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414974
Current Downloads: 453393

Education Study

ISSN Print:2707-0611
ISSN Online:2707-062X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大学生班级学业规划教育现状调查——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3级视觉传达5班为例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ademic Planning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lasses —Taking Class 5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Grade 23, Wuhan University of Bioengineering for Example

Education Study / 2024,6(4): 1224-1231 / 2024-09-02 look213 look168
  • Authors: 宋绪林 周罗
  • Information: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汉
  •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Academic planning education; Visual Communication
    大学生; 学业规划教育; 视觉传达
  •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lanning is based on their correct judgmen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needs, and according to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goals,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academic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developing academic development plans, including clarifying career goals and planning academic careers. Academic planning education refers to teachers through purposeful, planned, and organized academic planning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utoring students in academic plann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cademic planning abilitie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Class 5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t Wuhan University of Bioengineering in 2023, and examines the students, counselors, teachers, parent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uses interviews or questionnaire surveys to explore resources and possible implementation paths for academic planning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 classes,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learning behaviors and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student employ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大学生在对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正确判断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确定学业发展方向和制定学业发展计划的过程,包括对职业生涯目标的厘清和学业生涯的规划。学业规划教育,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业规划教育活动,辅导学生学业规划,促进学生学业规划能力发展的教育活动。本研究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学院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5班为研究对象,对班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探索大学生班级学业规划教育的资源和可能的实施路径,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就业和提升育人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DOI: https://doi.org/10.35534/es.0604161
  • Cite: 宋绪林,周罗.大学生班级学业规划教育现状调查——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3级视觉传达5班为例[J].教育研讨,2024,6(4):1224-1231.

1 引言

当前大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进入大学后课余时间增多,而学校和家长的监管不再如中学时期般严格,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甚至少数在校大学生出现空心病、厌学、休学、退学等情况,无法正常完成学业。部分大学生虽然正常毕业,但由于未将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出现“毕业即失业”“不就业”“躺平”“啃老”等情况。

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未能充分运用高校资源助力个人成长成才,也导致当前“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兴起,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社会声誉,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供给端,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研究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现状并提出优化方案,对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业规划教育研究源于1972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提出的“生涯教育”,他认为学校教育应与学生的整个人生相联系。国外学者对学业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针对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国内学业规划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期。2004年由张恒亮主编的《学业规划》的出版,被认为是国内学业规划教育的开端,他认为学业规划包括求学决策与学业管理两部分。求学决策是指大学生基于对本科毕业后就业或升学的考虑,而对本科阶段学习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学业管理,是指大学生为了利用高校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自身能力,对自身日常学习的具体计划与安排,以及通过实践行动逐步实现学业管理目标[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将学业规划纳入学生工作和教务管理工作,探索成立专门的学业指导中心。但总体而言,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建立完整的学业规划体系,只是零散地分布在各项具体事务中,且学业规划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例如,南昌工程学院自2010年开始,连续多年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比赛活动,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王平等人2017年对该校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情况并不理想,该校学生制订学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依然淡薄,积极主动规划大学学业生涯的学生相对较少[2]。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学业规划也没有形成成熟可靠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

胡敏认为,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不仅仅是在大一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参加活动就足够的,而应在大学四年中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学业规划教育的教师不仅仅包括辅导员、专任教师,还应包括家长和校友等。学业规划教育的效果,通过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表现,并适时调整[3]。

任丽丽提出了教学导师与同伴导师协同导学的学业规划教育模式,该模式是一种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4]。这种模式由教师导师主导,同伴导师配合。教师导师通过讲座、社会调查、特色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求学决策,并选择与当前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学业发展模块,然后由高年级优秀学生在教师导师的指导下,具体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本研究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我校学业规划教育实施的可能模式。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3级视觉传达设计5班的34名学生,以及该班的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

3.2 研究方法

采用访谈法,利用提前编写的结构化访谈提纲,电话访谈了6名学生及其家长,1名辅导员,2名专任教师,1名教学管理人员,以了解该班级学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其中访谈的6名学生及其家长,根据班级大一学年学业成绩排名,取前10%、后10%及中部排名各2名。采用自编问卷对该班级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现状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 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urvey subjects

人口学变量

分类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9

26.5

25

73.5

生源地

城市

10

29.4

城镇

4

11.8

农村

20

58.8

家长最高学历

硕士及以上

1

2.9

本科或专科

12

35.3

高中或职高

11

32.4

初中及以下

10

29.4

合计

34

100

4 研究结果

4.1 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现状

4.1.1 自我认知

对参加问卷调查的自我认知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24名学生通过MBTI等问卷客观地了解了自己的人格以及适合的职业类型,占比70.6%。然而,依然有10名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以及适合从事的职业,占比29.4%。访谈中发现,成绩中等及优秀的学生自我认知比较清晰,但成绩较差的学生自我认知水平较低。少数生源地在城市的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就已经通过问卷了解过自己的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图 1 班级学生自我认知

Figure 1 Students’ self-awareness

4.1.2 专业认同度

对参加问卷调查的34名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1名学生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占比2.94%;16人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占比47.06%,17人一般喜欢自己的专业,占比50%。不太喜欢或者非常不喜欢自己专业的人数均为0。班级学生专业认同度较高。访谈中,所有学生均表示喜欢自己的专业,专业是自己选择的,且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图 2 班级学生专业认同度

Figure 2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4.1.3 专业与职业认知

在是否确定毕业后会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方面,1人非常确定,32人认为比较确定,1人不太确定,说明97.06%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专业与职业认知水平较高,然而,个别学生未能将专业和职业联系起来,专业和职业认知水平较低,后期需要加强关注和进行学业规划指导。

4.1.4 学业规划意识

34名学生中,12人非常了解学业规划,占比35.29%,20人比较了解学业规划,占比58.82%,2人不太了解学业规划,占比5.89%。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高达94.11%,说明大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业规划意识。访谈中发现,1名学生对大学期间的课上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规划十分清晰,在认真地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其他5名学生的学业规划尚处于探索阶段,计划学习专业相关软件,考英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或者准备考研升学。

4.1.5 学业规划教育相关信息来源

问卷调查发现,对于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相关信息的来源,1人主要源自家长或亲朋,24人源自学长学姐,2人源自辅导员,7人源自班主任与任课教师,20人源自网络媒体平台。访谈结果发现,1名学生家长或亲朋从事视觉传达相关工作的学生,受家长和亲朋的耳濡目染,不仅学业规划教育信息来源丰富、学业规划意识强,而且能够把学业和未来职业联系起来,学习兴趣高、动力足,成绩优秀。

4.1.6 差异分析

对男生和女生的学业规划教育现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男生和女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4<0.005),男生的自我认知水平高于女生。说明在日后应加强对女生的自我认知教育。在专业认同度、专业与职业认知、学业规划教育意识方面,以及学业规划相关信息来源方面,男生和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 2 男生和女生的学业规划教育差异分析结果(M±SD)

Table 2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planning between boys and girls

男(N=9)

女(N=25)

t

自我认知

1.64±5.505

1.07±2.262

0.004**

专业认同度

3.45±0.522

3.46±0.576

2.114

专业与职业认知

3.36±0.674

3.46±0.676

-0.732

学业规划教育意识

3.09±0.302

3.32±0.612

-1.328

从家长获得学业规划教育信息

2.82±0.603

3.111±0.737

0.256

从辅导员获得学业规划教育信息

3.27±0.467

3.61±0.685

0.147

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获得学业规划教育信息

3.27±0.467

3.46±0.744

0.344

从学长学姐等朋辈获得学业规划教育信息

0.302±0.091

0.686±0.13

0.441

注:**表示在0.005水平显著。

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现状在是否担任班干部方面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班干部的专业认同度显著高于非班干部(p<0.05),班干部比非班干部从学长学姐那里获得更多的学业规划相关信息(p<0.005)。是否担任班干部,在专业与职业认知、学业规划教育意识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从家长、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等教师那里获得学业规划教育信息方面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生源地和不同家长受教育水平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现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

表 3 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的学业规划教育差异分析结果(M±SD)

Table 3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planning and education between class cadres and non-class cadres

班干部(N=11)

非班干部(N=23)

t

自我认知

1.33±0.492

1.19±0.396

0.324

专业认同度

3.67±0.651

3.22±0.424

0.015*

专业与职业认知

3.5±0.522

3.41±0.636

0.661

学业规划教育意识

3.5±0.522

3.15±0.534

0.064

从家长获得学业规划教育信息

3.25±0.754

2.93±0.675

0.19

从辅导员获得学业规划教育信息

3.67±0.651

3.44±0.641

0.326

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获得学业规划教育信息

3.27±0.467

3.46±0.744

0.344

从学长学姐等朋辈获得学业规划教育信息

3.58±0.669

3.00±0.480

0.004**

注:*表示在0.05水平显著,**表示在0.005水平显著。

4.2 辅导员学业规划教育开展现状

23级视觉传达5班辅导员接收该班级仅4个月,且非艺术相关专业毕业,对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主要偏重于考研升学、入伍、考公考编,但对专业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有效指导。

4.3 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学业规划教育开展现状

通过访谈视觉传达专业的2名专任教师及1名教研室主任,发现教师们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开展学业规划教育,分别是学业规划相关课程、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和实习实践。教师们认为少数学生在学业规划方面积极主动,但大部分学生处于混沌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教师们的引导和教育收效甚微。

4.3.1 学业规划相关课程

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每一届在大一上学期开设《视觉传达设计导论》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共16学时,是新生入校后对所学专业的认知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学科基本背景情况: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涵义、设计应用领域,重点讲解本专业的课内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教学环节;探讨了未来设计师的素质、社会的需求、如何成为优秀设计师的话题,为本专业的学生迅速进入专业领域提供一定的准则和理论依据。

4.3.2 专业课渗透

接受访谈的3位专任教师表示,他们自己或者其他任课教师,在日常课程讲授过程中,都会根据课堂内容进行学业规划教育相关的延伸,向学生集体讲解学业规划相关内容,有时也会在课间回答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业规划的问题。但这种专业课中的渗透具有随机性,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4.3.3 实习实践

任课教师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认知实习、课程实践活动、专业相关竞赛等实习实践的方式,开展学业规划教育相关活动,但教师们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不够,投入程度不高,效果有待提升。

4.4 家长访谈

接受访谈的6位学生家长均表达了对学生学业的重视、尊重和支持,表示愿意配合学校的学业规划教育及其他教育活动。

4.5 学业规划教育实施路径

参加访谈的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业规划教育应当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牵头,各学院具体落实。教务处应出台关于学业规划教育的相关文件,规定学业规划教育的学分体系,将学业规划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视觉传达导论课、参加学业规划教育相关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听学业规划教育相关的讲座、每学期进行学业规划教育反思与总结并提交文字材料等。

学业规划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业规划意识,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业规划教育活动。各学院、各专业的学业规划教育应由教学管理人员总负责,制定学生学业规划教育考评方案,以及辅导员和专任教师的相应考核方案。

5 讨论

5.1 视觉专业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现状

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70.6%的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较高,100%的大学生认同自己的专业,97.06%的大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94.11%的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业规划意识,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相关信息来源方面,包括家长或亲朋、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长学姐、网络等,说明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学业规划教育的内在需求,这与专任教师访谈中教师们提到的部分大学生学业规划意识不强、处于混沌状态的看法不太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专任教师除日常授课外,与学生接触较少。

男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中,对女生更多的要求顺从而非独立等,应重视女生的自我认知提升。王斐斐认为,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正确规划学生生涯[5]。

班干部从学长学姐等朋辈那里获得更多的学业规划教育相关信息,说明朋辈学业规划导师的实施具备现实基础。

5.2 视觉传达专业教师开展学业规划教育现状

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已经在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主动传授中开展,学生有较强的学业规划意识和需求,教师们也重视学业规划教育,但缺乏系统有力的管理和监督,收效甚微。

辅导员、专任教师已经自发开展学业规划教育,大学生已经主动从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学长学姐、网络等途径探索学业规划,“辅导员、专任教师、朋辈导师三导师制”的学业规划教育体系在23级视觉传达5班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同理其他班级也有实现的可能性。

“辅导员、专任教师、朋辈导师三导师制”的学业规划教育体系的落实,需要学校教务处联合学工处等部门,出台并下发学业规划教育相关的文件,确保学业规划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落实惠及每一个学生,并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测评中有所体现。辅导员负责组织和督促学生参加学业规划教育相关的讲座和实践活动,专任教师负责筹备和开展讲座和实践活动,每班1-2名朋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参加学业规划教育相关的专项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日常学业规划教育辅导。

学业规划教育成果的考核参考专业或者班级学生学业成绩、平时表现、就业率、就业质量、优秀校友数量等。

6 结论

(1)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意识较强,但现实中得到的有效学业规划教育不足。

(2)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需要加强。

(3)学长学姐等朋辈是大学生获得学业规划相关信息的重要来源,学业规划教育中的朋辈导师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4)专任教师们已经自发的通过导论课、课堂渗透和实习实践活动向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教育,但目前收效不佳。

(5)“辅导员、专任教师、朋辈导师三导师制”学业规划教育体系在视觉传达专业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6)视觉传达专业学业规划教育的落实需要教务处联合学工处等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制定学业规划教育的系统性执行方案和考核。

参考文献

[1] 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平等.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的调研与分析——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克拉玛依学刊,2017(11).

[3] 胡敏.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课题[J].高校辅导员,2014(8).

[4] 任丽丽.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中教师导师与同伴导师协同导学[J].教学与职业,2024(3).

[5] 王斐斐.大学生自我认知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20(12).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