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奎屯; 2.新疆奎屯市第八中学,奎屯
近年来,高等职业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教育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有许多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1]。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们广泛研究大五人格结构模型,其被证明具有跨语言、跨评定者和跨文化的稳定性,并在维度层面上得到了人格心理学家的广泛接受[2],现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理论模型。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关于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较少有对大五人格与人际信任之间关系的研究。
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辞、承诺以及陈述(书面或口头)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5]。人际信任度高的个体与人交往时更易表现出信任行为,易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信任度低的个体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6]。研究表明情绪稳定性、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正相关,掩饰性、内外向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负相关;重视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7]。
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evaluation,CSE)作为人格倾向研究的新取向,国外学者Judge等将其定义为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其特质具有评价性、基础性和广泛性的特性。依据这三个特性,Judge等从众多的人格特质中筛选出自尊(Self-esteem)、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神经质(Neuroticism)和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ized self-efficacy)这4种特质来描述核心自我评价。CES作为一种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结构,是一种可以影响4种特质存在相互关系的心理机制,可以潜意识地影响个体对自己、外在世界和他人的评价与估计[12]。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的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工作绩效等具有密切的关系,各特质与大五人格对个体人格的描述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两者具有相关性。
为此,本研究对高职新生大五人格、人际信任与核心自我评价关系进行研究,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有效建议。
采取整群取样法,对新疆某高职学院大一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24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32份,回收有效率为82.94%。其中包括男生726人(35.7%),女生1306人(64.3%);独生子女284人(14%),非独生子女1748人(86%)。详见表1。
表 1 人口统计学差异(x±s)
Table 1 Difference in the population statistics variable(x±s)
变量 |
类别 |
N |
百分比 |
x±s |
变量 |
类别 |
N |
百分比 |
x±s |
性别 |
男 |
726 |
35.70% |
1.64±.48 |
家庭背景 |
完整家庭 |
1528 |
75.20% |
1.74±1.50 |
女 |
1306 |
64.30% |
单亲1(跟随父亲) |
85 |
4.20% |
||||
是否独生子女 |
是 |
284 |
14.00% |
1.86±.35 |
单亲2(跟随母亲) |
171 |
8.40% |
||
否 |
1748 |
86% |
跟随祖父母 |
72 |
3.50% |
||||
家庭所在地 |
城市 |
261 |
12.80% |
2.62±.70 |
独自生活 |
13 |
0.60% |
||
县城 |
244 |
12.00% |
其他 |
163 |
8.00% |
||||
农村 |
1527 |
75.10% |
王孟成和戴晓阳等[22]2011年在CBF-PI的基础上挑选了合适的条目组成了用于测量大五维度的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该问卷包括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5个维度,共40个项目,其中第5、8、13、15、18、32和36题为反向计分。采用六级计分法,从1~6分别“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总分值范围是40~240分。本研究中高职新生的分值在75~215分之间,均值为151.18分;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7,效度为0.966。
人际信任量表[23]由Rotter于1967年编制,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点自评式量表,从1-“完全同意”至5-“完全不同意”,总分从25分(信任程度最低)至125分(信任程度最高),总分越高表示人际信任倾向的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高职新生的分值在51~113分之间,均值为74.45分;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017,效度为0.966。
杜建政等人2012年以Judge等编制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为基础,翻译并修订了中文版量表[24]。该量表是一个单维度自评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其中第2、3、5、7、8、10个项目为反向计分。采用五级计分法,从1~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总分值范围是10~50分,分数越高说明被测者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也越高。本研究中高职新生的分值在20~48分之间,均值为33.23分;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17,效度0.819。
用SPSS20.0软件[25]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一般性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为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女生在宜人性、核心自我评价上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在开放性上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与男生在其余方面没有差异[26]。非独生子女在核心自我评价上高于独生子女,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余方面没有差异。
表 2 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性分析
Table 2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the gender and is an only child
因子 |
男生 |
女生 |
t值 |
独生子女 |
非独生子女 |
t值 |
大五人格 |
151.39±23.60 |
151.06±21.69 |
0.319 |
151.47±21.19 |
151.12±22.58 |
0.239 |
神经质 |
3.34±0.86 |
3.40±0.79 |
-1.46 |
3.40±0.86 |
3.37±0.81 |
0.496 |
严谨性 |
4.01±0.81 |
4.02±0.77 |
-0.126 |
3.97±0.76 |
4.02±0.78 |
-1.126 |
宜人性 |
3.83±0.62 |
3.89±0.66 |
-1.998* |
3.89±0.69 |
3.86±0.64 |
0.810 |
开放性 |
3.88±0.96 |
3.76±0.90 |
2.971** |
3.86±0.87 |
3.79±0.93 |
1.123 |
外向性 |
3.86±0.71 |
3.82±0.68 |
1.055 |
3.81±0.77 |
3.84±0.68 |
-0.605 |
人际信任 |
74.65±5.78 |
74.33±5.78 |
1.195 |
74.74±6.34 |
74.40±5.69 |
0.918 |
核心自我评价 |
32.90±5.58 |
33.41±5.20 |
-2.085* |
32.46±5.45 |
33.35±5.32 |
-2.599**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家庭生源地、家庭背景为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生源地(①城市、②县城、③农村)在大五人格、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人际信任方面没有差异,在神经质、宜人性、核心自我评价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雪费法的多重比较发现,在神经质上③>①>②;在宜人性和核心自我评价上①>②>③。
家庭背景(①完整家庭,②单亲1,③单亲2,④跟随祖父母,⑤独自生活,⑥其他)在大五人格、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方面没有差异,在神经质、宜人性、人际信任和核心自我评价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雪费法的多重比较发现,神经质在⑤>⑥>④>③>①>②;宜人性在⑤>②>③>①>④>⑥;人际信任在⑤>④>⑥>②>③>①;核心自我评价在①>②>③>④>⑥>⑤。因此,人格与家庭背景是相互的,不同的家庭背景塑造每个人不同的人格特质。
表 3 家庭生源地、家庭背景差异性分析
Table 3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the family origin and family background
因子 |
大五人格 |
神经质 |
严谨性 |
宜人性 |
开放性 |
外向性 |
人际信任 |
核心自我评价 |
城市 |
151.73±23.38 |
3.23±0.99 |
4.06±0.79 |
4.01±0.70 |
3.83±1.00 |
3.84±0.79 |
73.75±6.50 |
33.94±5.95 |
县城 |
149.58±21.56 |
3.18±0.77 |
4.00±0.77 |
3.97±0.72 |
3.73±0.89 |
3.82±0.84 |
74.76±6.05 |
33.83±5.53 |
农村 |
151.34±22.34 |
3.44±0.78 |
4.01±0.78 |
3.82±0.62 |
3.81±0.92 |
3.84±0.64 |
74.52±5.60 |
33.01±5.18 |
F值 |
0.741 |
16.123*** |
0.538 |
13.519*** |
0.835 |
0.094 |
2.366 |
5.163** |
完整家庭 |
151.38±22.14 |
3.36±0.81 |
4.04±0.77 |
3.89±0.65 |
3.80±0.92 |
3.84±0.70 |
74.24±5.76 |
33.54±5.34 |
单亲1 |
149.58±24.48 |
3.19±0.78 |
4.00±0.86 |
3.90±0.70 |
3.75±0.97 |
3.85±0.70 |
74.67±6.17 |
33.26±5.12 |
单亲2 |
151.17±23.04 |
3.37±0.87 |
3.99±0.79 |
3.90±0.69 |
3.80±0.95 |
3.83±0.78 |
74.40±6.27 |
33.04±5.83 |
跟随祖父母 |
150.06±17.12 |
3.54±0.51 |
3.86±0.64 |
3.70±0.51 |
3.78±0.72 |
3.87±0.52 |
75.92±5.40 |
31.56±4.92 |
独自生活 |
153.85±16.59 |
3.62±0.53 |
4.13±0.51 |
3.92±0.45 |
3.84±0.73 |
3.73±0.45 |
76.00±4.18 |
30.85±3.89 |
其他 |
150.37±25.32 |
3.61±0.87 |
3.88±0.85 |
3.65±0.51 |
3.86±1.00 |
3.80±0.63 |
75.50±5.38 |
31.42±4.70 |
F值 |
0.227 |
4.570*** |
1.989 |
5.371*** |
0.193 |
0.182 |
2.617* |
6.820***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运用双因子方差分析,以大五人格和人际信任为自变量,核心自我价值为因变量进行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大五人格对核心自我评价有影响[F(128,905)=1.65,p<0.001],人际信任对核心自我评价有影响[F(46,905)=2.23,p<0.001],大五人格和人际信任同时交互作用影响核心自我评价[F(952,905)=1.20,p<0.01],详见图1。
图 1 大五人格和人际信任交互作用影响核心自我评价
Figure 1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affects the core self-evaluation
大五人格与人际信任呈负相关[29]、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正相关;人际信任与核心自我评价呈负相关;人际信任与大五人格的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与其余维度呈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大五人格的神经质维度呈负相关,与其余维度呈正相关。详见表4。
表 4 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
Table 4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因子 |
x±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大五人格 |
151.18±22.38 |
- |
|||||||
2.神经质 |
3.39±0.82 |
0.591** |
- |
||||||
3.严谨性 |
4.02±0.78 |
0.815** |
0.287** |
- |
|||||
4.宜人性 |
3.87±0.64 |
0.582** |
0.054* |
0.450** |
- |
||||
5.开放性 |
3.80±0.92 |
0.885** |
0.494** |
0.667** |
0.385** |
- |
|||
6.外向性 |
3.84±0.69 |
0.706** |
0.180** |
0.525** |
0.337** |
0.553** |
- |
||
7.人际信任 |
74.45±5.78 |
-0.067** |
0.096** |
-0.098** |
-0.115** |
-0.059** |
-0.087** |
- |
|
8.核心自我评价 |
33.23±5.34 |
0.108** |
-0.353** |
0.283** |
0.287** |
0.044* |
0.207** |
-0.181** |
-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首先,检验大五人格、人际信任和核心自我评价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人际信任呈线性关系[F(df1=1,df2=1903)=9.11,p<0.01],大五人格×核心自我评价呈线性关系[F(df1=1,df2=1903)=24.82,p<0.001],人际信任×核心自我评价之间呈线性关系[F(df1=1,df2=1985)=69.36,p<0.001]。
其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回归方程,第一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五人格及各维度对人际信任有预测作用;第二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人际信任、大五人格及各维度对核心自我评价有预测作用;第三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五人格和人际信任对核心自我评价有预测作用,详见表4。
表 5 大五人格、人际信任、核心自我评价的回归分析
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interpersonal trust and core self-evaluation
因变量 |
自变量 |
R |
R2 |
△R2 |
F |
B |
SE |
β |
t |
|
第一步 |
人 际 信 任 |
大五人格 |
0.067 |
0.004 |
0.004 |
9.056** |
-0.017 |
0.006 |
-0.067 |
-3.009** |
神经质 |
0.096 |
0.009 |
0.009 |
18.790*** |
0.679 |
0.157 |
0.096 |
4.335*** |
||
严谨性 |
0.098 |
0.010 |
0.009 |
19.653*** |
-0.727 |
0.164 |
-0.098 |
-4.433*** |
||
宜人性 |
0.115 |
0.013 |
0.013 |
27.315*** |
-1.035 |
0.198 |
-0.115 |
-5.226*** |
||
开放性 |
0.059 |
0.003 |
0.003 |
7.022** |
-0.367 |
0.139 |
-0.059 |
-2.650** |
||
外向性 |
0.087 |
0.008 |
0.007 |
15.351*** |
-0.725 |
0.185 |
-0.087 |
-3.918*** |
||
第二步 |
核 心 自 我 评 价 |
人际信任 |
0.181 |
0.033 |
0.032 |
68.901*** |
-0.167 |
0.020 |
-0.181 |
-8.301*** |
神经质 |
0.353 |
0.124 |
0.124 |
288.045*** |
-2.309 |
0.136 |
-0.353 |
-16.972*** |
||
严谨性 |
0.283 |
0.080 |
0.080 |
176.831*** |
1.941 |
0.146 |
0.283 |
13.298*** |
||
宜人性 |
0.287 |
0.082 |
0.082 |
182.470*** |
2.383 |
0.176 |
0.287 |
13.508*** |
||
开放性 |
0.044 |
0.002 |
0.001 |
3.958* |
0.255 |
0.128 |
0.044 |
1.989* |
||
外向性 |
0.207 |
0.043 |
0.042 |
90.425*** |
1.597 |
0.168 |
0.207 |
9.509*** |
||
大五人格 |
0.108 |
0.012 |
0.011 |
23.815*** |
0.026 |
0.005 |
0.108 |
4.88*** |
||
第三步 |
核心自我评价 |
大五人格 |
0.205 |
0.042 |
0.041 |
44.486*** |
-0.023 |
0.005 |
0.096 |
4.410*** |
人际信任 |
-0.161 |
0.020 |
-0.175 |
-8.026***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从大五人格和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果看,性别具有重要的作用:女生在宜人性、核心自我评价上高于男生,这与女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对自我客观的认知有关;男生在开放性上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关,表现出率直、富有创造性、思路新颖,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从相关和回归分析看,大五人格与人际信任呈负相关、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正相关;人际信任与核心自我评价呈负相关;人际信任与大五人格的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与其余维度呈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大五人格的神经质维度呈负相关,与其余维度呈正相关。大五人格及各维度对人际信任有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大五人格及各维度对核心自我评价有预测作用;大五人格和人际信任对核心自我评价有预测作用。具有良好人格特征的高职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信任关系,更能表现出对他人的信任倾向,从而反映出更高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个体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待事物持积极的态度,在问题的处理上积极应对,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会更加顺利、游刃有余,表现出较高的人际信任度。
本研究表明: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可以预测人际信任和核心自我评价。因此,重视塑造高职生良好人格、增强人际信任感有助于提高核心自我评价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治病”走向“治未病”,从消极补救迈向积极预防,从治标不治本转向标本兼治。人格具有可塑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人格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其稳定性,人格不仅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模式,而且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念;针对不同学生的人格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学生积极人格特别是责任感进行培养,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36]。
开设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区分性别,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并给予专业指导。积极提倡“关注心理健康从自身做起”,引导高职生保持积极心态,学会调节不良情绪与心理压力,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真正实现心理自助。
组织多样的、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品格优势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提升高职生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完善人格;发挥学科带头人、辅导员、班主任优势、各系部心理专干、各班级心理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举办“魅力女生阳光男孩”才艺展示、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心理剧表演、职业生涯辅导模拟应聘[37]等形式客观的认识自我、进行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发掘自身的标志性优势提高自我效能感;招募同质性群体进行系列团体心理辅导,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进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信任,逐步增强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校园氛围。
[1] 崔红,王登峰.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234-240.
[2] John O P,Naumann L R,Soto C J.Paradigm shift to the integrative big five trait taxonomy:History,measurement,and conceptual issues[M]// John O P,Robins R W,Pervin L A.Handbook of Personality:Theory and Research.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08:114-158.
[3] 赵淑媛,蔡太生.女校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094-1096.
[4] 顾寿全,奚晓岚,程灶火,等.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354-356.
[5] 丁道群,沈模卫.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2):300-303.
[6] 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156.
[7] 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3):21-26.
[8] 伍明辉,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6):440-442.
[9] Evans A M,Revelle W.Survey and behavioral measurements of interpersonal trust[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8,42(6):1585-1593.
[10] 王晓丹,赵必华.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现状及其关系[J].黄山学院学报,2010,12(4):121-124.
[11] 郭晓霞.高等职业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3,11(5):294-295.
[12] Judge T A,Bono J E.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self-esteem,generalized 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1):80-92.
[13] Bono J E,Judge T A.Core self-evaluations:A review of trait and its role in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3,17(2):5-18.
[14] 吴超荣,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622-627.
[15] 甘怡群,王纯,胡潇潇.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J].心理科学进展,2007(2):217-223.
[16] 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人格倾向研究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7(1):116-121.
[17] 杜卫,张厚粲,朱小姝.核心自我评价概念的提出及其验证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7(5):1057-1060.
[18] 黎建斌,聂衍刚.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48-1857.
[19] 陈慧,甘怡群,温瑶,等.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构念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1):141-146.
[20] 李洪玉,崔英文,何一粟,等.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3):400-406.
[21] Judge T A,Van Vianen A E M,De Pater I E.Emotional Stability,Core Self-Evaluations,and Job Outcomes: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Human Performance,2004,17(3):325-346.
[22] 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III: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54-457.
[23]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10-212.
[24] 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验证及其量表修订[J].心理研究,2012,5(3):54-56.
[25] 王宝进.英文视窗版SPSS与行为科学研究[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6] 姚若松,梁乐瑶.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在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4):457-459.
[27] 王翼,李群,刘茹君.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2):103-106.
[28] 蒋国栋.“95后”大学新生大五人格与家庭环境相关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3):415-417.
[29] 徐芬,李欢,马凤玲.大学生信任倾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11,17(3):202-211.
[30] 沈潘艳,万黎,方圆,等.大学生人际自立特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独立于大五人格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6,39(6):1441-1447.
[31] 赵静波,祝超慧.大五人格在患者攻击性与医患信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3):2850-2855.
[32] Judge T A,Erez A,Bono J E,et al.Are measures of self-seteem,neuroticism,locus of control,and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indicators of a common core construct?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3(3):693-710.
[33] 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验证及其量表修订[J].心理研究,2012,5(3):54-60.
[34] 滕修攀,马丽.中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生活满意度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7):34-38+44.
[35] 丁雅馨,常馨月,李艳.护生人际信任与核心自我、安全感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6):136-138.
[36] 郭梅华,陈春慧,张灵聪.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大五人格关系及教育对策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3):73-77.
[37] 刘琛琳,张博坚.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探索与职业生涯规划: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9):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