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郊学校,上海
在中国知网上以“体育大单元教学”为关键词检索到相关文献241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大单元的概念。到90年代,毛振明提出:“大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从文献研究总体趋势分析图可以看出:从2020年开始,学术界对体育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在急速攀升。
图1 体育大单元教学文献研究总体趋势分析图
Figure 1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tren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on large unit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以“大单元教学”“结构化教学”为关键词检索到相关文献目前为29篇,从文献研究总体趋势分析图可以看出:大单元结构化教学逐步开始成为各学科教学研究的关注点。而在体育大单元教学中应用结构化的研究不多见,现有能检索到的8篇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研究仅停留在思考层面。为了解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研究情况并为后续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笔者对现有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主要从相关概念界定、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研究现状、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的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图2 大单元结构化教学文献研究总体趋势分析图
Figure 2 Analysis chart of the overall trend of large unit structured teaching literature research
关于信息化的定义,在各个领域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本研究主要着眼于教育领域信息化的界定。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2]。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中对基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加以全面深入的运用,进而促进我国教育改进,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其满足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同时也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3]。
由此可见,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线上教学资源的加工处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大单元的概念,90年代初期,毛振明提出“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更长的学习过程”的课程设置,但此后社会各方对“大单元教学”这一概念的内涵未给出准确界定[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明确要求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指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大单元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该项运动完整的体验和理解[5]。
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同时也是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系统的基本属性,也是系统组织成序列化的标志[6]。完整的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层次性等特性[7]。
季浏认为,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指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特征。层次性是指它们相互之间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关联性是指各个知识和技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每一个教学单元都应引导学生从技术练习到战术练习,同时创设比赛情境,学会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8]。体育课结构化技能教学是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时,心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9]。
综上所述,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是基于布鲁纳结构主义理论,以整体系统构建为方向,以教材、课标为基础,以学生认知和基本身体素质为起点,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结构化分析,将各项运动技能统筹、关联、优化,将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以突显运动项目知识结构、运动技能基本原理、体育核心素养以及综合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吴维铭、卢闻君在《体育大单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得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1)体育课项目偏多,并以一学期2~3学时的小单元排列;(2)同一教材在有些年级中多次重复,使得能一次教完的教材被分散在各年级中[10]。
张金龙在《基于体育中招考试背景下初中大单元教学的新思考》一文中指出:在中招体育考试的大背景下,由于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内容整体规划不够全面、协同推进不够均衡,造成了部分体育教师将体育课上成了中招项目训练课,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学科综合素养。体育教师难以形成教学体系,顶层思考不够充分,从而显得本学科杂乱无序;而过于偏重体育训练,又使学生进入身体素养提升困难期[11]。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初中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以2~3学时的小单元排列的项目繁多的体育课。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升入初中的前两年,它的弊端在于:(1)学生每个项目都蜻蜓点水般的学一遍,对于项目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如何应用一无所知,导致学生学而不精,学而无用;(2)同一教材内容在不同年级中多有重复,使得能一次教完的教材被分散在各年级中。这种“过多的低级重复”导致了知识技能的碎片化、单一化和孤立化,割裂了体育学科内在发展的逻辑规律。
另一种是以体育中考项目为主的训练课。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八、九年级。在中招体育考试的大背景下,体育中考考什么,学生练什么,这种训练课模式因顶层思考不够充分,教学内容显得杂乱无序,不仅难以形成教学体系,而且无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核心素养,违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育人方向。
张佳玥等人在《新课标视域下的体育大单元教学结构化研究》一文指出:《课标(2022年版)》中的大单元体育结构化教学实质上就是指同一教材或运动项目的“内容单元”按课时数顺序排列,并且辅以结构化的导向研究。在新课标视域下进行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设计者要从新时代相关文件政策的视角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视角下,再综合考虑学段或水平教学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中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课程内容的关联点和融合点。共同实现大单元教学应有的功能。在教学设计方面,虽然大单元是单一运动项目、单一主教材,但是在学习过程和课程组织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单或多组合技战术学练。并且在全面育人核心素养的指向下把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欣赏和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体育大单元教学和学科结构化的探索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12]。
黄春秀在《基于项目属性的初中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与实施要点》一文中提出初中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在基于田径项目属性上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初中三年田径教学的顶层设计,是对教材的整体规划,贯穿于不同水平的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目标定位、教学方法的层级进阶、区别对待的教学组织以及诊断性的教学评价。需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具有进阶性;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具有可量化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具有多样性;在教学组织的形式上,具有多变性;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具有多向性[13]。
由此可见,体育大单元教学是运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在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开展的体育教学改革,其实质是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的重新解构。
赵慧在《大单元教学路径三部曲》一文提出:实施大单元教学基本的路径:确定主题统领下的任务,设置情境氛围中的活动,设计成果展示后的多角度多层级评价方式[14]。
任丽丽在《大单元教学:指向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一文中指出:大单元教学能破除传统的课时教学思维,扩充体育教学内容规模,增进体育教学张力。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系统整体理论、具体认知理论以及动作发展理论。大单元体育学练的实践基础是体育学练的序列性、阶段性和层次性。大单元设计要强化体育学练序列、夯实学生学练基础以及优化学生体育学练结构。通过大单元教学,不断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力,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15]。
王乐,熊明亮的《体育课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内涵阐释与应用路径》一文,提出体育课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应用路径:(1)课程目标贯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诉求;(2)课程内容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在活动和比赛中学以致用;(3)课程实施创设复杂运动情境,鼓励发现和探究学习;(4)课程评价指向运动技能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16]。
早期学术界对体育大单元的研究主要倾向大、小单元相结合的实验研究。后来是对体育大单元内涵与外延解读、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以及体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新课标》实施以后,研究重点放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注学生结构化认知的形成和“学练赛评”一体化上,所以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则成为研究的重点。
李丽、郭巍在《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大单元构建与评价研究》一文中建构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结构化大单元:(1)把握设计理念,促进相互关联的知识与技能融合;(2)改革单元设置方式,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3)打造积分制“课堂联赛”,引导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运动能力。并给出结构化大单元的体育教学实践建议:(1)转变观念、尝试拓展;(2)整体构建,实践修正;(3)课堂教学,渗透为主;(4)学以致用,以赛代练;(5)全面评价,先繁后简[17]。
曹雨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大单元设计》一文中指出:大单元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结构,从整体上编排体育知识,加强各技能板块知识间的联系,不再是零散地开展体育活动,而是通过一个个知识链或一个个教学模块的方式进行连续教学,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练习和合作探究的时间[18]。
综上所述,在体育大单元中实施结构化教学,能促进学生的结构化认知,帮助学生从掌握学科知识向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转化,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曹静在《初中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困境与策略》一文中指出,目前在初中体育的教学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主要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体育课程的内容,拓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19]。
卢伟在《初中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一文中提出,教师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应该顺应当前教育课堂的改革,引入信息化技术来进行体育知识以及技能的讲解,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相关动作以及技能的示范,从而真正地构建起体育智慧课堂,真正满足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中的所有需求,从而真正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20]。
刘卫臣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刍议》一文中指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并将其创造性地用于体育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跟上体育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让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通过引入科技力量,不断改善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让体育教育上升到更高的层次[21]。
目前在初中体育的教学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主要是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体育课程的内容,拓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可以为初中体育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
[1] 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1(8):27.
[2] 李克东,吴向东,容梅,等.在思与行中一路走来:李克东教授与一线教师谈教育信息化[J].信息技术教育,2006(3):16-19.
[3] 贾甲兵.从信息化教育的定义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166.
[4] 毛振明.“大单元教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体育教学改革思考之五[J].浙江体育科学,1994(5):5-8,6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 郭平,杨科.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体育结构化教学探索:以水平四《田径:快速跑》一课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20(4):10-11.
[7] 武霞.浅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J].文学教育(中),2011(3):25-26.
[8] 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2):3-20.
[9] 王乐,熊明亮.体育课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内涵阐释与应用路径[J].体育学,2020,27(1):104-110.
[10] 吴维铭,卢闻君.体操大单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体育科研,1997(2):51-54.
[11] 张金龙.基于体育中招考试背景下初中大单元教学的新思考[J].体育教学,2021,41(5):16-18.
[12] 张佳玥,崔小良,李潼钰等.新课标视域下的体育大单元教学结构化研究[C]//中国班迪协会,澳门体能协会,广东省体能协会.第七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论文集.2022:527-531.
[13] 黄春秀,张庆新,李军.基于项目属性的初中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与实施要点[J].体育教学,2021,41(11):28-30.
[14] 赵慧.大单元教学路径三部曲[J].中学语文教学,2021(8):20-22.
[15] 任丽丽.大单元教学:指向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J].教书育人,2020(28):62-63.
[16] 王乐,熊明亮.体育课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内涵阐释与应用路径[J].体育学刊,2020,27(1):104-110.
[17] 李丽,郭巍.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大单元构建与评价研究[J].体育教学,2021,41(10):21-22,26.
[18] 曹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大单元设计[J].教育界,2020(38):73-74.
[19] 曹静.初中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困境与策略[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下).2021:177-179.
[20] 卢伟.初中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J].教育界,2021(30):93-94.
[21] 刘卫臣.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刍议[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2021:91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