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区锦龙小学,深圳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作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学科,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1]。据研究表明,通过合理安排和优化体育教学,可以有效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2]。然而,目前体育教学模式多停留在传统单一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之中,缺乏跨学科协同的实际应用,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其教学潜力[3]。针对这一问题,《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不同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4]。因此,未来的体育教育应当积极探索跨学科的教学策略[5],使之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其学科学习的整合与深化,实现教育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7]。本研究拟通过教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目前坪山区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对跨学科融合的理解结合在课堂中运用的情况,了解目前教师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后续跨学科融合研究奠定基础。
本研究拟通过教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前坪山区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对跨学科融合的理解与目前体育教师开展融合课程的现状,为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提供具体的方案和经验,并推动学生在身体素质和综合发展方面的全面提升。这将为我区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通过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区目前各个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跨学科融合的理解,在课堂中的运用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
(2)对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进行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探讨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问卷填写对象:坪山区内几所学校的学科教师。
访谈对象:坪山区内几所小学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
通过CNKI检索,查阅了近2年20余篇关于体育学科跨学科教学的中文期刊,为本项研究构建了稳固的理论基础。
根据研究需要拟定了访谈提纲,对10名在校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
根据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任务,本着简洁、明晰、易回答的原则设计了本研究的问卷调查表。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率100%。问卷的信效度符合规定要求。
采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对所授学科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是否了解。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完善了学生的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同时细化了实施要求,在内容中新增了跨学科融合部分。根据课程的发展与新时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体育新课标明确要求各门学科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综合性融合课程。
调查结果表明,在纳入调研的50名小学教师中,绝大部分参与者已深入研究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相关学科最新课程标准(详细信息参见表1)。这一现象与调查对象年龄结构的年轻倾向紧密相关。在总共50份调研样本中,36份来自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且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占比较大。这批教育界的新生力量展现出对新鲜思想和前沿理念的高度接纳性。因此,当新的课程标准面世后,这批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主动开展了学习和钻研活动,旨在深入领会国家的教育政策导向,从而更有效地践行以树人育德为核心的教育宗旨。
表 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所授学科新课标普及调查(n=50)
Table 1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Plan 2022 Edition” and survey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ubjects taught (n=50)
是 |
否 |
|
人数 |
47 |
3 |
百分比 |
94% |
6% |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后续的中学、大学学习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2022版新课标出台之前,小学采用广泛的分科教学课堂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劳动、道法,此类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强,学生会对学科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缺少学科之间的交融、很多抽象的知识无法具象化、所学的知识是碎片化的、长期枯燥的学习也可能产生对学科的厌烦等。
2022版新课标就很好地解决了只是碎片化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0%的教师对跨学科融合是有相应了解的,但是非常了解的占比仅仅8%,这也说明了跨学科融合教学这一个新的课程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探讨与研究。(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 2 调查教师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了解程度如何(n=50)
Table 2 Survey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eaching (n=50)
人数 |
百分比(%) |
|
非常了解 |
4 |
8 |
比较了解 |
25 |
50 |
一般了解 |
18 |
36 |
不太了解 |
3 |
6 |
非常不了解 |
0 |
0 |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示范者,只有教师认可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性。通过多元化的知识内容整合,把抽象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融合不同学科内容不重要以及非常不重要的教师占比不到5%。体育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大多数教师眼中,课程融合还是比较必要的。(具体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图 1 教师认为在其他课堂教学中融入体育知识教育的重要程度
Figure 1 Teachers’ belief in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education into other classroom teaching
图 2 教师认为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程度的调查
Figure 2 Survey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other subject knowledge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by teachers
调查结果表明,有86%的教师认为融合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94%的受访教师认为这类课程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加深知识理解,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样比例的教师(94%)指出,综合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增强了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此外,86%的教师强调,综合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来深化知识理解。至于教师自身发展,有68%的教师表示,此类课程有助于扩大其知识范畴,加速职业成长进程。(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图 3 调查教师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认知(n=50)
Figure 3 Survey on teachers’ cogni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eaching (n=50)
目前跨学科融合在教材中没有独立的模块,还需要教师探索,也没有足够的资料能够提供学习。针对这个问题还需要了解当下教师对开展融合课程的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有80%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育资料缺乏设计合理与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有18%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不重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工作,有62%的教师认为对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一知半解,不知道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有58%的教师认为在小学课程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融合课程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难以完成,有66%的教师认为目前自己还没有掌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通过这个调查,了解到大部分教师面临缺少有关跨学科融合的知识培训,并且也没有跨学科融合可借鉴的材料。
图 4 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中,面临哪些问题(n=50)
Figure 4 Problems faced i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eaching practice (n=50)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也尤为重要,教师的自身因素也会影响学科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
图 5 认为影响小学教师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工作的自身因素有哪些(n=50)
Figure 5 What are the self-factors that influenc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o carry out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eaching (n=50)
调查结果表明,有56%的教师认为自身专业素养不足,不具备进行跨学科教学的能力,有16%的教师认为目前缺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44%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育环境墨守成规,缺乏教学创新与教研能力,有60%的教师认为对跨学科教学还是不够了解,有64%的教师认同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但不会运用,有8%的教师漠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图5所示)
本次访谈共计10名小学体育教师,涉及坪山区6所学校。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很认可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容易看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1)跨学科融合手段单一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目前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研究的方向。通过不止一种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利用融合性教学方式,结合两种甚至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然而,在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往往仅被片面地处理。换句话说,寻找更高效、更切实际的解决方案需要借助多视角的知识体系。这一现状揭示出体育跨学科研究中解题路径的不足,尤其是在多样性和精准性方面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2)教师对于其他学科知识面薄弱
小学体育课的目标从淡化竞技能力,走向树立健康意识、培养体育品德。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跨学科融合是当下的教育理念之一,但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于其他学科知识面相对较薄弱,无法很好地将知识面融入体育课堂中,只能简单地通过一些情景导入的方式,把部分通识以及其他学科内容带入体育课堂中,对于深层的学科融合理解程度不够。
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无章可循,教师处于混乱和探索学习阶段,不知道如何有效设计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教学缺乏可以借鉴的教学案例、学习平台和资源等。
从跨学科的视阈探究体育知识领域,体育学科的边缘地带常展现出与其他学科的交集特性。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常常通过情景导入的教学方式带入其他学科内容,但是方式过于单一。在没有很好地理解体育学科融合教学前,教师一般不在课堂中加入其他学科内容。跨学科探索的征程中,面临挑战在于难以驾轻就熟地调动其他学科的智慧,以期深入剖析、充实体育学科的内涵,更无法较好地完善体育学科的知识体系。
(1)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跨学科融合已经成为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跨学科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他们对知识内涵的理解。
(3)目前区内教师培训内容可能未能及时更新,缺乏针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培训,导致教师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4)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存在较大差异,课程整合难度较大。
(5)部分体育教师可能缺乏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难以有效地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
[1] 王建文,黄春蕾.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7):20-21.
[2] 傅岳鸿.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J].亚太教育,2024(2):92-94.
[3] 张文鹏,吴安月,陈一林,等.从问题到实践: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39(3):302-308,3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 马听语.核心素养引领下体育跨学科模式与策略创新[J].田径,2024(6):53-55.
[6] 董鹏,于素梅.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厘定、设计程序与推进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39(1):56-63.
[7] 尹志华,降佳俊,周清源,等.新时代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重点任务与推进策略[J/OL].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4):389-396[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