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深圳
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政策,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里提到,学校应当加强体育特色的打造以及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建立“一校一品”甚至是“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促进学校体育水平的提升[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很好地打造学校体育活动品牌,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而体育校本课程多样化的发展则可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带动学校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楼兰萍在研究中将校本课程开发界定成“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在国家课程标准下,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课程涉及、组织、实施的过程”[2]。陈梅等人研究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有六个程序环节以及四个实施对策,六个程序环节分别是:课程开发组织机构的成立、分析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校本课程的组织、校本课程的实施以及评价环节。而四点实施对策则是:完善教学条件,提供配套经费;转发课程管理模式,有计划进行课程改革;加强体育师资培训力度;充分挖掘体育校本课程资源[3]。
从以上文献看,学校在开设体育校本课程时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情况作为起点,合理进行课程目标的规划与确立,重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并规划出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对体育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在不断深入进行,逐渐让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得以推进,具备合理性。
本文以深圳市南山区5所小学校园排球校本课程建设现状为调查对象;
本文以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的校园排球校本课程发展路径与策略为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任务和需求,查阅有关校本课程、排球特色及课程多样化发展相关的文献和书籍,查阅教育部颁发的有关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为本次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所调研学校的校领导、体育老师及教育局专家访谈,咨询体育以及教育等方面的相关专家,对本研究的理论和具体建议进行进一步了解可行性。
表1 专家访谈计划
Table 1 Expert interview plan
专家 |
人数 |
来源 |
解决问题 |
教育管理工作者 |
10 |
深圳市各小学 |
了解校园排球文化的建设处境及改进路径 |
体育工作者 |
5~10 |
深圳市、区体育局;深圳大学 |
(1)问卷的设计
根据本研究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专家访谈和指导,对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的学生、老师及学校领导分别设计相应调查问卷。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本问卷进行效度总体评定,最终确定正式问卷。
(2)问卷效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微信、电话或会议三种方式对问卷的内容设计进行专家评议和试验填写,确定问卷内容及结构的有效性,综合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补充和修改,符合研究目的。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实际发放288份问卷,其中教师88份,学生200份,回收率100%;评议专家由3名教授及3名副教授组成,其中对于问卷效度专家评定结果一致认为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比较有效。
(3)问卷信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法,随机抽取样本两周后的二次检验,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r=0.86(p<0.01),证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与数理统计,并通过DPS对处理的数据进行层次分析。
由南海小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目前的排球校本课程建设现状进行问卷作答。
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到达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它是将学校教学目标、目标分工、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要素加以整合所形成的类似制度约束的存在,可使学校的育人功能最大化,使学校课程更有系列化和整体性[4]。
通过观察表2数据可以发现,学校领导和老师都非常重视排球校本课程的建设。学校领导非常支持占100%,学校教师占100%。有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各位教师的全力支持为校园排球校本课程良好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表2 校领导、学校教师对校园排球校本课程的重视情况
Table 2 School leaders and teachers attach importance to school-based volleyball courses
态度选项 |
学校领导 |
学校教师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非常支持 |
12 |
100 |
88 |
100 |
支持 |
0 |
0 |
0 |
0 |
一般 |
0 |
0 |
0 |
0 |
反对 |
0 |
0 |
0 |
0 |
强烈反对 |
0 |
0 |
0 |
0 |
校本课程建设内容包含了框架构建、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及赛事活动等,它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体水平,在不同水平对应不同的单元内容,内容符合当前学习对象的身心特征,做到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以排球项目为例,水平一以熟悉球性为主,进行垫球技术练习;水平二提升难度,进行两人对垫、隔网对垫;水平三根据学生掌握熟练度,进行抛、发、传等组合练习。阶梯式的提升教学难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体验目标逐步完成的成就感,领略体育活动的魅力价值,提升体育运动的水平[5]。合理的内容设计可以得到师生们的认可,更好的建设校本课程,从而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展质量与推进进度。
在对南海小学8名体育老师和200名学生进行学校校园排球校本课程认可程度的调查后,结果如表3所示,84%的师生对学校在校园排球文化方面的物质文化建设表达满意,但还有16%的学生表示一般或不满意,因此南海小学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还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
表3 师生对学校排球校本课程认可程度调查情况
Table 3 Survey of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chool-based volleyball courses
参与动机 |
体育老师 |
学生 |
总人数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完全满意 |
8 |
100.0 |
112 |
56.0 |
120 |
57.7 |
比较满意 |
0 |
0.0 |
61 |
30.5 |
61 |
29.3 |
一般 |
0 |
0.0 |
17 |
8.2 |
17 |
8.2 |
不太满意 |
0 |
0.0 |
10 |
5.0 |
10 |
4.8 |
完全不满意 |
0 |
0.0 |
0 |
0 |
0 |
0 |
合计 |
8 |
100 |
200 |
100 |
208 |
100 |
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执行的主要人物是学校的体育教师,他们是体育校本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属于师资力量,对于课程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及保障。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了南海小学体育教师对学校排球校本课程建设的支持程度。如表4的结果显示,南海小学体育教师对排球校本课程建设的支持程度普遍达到了“非常支持”的程度,均认为排球校本课程的建设可以为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带来一定提升,这亦说明南海小学在排球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师资力量有所保证。
表4 学校体育教师对校园排球校本课程建设的支持情况
Table 4 School PE teachers’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volleyball curriculum
态度选项 |
学校体育教师 |
|
人数 |
占比(%) |
|
非常支持 |
8 |
100 |
支持 |
0 |
0 |
一般 |
0 |
0 |
反对 |
0 |
0 |
强烈反对 |
0 |
0 |
对南海小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探索学校排球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策略。
在排球校本课程建设中,体系框架起着支撑作用,它是校本课程可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涵盖了课程理念、课程价值、课程总目标、评价体系、赛事活动体系等内容,它对师生们起到引领、管理和约束的作用,使得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之上正常的运转。
在对南海小学8名体育老师进行有效问卷调查后,从表5可知,有5名体育老师认为学校排球校本课程的体系框架非常完善,占比75%。另外有3名体育老师认为学校排球校本课程的体系框架比较完善,还有进步的空间,占比25%。
表5 校园排球校本课程建设的体系框架调查情况
Table 5 Investigation of the system frame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volleyball curriculum
完善程度 |
人数 |
比例(%) |
非常完善 |
5 |
62.5 |
比较完善 |
3 |
37.5 |
一般 |
0 |
0 |
不太完善 |
0 |
0 |
完全不完善 |
0 |
0 |
合计 |
8 |
100.0 |
校本课程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场地设施、学生资源与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建设,有着较为明显的学校特色性,这就需要学校在建设校本课程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在参考其他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经验案例时以自身的校园情况为出发点,规划出符合自身的体系内容,开展出更具新颖性的校本课程活动。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里,各校之间的组织交流对激发体育教师们的创新思维及精神有着很大的作用,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良好发展起着推动作业[6]。
在对南海小学8名体育老师进行有效问卷调查后,从表6可知,有8名体育老师对学校排球校本课程建设具备创新意识持非常同意态度,占比100%。
表6 校园排球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意识调查情况
Table 6 Investigation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volleyball curriculum
同意程度 |
人数 |
比例(%) |
非常完善 |
8 |
100 |
比较完善 |
0 |
0 |
一般 |
0 |
0 |
不太完善 |
0 |
0 |
完全不完善 |
0 |
0 |
合计 |
8 |
100.0 |
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南海小学根据各水平的学情构建了相应的单元教学课程,将排球各技术动作分成单元化教学,同时每一段时间开展一次“校长杯”排球赛事体系,给予了学生展示的舞台,除了这些外,还有一系列的创新改革,如校外体育活动的安排、大课间排球操类内容的更新、每天四点半课堂内容的加入,均体现了排球校本课程的内容。
可以看得出南海小学逐渐在排球校本课程的内容加入了符合自身条件情况的创编与创新,将排球真正融入到师生当中,打造为学校品牌。
(1)在国家新课改背景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所学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与原理外,还需要学生能够了解学会并运用项目规则,比以往体育课堂上教会学生技能并练习外突出了“赛”的内容。
(2)学校作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引领者,对于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在目前很多学校中,体育教师还是处于被动输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状态,未能自行思考自身课堂教学是否有需要做出改变,这对学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不利的,这将使得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
(3)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除了需要有相应的器材设施、教师资源和场地保障等,还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体系支持运转。目前部分学校虽然有属于自己的体育校本课程,但是对于相应的课程体系架构,并没有体现出来,而配套的制度体系是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能够正常开展甚至成长的重要保障。
[1] 王峰,郑国华.我国“体教融合”研究的主题、热点与进路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1):44-50.
[2] 楼兰萍.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89-1390.
[3] 陈梅,康莉.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5):11-12.
[4] 谢亚娇.北京市部分小学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5] 张庆新,陈雁飞.新课标视域下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涵、设计依据与要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3):275-282.
[6] 孙姣,盛晓虎.核心素养下排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