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268427
Current Downloads: 1489401

Psychology of China

ISSN Print: 2664-1798
ISSN Online: 2664-1801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 Attachment, Social Distance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of China / 2025,7(7): 943-946 / 2025-07-31 look161 look87
  • Authors: 王静阳 宋思瑶 程科
  • Information:
    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成都
  •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et attachment; Social distance; Altruistic behavior
    大学生; 宠物依恋; 社会距离; 利他行为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 attachment, social distance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hrough Questionstar and a total of 167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Pet Attachment Scale (LAPS), the Self-Other Overlap Scale (IO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Altruistic Behavior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ocial dis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trangers on the birthplace. (2)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t attac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 time of owning pets. (3)College students’ altruistic behavior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t attachment and social distance to acquaintances, respectively. (4)College students’ pet attachment and social distance to acquaintances were able to positively predict altruistic behaviors. Conclusion The higher the pet attachment and the closer the social distance to acquainta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higher the tendency of altruistic behavior. 目的:探讨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与利他行为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共收集有效样本167个。采用宠物依恋量表(LAPS)、自我-他人重叠量表(IOS)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对陌生人的社会距离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宠物依恋程度与其饲养时长呈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利他行为分别和宠物依恋、对熟人的社会距离呈显著正相关;(4)大学生宠物依恋和对熟人的社会距离能够正向预测利他行为。结论:大学生宠物依恋越高、对熟人的社会距离越近,利他行为倾向就越高。
  • DOI: https://doi.org/10.35534/pc.0707151
  • Cite: 王静阳, 宋思瑶, 程科. (2025). 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中国心理学前沿, 7 (7), 943-946.


宠物依恋是指个人与其宠物之间强烈的一种亲密的心理互动及持久的情感联结(杨懿蓉,2021)。宠物依恋不仅直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产生影响,还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邹蓉 等,2022)。饲养宠物能够培养个体的养育责任感(卢娜娜,李桂平,2017)。作为心理距离的关键维度,社会距离体现在人际关系中的亲疏差异,例如自我与他者、熟识者与陌生者、内群体成员与外群体成员之间的区别。这种差异反映了人际互动的亲疏感知模式,其中前者通常被视为亲密关系的表征,而后者则被归为疏远关系的范畴(徐杰 等,2017)。社会距离的减小可以增加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行为(Fox D,2008)。利他行为是指个体出于自愿帮助他人且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其目的在于为他人谋利,而不考虑个人贡献是否获得回报(刘晓敏,2000)。对于大学生而言,利他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李露 等,2018),能够带来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缓解负面情绪,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培养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少有研究探求宠物依恋和社会距离与利他行为之间的联系,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创新性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利用问卷星网站的样本服务开展问卷发放工作,总计回收样本171份。在对样本进行筛选时,将胡乱填答的样本(例如答错探测试题的)予以剔除,剩余有效样本167个。其中女性占比72.28%。

1.2 研究工具

1.2.1 宠物依恋量表

采用由周霞、郑日昌等人共同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量表问卷进行测量(周霞,郑日昌,傅纳,2010),共23个项目,包含一般依恋、人际替代、宠物地位三个维度,采用4点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4(“非常同意”),其中第8、21题两道反向计分,分数越高代表对宠物的依恋水平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7,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1.2.2 自我—他人重叠量表

采用阿瑟·阿伦(Aron)等编制的自我—他人重叠量表(Aron A et al.,1992),采用7级评分,1表示“完全不重叠”,7表示“几乎完全重叠”,得分越高,表明被试与他人关系越亲密。本研究将社会距离划分为与熟人和陌生人的社会距离两类,分别让被试作答。

1.2.3 利他行为问卷

采用李艳红编制的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进行测量(李艳芳,2008),包括利他行为责任性、尊重和关心他人、关心和关注自己、利他行为表现、利己性行为和观念五个维度,所有项目均采用7点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总分越高表示利他行为水平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3,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6.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因子数量超过1个,其中首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6.33%,未达到40%的临界值,说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2 宠物依恋、社会距离、利他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对大学生的社会距离感知存在显著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相较于城镇生源大学生在对陌生人的社会距离上得分更高,如表1所示。养宠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宠物依恋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养宠时间越长的大学生宠物依恋得分越高,养宠物时间超过一年的大学生得分最高。

表 1 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的差异分析

Table 1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pet attachment, social distancing,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变量 分类 宠物依恋 对熟人的社会距离 对陌生人的社会距离 利他行为
生源地 城镇 74.64±10.44 -0.03±0.99 -0.25±0.83 108.73±13.65
农村 74.32±9.15 0.04±1.02 0.30±1.11 107.36±13.14
t 0.209 -0.494 -3.733** 0.655
养宠时间 1个月~3个月 73.50±9.25 0.29±0.92 0.12±1.09 105.08±10.85
3个月~6个月 70.18±11.21 -0.03±1.00 -0.06±0.86 112.86±12.82
6个月~1年 72.2±8.44 0.11±1.10 0.09±1.11 106.23±13.24
1年~3年 73.96±10.31 0.11±0.95 -0.25±0.66 108.46±13.26
3年以上 77.49±9.37 -0.18±0.99 0.03±1.06 108.36±14.40
F 3.258* 1.292 0.561 1.160

注:*p<0.05,**p<0.01,***p<0.001,下同。

2.3 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的相关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大学生宠物依恋与利他行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大学生对熟人的社会距离与对陌生人的社会距离呈显著正相关(p<0.01),大学生对熟人的社会距离与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01)。

表 2 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的相关分析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et attachment, social distancing,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项目 1 2 3 4
1.宠物依恋 1
2.对熟人的社会距离 0.134 1
3.对陌生人的社会距离 0.073 0.202** 1
4.利他行为 0.286*** 0.236** 0.087 1

2.4 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变量关系,对宠物依恋、对熟人的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进行回归预测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大学生宠物依恋、对熟人的社会距离能显著正向预测利他行为,对利他行为变异的共同解释率为11.1%。

表 3 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的回归分析

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et attachment, social distancing,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因变量 预测变量 β t R2 F
利他行为 宠物依恋 0.260 3.519 0.111 11.403***
对熟人的社会距离 0.203 2.747

3 讨论

3.1 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社会距离在生源地上存在差异。相较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陌生人的社会距离更近。农村相较于城镇通常有更强的互助传统和开放性,这可能使得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陌生人有更高的信任倾向;农村大学生进入城市环境后,可能因为城乡文化产生疏离感,进而选择通过扩大社交范围来增强归属感(陈健源,2013)。相比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更强的社交意愿,更愿意去亲近和信任陌生人。

大学生宠物依恋在养宠时间上存在差异。饲养时长为1~3年及3年以上的被试群体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宠物依恋(周慧超,2021)。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宠物的关系共同经历越来越丰富,人宠关系日益亲密,在人与宠物间形成了持久的情感联结,宠物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的位置也就越多,宠物依恋程度也越来越强。

3.2 大学生宠物依恋、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宠物依恋和利他行为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对熟人的社会距离和对陌生人的社会距离呈现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对熟人的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宠物依恋和对熟人的社会距离对利他行为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宠物依恋越强的大学生利他行为越多,对熟人的社会距离越近的大学生利他行为越多。

本研究与过往研究结论一致,高宠物依恋的个体,利他行为的倾向越高。宠物依恋高的大学生与宠物关系紧密,照顾宠物的过程中需要关心宠物的感受和需要(周霞 等,2010),对宠物有更高的照顾和爱的付出(周慧超,2021)。养宠物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同理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更能体会他人的需求,这使得他们有更高的利他行为。

对熟人的社会距离和对陌生人的社会距离呈显著正相关,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同,与陌生人人际距离越近,与熟人人际距离也越近(李培艳 等,2023)。对熟人的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社会距离更近,利他行为越高。社会距离越近,人们会感受到更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更易对对方产生共情,更愿意去照顾和关心他。对陌生人的社会距离和利他行为相关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个体对陌生人普遍都更加疏远,利他行为差异不大。

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来源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包括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人群,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不能有力证明宠物依恋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因果作用,未来研究可以尝试整合多个理论框架,以更全面地解释宠物依恋与利他行为的关系,且考虑开展纵向研究或干预研究,进行长期追踪研究,观察宠物依恋如何随时间变化,并评估其对个体长期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Aron, A., Aron, E. N., & Smollan, D. (1992). Inclusion of other in the self scale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rpersonal clos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4), 596-612.

[2] 程艳丽. (2016). 小学高年级儿童宠物依恋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多重中介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 河南大学.

[3] 陈健源. (2013). 农村大学生群体偏爱及其与疏离感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 华中科技大学.

[4] 傅纳, 郑日昌. (2009). 宠物犬的社会支持作用机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 903-908.

[5] Fox, D. (2008). Private life of the brain. New Scientist, 200(2681), 28–31.

[6] 卢娜娜, 李桂平. (2023). 情感拟像: 青年豢养宠物的情感消费现象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3), 22-29.

[7] 刘晓敏. (2000). 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 心理学探新, 20(4), 59-63.

[8] 李露, 王敬群, 叶宝娟. (2018). 邻里关系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 共情、亲社会动机的链式中介效应.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6(6), 1215-1217.

[9] 李艳芳. (2008).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自我概念与利他行为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 华中科技大学.

[10] 李培艳, 李雅宁, 王湃, 等. (2023). 人际距离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依恋回避的中介作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汉文版) , 52(4), 331-339.

[11] 孙友全, 门辉华. (2024). 养宠热潮下宠物依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心理月刊, 19(14), 12-16+24.

[12] 徐杰, 孙向超, 董悦, 等. (2017). 人情与公正的抉择: 社会距离对第三方干预的影响. 心理科学, 40(5), 1175-1181.

[13] 叶宝娟, 周秀秀, 雷希, 杨强. (2020). 亲子依恋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 领悟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 265-268.

[14] 杨懿蓉. (2021). 相遇、陪伴、别离——关于都市民族的养宠志 (硕士学位论文) . 上海师范大学.

[15]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2023). 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澎湃新闻.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373326.

[16] 周慧超. (2021). 初中生宠物依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人格特质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 (硕士学位论文) . 聊城大学.

[17] 甄斯文, 汪玲玲. (2023). 大学生宠物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8), 1255-1261.

[18] 邹蓉, 蔡佳静, 王澳. (2022). 爱宠及人?——民宿宠物形象温暖感知的传递效应研究. 旅游学刊, 37(10), 77-86.

[19] 周霞, 郑日昌, 傅纳. (2010). 儿童对宠物的依恋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 135-138.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