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978828
Current Downloads: 517828

Education Study

ISSN Print:2707-0611
ISSN Online:2707-062X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新质生产力理念下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要素及实现探索

Exploration of Key El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Winter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under the Concep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ducation Study / 2025,7(7): 763-767 / 2025-07-17 look293 look218
  • Authors: 傅佳
  • Information:
    嘉应学院体育学院,梅州
  •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Winter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Practical pathways
    新质生产力; 冰雪运动; 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路径
  •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nation’s heightened emphasis on winter sports and the call for “300 million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winter sports”, this study employs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literature analysis, expert interviews, logical reasoning,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egrat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winter sports in China, existing challenges i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impac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on the operation of schoolbased winter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s, it explores the key elements and operational cases of such systems under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framework. The research identifies five core elements for constructing a winter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under this concep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mechanisms,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al platforms, and teaching teams. Empirical case studies reveal that schools should leverage their unique educational strengths, prioritize competency development, adopt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athways, and drive innovation through practical initiativ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n winter sports. By implementing a multidimensional cultivation system covering theoretical instruction, practical training, competitive activities, and social services, schools can foster students’ holistic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sustained talent support for building China into a winter sports power. 本研究立足于国家对冰雪运动的高度重视以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采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逻辑推理和实证调查等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现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新质生产力对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运行的影响等,探究了新质生产力理念下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要素及其运行案例。研究认为,该体系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实践平台与教学团队等五个方面。从实践案例发现,学校培养冰雪运动人才要立足自身办学特色,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创新实践为抓手,多措并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冰雪人才。通过构建并运行覆盖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竞赛活动、社会服务等多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冰雪强国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 DOI: https://doi.org/10.35534/es.0707145
  • Cite: 傅佳.新质生产力理念下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要素及实现探索[J].教育研讨,2025,7(7):763-767.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冰雪运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冰雪运动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冰雪运动作为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1]。学校作为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当主动发掘和利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新动能,不断优化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2]。在新质生产力理念框架下,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构建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校企联合培养、校俱融合发展、能力本位培养等模式对于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2,3]。迄今为止,全国共有35所高校开设了冰雪运动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3728人,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储备日益丰富[1]。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仍存在培养模式单一、产教融合不够、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迫切需要从新质生产力理念出发,重构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将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理念内涵,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对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并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推动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1 新质生产力理念及其对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1 新质生产力理念解析

新质生产力是以信息和创新为核心生产要素,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生产力形式。其旨在通过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同步提升。新质生产力理念强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科技、经济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促进[4]。这一理念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指明了生产力发展的新内涵、新方向[4]。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其更加注重生产要素的无形化、软实力化和高附加值化。在新质生产力理念下,知识、信息、技术等无形生产要素逐渐成为生产力提升的关键推动力。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资源。因此,新质生产力理念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5]

1.2 新质生产力对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传统的“单一知识型、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需求[6]。面向新质生产力需求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7]。冰雪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在新时代背景下,其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新质生产力要求冰雪运动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冰雪运动持续发展的关键[8]。然而,目前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创新能力总体不足,创新型人才匮乏,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创新型人才。

其次,新质生产力要求冰雪运动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随着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岗位需求,需要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9]。这就要求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再次,新质生产力要求冰雪运动人才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能力。随着我国冰雪运动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国际化教育,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应在符合国家外教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最后,新质生产力要求加强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冰雪文化是冰雪运动的精神内核,是凝聚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5]。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冰雪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冰雪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在传承优秀冰雪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赋予冰雪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增强冰雪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之,新质生产力对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素质、国际化视野和文化传承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冰雪运动人才。

2 新质生产力理念下我国学校冰雪运动教育方向

2.1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正在不断夯实。一方面,冰雪运动逐渐渗透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显著增加。据相关统计,2019年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接近5000万人次[10]。另一方面,国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冰雪运动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群众冰雪运动[11]。在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积极开展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如“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等,进一步扩大了冰雪运动的影响力。

冰雪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室内滑冰场由2000年的30余座发展到2019年的超过200座,滑雪场由20余座发展到700余座[12]。尤其是在京津冀、东北、新疆等传统冰雪大省,冰雪场馆和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同时,南方众多城市也兴建了大量室内冰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冰雪运动的地域限制。冰雪运动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为人们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随着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冰雪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据测算,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3865亿元,已形成了集冰雪竞技表演、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制造等业态为一体的庞大产业链[13]。特别是冰雪旅游异军突起,催生出大量与冰雪相关的旅游新产品,如冰雪嘉年华、冰雕展览等,极大丰富了冰雪运动的内涵。产业化发展反过来又为冰雪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形成良性互动。

总的来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冰雪运动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无论是群众参与度、场地设施建设,还是产业规模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为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作为培养青少年的主阵地,应该顺应这一趋势,积极探索将冰雪运动引入校园体育的有效路径,培养学生终身参与冰雪运动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学校教育、社会支持、产业发展实现协同联动,我国的冰雪运动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学校冰雪运动教育发展方向

学校冰雪运动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冰雪运动对场地设施有较高要求,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14]。其次,学校制定的体育设施使用规则,能够帮助学生遵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对冰雪运动的认知[14]。再者,冰雪运动蕴含竞技体育元素,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释放过剩精力,体验竞技的乐趣。但竞技体育须满足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才能充分展现其生命力[15]。因此,在新质生产力理念下,现代科技为学校冰雪运动教育发展提供了方向选择,开拓了创新冰雪运动教育新思路。

首先,引入仿真模拟技术,结合现代信息媒介,形成新的思想。例如通过仿真模拟技术,结合多媒体投影仪、全景屏幕等设备,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滑冰、滑雪的运动状态,弥补硬件条件不足的局限6]

其次,学科融合教育。例如,利用力学、动力学等相关知识,对滑冰、滑雪的标准动作进行模拟动画演示,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呈现,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和感官体验[6]。冰雪运动突出展现了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胆识和意志,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学校冰雪运动教育引入少数民族传统冰雪文化。例如借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满族滑冰、朝鲜族坐爬犁、鄂温克族滑雪等,这些项目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富含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具备较强的健身性[12]。将民族传统冰雪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冬季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还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总之,学校冰雪运动教育应立足自身特点,整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体育人才,为国家冰雪运动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 新质生产力理念下我国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关键要素

3.1 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构建体系框架需要以有效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以提升从业能力为目标,与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有所不同,更强调对学生实际从业能力的提升,以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为基础,构建全面综合的理论体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成长[3]。构建新质生产力理念下的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吸收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合理内涵,围绕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冰雪运动人才,人才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需求导向原则,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冰雪产业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
[9]。其次,要坚持协同创新原则,发挥不同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各自优势,建立多元协同、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再次,要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最后,要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原则,发挥冰雪体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冰雪运动人才5]

总之,构建新质生产力理念下的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明确关键要素,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冰雪运动人才。这对于促进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2 我国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新质生产力理念下的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需要明确几个关键要素。

一是培养目标,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冰雪运动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要对应到新质生产力理念下对人才的新要求,在冰雪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新技术应用、创新创业等能力培养[1]

二是培养内容,要根据冰雪运动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上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合科学训练、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提升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创新性与适应性[3]

三是培养模式,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要注重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模式,与冰雪产业发展相结合,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16]

四是师资队伍,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根据师资队伍的各自特长,优化教师资源,合理组建冰雪运动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既要引进冰雪运动领域的专业人才,也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企业实践、学术进修等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创新研究水平。甚至还应引入国际化师资,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五是实践平台,要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16]。实践平台的建设是关键,需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创新实验室,建立起“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创新研究”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5]。只有明确了这些关键要素,才能构建起完善的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人才培养效能需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另一方面,要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第三方评估等多元评价,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此外,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根据社会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4 新质生产力理念下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实践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一些体育院校通过与北京冬奥组委合作,为冬奥提供志愿者服务,参与赛事组织、场馆运营、竞赛指导等工作,在服务保障冬奥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实战型冰雪人才。学生通过深度参与冬奥实践,熟悉了国际赛事流程,提升了专业技能与语言交流能力,对未来从事冰雪相关工作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总之,相关院校要立足自身办学特色,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创新实践为抓手,多措并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冰雪人才。通过构建覆盖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竞赛活动、社会服务等多维度的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冰雪强国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1)构建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某体育院校为代表的冰雪教育单位,开发出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即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培养冰雪人才[9]。该体育院校与某知名滑雪场合作共建滑雪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在冰雪理论教学、基础技能训练方面的优势,结合企业在专业实操技能、行业应用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特色课程。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滑雪器材、训练场地、技术指导等资源,学校利用自身的滑雪模拟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基础技能训练。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与场地实操训练相结合,培养了一批掌握扎实理论基础与过硬实践技能的优秀冰雪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

(2)更加注重人文精神教育在冰雪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除了专业技能培养,该体育院校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人文精神教育[15]。其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冰雪运动教学全过程,在冰雪技能训练的同时,通过讲授奥林匹克精神、冰雪运动发展历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拼搏进取精神。学院还开设了冰雪艺术欣赏、冰雪文化创意等人文通识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不仅技术过硬,而且精神面貌饱满、仪态大方得体,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综合素养。

(3)多举措促进冰雪运动师资力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该体育院校面临着冰雪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实训场地资源有限等制约因素[9]。针对这一难题,其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冰雪教练,选派教师赴国外知名冰雪院校进修。学院还与多家冰雪场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学院的冰雪师资力量得到极大增强,学生的训练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

国内一些体育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在冰雪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校企合作、注重素质培养等多种特色做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高校冰雪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进一步创新理念、优化体系、拓宽路径,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应加强院校间的协同创新,建立多方联动的冰雪人才培养新机制,为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5 小结

新质生产力理念下的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运行应围绕满足冰雪产业发展需求、培育高层次专业人才这一目标,立足科学性、系统性原则,重点把握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培养过程质量控制等关键要素。在实践路径方面,需建立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之,在新质生产力理念引领下,学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培养体系,创新实践路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冰雪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朱佳滨,姚小林.新时代我国冰雪体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12-16.

[2] 郝思田.欧美冰雪运动强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开展的启示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0.

[3] 张雪婷.能力本位教学视角下冰雪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学与财富,2021(2):333-334.

[4] 朱仁华.新实体经济[J].浙商,2017:10-11.

[5] 王雷.基于冰雪体育教育的文化传承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

[6] 于建志,王麟.冰雪元素在高校中的体现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9:1,3.

[7] 金承哲,刘树民.新时代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道路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4-8.

[8] 高佳佳,王伟平.体育院校教学中加强冰雪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3.

[9] 王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体育院校冰雪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21.

[10] 田晶晶.冬奥会背景下冰雪运动进校园路径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

[11] 李书成.太原市中学冰雪运动进校园现状及推广策略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21.

[12] 王麟,王松岩.大众冰雪体育文化意识培养与建设[J].冰雪运动,2020:4.

[13] 王婷婷.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与推广策略[J].环球首映,2020:71-72.

[14] 杨光惠.高校冰雪运动项目发展的困境与策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3.

[15] 杨丽,刘传勤.冰雪运动对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J].体育师友,2019:31-32.

[16] 刘健,李兵,曲洪刚.以实习实践基地为依托培养滑雪产业核心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拳击与格斗,2018:2.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