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院,邯郸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尤其在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疫情前(翟文海 等,2022;王耀 等,2023)。大学生长期抑郁会使其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严重可致使学生自杀,威胁生命安全(赵颖 等,2021),如何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有重要意义。
受到心理求助污名的影响,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而很少寻求帮助(郝志红,梁宝勇,2011),其中个体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可以反映其在面对心理危机时是否会采取积极的求助行为(赵仪,2021),不同的研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相关因素(孔雪燕,郝志红,2021;余晓敏,2004;白汉平,肖卫东,2018;郑亚楠 等,2016;王耀 等,2022),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一定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之一,按照生态系统理论,班级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生态系统中的微系统(马蓉,2017),辅导员作为其中的管理者,是与大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老师,开展的心理健康预防性教育也是危机干预的重要组成之一(张继明,王东升,2018),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能力指标(郑丹丹,2006;陈建文,杨一平,2008;张瑶萱 等,2019),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还没有确切的实证研究。
根据认知社会学习理论,个人变量(如心理求助污名、主动性人格)通过与环境变量(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的相互作用,对态度(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会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心理求助污名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有负向影响(张瑶萱 等,2019),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大学生心理求助污名,提高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赵仪,2021)。主动性人格是人的个体差异因素,在心理健康教育层面研究较少,研究发现具有主动性的学生成长意愿更强,会调用资源,促进自身发展(高斌 等,2020;谈晓,2018)。
厘清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心理求助污名、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主动性人格之间的关系,探索出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机制,以及其中存在的边界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假设如下:(1)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2)心理求助污名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3)主动性人格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以心理求助污名为中介变量、主动性人格为调节变量,探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
图 1 研究框架
Figure 1 Research framework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于2021年11月至12月,对河北省某高校2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229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22份,有效率为96.94%。被试年龄在18~22岁,其中男性82人,女性140人。
(1)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问卷使用郑丹丹编制的量表,选项为1(“非常不符”)~5(“非常符合”)级,所评级别对应得分,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水平评价越高得分越高,经检验信度为0.98。
(2)心理求助污名
心理求助污名问卷运用郝志红和梁宝勇(2011)编制的量表,一共10个题目,选项为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级,所评级别对应得分,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污名程度越高得分越高,信度为0.90。
(3)主动性人格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采用陈美君编制的量表,量表中包含12个题目,选项为1(“完全不符合”)~6(“完全符合”)级,所评级别对应得分,主动性人格越强得分越高,信度为0.89。
(4)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运用郝志红等修订的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量表,包含18个反向计分题,一共有29个题目,选项为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级,所评级别对应得分,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越消极得分越低,信度为0.87。
研究收集的数据来自被试的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为减少该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在测量问卷中加入反向计分题,并对个测量问卷题目的反应方式做了处理:在问卷里运用不同的计分方式,有的是李克特5点计分,有的是6点计分。使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检验数据的共同方法偏差程度。将四个量表的所有题目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5.79%,小于临界值40%,因此,研究不存在较大的共同方法偏差。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可以看出(表1):心理求助污名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显著负相关(r=-0.49,p<0.01),心理求助污名与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显著负相关(r=-0.26,
p<0.01),与主动性人格显著负相关(r=-0.32,p<0.01),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显著正相关(r=0.24,p<0.01),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主动性人格显著正相关(r=0.19,p<0.01),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与主动性人格显著相关(r=0.50,p<0.01)。
表 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N=222)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variables (N=222)
M±SD | 1 | 2 | 3 | 4 | |
1.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 | 278.45±30.55 | 1 | |||
2.专业心理求助态度 | 96.34±11.96 | 0.24** | 1 | ||
3.主动性人格 | 49.36±8.70 | 0.50** | 0.19** | 1 | |
4.心理求助污名 | 20.28±6.46 | -0.26** | -0.49** | -0.32** | 1 |
注:* p<0.05 ** p<0.01,下同。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以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为预测变量,以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为结果变量,考察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发现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显著预测专业心理求助态度(β=0.24,t=3.67,p<0.001),如表2所示。
表 2 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Table 2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预测变量 | 结果变量 | R | R2 | ΔR2 | F | β | t |
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 |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 | 0.24 | 0.06 | 0.05 | 13.49 | 0.24 | 3.67*** |
采用PROCESS插件中的Model 5检验心理求助污名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重复取样5000次,95%置信区间)进行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效应分析,回归分析显示(表3、图2):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06,t=2.22,p<0.05);心理求助污名对寻求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0.87,
t=-7.63,p<0.001);主动性人格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表4),主动性人格水平在均值、高水平时随着大学生主动性人格水平越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就越强,即主动性人格可以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正向
影响。
表 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N=222)
Table 3 Test of mediating effect with adjustment (N=222)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 | 心理求助污名 | |
常数 | 113.49**(46.67) | 20.28(48.41) |
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 | 0.06*(2.22) | -0.06**(-4.06) |
主动性人格 | -0.03(-0.31) | |
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主动性人格 | 0.00*(2.02) | |
心理求助污名 | -0.87**(-7.63) | |
样本量 | 222.00 | 222.00 |
R2 | 0.27 | 0.07 |
F 值 | F(4,22)=19.97,p=0.00 | F(1,22)=16.44,p=0.00 |
注:括号里面为t 值。
表 4 调节效应结果
Table 4 Regulatory effect results
中介变量 | 主动性人格水平 | 水平值 | Effect | Boot SE | Boot LLCI | Boot ULCI |
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 | 低水平(-1SD) | -8.70 | 0.02 | 0.03 | -0.04 | 0.08 |
平均值 | 0.00 | 0.06 | 0.03 | 0.01 | 0.11 | |
高水平( 1SD) | 8.70 | 0.10 | 0.04 | 0.03 | 0.17 |
图 2 中介调节效应
Figure 2 Mediation effect
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与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鲜有实证研究,本研究研究其内在机制,即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怎么”起作用,“何时”起作用。研究引入了心理求助污名与主动性人格这两个变量,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获得了有意义的发现。
研究发现,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正向影响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心理辅导胜任力高的辅导员,通过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从中学习,对自我的认识、心理健康状况等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有了了解,了解、熟悉后会产生信任,促使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提高。证明了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的重要性,提示高校应当重视对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的培训,本研究结果对提高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方法、途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基于班杜拉认知社会学习理论,考察了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心理求助污名—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这一中介过程。结果表明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得分越高,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越积极,心理求助污名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与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越高,创造的班级心理氛围环境越好,心理求助污名程度越低,因此他们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越积极。而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越低,可能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没办法创造一个好的班级心理氛围环境,大学生心理求助污名高,导致他们专业心理求助态度较低。因此,在考量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与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时,我们要重视心理求助污名的作用。
主动性人格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显著。主动性人格是个体差异中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意向有重要的影响(陈建文,杨一平,2008)。相比于处于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处于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的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正向预测更显著,可能是因为高主动性人格,由于个体擅于搜集心理健康信息,获得资源,以及如何解决相关问题,促使改变,所以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高。低主动性人格的个体相对被动,不能够主动寻求信息资源,成长缓慢,因此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预测较弱。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作为预测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于心理危机干预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揭示了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与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关系,有实践价值。在教育中,探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对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培养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降低心理求助污名,教育学生积极行动,养成主动采取行动去收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习惯,学会面对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积极、主动地应对心理问题。
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研究采用的问卷调查,为自我报告方式,以后可以结合他人评价的办法收集数据,以减少单一方法的偏差。其次,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探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与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尚无法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影响,今后研究应采用纵向设计深入探讨。
(1)心理求助污名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与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既能直接预测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也通过心理求助污名间接预测专业心理求助态度。
(2)主动性人格调节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力与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关系。
[1] 翟文海, 张琼, 闫俊. (2022).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的 Meta 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43(7), 1055-1060.
[2] 王耀, 陈雷, 狄欣. (202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河北某高校调查问卷数据实证分析. 邯郸学院学报, 33(1), 100-106.
[3] 赵颖, 江敏敏, 王静, 等. (2021). 抑郁对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 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9(6), 922-926.
[4] 郝志红, 梁宝勇. (2011).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问卷在大学生人群中的修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5(9), 646-649.
[5] 赵仪. (2021).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6] 孔雪燕, 郝志红. (2021). 成人依恋风格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 自我表露的预期结果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9(5), 1115-1118.
[7] 余晓敏. (2004). 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
[8] 白汉平, 肖卫东. (2018). 个人成长主动性、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5), 72-74.
[9] 郑亚楠, 胡雯, 赖月月. (2016). 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心理污名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37(1), 78-81.
[10] 王耀, 陈雷, 狄欣. (2022). 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求助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月刊, 17(17), 27-30.
[11] 马蓉. (2017). 90后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班级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 长江大学, 荆州.
[12] 张继明, 王东升. (2018).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员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3] 郑丹丹. (2006).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特征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
[14] 陈建文, 杨一平. (2008). 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 高等教育研究, (8), 89-93.
[15] 张瑶萱, 周婷, 李佳佳, 等. (2019).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胜任力量表的初步编制. 中医教育, 38(4), 78-81.
[16] 高斌, 高显文, 吴晶玲, 等. (2020).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关系: 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心理研究, 13(6), 566-573.
[17] 谈晓. (2018). 高校大四毕业生主动性人格、心理资本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