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153856
Current Downloads: 162142

Study on China Physical Science

ISSN Print:2707-1936
ISSN Online:2707-1944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中韩武术定义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finitions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rtial Arts

Study on China Physical Science / 2024,6(3): 209-218 / 2024-09-24 look362 look472
  • Authors: 雷鹏玉 胡燕 朱召鑫 田学培 袁刚 袁晓辉
  •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雅安
  • Keywords:
    Martial Arts; Definition of concept; Development
    武术; 概念定义; 发展
  • Abstract: 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martial arts have their ow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rtial arts can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This will help to provide mor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rtial arts concepts, we can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martial art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elp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martial arts on a global scale, so tha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and love this traditional sport.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CNKI, Weipu, Wanfang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paper platforms related to the definition of martial arts, analysis from the formation of the background cut, summed up the concept formation backgrou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the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concept. In the origin of Martial Arts concept, Korean Martial Arts concep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read of Martial Arts in ancient China. (2)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pt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rtial arts, which affec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two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tends to show martial arts routines and the meaning of attack and defense,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Korean martial arts tends to take kicking as the leading direction of Taekwondo; (3)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certain deviations in the definition of martial arts concept, but this deviation does not affect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martial arts. Through strengthen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martial arts can be further promoted. 中国和韩国的武术各自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韩武术定义的异同,丰富武术理论体系,深入探讨武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与价值,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通过对中国和韩国武术定义的对比研究,可以找出两国武术的共同点与差异,为武术的国际标准化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一传统运动项目。研究方法:依托知网、维普、万方等国际论文平台上有关武术定义的内容,从形成背景切入进行分析,归纳中韩武术定义形成背景、发展现状的异同。研究结果:(1)中韩武术定义在涵盖内容和发展现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且在定义起源上,韩国武术定义与中国古代武术传播有着密切关系;(2)中韩武术定义存在差异,影响了两国的武术发展现状,中国武术发展倾向于武术套路展示与攻防技击含义,韩国武术发展则倾向于以腿法为主导的跆拳道方向;(3)中国和韩国在武术定义上存在一定偏差,但这种偏差并不影响两国在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两国在武术领域的共同发展。
  • DOI: https://doi.org/10.35534/scps.0603019
  • Cite: 雷鹏玉,胡燕,朱召鑫,等.中韩武术定义的对比研究[J].中国体育研究,2024,6(3):209-218.


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体育活动,在中韩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武术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武术,尤其是跆拳道,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韩两国在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研究两国武术定义的异同,对推动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韩武术定义的比较分析,探讨两国在武术定义、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两国武术定义的形成背景及其发展现状,找出其中的共性与差异,为武术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武术的国际标准化提供参考。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加深对中韩两国武术的理解,促进两国在武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中国传统的武术定义

从“体育”方面界定“武术”定义,将武术的上位定义归结为“体育”。1952年,新成立的国家体委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对武术进行领导,正式将其列入体育范畴,“武术”自此作为稳定的名词沿用至今。1961年纪秋云编著的《武术》指出:“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它具有强筋壮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遗产。”该定义未提及武术的核心内涵即技击性,这是对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批判“唯技击论”的有意回避[1]。

中国对武术的定义较为多元,且有多种起源传说,其中身体说在现今中国武术定义中出现较多。

身体说对武术的定义为:武术是“以具有技击含义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徒手和持械为运动形式,由中华民族创造的人体运动文化”“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围绕技击而展开的徒手和持械的身体运动”。这里给出了武术的总定义,因为此定义有“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限定词,既指明了武术“技击”内涵,又明确了武术的外延是“徒手和持械”,框定了并不宽泛的上位定义“身体运动”,不存在子项兼容现象。

结合众多学者对武术的阐述,武术类著述大都沿用如下定义,即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等功能。”2009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召集学者又给出定义:“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正如有学者所说,这个定义将“武术”归结为“传统体育项目”,强调了武术的“技击性”以及套路、格斗和功法作为运动形式,弥补了先前定义中外延的不足。对武术定义的外延是:武术是指以个体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冷兵器或徒手而进行的套路、格斗以及相关辅助技术练习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人体文化,它既包括军事武术、传统武术和武术运动三个部分,也包括现在王梓伯的实用武术和明清传统武术产生前的民间武术[2]。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体育不能涵盖传统武术,两者交叉而不相属;军事武术属于军事学范畴,与体育无关;武术运动属于体育范畴,两者是包含的关系。

2 韩国的迁移武术定义

在韩国,武术通常被称作武艺、武道等。“武术”“武艺”“武道”这几个词被平等使用,每个名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与中国“武术”定义丰富的发展历史相比,韩国的“武术”定义成型较晚,最早出现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在韩国,过去曾有跆跟、跆跟戏、手搏、拳法等术语,并在《武艺图谱通志》《武艺诸谱》等书籍中出现过“武艺”这一名称。

金大植表示,大部分武艺不仅仅是单纯的格斗技术,还蕴含着与宗教文化相关的内容:“武术是一种非暴力的态度和行动,具备正确的人格,不仅可以发展道德性,还可以体验宗教性神秘。”他还定义道:“武道的特点是,通过移动身体执行方法和坐禅、冥想等禅的方法,沉浸在冥想中进行训练。即,通过佛教重视的精神修炼,发现事物的真实面貌,而不是肤浅的事物。”[3]崔钟三表示:“武道与单纯较量力量和技术优势的西方体育不同,在强调礼仪和道德性的人类教育方面具有新的特点,是一种既包含原始时代存在的力量和技术压制对方的斗争性,同时也包含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教育。”根据金正幸(김정행)的《释武》,可以解释为“用武林长矛征伐,炫耀威势”。在人类为了生存的斗争过程中,利用武器进行征伐,并炫耀其威势的样子变成了文字[4]。杨振方主张:“武道不是内容上完成的封闭定义,而是未完成的开放定义,不仅仅是老庄哲学或禅佛教的语言,而是通过整个东方哲学的世界观、人性观以及教育观的体育解释。”他认为,武道只有将其动作的实际和内在的本质相结合,精进修炼,发现技术时,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5]。

在韩国,人们普遍认为“武术”是中文术语,“武艺”是韩语术语,“武道”是日语术语。最初的战斗技术涉及多种徒手和武器形式,以生存为目的,并不需要哲学和思想。随着形成集体生活,在民族团结和敬天意识中,武术进一步添加了艺术价值,演变为“武艺”。通过武术修炼,发现了真正的自我,追求形而上学的坚持而不战而胜。在绝对的危机状况下,武道强调了达到没有混乱的不动心和大我境界的人际欲望,重视武道和哲学。这一过程从原始武术到现代武术的演变中,可以说是极其自然的文化变迁的时代潮流。韩国自古以来一直将“武艺”这一名称作为包含所有项目的意思。韩民族曾有过乐观、享受风流的高水平生活方式,通过多样的祭天活动和民俗族祭等,将武术升华为艺术境界的天赋能力和武术,不仅仅是单纯的浅薄技术,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发挥对抗外国势力的护国武术力量的“武”和“艺”融合在一起的韩民族古代武术[6]。韩国武艺既不是优先考虑自己技能的中国武术,也不是需要寂静的日本武道,而是给人带来勇气和力量的升高的艺术本身。因此,韩国武艺的定义是:能与传统节奏三拍完美结合,音直恰到好处且顺用,重视与保持对方的一定距离和呼吸,不向对方炫耀自己的技巧,更关心对方。由于广泛接受文化,重新创造为韩国的包容力和创造力,韩国的“武术”“武道”等术语被混用在一起。

3 中韩武术定义之疏异

3.1 武术定义涵盖范围不同

中国和韩国尽管在文化和历史背景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两国对于武术的定义却涵盖了不同的内容。这种差异源于两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演变的不同,也反映出两国在理解和实践武术时各自独特的方式和特点。

在中国的传统定义中,武术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独特特色的运动体系。它涵盖了身体的训练、格斗技巧的掌握以及身心修炼的融合。中国的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技能,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体系,包含了传统哲学、医学、历史和道德规范等多方面的内容[8]。因此,在中国,武术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内涵的综合性运动艺术。

相比之下,韩国的武术定义更侧重于格斗技巧和身体训练方面。韩国武术强调的是通过身体动作和技巧的运用来达到攻击和防御的目的[4]。在韩国,武术被视为一种技艺,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此外,韩国的武术体系也注重实战性和技巧的应用,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的发挥,通过严格的训练和技巧的掌握,使人们能够在格斗中获得优势。同时,韩国的武术教育也重视礼仪和道德规范的培养,通过训练中的规范和仪式,促进学习者尊重和谦逊品质的塑造。

由于中国和韩国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上存在差异,两国的武术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色和风格。将两国对武术定义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中国的武术不仅是一种运动技艺,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古代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审美观念[9]。在武术的实践中,人们不仅锻炼身体,还培养意志、提升自我修养。中国的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强调心灵的修炼和内在的和谐[10]。

表 1 中韩武术定义之疏异

Table 1 The difference in the definition of Chinese and Korean martial arts

特点

中国武术

韩国武术

定义

综合性运动艺术,融合哲学、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内容。注重身心修炼和文化传承。

实战技能和体育竞技项目,强调技术和战斗力的提高。

发展侧重点

强调内外兼修,追求“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注重道德修养。

注重技术和战术的研究,强调力量、速度和实战能力。

国际影响

吸引全球学习者,传播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在国际上,中国和韩国的武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中国的武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学习者和爱好者。而韩国的武术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无论是中国的武术还是韩国的武术,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学习和实践,人们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还可以培养意志、提高自我修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远影响。中国和韩国对武术定义的涵盖内容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身体训练、技巧掌握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这种差异也促使了两国武术体系的独特发展和交流,为世界的武术文化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多样性。

3.2 武术定义发展的侧重点不同

在中国,武术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融合了哲学、文化、艺术和体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技艺。中国武术强调的是内功和外功的平衡发展,注重内外兼修,追求“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既注重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注重创新和发展,使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除了注重内外兼修的哲学思想,还特别强调了武术的道德修养。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锤炼意志的过程。在长期的武术训练中,习武者需要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沉着冷静的心态以及尊重师长、团结互助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修养的培养,使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而在韩国,武术被视为一种实战技能和体育竞技项目。其更加注重技术和战斗力的提升,以实战为核心,注重力量和速度的发挥。在武术的现代化发展中,强调体育竞技元素的融入,使其更具观赏性和竞技性。韩国的武术训练通常包括对各种招式、技巧和战术的深入学习和练习,强调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来提高战斗能力。此外,韩国还注重将武术与现代体育竞技相结合,通过举办国际武术比赛、交流活动等方式,将韩国的武术推向世界。同时,韩国还积极把优秀武术人才输出到国外,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和韩国虽然在武术定义和发展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推动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将武术视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体系,包含传统哲学、医学、历史和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韩国则更侧重于技术和战术的研究以及与现代体育的结合,强调格斗技巧和身体训练。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韩两国的武术在相互交流和融合中不断发展。中国的武术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运动和文化交流的桥梁,而韩国的武术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中国的武术元素,使其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通过积极推动武术的国际化进程,两国的武术在各自的文化和社会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为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中韩两国的武术界还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积极开展武术进校园、进社区的活动,培养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4 中韩武术定义产生不同的归因分析

4.1 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武术形式可能源于原始人类的生存斗争,包括狩猎和战斗,这些活动中的身体技能和战斗技巧可以视为武术的雏形。随着中国武术的发展和演变,它不仅作为自卫和战斗技能而存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医学和人文精神。武术的练习者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还强调心灵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中国武术的多样性和深度使其成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

韩国武术的历史同样悠久,但其发展和表现方式与中国武术有所不同。韩国武术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在统一新罗和高丽时期,武术一直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世纪中叶,跆拳道作为一种现代武术被正式创立,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跆拳道的创立和发展是韩国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结合了传统的韩国武术“跆跟”以及其他东亚武术的技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术形式。

4.2 哲学理解的差异

中国武术的哲学理念是多元而深刻的,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多个流派,主要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和“以柔克刚”理念在武术中具体体现为“追求身体的自然流动和内在力量的培养”,如太极拳中呈现出的柔和与缓慢动作,以及通过放松并顺应对手的力量来制服对方。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礼仪、道德和仁爱。在武术中,这体现为对师徒关系的尊重、对规则的遵守和武德的培养。在佛教中,尤其是禅宗,对武术的影响体现在冥想、内心的平和以及自我控制上。武术练习中的冥想和呼吸练习有助于提高精神集中程度和内在觉察力。

韩国武术的哲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其五大精神原则上,即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除了这些精神原则,韩国武术还强调身心合一,认为身体的训练与精神的修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韩国武术的哲学理念体现出了韩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精神,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道德教育的载体。通过武术的练习,韩国人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加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社会公民。

总的来说,中国武术和韩国跆拳道虽然都是东亚武术的代表,但它们在历史起源、文化背景、哲学理念以及技术特点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也是它们独特魅力的具体体现。

5 小结

本文对中韩两国武术定义进行了比较研究。中国的武术定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涵盖了身体训练、格斗技巧、身心修炼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体系。而韩国的武术定义则更加注重格斗技巧和身体训练,同时融合了现代体育元素和道德礼仪。在两国的武术发展过程中,中国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推动武术的国际化;而韩国则在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强调技术与战术的研究,以及与现代体育的结合。尽管两国在武术定义上的认知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也促成了各自武术的独特发展。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合作,中韩两国在武术领域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为世界武术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纪秋云主编.武术(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梓伯,孙富强,张洪义.从明清之际思想史探讨武术史发展变动[C]//首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论坛,2023-12-30.

[3] Kim Dae-sik,Kim Young-hwan.体育哲学[M].首尔:Nanam Sinseo,1983.

[4] 金钟亨.Mudoron[M].首尔:Daehan Media,1997.

[5] 杨金邦.解放后韩国跆拳道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D].首尔:首尔国立大学硕士论文,1986.

[6] 东京教育大学车身实验室.世界体育史[M].东京:东京教育大学,1974.

[7] 林东圭.韩国传统武术[M].首尔:Hakminsa,1990.

[8] 余金虹,苏水军.浅论学校武术的发展趋势——基于不同版本教材的武术定义[J].中华武术(研究),2017,6(3):50-52,84.

[9] 吕卫东.武术定义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思考[J].考试周刊,2011(91):130-13.

[10] 李连杰.武术的定义[J].武当,2009(10):1.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