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001221
Current Downloads: 619915

Education Study

ISSN Print:2707-0611
ISSN Online:2707-062X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论AI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重塑——以小学三年级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为例

On the Application and Value Reconstruction of AI Technology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 Taking the Third-Grade Primary School Assignment My Plant Friend as an Example

Education Study / 2025,7(9): 957-960 / 2025-09-23 look699 look531
  • Authors: 顾双莉
  • Information:
    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武汉
  • Keywords:
    AI technology; Composition teaching; NLP; Intelligent assessment; Personalized learning; Teaching practice
    AI技术; 作文教学; NLP; 智能评阅; 个性化学习; 教学实操
  • Abstract: Composition teaching is a core par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but it has long been plagued by problems such as extensive guidance, delayed feedback, and difficulty in personalization. The matur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solution to these dilemmas. This paper aims to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and specifically introduce AI technologies applicable to composition teaching (such as NLP, A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oftware, and analyze in detail their practical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case of the assignment My Plant Friend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third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Practice shows that through scenario creation, accurate push, real-time assistance and data-driven evaluation, AI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build a new efficient and precise composition teaching paradigm, and provide teachers with practical modern teaching tools.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但其长期受困于指导粗放、反馈滞后、难以个性化等难题。人工智能(AI)技术的成熟为破解这些困境提供了全新方案。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并具体介绍可应用于作文教学的AI技术(如NLP、AES)及其对应软件,并结合小学三年级下册《我的植物朋友》一课的教学案例,详细剖析其实操方法与落地路径。实践证明,AI技术通过创设情境、精准推送、实时辅助与数据驱动评价,能有效构建高效、精准的作文教学新范式,为老师们提供切实可行的现代教学工具。
  • DOI: https://doi.org/10.35534/es.0709181
  • Cite: 顾双莉.论AI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重塑——以小学三年级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为例[J].教育研讨,2025,7(9):957-96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1]明确指出,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教学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然而,对于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而言,“写什么”“怎么写”是两大核心障碍;对于教师而言,“如何高效批改”“如何精准指导”是长期存在的教学痛点。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写作—教师批阅—集体讲评”模式,难以应对个体差异,极易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人工智能(AI)技术[2],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作文自动评分(AES)、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及推荐算法的发展,为作文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引擎。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小学三年级下册《我的植物朋友》,完整呈现AI技术如何深度融入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为AI技术在课堂的落地应用提供尝试性范本,助力作文教学的数字化转型。

1 当前作文教学中的核心弊端与AI破解之道

传统作文教学虽有其优势,如注重字词积累、语法规范、篇章结构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写作逻辑,教师会逐字逐句批改,针对错别字、语病、结构问题给出明确修改意见,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自身不足,但同时它也是一个高强度、低反馈的循环过程。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而AI技术为此提供了针对性的破解思路。

1.1 教学指导的“笼统化”与“单向化”问题

问题:教师面对数十人的班级,指导只能“一刀切”,难以顾及学生个体在观察能力、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上的巨大差异;提供的范文素材单一,无法有效激发所有学生的创作灵感。

AI破解:通过推荐算法和知识图谱,AI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个性化推送与之匹配的写作素材、范文和启发式问题,实现“千人千面”的导学。

1.2 写作过程的“黑箱化”与“支持缺失”

问题:学生的写作思考过程具有内隐性,教师无法实时感知。当学生遇到困难(如词不达意、思路中断)时,难以获得即时帮助,容易产生挫败感。

AI破解:嵌入写作工具的AI助手(基于NLP技术)可以提供实时写作辅助,涵盖基础纠错、词语推荐、句式润色及思路引导,成为陪伴每个学生的“数字协作者”。

1.3 作文评价的“滞后性”与“主观性”

问题:教师批改作业负担较重,反馈周期长,容易错失指导修改的最佳时机;评价多依赖主观经验,缺乏统一标准和精细维度。

AI破解:作文自动评分(AES)系统能在秒级内完成批阅,提供多维度、数据化的即时反馈。该系统不仅可以给出分数,还能指出具体问题并提供修改建议,将教师从繁重的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聚焦精准教学。

2 可应用于作文教学的具体AI技术及软件平台

AI技术并非高深莫测,而是指已落地应用、且可集成于具体软件中的技术集群。了解这些技术,是教师有效运用AI开展教学的前提。

2.1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

这是作文教学中最核心的AI技术,指能让计算机理解、解释、操作并生成人类语言的技术。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语法检查(Grammar Checking):自动识别并纠正错别字、标点误用及语法错误;句法分析(Syntactic Analysis):分析句子结构是否通顺;语义理解(Semantic Understanding):理解词句含义,判断内容是否偏题、逻辑是否自洽;文本生成(Text Generation):根据需求自动生成句子、段落或写作建议。

当前一线教师可用的相关软件包括:智慧作文平台内置助手:如科大讯飞智作文、腾讯英语作文、猿辅导小猿作文等,均内置NLP引擎;通用写作辅助工具:Effidit(腾讯智笔)、Grammarly、火龙果写作等,可作为浏览器插件或独立App使用,提供实时润色和纠错功能。

2.2 作文自动评分(Automated Essay Scoring,AES)

该技术基于NLP和机器学习,能让计算机模仿人类评委对作文进行多维度评分。在作文教学中,它可对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文面等维度进行秒级评分和评价,并提供精细化修改建议。一线教师可使用的相关软件包括:科大讯飞智作文、批改网、猿辅导作文批改等专业AES系统;此外,许多智慧课堂平台也已集成该功能。

2.3 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与推荐算法(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这两类技术通过收集、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其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情分析,生成班级及个人的作文能力数据报告,以可视化形式呈现能力薄弱点;二是个性化推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精准推荐范文、写作素材及技巧。上述功能通常集成于前文提及的智慧作文平台中,是平台的“核心大脑”,教师可直接通过这些平台使用该功能。

2.4 光学字符识别(OCR)与图像识别(Image Recognition)

这两类技术可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和物体,在作文教学中能快速将学生手写作文转化为电子稿,还可识别学生上传的植物、动物等图片内容。

一线教师可以通过百度识图、微信“扫一扫”识物功能以及智慧作文平台的拍照上传功能应用该技术。

3 AI技术赋能作文教学的具体应用途径与案例详析

本章节结合《我的植物朋友》课例,详述上述AI技术转化为具体教学工具及应用路径。

3.1 写作前:AI驱动的智能导学与情境创设

3.1.1 布置预习任务

教师通过智慧作文平台(如科大讯飞智作文、笔神作文等)发布预习任务,AI技术同步开展前期分析与准备。在《我的植物朋友》课例中,教师可要求:“请同学们拍摄一种身边的植物,并将照片上传至平台。”

3.1.2 AI图像识别与素材推送

学生用平板拍照上传绿萝、多肉、吊兰等植物照片后,平台AI会自动识别植物种类(如绿萝、多肉、蔷薇花等);随后推荐算法启动,向每位学生精准推送该植物的百科知识、相关古诗词(如向上传吊兰的学生推送《咏吊兰》)及描写该类植物的好词好句(如向上传多肉的学生推送“肥厚饱满”“青翠欲滴”等词汇)。这既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实现个性化素材分发,也破解了传统教学“指导笼统”的问题。

3.1.3 AI情境创设

课堂上,教师利用平台播放一段AI生成的“植物成长”延时摄影视频(该视频可由教师输入“植物生长、阳光、雨水”等关键词,通过平台内AI生成工具自动制作),并搭配风声、雨声、鸟鸣的音效,快速唤醒学生的多感官记忆,使其沉浸到植物世界中。

3.2 写作中:AI作为实时在线的“写作协作者”

学生在平台写作界面直接创作,AI助手在后台提供全程伴随式支持。以《我的植物朋友》课例为例。

3.2.1 结构化支架

AI提供数字化的“观察记录卡”模板(字段包含:颜色、形状、气味、触感、我的联想),该模版依托简易NLP表单,可引导学生将无序观察转化为有序观察和记录。

3.2.2 实时语言辅助

词汇推荐:当学生输入“叶子是绿色的”,AI会在旁提示“可以试试‘嫩绿’‘碧绿’‘翠绿欲滴’哪个更合适?”;句式润色:学生写“花很好看”时,AI可提供优化选项:“你想这样写吗?‘花儿绽开了笑脸,仿佛在欢迎春天。’”;思路引导:当检测到学生仅描写植物颜色时,AI会弹出温馨提示:“别忘了摸摸它、闻闻它,试试从其他角度描写你的朋友哦。”这种直接介入学生写作思维的方式,让作文指导更细致、更有效。

3.2.3 积极正向激励

对于学生每一次有效的修改或精彩的表达,AI会通过点亮星星、发送点赞动画或语音夸奖(如“这个比喻真巧妙!”)等方式,给予即时正向反馈,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

3.3 写作后:数据驱动的智能评价与反馈

途径与方法:学生提交作文后,AES系统立即开展分析,生成多维度报告。以《我的植物朋友》课例为例。

3.3.1 多维度即时批阅

学生提交习作后,AES系统会在1分钟内生成评语。例如:“得分87分。优点:准确抓住绿萝的颜色和形状特点,比喻句‘像绿色的瀑布’生动形象。建议:若能补充描写绿萝摸起来的手感和闻起来的味道,你的植物朋友形象会更立体!”这种及时且具体的反馈,帮助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反馈滞后”的问题。

3.3.2 可视化学情报告

教师登录平台教师端,可以查看到自动生成的“班级学情报告”,报告中会明确标注“全班在‘气味描写’维度平均得分较低”“‘触感描写’维度有35%学生存在内容缺失”等共性问题。同时,系统会自动统计高频错词(如“的、地、得”误用),为教师后续备课提供精准方向,也为课堂精准讲评提供数据支撑。学生登录学生端,可以通过雷达图直观查看自身在“内容、结构、语言、文面、创新”五个维度的得分情况,清晰掌握个人写作的优势与短板。

3.3.3 精准教学干预

教师无需批改全部作文,只需依据AI生成的报告,重点选取“多感官描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几篇习作进行精评精讲,并针对全班共性问题开展集中突破。这一方式大幅提升教学效率,使教师的工作重心从“批改员”转向“教学设计者”和“学习引导者”。

4 教育价值与意义的重塑

AI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深度应用[3],其价值远不止于提升教学效率,更在于对作文教学生态的重塑。

4.1 对学生:实现从“畏惧写作”到“乐于表达”的转变

AI提供的全程学习支架和即时反馈,大幅降低写作门槛和学生的写作焦虑,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专属支持,写作自信心显著增强。数据化的反馈报告帮助学生清晰认知“自身写作的优势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学会自我监控和调整,培养起重要的元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张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从被动完成写作任务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探索写作方法的“学习者”。

4.2 对教师:实现从“批改机器”到“引导智者”的转变

AI将教师从耗时费力的重复性批改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聚焦于启发思维、情感交流等更高价值的教学活动,回归“启发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本位。同时,教师依托AI提供的学情数据,可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现从“凭经验教学”到“凭数据决策”的跨越,专业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宽。

4.3 对教学模式: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因人而异”的转变

AI技术让“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想在大班级授课制下成为可能,为实现规模化个性化教学、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了保障,同时构建起“学生—AI—教师”三元协同的新型教学模式:AI负责处理数据、提供标准化支持;教师专注倾注情感、开展创造性引导;学生处于核心位置,实现个性化成长。三者优势互补,共同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全程支持、即时反馈的智慧教学新生态。

5 结论与展望

以《我的植物朋友》一课为例,可以清晰看到,AI技术已成为深度融入教学细节、切实破解教学难题的实用工具[4]。它依托NLP、AES、学习分析等具体技术,以智慧作文平台为载体,实现了对作文教学“教、学、评”全流程的重塑。它重塑了教师的职业角色,使其更具创造性和影响力;重塑了学生的写作体验,使其更具支持性和成就感;重塑了作文教学的范式,使其迈向数据驱动、人机协同、个性发展的未来。这场变革的意义还在于,它让“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大班额作文教学中落地可行,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对于每一位对AI技术感到陌生的教师而言,迈出第一步的关键在于尝试使用文中提及的任意一款软件:从一个简单功能开始,体验它如何为师生减负增效。未来,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如何更好地与AI协作,设计出更富创意、更具情感温度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走向AI无法替代的深度思考和创造性表达新高度。

当然,一线教师仍需警惕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对算法过度依赖、学生滋生思维惰性等。未来的研究应更关注如何设计[5]“AI启发而非替代思考”的提示词,如何在人机协同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但毋庸置疑,AI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为教师开启了通向教育现代化的大门,其前景令人无限期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牟智佳.人工智能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构建及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56-63.

[3] 科大讯飞.AI作文评阅技术白皮书[R].2021.

[4] 腾讯教育研究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发展趋势报告[R].2022.

[5] Warschauer M.The digital divide and social inclusion in online learning[J].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0.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