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616211
Current Downloads: 275354

Linguistics

ISSN Print:2707-2622
ISSN Online:2707-2630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目的论视角下外宣材料中汉语四字格表达的英译研究

A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Phrases in Public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Linguistics / 2021,3(2): 421-432 / 2021-05-21 look7035 look929
  • Authors: 潘海霞
  • Information: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
  • Keywords:
    Skopos theory; Public materials; Four-character phrase;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目的论; 外宣材料; 四字格; 英译
  • Abstract: Publicity materials are an important way fo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China’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ajor policies. It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phrases, which put high demands on the translator when transla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we use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literal annotation, omission and paraphrase to stud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phras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English translation propaganda. 外宣材料是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发展方略和大政方针的重要途径。其中包含大量的汉语四字格在翻译时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目的论视角出发,运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法、省译法和释义法研究四字格的英译,从而为相关的英译宣传提供借鉴。
  • DOI: https://doi.org/10.35534/lin.0302023
  • Cite: 潘海霞.目的论视角下外宣材料中汉语四字格表达的英译研究——以 2020 年 10 月—12 月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为例[J].语言学,2021,3(2):421-432.


1 目的论

1.1 目的论概述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并逐步深化。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是德国翻译目的学派重要创始人,提出目的论(Skopos Theory)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功能主义“目的论”主张,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在特定情形下发生的有意图和有目的的行为。[1]他和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原理》(Grundlegung einen allgeminen Translation stheorie,1984)一书对该理论的基本架构进行阐述。“skopos”一词来自希腊语,指行为的目标、功能或意图。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即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2]

之后,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逐步完善这一理论,将“忠诚”的概念引入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解决翻译中文化特性的问题。她认为目的论的首要观点—目的或功能是影响译者决定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是翻译中的普遍理论,并没有涉及惯例(Convention)。[2]目的论推翻了原文的权威地位,使译者摆脱了对等论的羁绊,在翻译史上有重要的成就,在翻译教学和译员培训方面成就突出,在商业文本和政治文本的翻译中取得了较大成就。

1.2 目的论核心原则

目的论指出,翻译作为一个有目的的翻译行为,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是首要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

1.2.1 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该原则是指译者应该根据译本要达到的目的来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3]“目的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概括为三种,即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4]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也就是说,翻译是由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决定的。因此,译者应明确特定的翻译目的,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在任何翻译过程中,目的原则都是最高原则。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中,外交部发言人通过记者的提问了解国内外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并通过解答这些问题表明中方立场和态度。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树立大国形象。在对中文四字格表达英译时,根据目的原则,运用正确的翻译方法,让全世界的人认识了解中国。

1.2.2 连贯原则

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5]具体来说,连贯原则就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考虑到接受者的文化背景,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使得译文能够使受众体接受并理解,进而获得和源语接受者相同的体验。[6]

不同的语言环境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英文两种语言存在诸多差异和不同,因此译员在进行外交部发言人例行记者会翻译时,必须时刻考虑英语中的逻辑与表达习惯,让接受者了解原文要表达的信息。

1.2.3 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需要原文与译文符合语际连贯一致。这是指译文和原文之间也要有连贯性。忠实原则的实现取决于三个因素:源语的目的、译者对源语的理解以及译者基于这种理解对源语进行的解码。[6]译文的忠实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服从于目的性原则。[7]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作为正式严肃的外交场合,对发言人讲话的翻译要坚持忠实原则,让外国人民看到一个政治立场坚定的中国。

1.3 目的论应用研究综述

翻译目的论是当代德国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应用十分广泛。自1987年该派理论介绍到中国以来,有关翻译目的论的文章很多。据知网数据统计,共收录13153篇关于“目的论”的文献,2017年发表的数量最多,有1160篇。近两年的研究数量虽有所下降,但我国对翻译目的论的研究还是十分重视。翻译目的论基本上属于一种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它将研究焦点从译文和原文的关系转移到译文的预期效果,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增加了新的研究视角。[5]

2 外宣类材料中四字格概述

汉语的四字格在人们的言语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在外宣材料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用以表达强烈的国家态度等,如指手画脚、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所以译者要把握分寸,提高政治敏感性,才能避免在日常工作中犯原则性、事实性错误。[8]

2.1 四字格的定义

四字格一词最早出现在陆志伟先生的《汉语的并立四字格》,对于四字格的具体定义、范畴等问题的讨论是在此之后的其他学者著作中相继完善的。[9]《语言学名词》中将四字格定义为由四个音节组成的词或短语。包括四音节的单纯词、合成词、成语、固定短语和自由短语。

广义上研究的四字格,主要包括两部分。一类是汉语成语和熟语的四字格;另一类是普通四字格,且无固定结构和用法,可以起到四字成语一样的表意作用。

2.2 外宣类材料中四字格的类别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通常用到汉语中传统上固有的四字格来表达语义,其中包括成语和非成语。此外还包括政治类术语,如10月1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中发言人指出,“近日,美国务卿蓬佩奥等高官称,有中国大量投资的交易不是好交易,需警惕‘一带一路’制造的‘债务陷阱’。”“一带一路”一词在外宣类材料中出现多次,该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对政治类术语进行翻译时,不能任意删字,当然也不能任意加字,或者离开原文自由发挥。[10]我们必须关注、了解国家政治生活,具备政治敏感性,为准确提出新的译文做好准备。[11]

2.3 外宣类材料中四字格的运用特点

外宣类材料,像政府工作报告、发言人讲话等经常使用四字格表达,对当前的政治背景、国际局势和社会情况进行总结。如10月12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讲话中提到的“只有全球齐心协力、共担责任,才能赢得疫情防控斗争的胜利”,其中的“齐心协力、共担责任”四字格表达就是对当前疫情状态下,我们应保持的态度的总结概括。通常也会连用两个四字格表明中方对某一问题的立场、观点和看法。如10月1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讲话中提到“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日前接受媒体采访,应询就中加关系以及涉港、涉疆等问题阐明中方立场,完全正当、无可非议!”,其中的“完全正当、无可非议”明确表明了中方对待上述问题的态度,立场坚定不移。

四字格表达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具有文字简洁、凝练,结构对称严谨,语调和谐、悦耳,蕴意丰富、形象等特征,同时,它又以其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修辞多样显示出一种强大的表现力,具有中国古代汉语文字的“活化石”美誉。

3 目的论视角下外宣类材料中汉语四字格表达的英译研究

外宣翻译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还要熟知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12]以2020年10月—12月华春莹、赵立坚和汪文斌主持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发言为例,这其中出现了很多四字格表达。所统计的四字词语均出自199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成语熟语字典》。据统计的232个四字格表达中,笔者通过认真研读原文与英译文的对照,发现对四字格表达的翻译主要采取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法、省译法和释义法。其中用直译法进行翻译的四字格最多,如表1所示(见表1)。

表1 四字格表达译法数量统计

Table 1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Translation Methods of Four-character Phrases

译法

直译法

意译法

直译加注法

省译法

释义法

数量

160

17

6

40

9

3.1 直译法

翻译目的论明确了译者的责任,译文必须能够达到既定的目的。[13]直译法能将四字格的原本意思直接地表达出来,充分传播源语文化,主要适用于一些字面词义简单、文化背景简单的四字词语,如遮遮掩掩、劣迹斑斑、举世瞩目等。

例1:中国开展对非合作一向光明磊落,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10.12)

译文:China has always been aboveboard in its cooperation with Africa, never interfering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African countries or attaching any political strings.

例1是赵立坚回答指出我们处理非洲债务问题所坚持的原则。此例句中的“光明磊落”一词,现代汉语中就是形容胸怀坦白、正直无私,所以它在英译时直接译为“aboveboard”与之对应,符合译文的交际目的原则,让所有人知道中国的外交原则,即绝不干涉他国内政。译入语接受者能在其情境和文化中理解这个四字格表达时,我们就可以根据目的论视角下的目的原则,把四字词语的意思直接译出。

例2:同时,只有切实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则,中加关系才能行稳致远。(10.14)

译文:However, only through mutual respect and equal treatment can such bilateral relations achieve steady and stable growth.

例2是赵立坚针对加方对孟晚舟案件信息披露的态度予以的回应,希望我们通过秉持这种原则,让中加关系早日重回正轨。例句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字面意义简单,所以英译时直译为and连接的并列短语“mutual respect and equal treatment”保持了句式平衡,基于翻译目的,我们一般采用直译法来达到传播我国外交原则的目的。

例3:美国一小撮政客挑动意识形态对立,是蓄意在把世界引向一场“新冷战”,是麦卡锡主义死灰复燃。这有违历史潮流,不得人心,也注定失败。(10.22)

译文:By hyping up ideological confrontation, a small group of U.S. politicians are trying to drag the world into a new Cold War. It is against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o revive McCarthyism, an unpopular act that is doomed to fail.

例3中死灰复燃,出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死灰独不复然乎”(然:古同“燃”),意思是熄灭的火会灰重新燃烧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所以此处英译时根据目的论原则,为达到交际目的,直译为“revive”即可直接表达词义内涵,指明美国一小撮政客声明中国威胁到其他国家所走的道路,是一种旧有的恶势力重新的兴起。通过直译有利于帮助读者更容易领会源语的意思,也更完整地保存了源语的风貌,这也符合翻译目的论里的忠实性原则。

3.2 意译法

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汉语成语,无法用直译法直接表述出来,我们采用意译法将成语的意思表达清楚。所谓意译,即译者用与原文不同的形式,但可表达出其内涵含义的翻译策略,注重于目的语读者信息的接收。

例4:中方敦促美方立即改弦更张、纠正错误,停止对中国媒体的政治打压和无理限制。(10.22)

译文:China urges the United States to immediately change course, correct mistakes, and stop the political oppression and senseless restrictions against Chinese media outlets.

例4中“改弦更张”这一成语如果直译为“replace the old string and install a new one”,那么外国读者很难弄清楚这个成语要表达的含义。改弦更张出自《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做法等。所以结合语境,“改弦更张”英译为“change course”,符合交际目的原则,让外国读者明白美方政治打压和无理限制中方媒体,对此中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美方必须立刻停止这种做法。

例5:难道有人以“莫须有”罪名对中国口诛笔伐时可以如狼似虎,而中方却只能做“沉默的羔羊”吗?(12.10)

译文:Do they think that China has no choice but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while they are unscrupulously lashing out at the country with trumped-up charges?

例5是华春莹对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同个别国家发生一些事情的回应。“如狼似虎”这一成语,如果直译为“be fierce as tigers and wolves”像虎狼一样凶恶残暴,在句子中就理解不通。根据目的论原则,为了让读者理解“如狼似虎”,我们结合语境把这个成语意译为“unscrupulously”肆无忌惮地,指明个别国家的无端报道。基于目的论视角,这样的英译达到了译者的目的和译文的交际目的。

例6:希望并相信双方会相向而行,推动共同开发不断取得积极进进展。(10.16)

译文:We hope the two sides will work together for new progress in the joint exploration.

例6是赵立坚对路透社记者关于“中方是否将继续同菲方推进油气开发合作的协商?”等问题的相关回答,赵立坚表示两国已对此达成共识。所以基于此愿景中的“相向而行”一词,如果直译为“in an opposite direction”会引起误解,在政治、外交问题叙述时,常用“相向而行”来表达双方具有共同目标或共同愿景,有共识等共性标识,所以结合语境,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译文的交际目的,此处意译为“work together”。通过巧妙的“施压”,揉进自己的价值理念和希望影响受众的内容,这可以引导西方受众正确认识中国及中国文化。[14]此外,还符合连贯原则,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相向而行”意译为“work together”更能让目的语读者接受并理解,进而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体验。

3.3 直译加注法

直译加注法指的是由于英汉两种语系存在许多文化差异,直译时,将汉语的一些表达翻译成英文之后,会造成理解的偏差,让读者感到困惑,因而无法充分了解说话者的真实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直译时通常要采用加注法来弥补这种语义空缺。加注的内容可以是原文的相关背景,也可以是某些特色词语的解释。

例7: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10.23)

译文:It tells the world with iron-clad facts that any country or any army, no matter how powerful, if standing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trend of the times, bullying the weak, pursues a regressive agenda and expansion, will inevitably run into bumps and bruises.

例7中倒行逆施这一特色四字词语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指做事违背常理,但现在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所以没简单直译为“act perversely”这里再结合语境,根据目的论原则,结合内部连贯原则,此处英译为“purse a regressive agenda”来解释清楚这一四字格表达的意思,让读者明白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必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3.4 省译法

汉译英中经常会出现省译,目的是省略重复出现的内容,避免译文冗长。外宣材料中的四字词语在英译时也会出现省译。

例8: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假装视而不见,或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加以抵制,都违背了历史规律。(10.9)

译文:President Xi Jinping also pointed out that burying one’s head in the sand like an ostrich in the f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r trying to fight it with Don Quixote’s lance goes against the trend of history.

例8是华春莹在答人民日报记者问关于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时提出的重大理念主张。“视而不见”在现代汉语中用来形容对看到的事情漫不经心,不重视。前文提到“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这一比喻和“视而不见”要表达的语意重复,所以为避免英语句子冗长,英译时对汉语中的四字格表达进行省译。符合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保证了译文的简洁,让目的语读者知晓要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潮流,达到交际目的。

例9:如果说中国威胁了它的自由,那么中国威胁的就是美国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干涉他国内政、损害别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自由。(12.4)近期我们屡屡听到澳方以所谓“受害者”自居,不断对中方进行影射、指责,这完全是混淆视听、倒打一耙。中方对此绝不接受。(12.15)

译文:If he says that China is undermining the country’s freedom, he means that China is undermining the freedom of the US to do whatever it wants to others, to interfere in others’ internal affairs, and to trample on others’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12.4) Recently we’ve seen many reports in which Australia dresses up as a victim, pointing an accusing finger at China, directly or by insinuation. This move is meant to confound the public and we will never accept it. (12.15)

例9中华春莹和汪文斌发言时的两个例句,都出现了两个四字成语连用的情况,尤其在回答一些国际问题时,发言人会强调中方的立场和态度,这种四字成语连用的现象更常见。“为所欲为、肆无忌惮”都有任意妄为、都有想做什么做什么之意,所以在翻译时为避免语义重复会省略一个四字词语,只译为“do whatever it wants”。同样,“混淆视听、倒打一耙”虽然词意上有差别,但都有“混淆是非”的意思,所以在英译时只翻译一个成语的意思“confound the public”即可。这符合交际的目的原则,让目的语读者清楚知道中方立场。也符合连贯原则,让目的与读者感受到源语读者有相同的体验,中方在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3.5 释义法

释义法在翻译政策类四字格词语时应用广泛。采用释义法将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加充实地展示给读者,进而达到翻译传达信息的目的。

例10:我们要正告美方,中国政府反对美方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12.8)

译文:We have this solemn message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firmly determined to oppose U.S. interference in Hong Kong affairs, to uphold China’s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and to implement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例10中“一国两制”是我们外宣类材料中的常见词汇,这里的“国”译为“country”而没有译为“state”,因为“country”侧重于“地理/国土”概念,而“state”强调“政权/政权实体”。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英译时译者要进行准确的释义。基于目的论原则,把“一国两制”翻译为“one country, two systems”,准确传达了语言文化信息,向读者清楚解释了四字格表达的意思,符合译者的目的以及翻译要达到的目的和忠实原则。我们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国策。在翻译这类词汇时,要掌握其内在含义及其要表达的精神,用简洁的英文完全正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15]

综上所述,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的汉语四字格表达更多采用直译法进行英译,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让目的语读者领略异国情调。这也体现了我们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自信越来越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4 结语

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国,所以译者在翻译外宣类材料时必须熟练运用目的论视角下各种翻译方法,尤其是在翻译汉语四字格表达时,更要传播好中华文化,从而让世界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 车明明.德国功能主义理论之辩证思考:贡献与局限[J].上海翻译,2015(4):70-75.

[2]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

[3] 蒙家宜.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政论外宣翻译策略探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4] 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 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8-50.

[6] 陈彦丰.目的论视角下外事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7] 淡晓红;何伟.国际标准化文件的特点及其翻译的“标准化”[J].上海翻译,2017(5):21-26+95.

[8] 刘奎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英译探析[J].中国翻译,2021,42(1):139-146.

[9] 张炜.释意理论视域下的汉语四字格口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10] 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3(3):18-22.

[11] 贾毓玲.对中央文献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11,32(1):78-81.

[12]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对外大传播,2004(9):4-6.

[13] 张南峰.走出死胡同 建立翻译学[J].中国翻译,1995.

[14] 陈小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中国翻译,2013,34(2):95-100.

[15] 卢敏.如何做好中央文献翻译工作[J].中国翻译,2002(5):50-53.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