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杂技总团演艺有限公司,杭州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而杂技艺术一直伴随着文化的发展。传统杂技艺术成为世界杂技领域中独树一帜的代表,并且其现代化改革后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传统杂技表演一般形式单一,内容也缺乏起伏变换,但是经过现代化编排以后,传统杂技展现出了现代化的生命力,并且受到了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传统杂技艺术经过现代化改良后发生了较大变化,改良后的传统杂技对道具的应用更充分,开发出更多杂技演员的潜能。现代杂技在继承传统杂技技巧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动作,使难度升级、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现代杂技融合了戏曲表演和杂技耍弄,舞台形式更加多彩。这些现代化的杂技艺术变化继承了传统杂技的技巧,同时也借鉴了西方马戏大篷表演理念,实现了中国杂技艺术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的杂技艺术经过了数十年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变得愈加负责,其形态已经综合了多种元素,所以对其分类也呈现出了时代特色。在马戏艺术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传统的杂技艺术可以针对表演空间应用进行分类,包括地面、空中、幻术、优戏。而在马戏传入中国以后,传统杂技艺术又增添了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对其分类更注重表演类别,其中包括马戏、滑稽、文活、技艺[1]。这里面的马戏和滑稽比较常见,而文活主要指口技或者幻术,其中的技艺主要指力技、高空、耍弄、形体等,国外马戏表演还包括使用道具的技艺,包括蹦床、浪桥、跳板、车技等。现代研究中将传统杂技体系的划分得更为具体,使用明显的形态特征对杂技进行分类,所以现代划分的中国传统杂技艺术形态主要有八个类别。
平衡类。平衡类杂技包含了倒立平衡和直立平衡两种,这两种平衡类表演形式存在本质差异。直立平衡需要控制身体的平衡状态,例如走钢丝等。倒立平衡需要控制身体以上物体的平衡状态,例如顶瓷器等。
柔韧类。柔韧类节目需要开发表演者的柔韧度,重点开发腿部、腰部的弯曲能力,表演的节目包括了折腰术、缩骨术等。
翻腾类。翻腾类节目包括了借力翻腾和自力翻腾两种,借力翻腾的跳跃阶段需要依靠弹力装置积蓄动力,动力释放过程能够给予表演者更多的时间做出翻腾动作,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也能给予人更刺激的观赏体验,这种表演使用的装置有蹦床、跳板、软杠等[2]。自力翻腾也需要使用一些道具提高表演观赏性,包括毽子、靠虎跳等,这些道具主要为了增加表演的紧张感,能够让表演过程变得更引人入胜。杂技中的翻腾类节目与戏曲表演、体操表演中的翻腾有较大区别,主要由于戏曲表演的翻腾更注重站定时的亮相,应用这种表演方式增加戏曲的丰富性。体操翻腾更注重空中体态,保持身体姿态美感成为评判标准。杂技的翻腾注重高度和准确性,会准确地跃起钻圈、过人、落座。
攀援类。这类节目的表演主要在高空中,在空中作出准确的攀援,表现出惊险效果,典型的节目包括绸吊、秋千、荡绳、爬杆等。
操持类。这类节目在中国传统杂技中有很多,根据使用身体部位不同又分为手技、腿技、顶技等[3]。其中手技主要使用手进行表演,强调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其中比较著名的节目包括抖空竹、水流星、飞刀。足技需要使用脚进行表演,其中比较著名的节目为蹬伞。顶技需要使用头部掌握平衡方式进行表演,比较著名的节目为顶缸。
魔术类。这种表演形式来源于传统杂技中的幻戏,表演过程需要使用多种道具,能够以灵活的手法和节目设计思路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现象,让观众对这种表演赞叹。
滑稽类。这类表演在传统杂技当中被称作优戏,这种表演以喜剧为主。其中还具体分为武滑稽和文滑稽,武滑稽的表演有摔死人、抢椅子等,文滑稽表演有滑稽舞、吃苹果、顶纸条等。
马戏类。马戏表演的精华为驯马和马上表演,同时还包括多种其他动物的驯养表演。
传统杂技艺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要想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就应该继承传统杂技艺术的重要元素,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传统在杂技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特色已经渗透在中国文明发展的血脉当中,而对其创新是其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应保持高度同步,这样才能够完成对传统杂技的形式改良,应用现代化的舞台表现形式丰富表演内容,将传统杂技艺术的精髓表现出来。
中国传统杂技艺术项目繁杂,其中多种不同的项目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演变而来,是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表现。部分杂技项目与现代表演形式结合较好,能够实现现代化发展,所以也被人们接受,得到了快速发展。而部分冷门项目已经不适应现代观众的观赏需求,所以发展也面临困境。要想做好传统杂技项目的传承,就应该充分挖掘各种杂技表演的优势,或者将多种不同表演项目结合,使节目编排更加紧凑,充分利用冷门节目的优势,丰富现代杂技表演内容。杂技表演的传承要秉持科学发展的态度,要根据市场的表现情况作出创新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出中国传统杂技的继承人,并且实现传统杂技的现代化发展。中国传统杂技传承的重点是保护这些拥有传统技艺的人,可以利用国家资源实现这些技能的传播。例如吴桥杂技传承人王保合、抖空竹传承人张国等,这些传承人代表了中国传统杂技的最高水平,对他们的技艺进行收集和传播,能够实现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使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表演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杂技表演艺术具有明确的标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应故步自封,只有不断吸纳流行的元素,才能够使杂技表演得到更多欢迎,让杂技表演市场逐步拓展。传统杂技艺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并且人们能够通过传统杂技表演唤醒记忆,所以传统杂技形式的创新要保留关键元素,确保创新杂技具有传统源头。这种发展主要目标是拓展杂技观赏市场,使杂技表演适应现代文化发展需要,这样能够实现现代杂技的推陈出新,创造出具有活力的表演平台。传统杂技表演传承主要应用师徒传播形式,这种传承效率比较低,不利于杂技表演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所以现代杂技表演可以应用学校培训形式,让杂技表演形成规模化传播。传承者的主体是人,要想让传统杂技得到创新发展,还要应用现代化的评判机制,筛选出符合现代杂技审美要求的表演者,实现优秀杂技传承者对这个杂技行业的正面宣传。社会也应该给杂技传承者更多的信心,让他们能够在表演中发挥出个人技艺。传统杂技的创新发展必须能够良性循环,所以对传统杂技的开发应该适度,并且在现代化开发完成后构建起严格的表演标准,不能使开发完成的杂技节目逐渐歪曲发展,甚至玷污整个杂技表演行业。各大电视平台可以建立传统杂技表演评比活动,让传统杂技创新发展具备良好的条件,传承者也能够通过技术交流提高个人能力。
中国传统杂技艺术是文化财富,所以传承杂技艺术是一代人的责任。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改变,只有对传统杂技艺术进行现代化创新,才能够使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实现传统杂技艺术的不断完善,并且能够在现代艺术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1] 何爱.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演变发展历程[J].戏剧之家,2019(2):41.
[2] 杨进.现代技术与传统杂技艺术的融合创新[J].现代交际,2016(21):102.
[3] 张继姝.现代情景杂技创新意义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5):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