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各种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往往会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达40.2%[1],43.8%的大学生表示在最近一周中有几天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所带来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会引起情绪波动和认知功能下降[2],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我国高校已经意识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教育举措,但从整体上看,预防教育工作仍存在不足,难以适应和满足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快节奏社会时需增强心理抗逆力的现实需求[3]。
沙盘游戏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沙盘、小型人物和物品等符号代表物,在咨询师的陪伴与帮助下,来访者摆放沙具或者拨动沙子,在此过程中使来访者心灵深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进行沟通,从而激发心灵与自性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4]。国内的研究多是针对某一特定群体了解沙盘游戏干预[5-9],如针对青少年焦虑症状[5]、儿童强迫症等问题使用沙盘游戏干预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关于大学生的研究较少[10-13],沙盘游戏干预对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有积极作用[7],如沙盘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弹性效果研究[8]、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沙盘个案干预[9]。本研究仅使用沙盘游戏疗法对大学生睡眠质量进行干预,并在干预结束后进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SRS”后测,再从沙盘主题、沙具数量和相同沙具意象变化进行分析,以验证沙盘游戏疗法干预的有效性。
本研究对北京某高校不同专业的18~22岁大学生进行施测,筛选出10名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等)的大学生,与其签订咨询协议,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沙盘干预。以下为实验组基本情况:
被试1:小张,男,22岁。睡眠伴随多梦、易醒、入睡困难等问题,睡眠环境良好。小张在未出生时父母离异,童年时期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后与母亲一起生活。八岁时父亲离世。十四岁时谈了女朋友,在一起八年。近期与女友频繁争吵后分手,为此小张感到焦虑痛苦。
被试2:小李,男,20岁。睡眠伴随失眠、多梦等问题,睡眠环境良好。小李早期与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父母吵架频繁,他与爷爷奶奶关系更好。自16岁起,小李与父母经常吵架,他认为父母总是不理解自己。近期小李在追求自己喜欢的女生时遭到了拒绝,为此情绪低落,感到焦虑。
被试3:小吴,男,20岁。睡眠伴随轻微失眠、多梦和易醒等问题,睡眠环境良好。小吴的母亲较为强势,父亲较为软弱,小吴从小由父亲教育成长,但母亲对小吴的控制欲很强,这样的反差促使小吴反向形成了不良的关系模式。小吴一方面向往成为母亲那样权力大的人,一方面又有着像父亲一样软弱的性格。这种不对等的内心抱负与现实造成的巨大落差感影响着小吴的自尊。
被试4:小王,女,20岁。睡眠伴随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睡眠环境良好。婴儿期小王与父母同住,母亲时常表现出焦虑的情绪镜映给小王。幼儿期因父母工作原因赴外地工作持续至今,小王便与奶奶二人生活在乡下。六个月前谈了一任男朋友,近期与男朋友矛盾增多,濒临分手,并且对自身未来的学业发展充满担忧,产生了强烈的抑郁情绪。
被试5:小江,女,20岁。睡眠伴随因精神紧张、易胡思乱想导致的入睡困难、频繁早醒等问题。睡眠环境良好。小江在18岁上大学以前一直与父母二人同住,父母关系良好,母亲控制欲较强,对小江的情绪支持较少。上大学后一个人在省外时常感到孤单空虚,十分渴求拥有一个关心并守护她的男朋友,为此感到很无助与焦虑。
“睡眠状况自测量表SRSS”由李建明于2012年编制,该量表共计10题,采用五点记分。将10个项目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分,总分范围为10~50。总分数越低,说明睡眠问题越少;总分数越高,说明睡眠问题越多[14]。
国际标准尺寸为57×72×7(cm)的沙箱两个,装有半箱棕色或白色的沙子;各类沙具共1000个以上;6至7个沙具陈列架;用来拍照及录音的手机一部。
本研究通过线上招募的形式,共发放三百份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筛选出10名睡眠质量存在问题的大学生。将这10名被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人、对照组5人。实验组进行固定时段每周一次的心理沙盘游戏干预,每名被试共进行十二次左右的沙盘干预。研究人员分为咨询师和观察员,观察员每一次使用个体沙盘记录表记录被试的沙具数量、不同主题数量、相同沙具意向变化的对照,并进行编码。对照组全程不做干预。在第十二次干预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进行后测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测评得分的差异,以及实验组沙盘的变化,来探索沙盘游戏疗法对于睡眠困扰的干预效果。
图1 被试1的初始沙盘
Figure 1 Initial sandplay for participant 1
小张的自我像是躲在树后的蓝衣服男人,是一个成年且处于工作状态的形象。围着石头的四个小孩是小张的朋友和女朋友,这表明小张的内心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小张要去承担赚钱养家的重任以及照顾朋友的责任,这一部分给了小张前行的目标,但同时也给小张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右上角的天使是一个反派角色,天使和倒下的天秤代表着小张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种种不公以及承受的恶意,这让小张的内心也逐渐开始怀疑类似于天使或是神仙这一类拥有神职且美好的角色。小张自我缓解内心压力的方式就如同左下角一般,像火山一样喷发但是又只会伤害到自己一个人,这也与小张的成长经历有紧密相关。由于小张的母亲几乎很少陪伴小张的成长,长期的情绪积累促使小张形成了压抑的防御机制。小张的内心也渴望着像小孩一样可以围坐在石头周围玩耍,渴望着来一场像火山爆发一样轰烈的情绪爆发。这些情绪的压抑就是导致小张睡眠问题的根源。
图2 被试2的初始沙盘
Figure 2 Initial sandplay for participant 2
小李的自我像是右侧蓝衣服的少年。少年刚放学到家门口却迟迟不进家门,家中的人都在做各自的事情,彼此之间并不会互相交流。这表现出小李对于家的归属感很弱,甚至有些抵触。栅栏将家整个围住,一点空隙都没有,表现出家对于小李来说是很拥挤、很压抑的。栅栏也会隔绝外界,这也是小李内心不愿意让别人发现的一个部分。河流和桥本都是沟通、能量流动的象征,但是在小李的沙盘世界中,河流并不是延伸的,甚至还被桥挡住了水的流动。这表明小李在很多时候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难以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小李的父母早期经常吵架,从而经常忽略小李,这促使小李不去表达自己,选择将自己隔离起来,形成了压抑的防御机制。这也是导致小李目前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
图3 被试3的初始沙盘
Figure 3 Initial sandplay for participant 3
小吴的自我像是左下角被围住的小男孩,正在举行仪式,转化成一个很强大的角色。下方唐僧必须要走过一段特殊的路径才能到达观音所在的地方,其中观音代表着小吴的母亲,表现出母亲为小吴带来了极强的目标感。小吴从小生活在被母亲支配的生活当中,日积月累受母亲影响,小吴也想成为像母亲一样很强大的人。所以小吴从小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强烈的竞争环境中,蝴蝶是小吴成长蜕化的象征。右下方的手铐也表明了小吴母亲强烈的控制欲,这促使小吴形成了压抑的防御机制。右下角的骑士是小吴眼中自己的形象象征,是一个在喜欢之人背后做出巨大付出的角色,但这与小吴的日常所做不相符,以此表现出小吴合理化的防御机制。这种压抑与合理化的防御机制促使小吴形成了低自尊的人格特点,因此一直影响着小吴的睡眠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等其他功能的发展。
图4 被试4的初始沙盘
Figure 4 Initial sandplay for participant 4
沙盘中间的小女孩是小王的自我像,躲在被子里闭着眼睛、不愿醒来,内心充满倦怠感,想要逃避周围的一切。小女孩面前的飓风离她很近,在海上一直转圈,仿佛下一秒就要朝她扑过来。小女孩没什么力量防备,也不太有防备的意愿。飓风周围的沙具代表变化的天气、情绪,飓风会夹杂着雪或冰雨,偶尔有艳阳高照的时候,环境变化多端,但飓风始终不会消失。小女孩面对这些情况感到很迷茫与无助,想要起身下床却无能为力占主导。这与小王的现实生活也紧密相关,现实中她经常在出租房卧床不愿上课,近期被确诊为抑郁症。沙盘左边的男人作为引导者的形象出现,也可以称作全知全能的智者形象。智者可以为小女孩指点迷津,并且为小女孩提供事情的解决办法。指引者也代表与小女孩有关联的家人、老师、父母或者心理咨询师。小女孩目前没有被引导者找到,也没主动去寻找引导者。小王也非常需要引导者、支持者的出现。左上方的建筑代表一些过去的、承载着感情的、比较沉重而选择遗忘或抵抗的东西,代表着小王过去的创伤。沙盘右下方的钥匙一半被埋在土里,钥匙是小女孩心中渴望解决困难、为她打开心门的象征,小女孩很喜欢钥匙的存在但并没有主动寻找。沙盘下方是时间的象征物,小女孩能感觉到时间在旁边流逝,但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沙盘右下方是一些零碎的东西,代表回忆和愿望。小王在进行沙盘干预过程中时常使用置换的防御机制,比如对于和男朋友的矛盾会转换到学业压力上。
图5 被试5的初始沙盘
Figure 5 Initial sandbox for participant 5
小江的自我像是左侧的上高中的小女孩,左侧是一些平时会吃的食物,是她自己打工赚钱买的。旁边的小房子是她未来的小家,家里住着她组建的家庭。正中间的黑白色建筑是杂货铺(小卖部),可以买到家里需要的东西,很热闹。右侧前后站立的一男一女是女孩的父母,她不希望沙具的摆放位置离她很近或很远。现实中小江能感受到父母爱她,但爱的方式令小江很苦恼,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需要的情感支持,与其有一定隔阂。父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吵架,吵架会使她感到闹心,所以她没有太大想回家的念头。沙盘中另一个重要沙具是天使,沙盘中的天使是一直在她背后默默保护、守护她、使她感到安心、能在她需要时给予她指引的形象,是有生命力的。天使的意象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代表小江渴望的男朋友外,也代表着精神支柱,也是小江近几年来一直追寻的东西。女孩旁边的小兔子是一直陪伴着她的宠物,兔子是温顺可爱的动物,小江希望她的生命中总是充满着温暖。小江在咨询过程中时常使用幽默与压抑的防御机制,经常以与咨询师开玩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压抑体现在当咨询师问其感受的时候时常表现出不知道的情况。
图6 被试1的结束沙盘
Figure 6 End sandplay for participant 1
无脸男和天使的形象在小张的盘中曾多次出现,其沙具的意象也在不断改变。无脸男从起初的旁观者逐渐聚焦到小张自己身上,这次的无脸男是小张的自我像。在沙盘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小张也在不断地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情绪,他逐渐意识到是什么在影响着自己。无脸男此时无能为力的处境就如同现实中的小张自己。天使的意象也在不断变化,从初始盘中的反派角色逐渐变成伪善的,再到美好的象征,直到此次天使的形象分裂成好的和坏的。天使在小张的沙盘中象征着咨询师的形象,小张在和咨询师相处的过程中,对咨询师的态度逐渐从不信任到信任,再到理想化咨询师的形象,最后将咨询师的形象回归到现实层面。这也是小张在进行沙盘游戏干预时取得的巨大进步。左下角的骷髅也直白地表现出小张已经看到最影响自己的感情是什么,这与小张父母之间的情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沙盘游戏干预中,小张看到情绪、触碰情绪、表达情绪,最后学会自己处理情绪,小张的睡眠也在逐渐好转。
图7 被试2的结束沙盘
Figure 7 End sandplay for participant 2
小李在沙盘游戏干预即将结束时摆出了一幅《西游记》,在进行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小李多次表现出对沙盘游戏冷漠的态度以及对于自己的感受作出“不知道”的回应。通过结尾盘可以看到小李将西游记中火焰山以及红孩儿的剧情摆在了最中间,而这与小李的成长经历不谋而合。小李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好,红孩儿与父母居住地的距离就如同小李与父母的距离。小李在与喜欢的人相处时出现问题是由于小李无法命名自己的情绪且过于理性化所导致,这是因为小李在幼时母亲没有很好地对小李进行镜映。再看小李沙盘内的沙具分布,会明显感到“头重脚轻”,这也是小李的超我在发挥作用,不断压抑着小李的本我。并且小李的盘几乎都是以中间为圆心,周围的沙具似乎都在注视中心,这也是小李内心渴望的,既希望被时刻关注着,又会害怕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在沙盘游戏干预的过程中,咨询师不断镜映着小李的情绪并进行情绪的命名,这也让小李看到了自己所压抑的那一部分。到沙盘游戏结束时,小李已经可以很好地感受自己并学会了表达自己曾经总是压抑着的情绪,并且小李的睡眠状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图8 被试3的结尾沙盘
Figure 8 End sandplay for participant 3
小吴的自我像从类似于唐僧一样一直需要被其他人照顾转变成了蜘蛛,这意味着在沙盘游戏干预的过程中,小吴在成长的道路上向前走了一大步。在现阶段,小吴也可以像蜘蛛一般独立自主地生活,这也表现出小吴的自我知觉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棒球代表着小吴早期与母亲的回忆,这里象征着母亲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到小吴对于母亲的形象认知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向右走的球鞋和正在开凿工地、创造新空间的工人也表现出小吴已经开始对于未来有了新的希望和动力,并且小吴也在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这是小吴在沙盘游戏干预中取得的巨大进步,并且在此过程中,小吴的睡眠状况有所好转,各方面的功能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图9 被试4的结尾沙盘
Figure 9 End sandplay for participant 4
该沙盘中正下方的小企鹅是小王的自我像。山羊和鸭子是企鹅的朋友。企鹅想去海洋世界看看,虽有阻碍,但小王相信最终企鹅会顺利抵达海洋世界,表明小王的支持系统有所建构,也有了来自自身更多的力量。第一个摆放的沙具是上端的海浪,与初始盘不同的是,该海浪并不是很大并且在海浪的上方有一只海鸟在乘浪飞行、自由自在。左边的彩虹是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象,表明小王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灯塔是一种目标感与指引感的象征,在小王的世界里有了自己对目标的思考。海洋中有一个不知道被谁扔在那里的漂流瓶,是一种惊喜感与不确定性的象征。相较于初始盘,治愈数量的沙具数量增多,小王的睡眠情况也有所改善。
图10 被试5的结尾沙盘
Figure 10 End sandplay for participant 5
沙盘的左侧的女孩子是小江的自我像,这是一个走廊,两个人在吵架(时间不长,并且是女生单方面的生气)。他们认识一个月了,男方在冷暴力。沙漏代表这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到头了也就要分开了。它是一个虚拟的,两个人都看不到它。后面是一个小屋,女生吵完架之后会躲进去哭。现在里面没有人住,四周封闭很压抑,很黑也没有窗户,不会被人发现。男生不重视这段关系,右侧是一个酒吧,是他们认识的地方。小江经历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恋爱,被男方骗也不被重视。所以这个盘是对现实的复刻,在这段关系中小江将自己的自尊心放得很低,让男生能掌控这段关系。左上角的天使依旧是守护者的形象,小江并没有遇到真正能够满足她情绪支持并且爱她的人。小江的睡眠质量相较进行沙盘咨询前有所改善,但效果欠佳。
图11 创伤类主题变化图
Figure 11 Trauma themed change chart
图12 治愈类主题变化图
Figure 12 Healing themed change chart
在沙盘游戏干预的过程中,来访者在沙盘中摆放出的不同主题数量反映着来访者内心能量的流动状况。创伤类主题的数量越多,表明来访者内在的力量感越弱,相反则越强。治愈类主题的数量越多,表明来访者内在的力量感越强,相反则越弱。通过图11和图12可以得知,在初次沙盘游戏干预中,来访者的创伤类主题数量都较高,治愈类主题数量都较少。经过十二次的沙盘游戏干预后,来访者的创伤类主题数量明显减少,治愈类主题数量明显增加。这说明沙盘游戏干预对于来访者的睡眠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分数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test scor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前测 |
后测 |
|||
Z |
p |
Z |
p |
|
睡眠质量总分 |
0.39 |
0.72 |
2.49 |
0.4013 |
由表1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前测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后测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在前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睡眠困扰情况大致相同,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后测时,睡眠质量差异显著,这说明实验组的睡眠困扰发生了变化,而这一变化可能是沙盘游戏所带来的。
个体沙盘游戏对睡眠困扰的干预效果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得分差异不大,但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沙盘的主题变化上可以看出,创伤类主题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而治愈类主题呈现上升趋势。对初始沙盘与结束沙盘进行比较,来访者在结束沙盘中更能关注自我,能量更加集中。5名被试均在干预过程中均表达过自己睡眠变好了的主观体验。不难看出,沙盘游戏疗法确实对大学生睡眠困扰具有干预效果。
大学生睡眠困扰的原因大多与未处理的情绪有关。睡眠困扰作为一种生理性困扰,实质上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睡眠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情绪,可能包括潜意识中隐藏的过去创伤的情绪、对于现阶段选择矛盾冲突的情绪、对于未来焦虑的情绪等。在5名被试中,均可以了解到被试未能将父母的期待转化为动力,而使其成为了自己焦虑和不能触碰的部分。个体压抑的防御机制保护个体免受焦虑的影响,但这些流动的情绪在夜深时,会打扰来访者的睡眠。
干预效果产生的原因如下:沙盘游戏干预主要利用沙具等意象让来访者的情感进行投射,以此对来访者的情绪、创伤、功能等进行干预;各类沙具及组合成的场景帮助咨询师看到来访者的情绪,更有效地与来访者共情,以此来帮助来访者面对情绪,改善睡眠;沙盘游戏疗法旨在将来访者潜意识中最真实的情绪情感投射在沙盘中,与其他流派技术相比,沙盘游戏疗法能够更好、更快地建立稳固的咨访关系,并且可以更准确直观地表现出来访者的问题所在;在进行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咨询师使用支持性干预的技术以及揭露性干预的技术对来访者进行有效干预,让来访者沙盘内的能量流动起来,帮助来访者自性化成长以及完善各功能的发展,重建情绪的基底,稳固人格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