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307327
Current Downloads: 361070

Progress in Social Sciences

ISSN Print: 2664-6943
ISSN Online: 2664-6951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校家社协同育人视域下校园欺凌治理策略研究

A Study on the Governance Strategies of Campus Bully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rogress in Social Sciences / 2024,6(4): 894-899 / 2024-09-03 look182 look248
  • Authors: 胡凡¹ 于敏章¹ 林上清² 段胡杰¹ 张云斌¹
  • Information:
    1. 成都师范学院,成都;2. 绵阳城市学院,绵阳
  • Keyword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school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Campus bullying; Life education; Teacher role; Parental responsibilities
    校家社协同育人; 校园霸凌; 生命教育; 教师角色; 家长责任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ampus bullying incident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This study takes campus bully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the shortcomings of life education and its impact on student growth. By analyzing the recent exposure of campus bullying incid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preventing and dealing with campus bullying,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life education. The aim is to provide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ensur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该研究以校园霸凌为切入口,探讨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通过分析近年来曝光的校园霸凌事件,探讨教师和家长在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中的角色和责任,提出加强生命教育的建议,旨在为改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DOI: https://doi.org/10.35534/pss.0604086
  • Cite: 胡凡, 于敏章,林上清,等.校家社协同育人视域下校园欺凌治理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进展,2024,6(4):894-899.


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当前校园霸凌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紧迫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在面对霸凌时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和心理支持,导致他们在遭受霸凌时感到无助和孤立。生命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还包括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通过生命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包括如何面对和处理校园霸凌。教师和家长在生命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通过对校园霸凌现象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其对学生的直接影响,还可以从中看到整个教育体系在生命教育方面的不足。该研究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引起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充满关爱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尊重和关爱中成长。

1 校园霸凌的内涵与类型

校园霸凌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不仅影响了受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校园霸凌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暴力,还包括语言上的侮辱、心理上的压迫和网络上的攻击。这些霸凌行为不仅在校园内发生,有时甚至会延伸到课外活动和社交网络,进一步加剧了受害学生的困境[1]。

校园霸凌是指学生之间以肢体、言语、心理等形式对他人进行的恶意攻击和伤害。校园霸凌的本质是一种权力不平衡的体现,其中施暴者通过各种方式对受害者进行压制和控制,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肢体霸凌,包括推搡、殴打、踢打等身体上的暴力行为。这类霸凌常常在学校的隐蔽角落或课余时间发生,受害者通常会受到身体上的伤害,有时甚至需要医疗救助。

(2)言语霸凌,包括嘲笑、侮辱、威胁和取绰号等言语上的攻击。这类霸凌通过贬低和羞辱受害者,使其在心理上感到痛苦和自卑,长期的言语霸凌可能导致受害者心理创伤。

(3)关系霸凌,通过排斥、孤立、散布谣言等方式进行的心理霸凌。施暴者通过破坏受害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使其感到孤独无助,这种霸凌对受害者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4)网络霸凌,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的攻击行为,如恶意留言、散布谣言、公开羞辱等。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传播速度,网络霸凌的影响范围广且难以控制,受害者在虚拟世界中也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

2 校园霸凌对受害学生的主要影响概述

校园霸凌对受害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可能导致他们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具体影响包括[2]以下几方面。

(1)心理健康问题。受害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的霸凌经历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受害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其长远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学业成绩下降。由于霸凌带来的压力和恐惧,受害者往往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导致学业成绩下降。部分受害者因为害怕再遭受霸凌而选择逃学或辍学,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教育和未来发展。

(3)社交能力受损。校园霸凌对受害者的社交能力造成极大影响。受害者可能会因为霸凌经历而变得孤僻、不信任他人,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也可能对其成年后的社会交往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4)身体健康问题。除了心理和学业上的影响,霸凌也会对受害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肢体霸凌带来的身体伤害可能需要医疗干预,而长期的精神压力也会导致身体健康状况的恶化,如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

总之,校园霸凌不仅是受害者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学校和社会在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系统性问题。通过对校园霸凌现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其对学生的多方面影响,从而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3 校家社协同预防治理校园霸凌的实施路径

3.1 学校教师积极识别与处理校园霸凌事件

3.1.1 识别和预防校园霸凌

教师应当具备识别校园霸凌的能力,及时发现并制止霸凌行为。识别校园霸凌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人际关系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从而预防校园霸凌的发生。日常观察是识别校园霸凌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如某些学生突然变得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或者在课间和放学后表现出异常行为,这些都可能是遭受霸凌的信号。此外,教师还应留意学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课间、午休等非正式场合,是否存在霸凌行为。与学生的沟通同样重要。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信任和安全,从而愿意向教师倾诉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个别谈话、班会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霸凌行为,并采取预防措施。此外,教师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识别和处理霸凌行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定期的培训机会,增强他们在识别和预防校园霸凌方面的能力[3]。

3.1.2 正确处理校园霸凌事件

当校园霸凌事件发生时,教师应当及时介入,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问题。教师应当与受害学生和施暴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经过,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并提供心理支持。首先,教师应迅速行动,确保受害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教师应立即与受害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同时,教师应向学校管理层报告事件,确保学校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教师应与施暴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其行为动机和背景。教师应对施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和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如警告、记过、暂停学业等,以警示其他学生。在处理霸凌事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保护受害学生的隐私和尊严,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导致二次伤害。此外,教师应对整个班级或学校进行生命教育和反霸凌教育,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1.3 加强家校密切联系

教师应当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家长在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的情况,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电话交流和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教师应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人际关系情况,特别是当发现学生可能遭受霸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应对措施。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了解其在学校的情况,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当孩子遭受霸凌时,家长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安慰,并及时向学校和教师反映情况。在预防校园霸凌方面,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和关爱的家庭和校园环境。家长应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教师则应在学校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事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同时,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尊重和关爱中茁壮成长。

3.2 强化家庭教育的育人主体责任

3.2.1 夯实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石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深远影响。家长应当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从而预防校园霸凌的发生。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和社区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合作能力。此外,家长应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冲突和困难,学会冷静处理问题,而不是通过暴力或欺凌的方式解决。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支持和关爱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面对校园霸凌时能够保持自信和勇气[4]。

3.2.2 重塑家长在预防霸凌中的角色

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可以通过日常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预防校园霸凌的发生。家长可以通过定期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倾听孩子的感受和困惑,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可能遭受霸凌的迹象,如情绪低落、学业成绩下降、社交行为异常等。当发现孩子有可能遭受霸凌时,家长应及时与学校和教师沟通,共同采取措施保护孩子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教会孩子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如何应对冲突和压力,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

3.2.3 明确家长在处理霸凌事件中的责任

当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时,家长应当及时与学校和教师沟通,寻求帮助和支持。家长在处理霸凌事件中的责任不仅是保护孩子的安全,还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建自信。家长应首先冷静处理孩子遭受霸凌的事实,避免情绪化的反应。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心理健康。家长应及时向学校和教师反映情况,要求学校采取措施制止霸凌行为,并对施暴者进行教育和惩戒。在处理霸凌事件的过程中,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通过倾听孩子的感受,给予他们理解和鼓励,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和自尊。家长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孩子应对霸凌带来的心理创伤。此外,家长应与学校和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确保霸凌事件得到彻底处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家长应参与学校的生命教育和反霸凌教育活动,增强对校园霸凌的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干预,家长可以在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关爱、充满希望的成长环境。

3.3 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3.3.1 明确政府在校园霸凌治理中的角色

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学校、教师和家长在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中的责任。政府在校园霸凌防治中起着引导和规范的重要作用,其具体职责包括制定并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专门的校园霸凌防治法,明确霸凌行为的定义、处罚标准和处理程序,确保每一起校园霸凌事件都能依法处理。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现有教育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确保其能够涵盖校园霸凌的各个方面。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导校园霸凌防治工作。这些机构应负责制定防治校园霸凌的具体措施和标准,组织对学校和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治能力。政府还应建立校园霸凌举报和救助机制,确保受害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严格落实防治校园霸凌的各项措施。政府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和考核等方式,督促学校和教师履行防治校园霸凌的责任,并对未能履行职责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处罚。

3.3.2 呼吁社会组织参与校园霸凌治理

社会组织在校园霸凌的防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各类生命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校园霸凌的认识,推动生命教育在学校中的普及。非政府组织(NGO)和社区组织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这些组织还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服务,帮助受害学生恢复自信和心理健康。社会组织可以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校园霸凌防治计划。通过参与学校的生命教育和反霸凌教育活动,社会组织可以为学校提供专业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此外,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开展调研和发布报告,向政府和公众提供有关校园霸凌的现状和趋势的详细信息。这些调研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校园霸凌问题。

3.3.3 建立媒体监督与宣传机制

媒体在校园霸凌事件的曝光和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媒体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预防和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校园霸凌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通过对事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媒体可以揭示校园霸凌的原因和影响,促进公众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媒体的曝光可以对施暴者形成一定的震慑作用,遏制霸凌行为的发生。媒体还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公众的生命教育意识。通过报道成功的生命教育案例和经验,媒体可以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生命教育在全社会的普及和实施。此外,媒体可以与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反霸凌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和播放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形式,媒体可以广泛传播反霸凌和生命教育的知识,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校园霸凌的防治工作。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媒体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政府应发挥领导作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社会组织应提供专业支持和资源,参与防治工作;媒体应通过监督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问题的认识和重视。这些多方合作,可以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校园霸凌的防治工作。

4 结束语

校园霸凌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的频发不仅影响了受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学校、家长和社会在预防和处理校园霸凌中的责任。学校要加强对校园霸凌事件的识别与预防,积极开展思想意识教育与专题讲座,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当孩子遭遇霸凌时,家长应及时与学校和教师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孩子走出阴影,重建自信。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校园霸凌的防治工作中,提高公众对校园霸凌的认识,通过曝光和监督,提升公众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预防和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总之,校园霸凌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当齐心协力,创建一个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玉.初中生校园霸凌问题研究[D].三峡大学,2023.

[2]章楚真.农村初中校园霸凌的应对策略研究[D].汕头大学,2022.

[3]何树彬.台湾地区中小学校园霸凌防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22(1):106-113.

[4]朱江南.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校园霸凌问题防治研究[D].苏州大学,2021.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