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58249
Current Downloads: 172176

Study on China Physical Science

ISSN Print:2707-1936
ISSN Online:2707-1944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构建“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肇庆学院《定向运动》课程为例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thre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aking Orienteering Course of Zhaoq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tudy on China Physical Science / 2021,3(3): 340-347 / 2021-09-26 look1304 look659
  • Authors: 吴磊
  • Information:
    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肇庆
  • Keywords:
    Three classes; Orienteering; Teaching model
    三个课堂; 定向运动; 教学模式
  • Abstract: Tak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rienteering Course in Zhaoqing University as a ca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matching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required by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aching mode of "three clas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implemen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classroom view" "Three classes" Teaching mod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classroom; extracurricular Orienteering drawing center and orienteering learning alliance classroom; off campus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practice classroom. Through three training stages of the cours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 teaching stage; personalized learning stage; advanced and sophisticated practice stage, students' inquiry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re cultivated. Under this mode exploration, the course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On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and effectively solve the teaching problems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local university courses. 以肇庆学院《定向运动》课程教学改革为案例,探索满足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模式,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三个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以“大课堂观”视角实施“三个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课外定向制图中心与定向运动学习联盟课堂;校外产学研实践课堂。通过课程三个培养阶段:专 业知识和技能传授阶段;个性化学习阶段;高精尖实践阶段,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与创新能力,在此模式探下,课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有效解决了地方高校课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难题。
  • DOI: https://doi.org/10.35534/scps.0303028
  • Cite: 吴磊.构建“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肇庆学院《定向运动》课程为例[J].中国体育研究,2021,3(3):340-347


当前,社会上存在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两难现象尴尬局面[1]。201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应用型大学成为地方高校办学的新定位[2]。肇庆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寻求本科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技能培养的切入点、载体、路径和方法。课程建设一直是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3],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4]。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金课”。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课堂教学革命[5]。同时加强课程思政育人,进一步强化课程实践育人、科研育人功能。

肇庆学院是广东省最先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普通高校,定向运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时数严重不足、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偏低、实践应用教学匮乏、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等问题[6],最终造成了定向运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标准落差较大的现实[7]。本文在查阅了有关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等相关文献基础之上,并通过归纳和总结相关资料,将我校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充分提炼总结,明确了课程的教学模式定位和实施思路、创新与成效,以期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构建“三个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思路

“三个课堂”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个性化教育,以培养高精尖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教学理论。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以“大课堂观”视角实施“三个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课外定向制图中心与定向运动学习联盟课堂;校外产学研实践课堂。课程三个培养阶段: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阶段;个性化学习阶段;高精尖实践阶段,如图1。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阶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课堂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个性化学习以课外定向运动制图中心和定向运动学习联盟为平台,分定向制图部、教学训练部,裁判部,高水平运动部,网络信息部等5个部门,学生以能力与兴趣选项,实现个性化发展;高精尖实践阶段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地方行政政府的横向课题,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行业实践平台,以实现高精尖应用型人才培养。

图1 课程“三个课堂”教学模式

Figure 1 The teaching mode of “three classrooms” of the course

“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如下教学问题:

(1)解决课堂学时短与高水平应用人才培养需要长时间实践的矛盾;

(2)解决了课程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问题;

(3)解决了课程学习评价—考定成绩,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问题;

(4)解决了地方院校课程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实践,学生实践能力差、校内外教学实践流于形式的难题。

2 “三个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图2所示。一、课程育人理念创新。提出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个性化教育和培养高精尖应用型人才为理念。加强课程思政育人,课外定向运动学习联盟以“善学习,技术精”“守纪律,敢创新”“能吃苦,肯奉献”“讲信誉,有担当”的口号为精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为主导地位,转变学习行为;个性化教育是要针对每个学生兴趣与能力享有适合自己的教育;高精尖应用型人才与地方院校转型契合,通过产研学合作,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施“三个课堂”和三个培养阶段,推动人才培养创新。以“大课堂观”视角实施“三个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课外定向制图中心与定向运动学习联盟课堂;校外产学研实践课堂。课程三个培养阶段: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阶段;个性化学习阶段;高精尖实践阶段。实现学生高阶学习和解决实践能力不足难题。三、课程个性化学习平台创新:建立制图中心和定向课外学习联盟学习平台。采用指导教师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的管理方式,指导教师和学生骨干共同参与定向运动应用实践教学,课程学生以能力与兴趣选项,实现个性化发展,更好地强化了教学科研与实践应用有效衔接。

图2 实施“三个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Figure 2 Implement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ree classrooms”

3 “三个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3.1 课程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和改革创新,成绩显著

教师是课程建设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动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乐于担任课外实践平台指导教师。多年来,课程教师主持相关教学改革立项省哲科“十二”五规划1项,广东省教育厅教改立项3项,校级教改4项;发表教改论文6篇;出版了教材5本。主持完成的地图系列获得了国家地图最高奖项“优秀地图裴秀奖”银奖,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定向运动地图规范(CH/T 4016-2010)制定。课程思政《定向人生》获广东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

课程也培养出一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如团队多人次获2021年广东省教学名师,2012年南粤优秀教师、2016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5肇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20年肇庆学院教学质量十佳奖等奖项。

3.2 课外个性化学习平台育人效果成绩喜人

课外个性化学习平台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定向运动员、定向制图员、赛事裁判员。裁判员曾多次服务于全国定向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得到一致好评。课程学生绘制的国家级“定向运动竞赛地图与比赛路线设计”共计21项,省级以上的共计31项,均获得较高评价,学生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定向制图员”“全国十佳定向制图员”。学生取得洲际金牌1枚;国家级金牌38枚,省级金牌61枚,共8人次入选定向运动国家集训队。2012年,教育部专门选派肇庆学院定向队代表中国参加“第18届世界大学生定向锦标赛”。2019年定向运动世界杯总决赛李卓业获短距离铜牌(目前国内男子在世界最好成绩)。

3.3 课程人才培养受益面大、受益程度深,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

目前,每年选修定向运动课程的人数达1500人,课程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定向运动员、定向制图员、赛事裁判员,多次服务于全国定向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得到一致好评。

毕业生在社会岗位上的表现突出,定向教学及训练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毕业生多次受邀担任全国和部分省市定向运动制图和裁判员工作,先后担任各级别定向培训班的主讲教师。在工作期间,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练员”“全国优秀定向运动裁判员”等称号。同时,在个人工作岗位也有突出表现,先后获得“学科带头人”“国培计划一等奖”“深圳市优秀教师”等。肇庆学院毕业生莫景雄入选了“世界定向运动杂志”,其所获的亚太定向锦标赛金牌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永久收藏。毕业生创办国内定向品牌赛事“北斗巨浪定向赛”,吸引了国内外定向爱好者参与。

3.4 课程改革引领示范作用引发社会关注,界内逐步推广应用

肇庆学院特色体育人才培养得到社会关注:重庆邮电大学发函调研学习定向运动先进理念和改革经验、西江日报对肇庆学院定向运动人才培养进行专题报道、定向运动作为亮点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教科文卫工会表扬我校教职工定向运动开展成果。

“定向运动专题学习网站”形式、主体内容,以及网络论坛中的专题论坛由暨南大学“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专业资源库”项目收录,并作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省内及全国开课学校。

4 结束语

本文以肇庆学院《定向课程》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提出了“三个课堂”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课外定向制图中心与定向运动学习联盟课堂”“校外产学研实践课堂”。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是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课程模式。不仅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课程,同时也是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整体检验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唐柳荷.论当前“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71-73.

[2] 钟秉林,王新凤.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热点问题辨析[J].教育研究,2016,37(4):4-11.

[3] 汤智,计伟荣.金课:范式特征、建设困局与突围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54-59.

[4] 刘斯文,程晋宽.大学“金课”的建构逻辑:起点、过程与走向[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6):118-123.

[5]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9):26-30.

[6] 李国军,张新安.高校学生体育学习联盟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以肇庆学院定向运动发展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7,35(2):91-96.

[7] 赵西堂,吴磊,张新安.“定向运动课外学习联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肇庆学院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5):39-43.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