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52432
Current Downloads: 171551

Study on China Physical Science

ISSN Print:2707-1936
ISSN Online:2707-1944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Orienteering in Study Travel

Study on China Physical Science / 2021,3(2): 254-267 / 2021-06-29 look1480 look1007
  • Authors: 卢振强 罗志浩 赵明元
  • Information:
    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肇庆
  • Keywords:
    Study travel; Orienteering; Educational value; Feasibility analys
    研学旅行; 定向运动; 教育价值; 可行性分析
  •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unreasonable problem of curriculum setting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market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 research travel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ducational value and feasibility of conducting targeted sports in research travel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elephone interview. In demand, more people want to carry out survival education courses in research travel, which further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travel and orientation movement. 为解决当下研学市场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促进“体育+ 研学旅行”互相之融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定向运动适合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其发展的迅速为研学旅行奠定了基础、开展活动的条件较低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保障;定向运动的价值也十分符合研学旅行的教育需求,在其课程设计上融合度高。在需求上,更多人希望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有关生存教育类的课程,这也进一步促使研学旅行与定向运动的融合。
  • DOI: https://doi.org/10.35534/scps.0302019
  • Cite: 卢振强,罗志浩,赵明元,等.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体育研究,2021,3(2):254-267.


1 前言

自从在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文《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中[1]。这便宣告着研学旅行元年的开启。从2017年各地纷纷出台的研学旅行政策,阐述着研学旅行推广之迅速。2018年被称为研学旅行的实践年,受到政策的积极响应,市场上诞生了多家以研学旅行为中心的公司。先后有581家“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40家“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推荐评审成为国家级教育研学基地(营地)[2,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研学旅行机构数量已超上万家。有学者认为研学旅行将是一个超千亿的蓝海市场[4]。但在研学旅行光辉的市场背后却存在着社会各界对研学旅行概念的认知不深、参与研学旅行活动质量不高、研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目标模糊等诸多问题[5]。课程设置问题便是当下业内讨论最为激烈的话题之一。

定向运动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欧洲传入我国的一种全新体育运动项目,参与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地图所标注的要求,到访检查点所在地的一项智跑型的科技体育活动[6],它具有融合人与自然的特性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7]。这是定向运动促进学生团结、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生存能力和唤醒智慧的特殊优势。

在火热的研学旅行市场背景下,却缺乏对研学课程的整合,而定向运动在开展基础及教育价值方面均与研学旅行的需求十分之契合,笔者试通过对研学旅行中举行定向运动的教育价值及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以求为研学旅行与定向运动的结合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进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50名定向运动爱好者和研学旅行参与者及10所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在对该研究进行调查前,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等权威网站搜集大量与研学旅行和定向运动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翻阅有关两者的书籍和政府公示的文件资料,为本次研究做了大量的准备。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问卷请了3名在定向运动方面的老师及2名研学旅行方面的指导员对问卷效度做了检测。其中2人表示较合适,3人表合适。结果表明问卷的效度符合调查主题。在问卷的信度检验,本次调查采用折半信度法,问卷的信度契合统计要求。

本次调查共发放256份问卷,回收256份,回收率100%,剔除16份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93.8%,符合统计要求。

本次调查样本男性占51.95%,女性占48.05%,两者对相对均衡。从表1表2可知,被调查人多为19—30周岁的高学历高素质人群,除了大部分的学生之余,还有近50%的被调查者拥有稳定的工作,是当下研学旅行的客源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样本调查目标准确,信效度可靠。

表 1 调查样本年龄、学历结构表(N=240)

Table 1 Age and education structure of survey sample (N=240)

年龄

人数

百分比(%)

学历

人数

百分比(%)

0—6周岁

3

1.25%

小学低年级(1~2年级)

2

0.83%

6—12周岁

9

3.75%

小学中年级(3~4年级)

8

3.33%

13—18周岁

19

7.92%

小学高年级(5~6年级)

2

0.83%

19—24周岁

74

30.83%

初中

7

2.92%

25—30周岁

70

29.17%

高中

31

12.92%

30—45周岁

51

21.25%

本科

153

63.75%

45周岁以上

14

5.83%

研究生

31

12.92%

其他

6

2.50%

表 2 调查样本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结构表(N=240)

Table 2 Occupation and annual household income of survey sample(N=240)

职业

人数

百分比(%)

家庭人均年收入

人数

百分比(%)

学生

84

35%

0—3000元

34

14.17%

教育工作者

43

17.92%

3001—6000元

79

32.9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教育工作者外)

40

16.67%

6001—9000元

86

35.83%

公务员

38

15.83%

9001—12000元

22

9.17%

自由工作者

19

7.92%

12000元以上

19

7.92%

其他

16

6.67%

2.2.3 电话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考虑到数据的代表性以及数据回收的可行性,笔者通过电话访谈法,选择了10所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研学机构。咨询该机构当下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在研学旅行开展新项目的意愿,佐证问卷调查法观点的信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学旅行开展现状背景分析

图 1 研学旅行概念了解情况

Figure 1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study travel

距离研学旅行的提出已有数年时间,但研学旅行至今仍处于一个摸索阶段,以至于很多人把研学旅行和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混为一谈[8]。社会各界获取研学旅行信息的渠道更多是来自于学校、旅行社以及相关研学教育机构,他们对于研学旅行的普及较为松散、零星。甚至某些资质不高、从业素质低的机构胡乱宣传,使大众对研学旅行的相关概念在本就不了解的基础上更加模糊。

图2可见,当下581个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研学机构中,绝大部分以文化遗产游览型、综合实践基地科普型、自然风景观赏型为主,其中文化遗产游览型里有三分一机构为爱国主义教育机构。其课程设计多以观赏、讲解等表层知识灌输为主,缺乏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钻研的提升能力。但这样浅层次的获得很难达到教育的意义,这是和研学旅行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图 2 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分类情况(N=581)

Figure 2 Classification of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cross the country (N=581)

图 3 研学旅行中环境对知识获取简图(参考Daniel T.Willingham大脑的简化模型)[9]

Figure 3 A schematic diagram of environment-to-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research travel

研学旅行理应是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讨论、自我学习而有所得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学生在旅途中受环境的影响,开始注意身边的人、事、景等,从而发挥自我能动性,开始思考,在这基础上如果再加以巩固便能有所得,但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的事情不容易预测,如果放任他们自我学习,很有可能会因缺乏意志而停止努力。在这一点里,如果能把定向运动融合在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中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定向运动源于自然环境中的越野跑,其本身就是一项刺激的类寻宝游戏,在吸引学生参与有着先天的优势。再者参与者以自身的能力不断地寻找到检查点,到达每一个检查点的时候所获得的成就感在学生的专注度上有着巨大的帮助。再通过检查点与研学知识点相结合,这就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研究。

3.2 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的条件分析

3.2.1 定向运动发展迅速,为其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定向运动引进我国已经三十多年了,2019年在广东佛山办的定向世界杯标志着定向运动在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定向运动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和普及,定向运动在中小学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许多中小学生非常喜欢这项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运动。许多中小学已经把定向运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在民政局的全国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查询到全国各省市的定向运动协会多达164个。早在2003年定向运动便以体育课的模式进入了大学体育课堂,并在后来定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定向运动培养了许多的专业人才。定向运动发展的大好优势为其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2.2 定向运动开展的条件较低,为其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提供了保障

定向运动的活动场地选择性十分简易。他不拘泥于特定的场所,只要有相对应的定向地图和指北针,便可以顺利开展活动。就教学投入来说,他具有开展活动花费低、危险因素少等优势。定向运动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可以在公园、校园、森林等任意场地举行活动。近年来,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下,在室内定向上有了很大的开拓,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许多相关赛事。据不完全统计,在581所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里,超过八成研学基地具备开展定向运动的基础条件。纪录片《我是研学生》中,在张家界市博物馆里节目组就把定向运动的模式结合到了研学课程里,尝试了两者结合的先河。在我国为了使更多的人能选择好适合自己水平的定向运动比赛,制定了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相应难度的色级体系,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参赛者。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赛事路线的难度,这样就可以划分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一起参与到研学课程内,大大降低了组织课程的难度。

3.2.3 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是“研学+体育”的补充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和中国旅行社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T/CATS002—2019)明确指出研学基地(营地)在构成要素上至少需要具备科技、历史、革命教育、体育……等其中的一项特色为主题[10]。但581个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以体育为主题的研学基地不足5个。在中国知网以“研学旅行”+“体育”作为关键词检索,其中相关文献仅有23篇,对于这一领域来说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市场里,都可以说是空白的。然而定向运动作为一项智跑型的科技体育活动,将会是对研学旅行+体育这一空白领域的补充。

3.3 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价值分析

表3得知,在参与过定向运动活动的人中,有63.75%的人表示在识图用图能力中得到锻炼,在心理素质的改善、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方面都有超过半数的人觉得得到了锻炼。定向运动最开始是以军事教育项目出现在我国,随着人们对休闲健身及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户外运动的需求增加,定向运动在旅游、休闲娱乐、探险体育等方面也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作为一项集体力与智力于一身的体育项目,他的竞技性可以提高你的体适能水平;其智慧性可以增长你对地理学、环境学、空间逻辑能力等知识的应用;其环境性可以改善你的心理素质,同时具有促进人与自然融合的特性;其群众性可以促进学生交流团结,增强自身社会化水平,提高生存能力。

表 3 参加定向运动的锻炼情况

Table 3 The exercise situa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orienteering

选项

小计

比例

排序

提高体适能水平

111

43.36%

6

培养识图用图能力

162

63.28%

1

改善心理素质

137

53.52%

3

培养团队精神

143

55.86%

2

锻炼野外生存技能

113

44.14%

5

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133

51.95%

4

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67

26.17%

7

其他

4

1.56%

8

定向运动的锻炼是多方面的。在参加定向运动赛事中必须同时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自身所的处位置、目标所在的方向、行进路线的选择、地图内容的表达和奔跑速度的控制等,因此定向运动有助于培养参与者综合分析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4数据显示,有75%的人表示在定向运动的学习中有锻炼到改善心理素质,培养自信、自立、情绪控制能力等,也有大部分人表示在地图使用、放松身心及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提升。但仅有35.83%的人认为在定向运动的学习中锻炼到野外生存技能,这可能和当下我国的定向运动多在村落、公园、校园等区域开展有关,我国的野外定向运动相较于北欧地区发展还不够完善,在锻炼野外生存技能时缺乏后继力,但在识图用图、图地结合等方面也能满足人们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学习。

表 4 定向运动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能解决实际问题情况

Table 4 The study of orienteering can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daily life

选项

小计

比例

排序

增长地图使用知识,解决使用地图问题

160

62.5%

3

放松身心,超越自我,得到成就感

161

62.89%

2

改善心理素质,培养自信、自立、情绪控制能力等

194

75.78%

1

特质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148

57.81%

4

锻炼野外生存技能

89

34.77%

5

其他

4

1.56%

6

3.4 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市场需求分析

3.4.1 研学旅行中生存教育需求大

表5数据可以看出,超60%的人们希望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希望培养独立能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及提高沟通能力及交际能力的社会化水平。定向运动是一项注重参与者之间交流的体验型活动,在参赛过程中其他人无法直接对参与者本身进行监控。因此只有在赛后通过参与者对自身的自我体验总结和评价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促进参与者的社会化水平。在陌生的环境下,定向运动的参与者只依靠自己,在竞争的氛围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摒除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对接下来的赛事进行综合分析。在外界环境的压力下,迅速且连续的做出判断和决定,从而提高自己的自立、自信,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如此符合当下教育需求的条件下,定向运动和研学旅行的结合不正是十分恰当的选择吗?

表 5 研学旅行中希望培养学生能力情况

Table 5 The aims of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during the study trip

选项

小计

比例

排序

锻炼独立能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151

58.98%

2

提高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

157

61.33%

1

提高自信心和表现力

150

58.59%

3

培养孩子体育运动能力,增强体适能

145

56.64%

4

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巧

145

56.64%

4

提高孩子同理心,让孩子懂得感恩

85

33.2%

6

其他

4

1.56%

7

表6数得知,59.17%的人们觉得在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上缺乏生存教育类的项目,53.75%的人觉得缺乏考察探究类的项目,而这两类的课程都需要同学们掌握基本的识图用图的能力。在野外工作或活动中,地图和指北针的使用是基本的野外生存技术。通过学习定向运动掌握地图和指北针的使用,了解指北针和地形的关系,对野外作业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密切的关系。无疑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是对生存教育类项目及考察探究类项目的预热型项目。

表 6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上缺乏类型情况

Table 6 Lack of types in the design of study travel courses

选项

小计

比例

排序

体育健康类项目

94

36.72%

5

生存教育类项目

155

60.55%

1

设计制作类项目

124

48.44%

3

艺术审美类项目

120

46.88%

4

考察探究类项目

137

53.52%

2

社会服务类项目

76

29.69%

6

其他

6

2.34%

7

3.4.2 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在社会中认同感强

图4中可见,有85.83%的人认同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这从整体上说明着定向运动符合人们对研学旅行的要求。但仍有14.16%的人表示不太认同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有哪些意见或建议中以“安全”为检索词,有超80%的人都较为顾虑的是其中的安全问题。就这一点仍需组织者合理安排、做好保障方能打消这少数人的顾虑。

图 4 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的认同情况

Figure 4 Recognition of orienteering in research trips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当下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的模糊化、研学基地课程浅层化的环境下,这样浅层次的粗放式教育很难达到研学旅行提升学生素质这一教学目的,甚至说是与研学旅行的初衷相违背的。通过定向运动这一载体,把研学知识相融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是对当下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一种补充。

(2)定向运动的开展符合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要求。定向运动发展的迅速为研学旅行奠定了基础、开展活动的条件较低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保障。定向运动的开展也是对当下“研学旅行+体育”这一空白领域的补充。

(3)在教育价值中定向运动的价值较为符研学旅行的需求。定向运动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智慧性可以融合更多的研学知识体系,为研学课程提供更多可能;实用性在培养学生于当下较为紧缺的野外生存、考察探索等方面很好的帮助。

(4)当下大众在研学旅行的需求上表示对生存教育、考察探索类的需求较大,人们也较为认可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的价值意义,但仍有少部分人对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安全方面表示顾虑。

4.2 建议

(1)定向运动在研学旅行中的开展教育意义大过竞赛意义,要结合好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不能把定向运动只是看作一个体育项目,而是要把定向看作一个载体,运用定向运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学课程中,并以其智慧性使学生能学习到研学基地向学生所提出的研学问题,再有其实用性培养学生生存教育知识。

(2)定向运动开展所需的条件较低,这很有可能会引起市场内某些资质不高、从业素质低的机构胡乱结合、东施效颦,从而使大众对研学旅行与定向运动的结合产生不可预知的不良后果。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把关研学课程的监管,以求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定向研学课程,从理论上和实践方式上不断进行探索,保障研学旅行+定向运动课程结合质量。

(3)定向运动与研学旅行的结合虽然在价值等方面十分之合适,但当下的市场内相关的产品却甚是少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做好牵头作用,利用市场的力量,使各大研学机构做好这一方面的课程研发工作。

(4)针对研学基地否能保障学生的安全,这将是作为大众选择研学基地的重要标准。组织方应当多方面的考虑参加人员的安全,虽然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定向运动相较于定向运动竞赛的安全系数会大得多,但安全问题仍然值得重视,组织者理应提前勘探好场地危险,做好及时地规避及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11部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EB/OL].[2016-12-02].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9/content_5149947.htm .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
项目评议结果的公示[EB/OL].[2017-11-20].https://www.sohu.com/a/206168726_355206 .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
目评议结果的公示[EB/OL].[2018-10-10].https://www.sohu.com/a/206168726_355206 .

[4] 吴亚.弄潮研学旅行“新千亿元市场”[N].中国文化报,2019-10-26(005).

[5] 杨德军,王禹苏.当前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19(7):12-14.

[6] 王翔,彭光辉,张新安,等.定向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2-29.

[7] 刘玉江,郑秀星,戴洪江,等.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3-19.

[8] 陈林,卢德生.我国研学旅行历史演变及启示[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1):26-31.

[9] Daniel T.Willingham.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5):64.

[10] 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T/CATS002-2019)[S].黑龙江:中国旅行社协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2019:3.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