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张掖
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有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萌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这体现了幼儿园应该开展相应的劳动活动,培养幼儿简单的生活技能。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全教育学段贯穿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可见,开展劳动教育是实施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使其手的动作协调灵活,这表明在幼儿时期的不同年龄阶段对幼儿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是必要的,幼儿在相应的年龄段是可以去做一些他们这个年龄能够去完成的事情,从侧面反映出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劳动教育是可行的。
劳动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幼儿进行劳动体验的过程中,可以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辛苦,进而产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形成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其次,幼儿通过亲身的劳动体验可以使其体能、运动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身体素质进而得到增强。最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与劳动教育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王锡媛认为幼儿有着热爱游戏、热爱玩耍的天性,而游戏和玩耍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资源。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得到了提升,而幼儿智育的发展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也离不开劳动教育的影响和熏陶。[1]陈虹利表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第一,能够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第二,能够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第三,能够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第四,对幼儿的审美观进行初步的塑造。[2]可见,劳动教育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功能导向。
现如今,全社会都在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在实践层面,劳动教育常常是被忽视的,劳动教育的价值也没有被大众看到。幼儿园教育存在5+2=0的教育现状,导致孩子的劳动教育无法向前推进。萨日娜指出幼儿园生活中的劳动习惯培养教育后,儿童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加强,以达到预期效果。[3]余汶萱认为进行幼儿园劳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家园一致原则。幼儿在幼儿园中,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常的劳动,放学回到家后又变回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或“小皇帝”,那么教师在幼儿园中的劳动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导致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出现无效的情况。[4]可见,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存在现实的困惑。
为了能够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本研究随机选取了张掖市三所幼儿园中的84位幼儿教师和131位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在所选取的幼儿园中,有1所幼儿园为城区上的私立幼儿园,2所幼儿园为乡镇和农村的公立幼儿园。
(1)问卷调查
本文借鉴萨日娜和臧一鑫的研究问卷,编制家长版和教师版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查问卷。其中教师问卷从幼儿进行劳动的必要性、劳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条件和设施等维度编制。家长问卷从家长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态度、幼儿主动做家务的情况、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效果等维度编制。通过问卷星向张掖市三所幼儿园中的教师发放84份问卷,有效问卷77份,有效率91.7%;向家长发放131份问卷,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77.1%,最后通过Excel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
(2)访谈法
为深入了解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笔者编制教师版和家长版的访谈提纲,随机抽取6名教师和10名家长进行深入的采访,以补充完善调查资料。
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如何认识幼儿劳动教育,直接关系着幼儿劳动教育的质量。姜晓提出劳动态度作为劳动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与雏形,既具有动机、审美、认知等功能,又能够间接反映出个体对劳动意义的体验、对劳动情感的体验。[5]
表1 幼儿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和看法
Table 1 Kindergarten teachers’ attitudes and views on labor education
项目 |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态度 |
非常同意 |
27 |
35.06 |
同意 |
45 |
58.44 |
|
一般 |
4 |
5.20 |
|
不同意 |
1 |
1.3 |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由表1可知,大部分教师对幼儿进行一定程度的劳动持肯定态度,有35.06%的教师非常同意,58.44%的教师同意,5.20%的教师持一般态度,仅有1.3%的教师不同意,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认为幼儿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劳动。
通过访谈可知,教师对幼儿阶段是否有必要开展劳动教育都持肯定态度,A教师认为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其更好地成长。B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幼儿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使幼儿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提高劳动兴趣,养成劳动习惯。
表2 家庭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和看法
Table 2 Family’s attitudes and views on labor education
项目 |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对幼儿做家务的态度 |
非常同意 |
35 |
34.65 |
同意 |
50 |
49.51 |
|
一般 |
16 |
15.84 |
|
不同意 |
0 |
0 |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由表2可知,超过80%的家长认为幼儿需要做家务,仅有15.84%的家长持一般态度,可见,大部分家长是支持幼儿做家务的,也有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中的安全问题存在质疑。
综上所述,幼儿园、家庭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态度是较好的,支持幼儿从小就学着做家务、学着照顾自己。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担心幼儿园劳动教育过程中不能保证幼儿的安全问题,这就对幼儿园以及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必经途径,如果家长与幼儿园没有将教育工作进行结合,虽然在幼儿园中培养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可当幼儿回到家的时候,家长还是包揽了幼儿的劳动,这对幼儿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是没有任何帮助的。[6]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是否开设影响因素较多,如园所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家长需求、幼儿兴趣、社会环境、办园特色等。
表3 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Table 3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项目 |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 开设情况 |
已开设 |
32 |
41.56 |
未开设 |
34 |
44.16 |
|
不太清楚 |
11 |
14.28 |
|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 (多选) |
自我服务性劳动 |
68 |
88.31 |
为集体服务劳动 |
66 |
85.71 |
|
种植手工活动 |
63 |
81.82 |
|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
46 |
59.74 |
|
幼儿园劳动教育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多选) |
劳动教育容易被忽视 |
55 |
71.43 |
对“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 |
56 |
72.73 |
|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弱化 |
40 |
51.95 |
|
劳动教育实施中的“窄化”“片面化” “形式化”“表面化” |
47 |
61.04 |
从表3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幼儿园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教育容易被忽视
71.43%的受访者认为劳动教育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容易被忽视,这表明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可能相对较低,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2)对“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
72.73%的受访者指出,当前对“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这限制了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
(3)幼儿园劳动教育被弱化
51.95%的受访者认为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弱化的现象。这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教育理念的偏差等原因造成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劳动教育的力度。
(4)劳动教育实施中的“窄化”“片面化”“形式化”“表面化”
61.04%的受访者认为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窄化”“片面化”“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这反映了劳动教育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不佳,未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可见,幼儿园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教育者和管理者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改进,以确保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
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是课程实施当中最直接而有必要的基本条件,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有了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劳动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表4 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看法
Table 4 Teachers’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s
项目 |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看法 |
可行,这样因地制宜,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
49 |
63.64 |
可行,但是没有专家组织指导 |
19 |
24.68 |
|
不可行,难度太大,费时费力 |
8 |
10.38 |
|
无所谓,用已有的资源就行 |
1 |
1.3 |
由表4可知,63.64%教师认为开发当地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是可行的,并且认为因地制宜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然而,10.38%的教师认为没有专家组织指导是不可行的,只有1.3%的教师认为难度太大,费时费力,或者觉得用已有的资源就足够了。
在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启发式提问、小组指导的方式,指导幼儿的劳动技能、合作意识、安全意识。
表5 劳动过程中教师引导的态度和指导情况
Table 5 Teachers’ guiding attitude and guidance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项目 |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在幼儿进行劳动的过 程中给予幼儿引 导的态度 |
非常同意 |
26 |
33.77 |
同意 |
40 |
51.95 |
|
一般 |
10 |
12.98 |
|
不同意 |
1 |
1.3 |
|
非常不同意 |
0 |
0 |
|
劳动课上指导幼儿情况 |
全程指导 |
12 |
15.58 |
重点难点部分指导 |
47 |
61.04 |
|
只指导幼儿有疑问的部分 |
18 |
23.38 |
|
不指导 |
0 |
0 |
由表5可知,51.95%的教师表示“同意”这一做法,33.77%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仅有1.3%的教师表示“不同意”,这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在幼儿劳动过程中给予引导是必要和有益的。此外,还有12.98%的教师选择了“一般”,这部分教师对在幼儿劳动中给予引导的重要性持中立或不太确定的态度。61.04%的教师选择在劳动教育课上重点难点部分指导幼儿,23.38%的教师选择只指导幼儿有疑问的部分,15.58%的教师选择全程指导,但没有教师选择不指导。可见,教师普遍认为在幼儿进行劳动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责任感,以及劳动技能,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家长在幼儿园劳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保持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双方之间的配合度高可以强化教育效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氛围、增强教育合力。
表6 家长在劳动教育中与教师保持一致性
Table 6 Parents keep consistent with teachers in labor education
项目 |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家长对教师工作的配合度 |
完全不符合 |
14 |
13.86 |
不太符合 |
9 |
8.91 |
|
一般 |
16 |
15.85 |
|
符合 |
49 |
48.51 |
|
完全符合 |
13 |
12.87 |
由表6可知,符合和完全符合的家长占比达到61.38%,说明大部分家长能够配合老师的工作,保持劳动教育的一致性,但仍有约22.77%的家长表示不太能够配合老师的工作。
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可知,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存在诸多困难,B家长指出教师在劳动教育方式上应给予他们引导,给予他们专业的建议。C家长提到由于自身工作原因,在教育幼儿的问题上不能花费较多的时间,对教师工作也不能完全做到配合。可见,家长对教师工作的配合影响因素较多,幼儿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
家园共育中幼儿园教育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使劳动教育的影响连续不间断,家庭与幼儿园必须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朱丽君认为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共同发挥作用,家庭和幼儿园都没有缺位,分别承担自身的教育功能。[7]
表7 家园共育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效果
Table 7 The effect of home co-education in children’s labor education
项目 |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家长认为家园共育效 果的明显程度 |
非常明显 |
36 |
35.64 |
明显 |
47 |
46.53 |
|
一般 |
16 |
15.85 |
|
不明显 |
2 |
1.98 |
|
家长对家园合作整体 情况的满意度 |
完全不满意 |
12 |
11.88 |
不太满意 |
6 |
5.94 |
|
一般 |
21 |
20.79 |
|
满意 |
49 |
48.52 |
|
完全满意 |
13 |
12.87 |
由表7可知,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效果明显程度方面,有35.64%的家长认为效果非常明显,46.53%的家长认为效果明显,15.85%的家长认为效果一般,仅有1.98%的家长认为效果不明显。综合来看,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效果持肯定态度,其中超过80%的人认为效果明显或非常明显。针对幼儿劳动教育中家园合作整体情况,48.52%家长表示满意,其次是12.87%的家长表示完全满意,而11.88%的家长表示完全不满意,5.94%的家长表示不太满意,20.79%的家长表示一般。由此可见,对于幼儿劳动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满意度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家长表示不满意或一般。
由调查数据可知,71.43%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容易被忽视,这说明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大部分教师对幼儿进行一定程度的劳动持肯定态度,有35.06%的教师非常同意,58.44%的教师同意。超过80%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由访谈可知,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有为了完成任务的情况,家长赞成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但有些家长配合度较低,双方存在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当今中小学教育体系当中,存在功利化现象,家长和教师都注重孩子的成绩、注重结果,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较好的表现力,父母会让幼儿花费时间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和培养孩子的特长方面,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要求幼儿园教授小学化内容,而幼儿园为了入园率也会被迫迎合家长的需求。
由调查数据可知,72.73%的教师指出对“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使得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可见,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形式单一与幼儿教师劳动素养有一定关联,如果教师自身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深入,可能会局限于传统的劳动教育形式,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去设计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一些教师倾向于采用单一的教育方式,缺乏根据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的能力。
家长认为幼儿有必要进行劳动,但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导致家庭劳动教育效果不好。由调查数据可知,在教育方式上,父母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吃苦耐劳和经验传授。有的祖辈溺爱孙辈,在劳动教育方面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引导。在劳动教育内容方面,家长更注重培养一些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如家务劳动、自理能力、卫生习惯的养成等。而对现代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相对不足,幼儿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但在劳动意识和主动性方面存在欠缺,影响幼儿对劳动价值的全面理解和对新型劳动形式的适应能力。因此,培养幼儿在劳动方面的创新精神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由访谈可知,家园合作方面没有形成平等对话的机制,农村家长面对教师这一身份的群体,无法将自身的想法真真切切地表达出来。如有些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会紧张焦虑,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有些家长缺乏沟通的技巧,不善于组织语言,或不知道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能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家长担心表达不满会对孩子不利,担心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有所顾虑;有些家长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另外幼儿园也没有提供给家长一个便于家园沟通的平台,导致家园沟通质量不高的现象。
由调查数据可知,有61.04%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片面化”“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这反映了劳动教育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不佳,未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由访谈可知,部分园所中的教师表示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摆拍现象,即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或者为了发布公众号吸引家长的关注,可见,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执行度低,对劳动教育理念理解偏差,没有真正理解劳动教育的本质,忽视了教育的真实性和儿童的发展需求。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它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一个集中、规范且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奠定了劳动教育开展的基础地位。而家园合作是提高幼儿劳动教育效果的关键。林晓霞认为在幼儿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主观劳动意识普遍较为强烈,但是家长的过度宠爱会严重削弱幼儿主动参与力所能及劳动的能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中必须将家庭纳入其中,构建家园共育的良好教育氛围。[8]幼儿园应与家庭加强沟通,共同制定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苏维认为劳动教育存在时空的局限性、形式的单一性、效果的间断性。[9]因此,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是必要的。因此,从幼儿园层面来讲,首先,要紧抓教师劳动教育意识和培训学习,吸收家长资源进行家园合作,如发挥家庭资源中的人力资源,让家长担任志愿者、成立家委会,为班级、园所的建设出谋划策。张韵表示可以利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家园合作:第一种为开设家长课堂;第二种为家长观摩;第三种为家长助教。[10]其次,幼儿园要加强家园共育的制度建设,确保家园共育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顺利实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最后,幼儿园应适当减轻幼儿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避免劳动教育的形式化,拒绝摆拍现象,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首先,教师应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双方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也可为家长提供与专家、教师面对面探讨育儿经验的机会。其次,教师与家长沟通频率有待提升,虽然大部分家长表示教师会通过不同的渠道与家长沟通幼儿的劳动教育情况,但仍有提升空间,建议教师增加与家长的沟通频率,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家的劳动情况,并提供针对性地指导。最后,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主体,将家园共育这一教育体系贯穿到幼儿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劳动意识。
首先,要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幼儿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为幼儿创造各种劳动机会,如家务劳动、手工制作、园艺和志愿活动等,让他们亲身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的乐趣。李尚认为:“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父母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通过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对他们进行家庭劳动教育。”[11]其次,家长参与程度需进一步提高,配合教师的工作并保持劳动教育的一致性。最后,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孩子参与劳动的热情,父母亲自参与劳动并展示乐于助人的态度。
[1]王锡媛.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23.
[2]陈虹利.新时期加强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9):42-44.
[3]萨日娜.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22.
[4]余汶萱.新时代劳动观教育目标及其意义[J].公关世界,2021(17):123-124.
[5]姜晓.基于儿童视角的大班幼儿劳动态度研究[D].西南大学,2022.
[6]廖丽娟.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透视与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2,160(17):1-4.
[7]朱丽君.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积极互动策略研究——以森林幼儿园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8]林晓霞.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22(22):69,72.
[9]苏维.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透视与思考[J].教育观察,2020,9(40):120-122.
[10]张韵.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1]李尚.3~6岁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