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2484324
Current Downloads: 663546

Education Study

ISSN Print:2707-0611
ISSN Online:2707-062X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体育课程思政视域下女足精神融入高校足球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Path of Integrating Women’s Football Spirit into College Football Teaching

Education Study / 2025,7(10): 1085-1091 / 2025-10-27 look420 look231
  • Authors: 金哲容¹ 金顺帆¹ 江红俊¹ 岳敏²
  • Information:
    1.江汉大学,武汉;
    2.武汉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武汉
  • Key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Women’s football spirit; University; Football teaching
    体育课程思政; 女足精神; 高校; 足球教学
  • Abstract: A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Chinese sports spirit in the new era, the women’s football spirit has inestimabl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undertaking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students’ values and excellent sports morality. It is suitable for integr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football specialized cours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ctu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otball: superficial integr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pending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prominent integration contradictions, need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capabilities, and immature evaluation syste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ively integrate the s women’s football spirit into teaching. At the school level,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e interdisciplinary exchanges,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al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eply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mbodied in Chinese women’s football, and refine the fine qualities applicable to college football teaching; at the teacher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appropriate women’s football materials in combination with teaching content, clarify teaching objectives, update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evaluation methods; at the student level, students should establish cle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rning goals, focus on the accumulation of women’s football-related knowledge,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abilities, the cultivation of rule awarenes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ultural literacy accumulation of women’s football, promote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women’s football spiri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女足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具体展现,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对学生价值观和优良体育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适合融入高校体育专业足球专项课思政教学。但实际足球思政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思政融合表层化、课程体系待整合、融合矛盾突出、综合能力需提升、评价体系不成熟等,因此需在教学中创新融入女足精神。学校层面应加强思政融合,促进跨学科交流,积极响应“课程思政”号召,深度挖掘中国女足蕴含的思政元素,提炼适用于高校足球教学的优良品质;教师层面需结合教学内容选取贴合的女足素材,明晰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学生层面应树立明确的思政学习目标,注重女足相关知识储备、技术能力提升、规则意识培养与文化素养积淀,推动女足精神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DOI: https://doi.org/10.35534/es.0710204
  • Cite: 金哲容,金顺帆,江红俊,等.体育课程思政视域下女足精神融入高校足球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J].教育研讨,2025,7(10):1085-1091.

1 前言

2022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标志着课程思政改革进入新阶段,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按照各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一方面,“女足精神”彰显的家国情怀、顽强拼搏、团队协作、不懈奋斗等坚毅品质,蕴含着丰富的足球思政元素,对学生价值观和优良体育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适合融入高校体育专业足球专项课思政教学;另一方面,女足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具体展现,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但当前实际足球思政教育中仍存在:思政融合表层化、课程体系待整合、融合矛盾突出、综合能力需提升、评价体系不成熟等问题。因此,梳理女足精神的发展历程、凝练其核心内涵,探究女足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2 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发展历程及女足精神核心内涵

2.1 发展历程及精神凝练

2.1.1 中国女足发展历程

四十载征程中,从1983年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集训队组建,到1986年斩获亚洲杯首冠,再到1999年女足世界杯决赛点球惜败美国队荣膺亚军,直至江大车谷女足勇夺2025年首届女足亚冠冠军,中国女足先后9次亚洲封王、3夺亚运金牌,在世界杯与奥运会赛场两摘银牌,更拿下首届女足亚冠冠军。女足姑娘们用家国、拼搏、团结、奋斗四大精神内核,深刻阐释了“铿锵玫瑰”的精神底色。中国女足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 1 中国女足发展历程

Figure 1 Timeline of Chinese Women’s Football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2.1.2 中国女足精神凝练

中国女足作为一支拥有四十余年历史的队伍,自组建以来始终秉承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多次斩获亚洲冠军及世界级赛事奖牌。其在训练与竞赛中展现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爱国奉献等品质,深刻诠释了“祖国至上、敢打敢拼、团结协作”的中华体育精神,彰显了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1]。这一精神体系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激励社会各领域奋进者的价值符号,具有重要的学术探讨价值。中国女足精神发展内涵历程表述如表1所示。

表 1 中国女足精神发展内涵历程表述

Table 1 The connotation evolution of Chinese Women ‘s Football spirit

时间阶段 主要历程 精神内涵
1.中国女足溯源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则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足球活动。有这样的积淀在,中国也成了最早有女子足球的国家。如:大唐时期,宫中便有了“皇家女子足球队”,定期开展比赛[2] 由此可见“女足”基因可谓传承已久,不仅起步领先其他国家,其“首创”精神不容置疑
2.首谈中国女足精神 (1984—1999年) 20世纪90时代,从美国洛杉矶玫瑰碗举办的足球比赛中,开始谈论“女足精神”。当时的女足精神更多从球员个人在赛场上的表现所衬托[3],路透社在一篇专稿中这样写道:在中国队参与进攻的球员中,孙雯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人物。她的出场会带给人一种感动,因为她的左腿总是缠着厚厚的绷带,看得出,有时她在做技术动作时显得很吃力的样子,但最终她还是能把每一点精彩都留给观众,她的精神力量不但鼓舞着队友,也同样让喜爱中国队的人们受到感染[4] 此时的女足精神是顽强拼搏更是对足球事业的执着与热爱。1996年8月1日(北京时间2日早晨),亚特兰大奥运会女足决赛打响,中国女足1比2不敌对手无缘冠军,不过仍然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奥运会亚军,“铿锵玫瑰”也就是从那时起家喻户晓。一直到1999年的美国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再创辉煌,斩获世界杯亚军为国人争光[5]
3.成绩下滑陷入低谷 (2000—2012年) 进入21世纪后,以中国女足国家队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小组赛未出线为分水岭,中国女足国家队的国际比赛成绩从顶峰逐渐下滑,中国女足国家队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6]2000年悉尼奥运会小组赛出局、2001年亚洲杯半决赛负于朝鲜、2011年排名第4名无缘伦敦奥运会等挫折 即便身处困境,女足精神也未曾磨灭,“高屋建瓴、屡败屡战、顽强拼搏、刻苦训练”仍是她们的常态,为国争光的信念始终扎根在每一位队员心中,这是女足精神在逆境中的坚守
4.走出低谷再创辉煌 (2013年至今) “前赴后继”是女足精神的鲜明底色,从孙雯、刘爱玲到王霜、张琳艳,一代代女足队员接过的不仅是球衣号码,更是那份对足球的执着与担当。这种传承,让女足精神穿越时光依然鲜活,也让中国足球始终保有希望的火种。[7]2015年在加拿大世界杯重返8强,2022年时隔16年再夺亚洲杯冠军。2023年斩获杭州亚运会铜牌,2025年又在武汉举行的江大女足代表中国女子足球俱乐部夺得亚冠联赛冠军 新时期中国女足精神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振兴三大球为己任,以践行体育强国战略为框架,以为国争光的信念、团结协作的品质、顽强拼搏的劲头、永不放弃的坚守、敢于胜利的决心形成了“家国情怀、顽强拼搏、团队协作、奋斗精神”四大精神内核,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

2.2 理论基础

2.2.1 思政核心价值

女足精神包含着家国情怀、顽强拼搏、团队协作、奋斗精神四大核心思政价值(如图2所示)。

(1)家国情怀是女足精神最核心的品质。国家认同是微观主体在差异互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的认可与归属感,正是这份深埋心底的认同和归属,始终激励着中国女足砥砺前行。

(2)强烈的荣誉感对课程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更是中国女足力克强敌的制胜法宝,面对困难与强敌敢于亮剑,奋战至终场哨声响起。

(3)足球运动是一项需密切团队协作的同场对抗运动,唯有充分发挥团队的最大优势才能占据局势主动。团结协作是中国女足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这一历史传承既是中国女足拥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女足精神融入高校足球教学的侧重点。

(4)同时,女足身上不畏强敌、敢打必胜、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以及勇于压倒一切困难和对手的坚韧品质,对于高校足球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乃至学生在逆境、困境、绝境中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塑造,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图 2 中国女足精神四维价值图

Figure 2 The four-dimensional value of Chinese Women’s Football spirit

3 高校足球课程思政现状及痛点

3.1 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

“体育+课程+思政”是体育课程思政的三大核心要素(如图3所示)。

(1)体育的本质被描述为“人类在与自然抗争中谋求更好生存的一种身心规训育人活动”,简言之,体育是一种“身体教育”。

(2)课程是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的总和,其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合格人才。体育课程则是运用体育本体功能实施育人的教育形式,高校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开展的各类运动项目体育教学,被称为“公共体育课程”。

(3)思政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8]。

图 3 体育课程思政

Figure 3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3.2 体育课程思政的现状

3.2.1 思政融合意识逐步提升,实践存在表层化问题

近年来,高校积极响应“课程思政”号召,尝试在足球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部分高校的思政元素融入仍停留在口号宣传或简单案例引入阶段,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许多学校存在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脱节的现象,缺乏系统性和深度[9]。例如,足球课程中虽强调“拼搏精神”,却未结合具体战术训练或比赛场景设计对应的思政教育环节。

3.2.2 课程体系构建初具特色,系统性不足

部分高校已开始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足球课程思政路径,但多数高校仍面临课程设计碎片化、思政目标与足球技能培养衔接不畅的问题,缺乏统一的青训理念或文化基因支撑。同时,课程体系相对分散,各教学环节联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教学课程体系[10]。

3.2.3 教师思政意识与动力不足,综合素养待提升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1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足球课程思政的落地离不开教师的双重素养——既需具备专业足球教学能力,又要掌握思政教育方法。各学科教师都应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12]。当前基层教师思政意识普遍不足,多数缺乏系统的思政培训,难以将价值观教育自然融入技术教学;专业化师资稀缺,全国范围内能实现技术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师仍属少数;加之评价机制缺失,多数高校未建立针对足球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标准,直接导致教师参与动力不足。

3.2.4 课程思政融合存在矛盾,教学模式偏向单向灌输

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不断在探索中推进,摸索思政融入的方法与路径。期间部分国家一流高校的课程思政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般院校在体育课程思政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未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录像资源,多以口号形式推进融入,实际实施过程中问题突出[13]。此外,思政教育元素深度挖掘不足,存在表层化倾向,女足经典案例应用较少,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参与度和课堂互动频率偏低。

3.2.5 评价机制不成熟,落实效果受限

当前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目前无具体评价体系衡量成效,大部分高校仅停留于“是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表层判断,对于成效如何缺乏具体的考量措施[14]。在评价机制方面,体育课程思政未设立德育评价指标,导致课程成效的把控不够明确,课程目标的实现效果不够显著。在实际教学或案例学习中,缺乏量化的评价方案与指标,无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最终导致足球课程思政的落实效果受到局限[15]。高校足球课程思政现状如图4所示。

图 4 高校足球课程思政现状

Figure 4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football course

3.3 高校足球课程思政现实痛点

高校足球课程思政现实痛点如表2所示。

表 2 高校足球课程思政现实痛点

Table 2 The practical pain poi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university football courses

高校足球课程思政现实痛点
1.可操作性不强 2.忽略均衡发展 3.育人需求矛盾 4.思政意识缺乏 5.教学效果难保障
在体育强国和课程思政背景下,关于体育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成果可操作性不强,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调查研究和典型案例利用不充分,过分将国家政策作为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更加注重运动技术的传授,将“达标”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忽略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均衡发展,难以保障相应项目教学效果的实现[16] 当前高校足球教学的“技能本位”与思政元素的“碎片化”现象,反映了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育人需求的矛盾 体育教师因缺乏专业的思政学科知识的支持,很难从思政的角度来挖掘体育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因缺乏思政意识,将思政资源运用得不够巧妙[17] 发展失衡,忽视身心发展;重过程轻结果,或者轻结果重过程;分数至上,缺乏互动,追求有用,轻视兴趣作为评价效果

4 女足精神融入高校足球教学的路径设计

4.1 学校层面强化思政融合,推动跨学科协同

学校应积极响应“课程思政”号召,深度挖掘中国女足蕴含的优秀思政元素,提炼适用于高校足球教学的优良品质。一方面,要加强思政与足球课程的深度融合,将思政教育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密切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让思政融合的理念根植于高校足球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教务处需整合课程体系,在突出思政融合特色的基础上,理顺各阶段、各板块教学内容的衔接关系,通过符号、标签等文化载体打造特色教育实践模块,贯通课程设计、技能培养于思政目标的内在联系。同时,可设立开展校级教材编撰专项项目,为女足精神融入足球教学提供优质教材支撑。

4.2 教师层面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第一,丰富教学元素,营造思政氛围。通过构建队徽、口号、队歌、主题音乐等仪式化教育符号系统,打造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积极运用“情境还原教学法”,重现经典赛事的关键场景,让学生在特定足球情境中深刻体悟女足精神的宝贵价值,实现行为范式的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足球技能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第二,推行沉浸式教学,拓展实践路径。将女足精神融入高校足球教学实践,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重现亚洲杯决赛等经典赛事情境,开展“情境决策训练”;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足球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女足教练团队的战术讨论;积极推广项目式学习,策划“校园女足精神宣传周”实践活动,涵盖海报设计、微视频制作等内容;组织“足球伦理案例分析工作坊”,构建数字化叙事资源库,制作以女足精神为主题的慕课、微课视频,并开发“足球思政”闯关答题微信小程序,通过多元举措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女足精神深度融入教育教学。

第三,改革教学评价,实现全面客观。采用三维评价体系,从知识、技能、品德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客观科学地评估学生学习成效(如表3所示)。评价内容具体包括:学生对女足精神及足球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足球实战技巧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情况;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展现的责任感、拼搏精神及女足精神的践行效果。

表 3 三维评价体系

Table 3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维度 占比
知识考核 理论测试 30%
技能评估 技术达标 40%
品德评价 成长档案 30%

4.3 学生层面:明确思政学习目标,深化价值认同

学生应树立思维的学习思政目标,注重女足相关知识储备、技术能力提升、规则意识培养与文化素养塑造(如表4所示)。通过这四大板块的精神提炼与创新性整合,将中国女子足球的发展历程与技战术配合精准对接,在此过程中汲取女足精神的熏陶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对家国认同感、团队责任感及规则意识的认知。借助思政目标的培养与价值引领,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自身内在潜能,使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深刻理解女足精神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在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

 4 学生思政目标

Table 4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类型 内容示例 思政目标
知识储备 中国女足历史 家国认同
技术能力 技战术配合 团队责任
规则意识 争议判罚实例 公平竞争
文化素养 女足精神主题辩论赛 价值辨析

5 总结

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女足精神”彰显的家国情怀、拼搏精神、团队协作、奋斗精神等坚毅品质,蕴含着丰富的足球思政元素,对学生价值观塑造和优良体育品德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适合融入高校体育专业足球专项课思政教学。学校层面需加强思政融合,推动跨学科交流,积极响应“课程思政”号召,深度挖掘中国女足的优秀思政元素,提炼适用于高校足球教学的优良品质;教师层面应结合教学内容选取贴合的女足素材,明晰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学生层面需树立明确的思政学习目标,注重女足知识储备、技术能力提升、规则意识培养与文化素养积淀,以此促进女足精神的传播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刘佩佩,王康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以中国女足为例[J].体育科技,2023(2):24.

[2] 石决明.中国女足崛起史:“铿锵玫瑰”如何逆风翻盘?[EB/OL].国家人文历史,2022-02-11.https://mp.weixin.qq.com/s/IooOoTejN5AAcbrbjsoB3g

[3] 曲均增,潘宏伟,何宇.中国女足精神历史溯源及当代价值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体育史分会论文集.佳木斯:佳木斯大学,2023:48.

[4] 中国青年报.中国女足我们心目中的冠军[EB/OL].1999-07-12.http://sports.sina.com.cn/global/9907/071207.shtml?from=wap&f_link_type=f_linkinlinenote&flow_extra=eyJpbmxpbmVfZGlzcGxheV9wb3NpdGlvbiI6MCwiZG9jX3Bvc2l0aW9uIjoxLCJkb2NfaWQiOiJkMDNmZTFkMTNiZTc4ZWU2LTZkODQ3OGZiMDY3MzZlNTcifQ==&webview_progress_bar=1&show_loading=0

[5] 懂球帝.玫瑰为国争光!中国女足夺得1996奥运会亚军[EB/OL].2023-08-01.https://m.dongqiudi.com/article.html?id=3405842

[6] 郝文鑫,刘波,郭振.铿锵玫瑰隐喻的中国女足精神的内涵演化历程、时代意蕴与传承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35(5):548-555.

[7]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弘扬女足精神 推进足球振兴[N].中国妇女报,2025-08-02(1).

[8]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9] 范恺,郭英俊,朱邱晗.北京冬奥会国家认同建构的效应与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21,42(6):12-16.

[10] 窦志刚.足球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J].校园足球,2024(11):36-43.

[1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 号)[EB/OL].2020-06-06.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12] 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N].人民日报,2023-09-10(1).

[13] 朱海强.高校足球课程思政实施困境与探索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2):165-168.

[14] 吴向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困境与推进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4):384-392.

[15] 徐桂兰.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5,11(21):179-184.

[16] 郝凤霞,苏继革,刘铮,等.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秩序的构成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6):751-754.

[17] 徐成立,罗秋兰,孙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1(9):98-104.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