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51998
Current Downloads: 171522

Study on China Physical Science

ISSN Print:2707-1936
ISSN Online:2707-1944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crobatics

Study on China Physical Science / 2021,3(2): 268-272 / 2021-07-05 look2090 look710
  • Authors: 王金虎
  • Information:
    杭州杂技总团演艺有限公司,杭州
  • Keywords:
    China; Traditional acrobatic; Inherit; Innovate
    中国; 传统杂技; 传承; 创新
  •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acrobatic art has a long history, which permeates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our country, so that Chin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art. This art form, as a performing art, involves skill and physical exertion, and is capable of captivating the audience with amazing performan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viv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acrobatic art, we should study its artistic form deeply,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crobatic art through the moder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crobatic art. 中国传统杂技艺术历史悠久,其中渗透着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一部分。这种艺术形式作为表演艺术,其中包含着技巧和体能项目,能够通过令人惊叹的表演征服观众。在我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要想使中国传统杂技艺术得到传承,就应该深入研究其艺术形态,通过传统杂技艺术的现代化应用,实现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创新发展。
  • DOI: https://doi.org/10.35534/scps.0302020
  • Cite: 王金虎.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体育研究,2021,3(2):268-272.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而杂技艺术一直伴随着文化的发展。传统杂技艺术成为世界杂技领域中独树一帜的代表,并且其现代化改革后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传统杂技表演一般形式单一,内容也缺乏起伏变换,但是经过现代化编排以后,传统杂技展现出了现代化的生命力,并且受到了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传统杂技艺术经过现代化改良后发生了较大变化,改良后的传统杂技对道具的应用更充分,开发出更多杂技演员的潜能。现代杂技在继承传统杂技技巧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动作,使难度升级、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现代杂技融合了戏曲表演和杂技耍弄,舞台形式更加多彩。这些现代化的杂技艺术变化继承了传统杂技的技巧,同时也借鉴了西方马戏大篷表演理念,实现了中国杂技艺术的现代化发展。

1 传统杂技艺术的分类

中国的杂技艺术经过了数十年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变得愈加负责,其形态已经综合了多种元素,所以对其分类也呈现出了时代特色。在马戏艺术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传统的杂技艺术可以针对表演空间应用进行分类,包括地面、空中、幻术、优戏。而在马戏传入中国以后,传统杂技艺术又增添了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对其分类更注重表演类别,其中包括马戏、滑稽、文活、技艺[1]。这里面的马戏和滑稽比较常见,而文活主要指口技或者幻术,其中的技艺主要指力技、高空、耍弄、形体等,国外马戏表演还包括使用道具的技艺,包括蹦床、浪桥、跳板、车技等。现代研究中将传统杂技体系的划分得更为具体,使用明显的形态特征对杂技进行分类,所以现代划分的中国传统杂技艺术形态主要有八个类别。

平衡类。平衡类杂技包含了倒立平衡和直立平衡两种,这两种平衡类表演形式存在本质差异。直立平衡需要控制身体的平衡状态,例如走钢丝等。倒立平衡需要控制身体以上物体的平衡状态,例如顶瓷器等。

柔韧类。柔韧类节目需要开发表演者的柔韧度,重点开发腿部、腰部的弯曲能力,表演的节目包括了折腰术、缩骨术等。

翻腾类。翻腾类节目包括了借力翻腾和自力翻腾两种,借力翻腾的跳跃阶段需要依靠弹力装置积蓄动力,动力释放过程能够给予表演者更多的时间做出翻腾动作,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也能给予人更刺激的观赏体验,这种表演使用的装置有蹦床、跳板、软杠等[2]。自力翻腾也需要使用一些道具提高表演观赏性,包括毽子、靠虎跳等,这些道具主要为了增加表演的紧张感,能够让表演过程变得更引人入胜。杂技中的翻腾类节目与戏曲表演、体操表演中的翻腾有较大区别,主要由于戏曲表演的翻腾更注重站定时的亮相,应用这种表演方式增加戏曲的丰富性。体操翻腾更注重空中体态,保持身体姿态美感成为评判标准。杂技的翻腾注重高度和准确性,会准确地跃起钻圈、过人、落座。

攀援类。这类节目的表演主要在高空中,在空中作出准确的攀援,表现出惊险效果,典型的节目包括绸吊、秋千、荡绳、爬杆等。

操持类。这类节目在中国传统杂技中有很多,根据使用身体部位不同又分为手技、腿技、顶技等[3]。其中手技主要使用手进行表演,强调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其中比较著名的节目包括抖空竹、水流星、飞刀。足技需要使用脚进行表演,其中比较著名的节目为蹬伞。顶技需要使用头部掌握平衡方式进行表演,比较著名的节目为顶缸。

魔术类。这种表演形式来源于传统杂技中的幻戏,表演过程需要使用多种道具,能够以灵活的手法和节目设计思路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现象,让观众对这种表演赞叹。

滑稽类。这类表演在传统杂技当中被称作优戏,这种表演以喜剧为主。其中还具体分为武滑稽和文滑稽,武滑稽的表演有摔死人、抢椅子等,文滑稽表演有滑稽舞、吃苹果、顶纸条等。

马戏类。马戏表演的精华为驯马和马上表演,同时还包括多种其他动物的驯养表演。

2 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杂技艺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要想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就应该继承传统杂技艺术的重要元素,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传统在杂技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特色已经渗透在中国文明发展的血脉当中,而对其创新是其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应保持高度同步,这样才能够完成对传统杂技的形式改良,应用现代化的舞台表现形式丰富表演内容,将传统杂技艺术的精髓表现出来。

2.1 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

中国传统杂技艺术项目繁杂,其中多种不同的项目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演变而来,是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表现。部分杂技项目与现代表演形式结合较好,能够实现现代化发展,所以也被人们接受,得到了快速发展。而部分冷门项目已经不适应现代观众的观赏需求,所以发展也面临困境。要想做好传统杂技项目的传承,就应该充分挖掘各种杂技表演的优势,或者将多种不同表演项目结合,使节目编排更加紧凑,充分利用冷门节目的优势,丰富现代杂技表演内容。杂技表演的传承要秉持科学发展的态度,要根据市场的表现情况作出创新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出中国传统杂技的继承人,并且实现传统杂技的现代化发展。中国传统杂技传承的重点是保护这些拥有传统技艺的人,可以利用国家资源实现这些技能的传播。例如吴桥杂技传承人王保合、抖空竹传承人张国等,这些传承人代表了中国传统杂技的最高水平,对他们的技艺进行收集和传播,能够实现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使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表演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2.2 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创新

杂技表演艺术具有明确的标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应故步自封,只有不断吸纳流行的元素,才能够使杂技表演得到更多欢迎,让杂技表演市场逐步拓展。传统杂技艺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并且人们能够通过传统杂技表演唤醒记忆,所以传统杂技形式的创新要保留关键元素,确保创新杂技具有传统源头。这种发展主要目标是拓展杂技观赏市场,使杂技表演适应现代文化发展需要,这样能够实现现代杂技的推陈出新,创造出具有活力的表演平台。传统杂技表演传承主要应用师徒传播形式,这种传承效率比较低,不利于杂技表演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所以现代杂技表演可以应用学校培训形式,让杂技表演形成规模化传播。传承者的主体是人,要想让传统杂技得到创新发展,还要应用现代化的评判机制,筛选出符合现代杂技审美要求的表演者,实现优秀杂技传承者对这个杂技行业的正面宣传。社会也应该给杂技传承者更多的信心,让他们能够在表演中发挥出个人技艺。传统杂技的创新发展必须能够良性循环,所以对传统杂技的开发应该适度,并且在现代化开发完成后构建起严格的表演标准,不能使开发完成的杂技节目逐渐歪曲发展,甚至玷污整个杂技表演行业。各大电视平台可以建立传统杂技表演评比活动,让传统杂技创新发展具备良好的条件,传承者也能够通过技术交流提高个人能力。

中国传统杂技艺术是文化财富,所以传承杂技艺术是一代人的责任。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改变,只有对传统杂技艺术进行现代化创新,才能够使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实现传统杂技艺术的不断完善,并且能够在现代艺术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何爱.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演变发展历程[J].戏剧之家,2019(2):41.

[2] 杨进.现代技术与传统杂技艺术的融合创新[J].现代交际,2016(21):102.

[3] 张继姝.现代情景杂技创新意义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5):173-176.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