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
在现代社会,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促使对积极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成了现今探究的新的趋势。20 世纪90 年代,贝特曼和克兰特(Bateman and Crant,1993)提出了主动性人格的概念(Proactive Personality)。主动性人格是指人能够克服情境因素,擅长把握机会,努力寻求新的途径,克服困难,敢于前行,积极改变客观环境的行为倾向,是具有稳定性的影响个体行为的人格。他们的观点是高主动性人格的人对于所处的客观情境能够勇于行动,懂得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敢于冒险,不怕犯错,战胜依赖;而低主动性人格的人表现不同,他们容易迷失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沉溺于悲观的想法,看不到光明的前景[7]。当今学术界把正负性情绪分为两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指正性的、向上的,能够体现快乐色彩的情绪,比如喜悦、激情、感恩、热情等,消极情绪则是负性的、悲观的情绪,更多地体现不满的色彩,包含忧虑、无助感、痛苦、失望等状态[9]。而无聊应对指个体保持乐观向上的信念面对客观环境和外界变化的生活体验,当一个人感到百无聊赖时,它能使个体摆脱这种状态,形成良性驱动[4]。而现今大多的研究都集中于应对压力等消极情绪,对于无聊状态的应对的相关研究很少,同时也缺乏实证研究。本文着重于对不同主动性人格正负性情绪对无聊应对的影响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近年来,心理学家们认为不同的个体在选择行为来改变自身状态时有着一定的个人偏好,能够对此种现象进行描述和定性的最佳的心理原因就是主动性人格。但是很少有人从无聊应对的角度进行研究,我们相信主动性人格的稳定和独特性,可以成为应对无聊状态的一个因素。
第二,随着对无聊状态研究的不断发展,关于正负性情绪与人格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但很少将它与主动性人格这一新的独特人格结合研究,而把关注点较多放在情绪这一单独因素的影响上。本课题察觉到了主动性人格新的研究视角,以积极心理学为研究基础,去关注它与情绪对无聊应对的共同影响。
第三,目前中国学术界对应对已经进行了很多的调查和探讨,但是较少有人涉及应对无聊这一研究领域,把握这一研究方向对我们有效地应对客观环境,从而做出适应性的行为,有着深刻的意义,所以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不同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其无聊应对的差异,正负性情绪对无聊应对的影响以及不同主动性人格的个体正负性情绪下无聊应对的影响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不同主动性人格、正负性情绪及无聊应对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究,并对这一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中发放问卷300份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280份(男97,女183)。纳入标准:本科生,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排除标准:专科学生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被试平均年龄20岁,身体健康。
(1)主动性人格问卷
考虑到主动性人格问卷的本土化问题,本研究采用的是由陈美君和凌文栓(2009)编制的主动性人格问卷,该问卷的编制过程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该问卷具有清晰的三维结构,即积极性、坚切性与变革性。三个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0.794、0.794,表明该问卷具有非常好的内容效度。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均高于0.700,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是0.853,说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该问卷采用六级评分,完全符合为6分;比较符合为5分;有点符合为4分;有点不符合为3分;比较不符合为2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
(2)情绪自评量表(PANAS)中文版
本研究采用的是沃特森和特勒根(Watson and Tellegen,1988)编制的情绪自评量表(PANAS)的中文版,经张卫东等人验证该量表具有跨文化一致性。问卷采用5分等级评分(1.非常轻微或没有;2.有一点;3.中度;4.比较强;5.极强)。该量表有着比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无聊应对策略问卷
本研究采用的是由黄时华、麦舒婷、陈文非编制的大学生课堂无聊应对策略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无聊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问卷一共包括18道题。其中认知指向、行为指向、认知回避和行为回避这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0、0.70、0.54和0.70。该问卷以81名大学生为被试,间隔4周后进行重测,计算两次测查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表明4个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90、0.76、0.82和0. 8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本土化的测量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学生在调查者的指导下填写问卷,要求他们如实反映自己的情况。调查者收集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并作统计分析。
在实施调查之前,首先要先征求被试的同意和支持,与被试进行充分的沟通,然后说明自愿填写以及保密的原则,利用被调查对象的自习课时间进行施测,当场收回问卷,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采用Excel及SPSS23.0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由表1可知,医学生的无聊应对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无聊应对的方式基本相同,并没有显著的不同。
表1 医学生无聊应对与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
Table 1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f boredom coping and gender of medical students
p |
t |
|
无聊应对 |
0.148 |
1.449 |
由表2可知,主动性人格(M=66.02±15.716)与无聊应对(M=55.69±8.237)呈显著性相关,
R(280)=0.500,p<0.01。
表2 医学生主动性人格与无聊应对的相关分析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active personality and boredom coping of medical students
M(N=280) |
SD |
R |
|
主动性人格 |
66.02 |
15.716 |
0.500** |
无聊应对 |
55.69 |
8.237 |
注:*p<0.05,**p<0.01。
由表3可知,正负性情绪(M=45.94±11.352)与无聊应对(M=55.69±8.237)呈显著性相关,
R(280)=0.281,p<0.01。
表3 医学生正负性情绪与无聊应对的相关分析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and boredom coping of medical students
M(N=280) |
SD |
R |
|
正负性情绪 |
45.94 |
11.352 |
0.281** |
无聊应对 |
55.69 |
8.237 |
注:*p<0.05,**p<0.01。
由表4可知,主动性人格×正负性情绪×无聊应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43.099,p<0.001,η2p=0.466],随后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主动性人格与无聊应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60.992,p<0.001,η2p=0.366],正负性情绪与无聊应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71.860,p<0.001,η2p=0.381]。
表4 主动性人格、正负性情绪与无聊应对的方差分析
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between active personal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and boredom coping
F |
p |
η2p |
|
主动性人格*正负性情绪*无聊应对 |
243.099 |
0.000 |
0.466 |
主动性人格*无聊应对 |
160.992 |
0.000 |
0.366 |
正负性情绪*无聊应对 |
171.860 |
0.000 |
0.381 |
从分析结果可知,高主动性人格的人与无聊应对的方式具有正相关关系。他们能够勇于行动,积极主动地去面对所处的环境;而低主动性人格的人与无聊应对的方式具有负相关关系,他们容易迷失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沉溺于悲观的想法。可见,主动性人格的高低对医学生无聊应对方式的影响很大。要培养高主动性的学生就要培育学生敢于冒险,不怕犯错,战胜依赖,乐于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的品质。这与之前众多学者的研究具有相似的地方。王玉佩等人也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所得结果显示高主动性人格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无聊应对的积极性。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他们的结论。
从分析结果可知,积极情绪与无聊应对具有正相关关系,拥有正性情绪的个体,在面对无聊状态时能够积极面对现实,对于所处的客观情境更积极地追寻创新与改变,努力塑造自己,敢于前行,拒绝沉溺无聊状态,能够把握机会,寻求突破,能够更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更迅速地从困境中走出来;而负性情绪与无聊应对具有负相关关系,拥有负性情绪的个体更愿意顺其自然,过于依赖外界,面对客观环境更加忍耐,以消极的态度应对,难以主动寻求改变,在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往往消极悲观,容易沉溺于无聊状态中,无所事事,甚至悲观厌世,产生不良的想法或行为。
从分析数据可知,不同主动性人格和正负性情绪对无聊应对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的主动性人格的人,正负性情绪不同,相对所呈现的无聊应对方式也就不同。外向爱交际、开放探求、积极乐观、具有较强责任感等人格的人,正性情绪强时,在应对无聊状态时所采取的方式也更加积极;外向爱交际、开放探求、乐于助人、责任意识强等人格的人,负性情绪强时,在应对无聊状态时所采取的方式相对较为积极;内向含蓄、自闭封锁、自私多疑、自律性差、容易消极悲观的人,正性情绪强时,在应对无聊状态时所采取的方式较为被动;内向含蓄、自闭封锁、自私多疑、自律性差、容易消极悲观的人,负性情绪强时,在应对无聊状态时所采取的方式更加被动。
此次调查将300名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纸质版问卷300份,回收纸质版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3.34%)。运用主动性人格问卷、情绪自评量表(PANAS)中文版、无聊应对策略问卷等量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剔除无效问卷,最后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过程中涉及各个专业、多个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能力、个体状态、感受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等,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此外,本次调查所用问卷题目数量较多,可能会出现习惯误差、疲劳误差等效应,会影响到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医学生的无聊应对的方式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医学生主动性人格与无聊应对的方式具有相关关系。高主动性人格的人与无聊应对的方式具有正相关关系,低主动性人格的人与无聊应对的方式具有负相关关系;
(3)医学生正负性情绪与无聊应对具有相关关系。积极情绪与无聊应对具有正相关关系,消极情绪与无聊应对具有负相关关系。
[1] Wilt J,Noftle E E,Fleeson W,et al.The dynamic role of personality states in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raversion and positive affect[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12,80(5):1205-1236.
[2] German D,Latkin C A.Boredom,depressive symptoms,and HIV risk behaviors among urban injection drug users[J].Aids & Behavior,2012,16(8):2244.
[3] Nett U E,Goetz T,Hall N C.Coping with boredom in school:An experience sampling perspective[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1,36(1):49-59.
[4] 任波,高健,宋金凤,等.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对无聊状态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3):79-86.
[5] 谭佳,苏文平.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2):54-57.
[6] 商佳音,甘怡群.主动性人格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3):548-554.
[7] 徐晶颖.正负情绪下主动性人格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2015(1):166-167.
[8] 黄时华,钟泳如,李玉杰.初中生课堂无聊应对策略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6):878-884.
[9] 王滔.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情绪应对策略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1):1736-1740.
[10] 黄时华,麦舒婷,陈文非.大学生课堂无聊应对策略问卷的结构框架及信效度分析[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8):455-462.
[11] 王玉佩.大学生正念与无聊倾向关系研究[J].知识经济,2014(24):36.
[12] 陈珑,于永菊,彭李.军校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其人格、认知偏向、正负性情绪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6):1731-1734.
[13] 许娟,张翠霞,邓学红.医学生社会支持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