明确的态度;有6%学生不喜欢排球运动,总体上南海小学的排球校本课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表4 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调查情况
Table 4 Investigation on students’ interest in volleyball
参与动机 |
人数 |
比例(%) |
非常喜欢 |
78 |
39.0 |
比较喜欢 |
89 |
44.5 |
一般 |
21 |
10.5 |
不太喜欢 |
8 |
4.0 |
完全不喜欢 |
4 |
2.0 |
合计 |
200 |
100.0 |
对南海小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探索学校排球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在校园排球文化建设中,组织领导起着引导、监督的作用。对南海小学8名体育老师进行了有效问卷调查,由表5可知,有6名体育老师认为学校的组织领导机制非常完善;有2名体育老师认为学校的组织领导机制比较完善,还有进步的空间。
表5 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调查情况
Table 5 Investigation on the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mechanism of campus volleyball culture construction
完善程度 |
人数 |
比例(%) |
非常完善 |
6 |
75.0 |
比较完善 |
2 |
25.0 |
一般 |
0 |
0 |
不太完善 |
0 |
0 |
完全不完善 |
0 |
0 |
合计 |
8 |
100.0 |
问卷调查及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南海小学的校领导一直重点关注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状况,在排球校本课程建设之初就成立了以校领导为首的领导班组,对校园排球文化建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监督与引导,对体育科组的校园排球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内容分工,确保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学校也在人力、物力和发展空间等方面提供保障,实行主教练负责制,责任到人,实施目标管理。综合而言,南海小学组织领导较为完善,确保了学校体育活动的有效推进,对校园排球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校园排球文化建设中的活动保障是确保学生有平台对所学技能技术进行学习、巩固和展现的保证。对南海小学8名体育老师进行了有效问卷调查,由表6可知,8名体育老师都认为学校的活动保障机制非常完善。
表6 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活动保障调查情况
Table 6 Investigation on the activity guarantee of campus volleyball culture construction
完善程度 |
人数 |
比例(%) |
非常完善 |
8 |
100 |
比较完善 |
0 |
0 |
一般 |
0 |
0 |
不太完善 |
0 |
0 |
完全不完善 |
0 |
0 |
合计 |
8 |
100.0 |
问卷调查及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南海小学拥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确保每个水平段每名学生都能掌握此阶段需掌握的技能技术和理论知识。在赛事活动方面,南海小学提供丰富的比赛内容选择,连续6年举办“校长杯”班级排球赛,排球项目是学校师生参与最多的项目,真正做到了将特色融入校园生活。各类赛事活动确保学生的活动内容不局限于单纯的隔网对抗比赛,而是包括单人、双人、垫球、传球等丰富的活动形式,照顾到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平台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学习成果。同时,南海小学正在进行大课间的改革,未来将开发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排球大课间活动,在操类中融入排球的各类知识,如裁判手法、排球部分技术动作等,将排球运动真正地融入到校园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课程保障是学生排球综合素质成长的基础,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练赛教学模式中形成良好循环,更好地保证技能学习质量。对南海小学8名体育老师进行了有效问卷调查,由表7可知,有3名体育老师认为学校的课程保障机制非常完善;有5名体育老师认为学校的课程保障机制比较完善,这说明南海小学的体育老师认为课程保障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表7 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课程保障调查情况
Table 7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iculum guarantee of campus volleyball culture construction
完善程度 |
人数 |
比例(%) |
非常完善 |
3 |
37.5 |
比较完善 |
5 |
62.5 |
一般 |
0 |
0 |
不太完善 |
0 |
0 |
完全不完善 |
0 |
0 |
合计 |
8 |
100.0 |
问卷调查及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南海小学目前正在对自身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不局限于之前的排球校本课程体系,而是致力于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排球校本课程体系,为校园排球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课程保障。如在社团活动中开设排球课、在三至六年级每周的体育课中安排1—2节排球课、由学校行政领导主管直接领导,开展各项训练、学习、比赛等。这些保障使得南海小学的学生在专业素养方面有较为出色的综合实力,在广东省小学生排球锦标赛中,南海小学男女队更是同时夺得冠军荣誉称号。在此期间,南海小学也成为排球特色项目学校、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排球特色学校。
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激励保障是提高师生在体育排球活动方面积极性的保障措施,合理的激励措施可以增加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校运动氛围。对南海小学8名体育老师进行了有效问卷调查,由表8可知,有6名体育老师认为学校的激励保障机制非常完善;有2名体育老师认为学校的课程保障机制比较完善。
表8 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激励保障调查情况
Table 8 Investigation on the incentive guarantee of campus volleyball culture construction
完善程度 |
人数 |
比例(%) |
非常完善 |
6 |
75.0 |
比较完善 |
2 |
25.0 |
一般 |
0 |
0 |
不太完善 |
0 |
0 |
完全不完善 |
0 |
0 |
合计 |
8 |
100.0 |
对于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激励保障,学生方面,南海小学将班级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综合素质评价、大课间表现评价等作为评价指标之一纳入年度班级的考核体系中;教师方面,将教师所带班级的排球技能掌握情况、校园赛事成绩、校队比赛成绩及相关课题研究纳入先进教师评价指标。这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师生在排球活动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校园排球文化的建设,形成了一定的排球运动氛围。
南海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具备较好的群众基础,受到学生的喜爱,在场地设施与师资力量方面相对充足,同时学校拥有相应的组织领导、课程保障、活动保障和激励保障,形成了系统的校园管理,为后续校园排球文化建设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南海小学目前正在进行排球校本课程建设,从课程总目标、课程水平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规划及校外体育活动安排等各方面进行,经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实验验证发现其架构内容合理且具有可行性,推动了校园排球文化建设。
南海小学制度文化建设处于初步阶段。排球课程相关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教学管理和训练竞赛等制度要求主要对教师、学生及相关人员起引导、约束和管理作用,与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是校园排球文化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大对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物质建设方面,排球校本课程的实施必然会产生人力、物力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对经费投入进行预算规划,适当增加排球相关的经费投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这是推动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加强并扩充学校排球教师的师资力量。在岗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排球相关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能力,打造学校精英教师队伍。在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方面,丰富自身教学底蕴,在学生面前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树立榜样威信,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及模仿能力,提高课堂质量。
落实2022版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排球校本课程建设中要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合理设计课程架构,注重学生的学习评价反馈及激励措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对排球的兴趣和热情,推动各类与排球项目相关的活动开展,从而提高校园中的排球文化氛围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课程指导,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性。虽然校园排球文化是排球校本课程的一部分,但学校自身力量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建立相应的校园排球文化开发小组,专人专事专干,这样才能使校园排球文化的建设有较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定期检验学生的排球学习质量,加强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课程设置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南海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
[1] 朱伟强,张旭琳,杜鹃.让“教会、勤练、常赛”成为体育课程常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6):118-128.
[2] “健康第一”以体育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10):74-80.
[3] 王峰,郑国华.我国“体教融合”研究的主题、热点与进路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1):44-50.
[4] 陈丽蓉.小学排球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7):123-124.
[5] 孟凡涛.温州市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D].温州:温州大学,2011.
[6] 张军.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氛围的构建[J].内江科技,2011,32(9):167.
[7] 任远婷.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的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22.
[8] 卜皎.小学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9] 王紫云.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案例研究[J].体育教学,2021,12:65-66.
[10] 董翠香.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J].上海教育,2020,11:23-25.
[11] 张庆新,陈雁飞.新课标视域下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涵、设计依据与要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3):27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