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547993
Current Downloads: 467307

Education Study

ISSN Print:2707-0611
ISSN Online:2707-062X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入学动机调查研究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Enrollment Motiv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ublic-fee Normal Stud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Education Study / 2020,2(3): 108-123 / 2020-07-02 look1645 look1960
  • Authors: 钟凯祈 闫闯*
  • Information: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湛江
  • Keywords: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Public-fee normal students; Enrollment motivation
    特殊教育专业; 公费定向师范生; 入学动机
  •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nrollment motiv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ublic-fee Normal Stud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four motivations of Public-fee Students are career ideal, economic subsidy, employment security and others’ influence. The motivation of public-fee students is influenced by grade, gender, home address and monthly family income. Among them, the first admission motivation of different grades is different. The first motivation for admission of public-fee students in 2018 is “career ideal”, and the first motivation for admission of public-fee students in 2019 is “employment security”. In this regard,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e the enrollment system; the training institutions should optimize curriculum and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the students should improve their sense of self-efficacy and clarify their identity and make clear their identity. In this way, the public students can strengthen the faith of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grass-roots subordinate education, make them willing to take root in special schools, dedicate their professional life, and truly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on”. 本研究对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入学动机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特教公费生的四大入学动机依次是职业理想、经济补贴、就业保障 和他人影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家庭月收入等是影响入学动机的相关因素。 其中,不同年级的首要入学动机存在显著差异,2018 级特教公费生的首要入学 动机为“职业理想”,2019 级特教公费生的首要入学动机为“就业保障”。对 此,政府部门需要落实责任,革新招生制度;培养院校应当优化院校课程设置, 创新培养模式;学生个体则需注重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明确自我身份。循此路径, 特教公费生方能坚定教育信念,增强基层从教意识,从而乐意且坚定扎根于特 殊学校,奉献职业生命,真正做到为“教育”而来。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入学动机
  • DOI: https://doi.org/10.35534/es.0203012
  • Cite: 钟凯祈,闫闯.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入学动机调查研究[J].教育研讨,2020,2(3):108-123.
    https://doi.org/10.35534/es.0203012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自此以后,有关“免费师范生”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免费师范生之所以选择免费师范专业,主要受到“两免一补”“实现教师职业理想”“就业有保障”三大入学动机的影响[1]。免费师范生当时选择免费师范院校的原因,有家庭、自身、国家政策等因素[2]。同时,在对免费师范生毕业意愿的调查中发现,受入学动机之影响,仅有49.2%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一定会”如期履约[3]。因此,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迫切需要加强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4]。在新师范建设引领之下,2018年广东省启动了公费定向培养粤东西北中小学教师试点工作。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培养位列其中。对于已经进入大学校园的特殊教育公费定向师范生,公众难免心有疑惑:他们是出于何种原因选择公费定向师范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的公费定向师范生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特殊性”?为此,全面深入研究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入学动机,颇具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1 研究对象与工具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方法,选取广东省125名特教公费生,有效调查为106人。其中:男生13人,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2.26%,女生93人,占有效调查人数的87.74%。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有效调查人数中52人生活于农村家庭,占有效调查人数的49.06%;54人生活于非农村家庭,占有效调查人数的46.23%。低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为5000元以下)有57人,占有效调查人数的53.77%,高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为5000元以上)有49人,占有效调查人数的46.23%。

表 1 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Table 1 Statistics of basic information of public-fee students

项目

类别

调查人数(人)

占比

年级

调查人数(人)

占比

性别

13

12.26%

2018级

5

11.90%

2019级

8

12.50%

93

87.74%

2018级

37

88.10%

2019级

56

87.50%

家庭地址

农村

52

49.06%

2018级

29

69.05%

2019级

23

35.94%

城镇

54

50.94%

2018级

13

30.95%

2019级

41

64.06%

家庭月收入

低收入家庭

57

53.77%

2018级

30

71.43%

2019级

27

42.19%

高收入家庭

49

46.23%

2018级

12

28.57%

2019级

37

57.81%

1.2 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主要是改编问卷和访谈提纲。在参考李高峰博士所编的《免费师范生报考免费师范专业的动机的调查问卷》[5]的基础上,《广东省公费定向师范生入学动机调查问卷》得以形成。该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公费师范生选择公费定向师范专业的可能动机,选项分别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统计时采用五点评量法,分别赋值1、2、3、4、5,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第三部分为开放题,题目:“你是否后悔选择成为公费定向师范生?如果是,理由是什么?”问卷经过试测修正后再进行正式调查,质量较高。《广东省公费定向师范生入学动机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32,大于0.8,达到了对问卷信度的基本要求。

访谈提纲以广东省公费定向师范生入学动机情况为主题,设计为入学动机情况考察的非结构式访谈。在正式访谈中,随机抽选了特殊教育专业2名,1男1女。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入学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表2可知,106名特教公费生的四大入学动机依次为就业保障、职业理想、经济补贴、他人影响。特教公费生的“经济补贴”与“就业保障”动机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41,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经济补贴”与“他人影响”动机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99,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经济补贴”与“职业理想”动机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61,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就业保障”和“他人影响”动机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94,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就业保障”和“职业理想”动机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89,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他人影响”和“职业理想”动机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29,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四大动机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相互影响,只有水平强弱之分,说明了考生选择公费定向师范专业的动机并非单一。其中,“就业保障”动机最强,“他人影响”动机最弱。

表 2 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入学动机的Spearman相关分析

Table 2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otivation for admission of public-fee students

动机

N

均值

标准差

Spearman相关系数

经济补贴

就业保障

他人影响

职业理想

经济补贴

106

3.73

0.76

1.000

0.441**

0.299**

0.261**

0.000

0.000

0.002

0.007

就业保障

106

3.85

0.60

0.441**

1.000

0.394**

0.289**

0.000

0.000

0.000

0.003

他人影响

106

3.03

0.89

0.299**

0.394**

1.000

0.329**

0.002

0.000

0.000

0.001

职业理想

106

3.78

0.75

0.261**

0.289**

0.329**

1.000

0.007

0.003

0.001

0.000

注:*p<0.05,**p<0.01。

2.2 入学动机的差异性分析

2.2.1 入学动机的年级差异分析

表3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动机水平强弱存在差异。2018级特教公费生的入学动机依次为职业理想、经济补贴、就业保障和他人影响;2019级特教公费生的入学动机依次为就业保障、职业理想、经济补贴和他人影响。

表 3 不同年级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线师范生入学动机的T检验

Table 3 T-test of motivation for admission of public-fe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动机

年级

N

均值

标准差

T值

p值(双侧)

经济补贴

2018级

42

3.74

0.70

0.087

0.931

2019级

64

3.73

0.80

他人影响

2018级

42

2.91

0.82

-1.086

0.280

2019级

64

3.10

0.93

职业理想

2018级

42

3.76

0.74

-0.200

0.842

2019级

64

3.79

0.76

就业保障

2018级

42

3.68

0.63

-2.287

0.024*

2019级

64

3.95

0.56

注:*p<0.05,**p<0.01。

两个年级的特教公费生首要入学动机不同。2018级特教公费生的首要入学动机为“职业理想”,2019级特教公费生的首要入学动机则为“就业保障”。就“就业保障”这一动机展开讨论,2018级特教公费生和2019级特教公费生均值分别为3.68、3.95,均介于赋值为3(不确定)和4(比较符合)之间,动机较弱,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9级特教公费生的“就业保障”动机水平(均值为3.95)则明显高于2018级特教公费生的动机水平(均值为3.68),2019级特教公费生的“就业保障”动机水平为四大动机中最强。

不同年级的特教公费生,在“职业理想”“经济补贴”“他人影响”三个动机上,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具体可见2018级特教公费生和2019级特教公费生的“职业理想”“经济补贴”“他人影响”动机均值水平得分相差较小。

2.2.2 入学动机的性别差异分析

2018级和2019级的特殊教育专业班级中,2019级的男生数量相比2018级有所增长,但男生占比仍较小,占比水平均处于15%以下(见表1)。由表4可知,就“就业保障”动机讨论,男生和女生均值分别为3.38、3.91,均介于赋值为3(不确定)和4(比较符合)之间,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女生的“就业保障”动机水平(均值为3.91)则明显高于男生的动机水平(均值为3.38)。不同性别的特教公费生,在“职业理想”“经济补贴”“他人影响”三个动机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经济补贴”“他人影响”“职业理想”“就业保障”四个动机中,女生的动机水平均值均比男生的动机水平均值大,即女生各动机水平都要比男生强。

表 4 不同性别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入学动机的T检验

Table 4 T-test of motivation for admission of public-fe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动机

性别

N

均值

标准差

T值

p值(双侧)

经济补贴

13

3.58

0.81

-0.737

0.463

93

3.75

0.15

他人影响

13

2.87

0.98

-0.676

0.500

93

3.05

0.88

职业理想

13

3.44

0.83

-1.793

0.076

93

3.83

0.73

就业保障

13

3.38

0.74

-3.065

0.003**

93

3.91

0.56

注:*p<0.05,**p<0.01。

2.2.3 入学动机的家庭住址差异分析

2018级和2019级的特殊教育专业班级中,2018级来自农村的特教公费生占比为69.05%,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占比仅有30.95%;而2019级来自农村的特教公费生占比仅有35.94%,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占比高达64.06%。可见,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的占比逐渐增大(见表1)。

表5显示,“经济补贴”的整体检验F值为2.983(p=0.004<0.01)达到显著水平,结合事后检验LSD法,2018级来自农村的特教公费生、2018级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和2019级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在动机“经济补贴”上存在差异,即表示2018级来自农村的特教公费生“经济补贴”动机水平(M=3.94)强于2019级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M=3.22);2018级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经济补贴”动机水平(M=3.96)强于2019级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M=3.22);2019级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经济补贴”动机水平(M=3.96)强于2019级来自农村的特教公费生(M=3.22)。就“家庭住址”讨论,来自农村的特教公费生在“经济补贴”动机水平均值最高(均值为3.95),而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经济补贴”动机水平均值仅为3.52。总体而言,家庭住址与“经济补贴”的动机水平整体呈负相关。“他人影响”“职业理想”“就业保障”三个动机,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

表 5 不同家庭住址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入学动机的方差分析

Table 5 Analysis of the variance of the motivation for admission of public-fe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family address

动机

家庭住址

均值±标准差

年级

均值

F

p

事后检验LSD法

经济补贴

农村(N=52)

3.95±0.71

2018级

3.94

2.983

0.004**

AI>BI

2019级

3.96

AII>BI

城镇(N=54)

3.52±0.75

2018级

3.22

BII>BI

2019级

3.62

他人影响

农村(N=52)

3.00±0.91

2018级

3.03

-0.320

0.749

2019级

2.95

城镇(N=54)

3.06±0.88

2018级

2.78

2019级

3.22

职业理想

农村(N=52)

3.84±0.68

2018级

3.87

0.809

0.420

2019级

3.80

城镇(N=54)

3.72±0.81

2018级

3.50

2019级

3.80

就业保障

农村(N=52)

3.84±0.62

2018级

3.78

-0.491

0.625

2019级

3.86

城镇(N=54)

3.88±0.59

2018级

3.50

2019级

4.05

注:*p<0.05,**p<0.01。农村标记为A,城镇标记为B,2018级标记为I,2019级标记为II。

2.2.4 入学动机的家庭月收入差异分析

本研究把家庭月收入为5000元以下的归为低收入家庭组,把家庭月收入为5000元以上的归为高收家庭入组。其中,2018级低收入家庭的数量为30,高收入家庭的数量为27,2019级低收入家庭的数量为12,高收入家庭的数量为37,且高收入家庭占比高达57.81%,就年级而言,2019级有更多的高收入家庭的考生选择公费定向师范专业(见表1)。由表6可知,特教公费生所处家庭的月收入不同,“就业保障”“他人影响”动机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补贴”“职业理想”动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整体呈现减弱趋势,即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动机水平比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动机水平强。

表 6 不同家庭月收入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入学动机的方差分析

Table 6 Analysis of the variance of the motivation for admission of public-fe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family monthly income

动机

家庭月收入

均值±标准差

年级

均值

F

p

事后检验LSD法

经济补贴

低收入(N=57)

3.94±0.69

2018级

3.94

3.210

0.002**

AI>BII

2019级

3.94

AII>BI

高收入(N=49)

3.49±0.76

2018级

3.09

AI>BII

2019级

3.47

AII>BII

他人影响

低收入(N=57)

3.09±0.89

2018级

2.95

0.814

0.417

2019级

3.17

高收入(N=49)

2.95±0.88

2018级

2.73

2019级

2.91

职业理想

低收入(N=57)

3.96±0.61

2018级

3.81

2.700

0.008**

AI>BII

2019级

4.15

AII>BII

高收入(N=49)

3.57±0.84

2018级

3.72

BI>BII

2019级

3.47

就业保障

低收入(N=57)

3.84±0.63

2018级

3.69

-0.165

0.870

2019级

3.96

高收入(N=49)

3.86±0.58

2018级

3.47

2019级

4.02

注:*p<0.05,**p<0.01。低收入标记为A,高收入标记为B,2018级标记为I,2019级标记为II。

就“家庭月收入”讨论,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经济补贴”动机水平(均值为3.94)强于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动机水平(均值为3.49);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职业理想”动机水平(均值为3.96)强于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动机水平(均值为3.57)。

就“经济补贴”讨论,整体检验F值为2.700(p=0.008<0.01)达到显著水平,结合事后检验LSD法,2018级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2019级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2018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和2019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在动机“经济补贴”上存在差异,即表示2018级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经济补贴”动机水平(M=3.94)强于2018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M=3.09);2019级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经济补贴”动机水平(M=3.94)强于2018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M=3.09);2018级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经济补贴”动机水平(M=3.94)强于2019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M=3.47);2019级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经济补贴”动机水平(M=3.94)强于2019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M=3.47)。

就“职业理想”讨论,整体检验F值为3.210(p=0.002<0.01)达到显著水平,结合事后检验LSD法,2018级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2019级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2018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和2019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在动机“职业理想”上存在差异,即表示2018级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职业理想”动机水平(M=3.94)强于2019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M=3.47);2019级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职业理想”动机水平(M=4.15)强于2019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M=3.47);2019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职业理想”动机水平(M=3.72)强于2019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M=3.47)。

3 讨论与结论

3.1 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存有四大入学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省106名特教公费生的主要入学动机依次为就业保障(均值为3.85)、职业理想(均值为3.78)、经济补贴(均值为3.73)、他人影响(均值为3.03)。四大动机水平均值都处于赋值为4(比较符合)和赋值为3(不确定)之间,年级不同的特教公费生动机水平强弱存在差异,各特教公费生入学动机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尽管特教公费生们的入学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均存在差异,但其入学动机水平都是归向于该四大动机。

3.2 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入学动机受各因素影响且存在差异

3.2.1 年级上存在动机差异

广东省不同年级的特教公费生的入学动机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动机存在显著差异,是受到多因素影响所致,该现象不能忽视。2018年广东省首次实行公费定向师范教育政策,招生期间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不足、考生不了解政策实施情况、教育政策推行的公信力不足等。但2019级学生的入学动机则有所转变,一是因为有2018级学生作为参考,对政策实行充满信心;二是因为政府宣传力度有效提高。2018年到2019年属教育新政策适应过渡期,难免会产生两个年级间的入学动机差异。但为何仅在“就业保障”上有明显表现呢?不难理解,由于社会的就业前景愈加严峻,“毕业等于失业”的说法有增无减,而政策能够直接提供的事业编制,在无形间就给学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为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业保障”便成为学生选择公费定向师范专业的直接原因。

3.2.2 性别上存在动机差异

在所调查的特教公费生中,女生占比大,高达87.74%,2018级和2019级的女生占比近九成。特教公费生的入学动机存在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动机“就业保障”,即女生的“就业保障”动机水平强于男生的动机水平。女生在追寻人生理想的时候考虑到的因素与男生有所差异,譬如女生考虑时会更偏重于年龄、工作时间、待遇、工作环境问题。简言之,女生更向往“一份安稳的工作”,就业保障对女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不难理解女生的“就业保障”动机水平要比男生强得多。在“经济补贴”“他人影响”“职业理想”三大动机中,男女虽无显著差异,但是女生的“职业理想”动机水平强于男生的动机水平。女生天生有一种善良、奉献的精神,亲和力也比男生要强得多,再者考虑到特殊教育就业对象的特殊性,因而女生更愿意选择特殊教育专业。相比之下,男生较为粗心,缺乏耐心,加之现有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生占比较小,甚至表现为“阴盛阳衰”的景象,由此不难理解女生在特殊教育专业的“职业理想”动机更强。

3.2.3 家庭住址上存在动机差异

在所调查的特教公费生中,不同年级、家庭住址对入学动机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2018级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占比仅有30.95%,而2019级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占比高达64.06%,相比之下,2019级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占比大大提高,显然可以推翻“从农村来到农村去”的说法。由此可见,公费定向师范政策已经普遍得到大众认可,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此外,针对“经济补贴”的动机,动机水平强弱在家庭住址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来自农村的特教公费生的“经济补贴”动机水平表现为更强。在2018级和2019级的特教公费生中,农村特教公费生“经济补贴”动机水平都要比城镇特教公费生动机水平强。来自农村地区的特教公费生,在报考志愿时考虑到自身家庭经济条件,容易受公费定向师范政策“两免一补”之经济因素影响。数据显示,在“职业理想”动机中,虽未出现显著差异,但是来自农村的特教公费生“职业理想”动机也没有因此而变弱,依然比来自城镇的特教公费生动机水平强。可见,他们并非只受到经济补贴的诱惑,同时拥有当一名乡村教师服务乡村、奉献教育的职业理想,愿意报考特殊教育专业,愿意为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服务。

3.2.4 家庭月收入上存在动机差异

在所调查的特教公费生中,年级不同、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的占比存在很大差异,2018级高收入家庭占比仅有28.57%,但2019级高收入家庭占比高达57.81%。不同年级高低收入家庭的公费生占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没有影响到整体水平,不同年级的高低收入家庭的动机水平强弱依然处于同一水平。在“经济补贴”动机中,高低收入的家庭的特教公费生存在显著差异(p<0.01),整体呈负相关,即家庭月收入越高,“经济补贴”动机水平就越弱,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经济补贴”动机水平(均值为3.94)比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的动机水平(均值为3.49)强。受家庭经济资本影响,“两免一补”政策能够减轻公费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直接吸引他们优先选择公费定向师范专业,加上教师职业的福利待遇逐渐提高,也是受到大众青睐的一大原因。

受家庭月收入的影响。“职业理想”的动机水平强弱存在显著差异(p<0.01),该动机也受到了年级差异的影响。低收入家庭中,2018级特教公费生的“职业理想”动机水平(均值为3.81)弱于2019级特教公费生的动机水平(均值为4.15);高收入家庭中,2018级特教公费生的“职业理想”动机水平(均值为3.72)强于2019级特教公费生的动机水平(均值为3.47)。整体而言,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职业理想”动机水平强于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由此可知,公费定向师范专业的报考也是受到政策实行年份的影响。“经济补贴”对于低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普遍具有吸引力,特教公费生的“职业理想”动机都表现为较强,唯有2019级高收入家庭的特教公费生相对偏弱,总的来说,特教公费生都是比较有职业理想的,将成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就应必须具备不同于普通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方能更好地胜任该份工作。

3.3 不同年级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生的最强动机不同

2018级特教公费生的四大动机依次为职业理想(均值为3.76)、经济补贴(均值为3.74)、就业保障(均值为3.69)、他人影响(均值为2.91)。陶行知强调,“要使每个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的责任,就必须在他未毕业之前就教他运用各种知识去作改造乡村之实习。这个实习的场所,就是眼前的乡村”[6]。数据显示,2018级特教公费生更愿意服务于乡村教育,符合公费定向师范政策的初衷。基于访谈调查发现:在提及对专业学习的感受时,学生回答道“本来对该专业不大了解,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来大学,当接触到特教之后,发现十分有趣,学习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知识,可以关注到一些被现实冷落的人群” 。据上述,特教公费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学习有一定的热爱。此外,基于问卷调查发现:在问卷开放题(你是否后悔选择成为公费定向师范生?如果是,理由是什么?)的回答中,仅有4名学生表示出“有点后悔”,其中,两名学生在于学科的难度,一名学生在于与理想专业不符合,还有一名学生在于对定向期间的迷茫。综上所述,2018级特教公费生选择公费定向师范专业的“职业理想”动机表现为最强。

2019级特教公费生入学动机依次为就业保障(均值为3.95)、职业理想(均值为3.79)、经济补贴(均值为3.73)、他人影响(均值为3.10)。“就业保障”动机表现最强。关于大学生就业到底存不存在总量矛盾,即是否是因为大学生规模太大造成了就业难,学术界存在争议。邹云龙认为,总量矛盾就应当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即在大学生这一知识型“普通劳动者”层次上供大于求[7]。在当下严峻的社会就业局势,新一代的考生在报考志愿时必然会考虑到未来就业,师范专业本身倍受大众热捧,公费定向师范政策的入编就业带来了很大的诱惑。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行业一直得到很高的重视,特殊教育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而报读公费定向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就表现出一种“稳中求胜”的人生发展的方向。

4 建议与对策

4.1 政府部门要落实责任,革新招生制度

首先,在招生环节中,要注意调控招生性别比例,应有意识地鼓励更多的男性加入特殊教育公费定向师范专业的队伍中,有计划的招生,一定程度上缓解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其次,政府部门给予培养院校“二次选拔”的权利,遴选优秀学生就读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完善的免费师范生进入、退出机制是保证政策活力的源泉,也是体现政策灵活性的重要方面[8]。政府应当鼓励培养院校采用面试为主的“二次选拔”综合评价录取模式,进一步重点考察学生的选报理由、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对考生进行性格测试,了解考生是否适合从事特殊教育行业,以此优化生源,择优选拔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学生加入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队伍。再次,广东省公费定向师范生的终止协议只是笼统说明,可以进一步细化“退出机制”,让表现不良、动机不纯的学生退出公费定向师范生队伍;同时探索建构“转入机制”,让有意愿、有能力的优秀学生通过一定程序也能加入公费定向师范生队伍,建立非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转入的教育费用返还制度体系。

4.2 培养院校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院校应当优化教师教育情怀课程的设置,其中包括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的课程。针对特教公费生,要规划具有“特殊性”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设置“了解特教儿童”的课程,让特教公费生更好地了解特殊学生这群体,真正愿意做一名特教老师。对特教公费生的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提高培养标准,严把质量关,严格要求学生,规避学生得过且过的心理。有研究认为,应加大或加强更多的与教育实习相类似的教育教学训练项目,尽可能地增加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训的机会[9]。因此,学校应提供特教公费生参加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的机会和平台,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教育实践中,理论实践相结合,不断升华和提高他们的教育情怀。

4.3 学生个体要提升自我效能感,明确自我身份

师范生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教育信念,是个体学习和工作的内在驱动力,对促进师范生个体专业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课程领导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10]。为此,特教公费生要积极提升自我效能感,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增强自身的教育信念,充分发扬教师职业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性,并由此生成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认同感。提升自我效能感,意味着特教公费生既需严格约束自我,不断朝着成为一名具有“特殊教育”情怀的教师迈进,又需明确自我身份,用爱心奉献特殊教育事业。总而言之,特教公费生踏上特殊教育专业学习之路,必先明确自我定位:身为未来的特教教师,教学的对象为特殊儿童,在职前教育中自觉养成人道主义精神。如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特教公费生只有具备关爱特殊儿童、尊重特殊儿童人格的品质,且富有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才能在从教以后成为特殊儿童成长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 李高峰.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的调查与分析——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

[2] 滕贞贞.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2).

[3] 冯婉桢,吴建涛.在个人意愿与公共意志之间:免费师范生毕业意愿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3).

[4] 方增泉,戚家勇.推进和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基于北京师范大学2007-2009级免费师范生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1(1).

[5] 李高峰.免费师范生三大报考动机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1(2).

[6] 徐莹晖,徐志辉.陶行知论乡村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21.

[7] 邹云龙,杨中超.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辨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2).

[8] 王智超.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状况追踪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219.

[9] 陈抗.师范生课程学习与教育实习对其教育效果的影响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9(1).

[10] 黄亚妮.自我效能感:师范生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内在驱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6).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