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Open Access Journal Platform

logo
open
cover
Current Views: 735399
Current Downloads: 850332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SN Print: 2664-1828
ISSN Online: 2664-1836
Contact Editorial Office
Join Us
DATABASE
SUBSCRIBE
Journal index
Journal
Your email address

移空步骤如何落到实处 ——一则移空团体督导案例报告

How Will the Move to Emptiness Technique (MET) Steps be Put into Practice—A Case Report on the MET Group Supervis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 2023,5(6): 594-604 / 2023-07-11 look462 look553
  • Authors: 殷晓寒
  • Information:
    移空技术研究院,南京
  • Keywords:
    Group supervision; MET steps; Land on the ground
    团体督导; 移空步骤; 落在实处
  •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case report on the technical supervision of Move to Emptiness Technique (MET) . The supervision topics are: if the client can not relax in three tones, is it suitable to MET? What about frequent changes in target symptoms and signs? How to do space counseling for obsessive thinking clients? The case and supervision issues were discussed among the team supervisors, the chief supervisor and the general supervisor.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oints of supervision are sorted out: the MET counselor should fall on the feeling and behavior of each step, and ask questions that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feelings of the client. For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tendencies, MET counseling can overcome appearances with images. The advisor felt that this time the supervisor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all steps of the consultant will b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and deeply realized that every step of the removal technology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本文是一则移空技术督导案例报告,督导议题包括:来访者三调放松达不到放松状态,适不适合做移空?靶症状和象征物频繁变化怎么办?如何针对强迫思维来访者做移空咨询?团督成员、主督导与总督导对案例及督导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对督导要点进行了整理:移空咨询师要将每一个步骤都落在感觉与行为上、提问要贴着来访者的感觉提感性的问题;移空咨询不问诊断,有强迫倾向的来访者,移空咨询可以以物象克服表象;受督咨询师感觉本次督导解决咨询师“步骤都会显效难”的问题,深刻领悟到要将移空技术的每一步“落到实处”,方显功力。
  • DOI: https://doi.org/10.35534/tppc.0506055
  • Cite: 殷晓寒.移空步骤如何落到实处——一则移空团体督导案例报告[J].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2023,5(6):594-604.

1 受督案例报告简述

1.1 来访者基本情况及想要处理的问题

来访者,女,19岁,学生,双相情感障碍,有服药史,希望解决头疼的问题。

1.2 移空咨询过程

本次咨询是中科院心理所抑郁症研究“心花计划”项目中的公益咨询,设置为三次,包括一次初始访谈、一次正式咨询和一次一周随访。在初始访谈中了解到来访者希望解决长期困扰的头疼问题,初步确定了靶症状是头疼,象征物为一块石头。本次督导案例报告是第二次咨询,即正式的移空咨询。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案例报告对与督导议题有关的内容用逐字稿呈现。

1.2.1 三调放松

起初,让来访者坐直,进行三调放松引导时,来访者觉得眼睛闭不上,无法安静下来,脑子里有很多念头,经过再次进行三调放松后,来访者达到了相对安静的状态。以下是第一次三调放松的逐字稿:

咨:我们先做三调放松,三调放松就是调身调息调心。首先调整你的坐姿,坐椅子的前1/3,椅子的前1/3,对。

访:就是我椅子很小。

咨:哦,就是你不要靠在椅背上。

访:哦哦哦好。

咨:伸腰直背不要靠在椅子上,对。

访:嗯。

咨:然后两手轻轻的放在大腿上,(来访者按指令照做)好。然后做几次平缓自然的深呼吸,不要吸满不要呼尽,让这个呼吸能够平稳的过渡,从上一次过渡到下一次。平缓自然的深呼吸,然后随着呼气把头脑里所有的念头,随着呼气排出体外,让自己的身心安定下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身心安定下来了,就可以慢慢地睁开眼睛。(来访者很快睁开眼睛)怎么样?觉得自己安静了吗?

访:没有,但是我闭不上的(此处语音不清晰)。

咨:嗯,就是说还没有让自己安静下来是吗?

访:嗯。

咨:觉得哪地方没有安静下来呢?

访:啊,想法、思维……

咨:啊就是头脑里面的这种念头还是比较多,是吗?

访:嗯。

咨:没事,那我们再来做一次好吧。伸腰直背,(来访者坐姿略显僵硬)嗯,如果觉得自己坐的不舒服,可以调整一下,让自己坐的舒服一点,放松,对,两肩也放松。做几次自然舒缓的呼吸,只管呼气不管吸气,把那大脑里所有的念头想法,随着呼气呼出体外,把自己的身心都安定下来……(来访者闭着眼睛安静地坐着,大概1分多钟)。觉得可以了就睁开眼睛(大约十几秒后睁开眼睛)嗯,怎么样?比第一次好一点?

访:嗯。

咨:好,那我们往下继续啊。

1.2.2 确定靶症状

来访者初次接触移空技术时感到疲惫和头疼,并且觉得咨询过程中头也会一直疼,影响度为8分。

咨:今天你还是想解决头疼的问题吗?

访:我想解决疲惫、头疼,这两个是一起的吗?我也不知道。

咨:移空一般一次是处理一个症状,疲惫和头疼这两个症状咱们今天就先处理一个。

跟我讲话的时候,头也疼吗?

访:嗯,是的。我不知道怎么区分,我感觉疲惫的问题对我的影响更大一些。

咨:是头疼引起的疲惫吗?

访:我觉得应该是疲惫引起的头疼。

咨:最后是落在头疼上了,是吧?

访:嗯。

咨:我们现在聊天的这个当下还疼吗?

访:嗯,我感觉挺头疼的。

咨:如果我们要衡量一下你这个头疼的影响度,零分是没有影响,十分是最严重。现在对你影响是几分呢。

访:8分。

1.2.3 存想象征物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感受头疼的感觉,起初来访者感觉头上有块大石头压着,先是感觉在体内,紧接着感觉在体外,然后感觉到心口处,有明显的压迫感,最终还是感觉到头疼,头部仿佛被钢筋水泥包裹着。以下为存想象征物前半部分的逐字稿:

咨:那我们往下继续啊。就是说刚才我们聊到了你这个疲惫啊引起了头疼,那么这个疼的话,当你把它想象成一个东西,你觉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就像我们初次访谈时候聊的那样。

访:(凝神想了一小会儿)嗯,还是一块石头吧。

咨:嗯,那个石头是什么样的石头?

访:石头啊,像一块矿石。

咨:矿石是吧?

访:嗯,然后是金色的。

咨:大小呢?

访:大小的话,比较大,占据我想象画幅的1/3。

咨:嗯,想象画幅是什么概念?

访:您叫我想象之后,我脑海里有个画面,然后那个石头在正中间,占了整块画幅的1/3左右。

咨:哦。这个石头你感觉是在你的体外还是在你的头里面?

访:在我的头里面。

咨:头里面是吧,那个大概什么部位呢?头的什么部位?

访:(眼睛向右斜上方看了片刻)哦,不知道就是感觉在大脑的正中央的样子。

咨:哦,就是头顶心的位置了是吧?

访:哦,应该是……

咨:嗯,你感觉一下,没关系。这个要以你的这种感觉为准。

访:(低头闭目感觉,30多秒)不是体内是体外,那个画面没有在我的脑子里面。

咨:哦,那就是说外面的石头,就是你身体外面的石头,会让你的头疼,是这意思吗?

访:这块身体外面的石头会让我头疼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啊,我不知道,是因为它给我

很大的压迫感。

咨:压迫在什么位置呢?就是你头的什么部位?

访:我可以说它压迫在我的心口处吗?

咨:可以啊,就是说咱们不一定要按照上次我们初始访谈的那个时候的情况来。因为这个你的象征物吧,或者说你的那种感受的话呢,就以当下的咱们现在聊的这种情况为主,如果说你觉得它压在你的心口也可以,就是你要有身体要有感觉才行,有身体有感受是最好的。

访:压在我的心口处,让我很、很很紧张。

咨:让你很紧张?

访:嗯。

咨:嗯,石头压在你的心口上,你觉得紧张,是吗?

访:嗯。

咨:你再感觉一下,紧张感是石头引起的吗?

访:(闭目想了10多秒)让我啊,让我很困,也很头疼。就是在大脑皮层上半部的,就外面这一块儿(用手在头部比划范围)感觉到比较疼。

咨:嗯,怎么个疼法?

访:像被灌了东西。

咨:灌了什么?

访:像灌了一些泥浆之类的,这种水泥之类的东西,把我的头围起来了,就是从这围过来了(闭目皱眉,同时用手比划)。

咨:水泥一样的东西是吗?

访:嗯。

咨:它大概范围是在你的什么位置啊?

访:整个这个头顶,还是从我的额头,嗯眉毛以上的位置出发,一直延伸到……一直延伸到后脑勺(皱眉,用手托着额头显得比较吃力,一边用手比划)。

咨:哦,那它像个什么呢?有个什么东西扣在你的头上了,还是压在你头上了,怎么样?感觉一下。

访:像个壳是那种,手枪状的壳。但是开始是啊,在一个截面上是手枪状的,在整个立体范围是这种延伸的正好把它扣住了(低头想象大约十几秒,然后抬头)想象不到了,没了。

咨:没关系咱们慢慢来。刚才你说到的那个从额头到后脑勺像一个壳是吧?

访:嗯。

咨:这个壳的话,刚才你说那个手枪样的,你能给我描绘一下手枪样的壳,是什么样子的壳?

访:啊就像是一块矩形的,矩形的砖,就咱们平时是这个矩形砖,这个壳是这个样子。它从一个前面来看是这个样子的啊(用手比划)嗯,但是它是一个立体的图形。

咨:嗯。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啊,就是说你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好像这种一个方形的,截出来的一部分那种样子的一个东西。是吗?(用手比划)

访:啊没有那么尖啊,是就有点圆的,对对对,符合我的头的这个轮廓(比划)。

咨:哦,明白了,就像一个有一定弧度的对吧,一个壳一样,比如说扣在你的头上,是这意思吧?

访:嗯,是的。

咨:嗯,然后它这个左右呢?还是整个的就是正好把你的头把它扣住了,还是只是一部分?

访:等一下,我来看一下(低头感觉,双手托脑)。

咨:嗯,来感觉一下,不着急。

访:左右没有,只有就是啊上面这一部分,就是你所看到的没有这个的样子的(用手比划)。

咨:嗯嗯,好。那你这样吧,你给我描绘一下它的宽度吧,就是说大概是从你的这个眉毛往上,大概多宽然后一直到你的后脑勺,大概是宽度。

访:宽度大概就我的额头这么宽(在额头处比划)。

咨:额头这么宽啊。

访:嗯(双手抱拳,支住下巴)。

咨:我刚才听你的那个描述,我觉得好像一个头盔,然后把两边削掉了那种感觉,是这样吗?

访:嗯,是的。

咨:很好很好。然后我们俩都能比较清楚的看到这样一个东西。那你再给我说一下吧,它的这个颜色是什么样子?

访:灰色。

咨:灰色的哈。重不重啊?

访:很重。

咨:嗯,大概有多重?

访:啊我感觉大概能把我压垮的那种重量。

经询问,来访者给出了一个直角状,灰色,厚度0.5米,三四百斤重,内外光滑夹层粗糙、旧的、无味、冰冷的钢筋水泥质地的石块。

1.2.4 存想承载物

来访者描述象征物为扣在头上的钢筋水泥块后,咨询师询问用什么装起来移到远方去最合适,来访者脱口而出用一辆红色货车,并对这个货车描述得非常仔细。以下为存想承载物部分逐字稿:

咨:接下来咱们需要一个东西把它装起来,你觉得用一种什么东西装比较合适?

访:用一个货车。(来访者扭头望向窗外)

咨:什么样的货车?

访:红色的,车身上有一些白色喷漆图案,轮子是黑色的,车窗也是黑色。

咨:嗯,还有呢?

访:内胆是银色的,就是打开那个集装箱后门走进去,里面是银色的。集装箱的前面有两个窗子,窗子对应正驾驶位和副驾驶位能看到两个人。车牌号码是73198。

咨:嗯,不错不错,连号码都看见。

访:对。副驾驶没有人,驾驶位的那个司机有胡子,头发不是很长,寸头。

咨:好。

访:眼睛和鼻子都很大,他的车位是镂空的,镂空的后面对应着两个玻璃窗。就是从驾驶座这里可扭头回去看到我要装的那个东西。车的牌子是一个银色的logo,在w中间画了一横。

咨:很好,你这个说的已经很具体了。那这个货车载重量是大概多少?

访:500公斤左右。

1.2.5 填写记录纸A

来访者画图比较认真,前后大约一共用时5分钟。

1.2.6 三调放松

接着进行了两次连续的三调放松,来访者进入到相对放松的状态。(情况与静态操作时的三调放松类似,放松的程度不够深)

1.2.7 清洁与置放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取出象征物,完成了清洁处理(来访者主要进行了承载物的清洁),并把象征物放入承载物中。以下是部分逐字稿:

咨:现在我们需要把刚才那个水泥块和货车清洁,打扫一下。你检查一下上面有没有脏啊、灰啊,要把这些都清理清理。然后把水泥块装到这个货车里面。

访:闭上眼睛吗?还是?

咨:你想怎么样做就怎么样,你觉得闭着眼睛做可能效果更好一些,那你就闭着眼睛。如果你想睁着眼睛也可以。

访:好了。

咨:嗯。你能跟我说一下怎么洗的吗?

访:我是拿拖把在上面拖了一遍。就很神奇就是,我拖了之后它变成白色的了。边缘用抹布使劲擦了一下。然后货车里面是有个人给我开了门,我就拿着拖把在那里拖,把四个面都拖完了,都变成白色的了。(闭着眼,边说边用手比划)

咨:嗯嗯。

访:我尝试把石块搬进去,搬到那个卡车里面,然后发现搬不动,然后用了一个起重机把它铲上去。用锁也锁好了。装好了洗好了,就在我眼前,后面对着我。

咨:嗯。集装箱也锁好了吧?

访:然后就把它锁上了。

咨:那个锁它是怎么锁的?

访:那个锁的插销有点像那个冲锋枪那种形状,红色的。

咨:挂锁还是什么其他的锁?

访:是一个金色的挂锁。

咨:那这个车门我们在后面的移动过程当中,它不会打开对吧?

访:嗯,车门不会打开了。锁住了。

1.2.8 移动与空境

咨询师指导来访者把卡车放到眼前,并移动向远方,卡车不见后,继续移动,直至来访者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来访者感觉有点轻松,紧接着又觉得有些不适应,未在空境中停留太久。

咨:很好。那我们继续。这个装象征物的承载物在你眼前了吗?可以看清楚吗?

访:嗯,可以看清楚。

咨:好,现在请你把它向你眼睛的正前方移动1米。

访:嗯,移动了。

咨:嗯,3米。

咨:跟1米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吗?

访:感觉远了好多。

咨:好的,回到眼前。

访:让那个车回来,是吗?

咨:是的。

访:嗯,到了。

(由眼前到7米之间来回移动10多次,其间来访者有用手揉眼睛的动作)

咨:想问一下你,被移物距你远近不同,有什么感觉?

访:有,离远就有空旷了一点,就没那么害怕,没那么大压迫感。

咨:噢,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离你远点就感觉舒服一点。

访:嗯啊,离远是舒服一点。

(7-30米来回移动10多次)

咨:有没有一个点是你能看见它的最远的点?

访:有,30米。(用手揉眼,打哈欠)30米看不见了,但是我可以感觉到它。

咨:在刚才移动的距离中,有没有一个点,把被移物放在那儿最舒服?

访:有,10米。不是特别近也不是特别远,挺舒服的。

咨:你是想让它不动了,还是越远越好?

访:我想还是远一点吧。

1.2.9 移回与评估

没有移回,来访者打分影响分为5分。

1.2.10 填写记录纸B

未填写记录纸B。

1.3 咨询师反思

(1)此次移空操作前测8分,后测5分,疗效评估为有效。从咨询师的角度看,心态不够稳定,求成心切,过于急切地想要做好反而没做好。超距移动时,在来访者明显不想移的状态下还要硬移。

(2)在一周后的随访中,发现来访者不仅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还伴有强迫思维,并且正在服用相关药物。来访者担心会因此无法入组“心花计划”,所以没有告诉咨询师。来访者反馈在进行三调放松及其后需要用头脑去想象的时候,大脑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念头,但是为了集中注意力完成咨询师指导的任务,又不得不克服它们,所以感到特别费力。

2 督导议题

(1)经过与来访者确定的当下的靶症状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发现并不是真正的靶症状,这种情况是否常见?如何避免?

(2)在锚定象征物时,来访者变化了3次,从头内的石头变成了压在心口的紧张感,后来又变成了头部外面的钢筋水泥壳,象征物会频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三调放松困难,或者勉强能做,但是达不到放松状态,这样的来访者适不适合做移空?

(4)移空技术不问诊断,但是在强迫思维状态下的来访者是否适合当次的移空?

3 督导过程

3.1 督导设置

本次团督群体由受督者、主督导、总督导及团体成员25人组成,采用网络会议形式,全程时间约90分钟左右。首先由受督者呈报案例及督导议题;其次由团体成员针对案例和议题提问,受督者回应;接着主督导进行督导;最后总督导进行元督导。

3.2 督导过程

(1)督导开始,受督咨询师用15分钟呈报案例并提出督导议题,之后进入成员提问和受督者回应环节。

(2)主督导对四个督导议题进行督导。

首先针对双相情感障碍、强迫思维的来访者来说,能做到有效,这次咨询本身可以说是很成功的。依据以往经验来看,一般如果觉得一次移空不太成功再回过头看的话,问题多出现在前三步,如果能做出些调整,后面的问题就会少一些。

关于靶症状确定的时间节点很重要,不要依赖或受到初始访谈的影响,而是要三调放松过后确定。靶症状不能是模糊的,锚定准确就会更聚焦到负性情绪或是负性感受;关于象征物频繁变化可能是来访者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处于自我保护状态,没办法完全处在感受中。可以专门用一次访谈时间与来访者共同探索,让来访者熟悉具象思维;关于判断是否适合做移空,如果完全没办法做三调放松就可以判定不能做移空,如果可以勉强做三调放松,放松程度可能就相对低一些,这时候咨询师可以适当降低对本次咨询的期待,同时,加做一次三调也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关于有强迫思维是否适合在当次做移空,要看来访者能否做三调放松、能否进入具象思维的状态。

3.3 总督导督导要点

3.3.1 如何指导来访者做三调放松

把调身调息调心的要求一下全部说完让来访者去做,就不如一步一步分开引导着做,让每一步落到实处,如此才知道来访者能不能做。用催眠式的引导也不行,被动精神状态下来访者不清醒。

3.3.2 关于靶症状的变化

咨询师在确定靶症状的时候,询问来访者是否“还是”想处理头疼的问题,这是将来访者带回了过去,而不是在当下。当来访者反映想解决疲惫的问题,咨询师依然抓住头疼不放,没有跟住来访者,这也不是在当下,所以靶症状比较“虚”,没有落在实处。来访者实际是想解决疲惫问题,但是咨询师硬将其固定在头疼上,以至于后面靶症状发生变化。出现这种情况时,咨询师一定要带领来访者仔细感受,到底是疲惫还是头疼,可以先问象征物,头疼是什么,疲惫是什么?再对比象征物,然后再确定靶症状。

3.3.3 关于象征物的变化

咨询师要贴着来访者的感觉问,比如头疼,问“你觉得是什么引起的疼”,就不如问“你觉得是哪种疼,哪个部位疼的最明显?”比如:“这块石头是怎么让你疼的,是扎的还是碰的疼?”而不是“石头为什么让你疼?”。移空技术提问时不问为什么,只问是什么,每一句话都得问到位才行。来访者说象征物是块金色的矿石,金色不是负性的颜色,所以石头不一定是真正的象征物。石头的大小占来访者想象画面的三分之一,这不是感觉而是形象思维,不够具象。由于问题问得不到位,所以象征物会从头内跑到体外,从头上跑到心口,又回到头上,最后变成灌了水泥。实际头疼的感觉是灌水泥的感觉,不是石头压的感觉。实际上做的最好的移空案例,就是很平常没有什么奇特的,但是特别顺利。不是要问出什么特别的东西,而是每一步都要贴着感觉,真正落在提感性的问题上,提感受的问题上。

3.3.4 关于强迫思维的来访者能否做移空

不用过分强调或在意诊断,要时时刻刻把来访者带进感觉和行为里,可以用物象来克服表象,当每一句话都问到感受和行为上,就更容易让来访者跟着咨询师走。一定要把移空的具象思维和无象思维发挥到极致,发挥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是具象的行为就是具象的思考,不要给来访者空间去进行强迫思维。这也确实考验每个咨询师把握进程节奏,以及和来访者共情的能力。就目前来看,大家十个步骤掌握运用问题不大,但怎么能做得更扎实,让每一句话都落实在步骤上,不让来访者有机会停留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中,是大家在今后需要提升的。

3.3.5 关于移动过程中的指导语

本案例中,咨询师有这样的问话“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移动物)离远了你就舒服一些”,这句话问题在于明明是感性的偏要问成理性,把来访者从感性里拉到了理性上,没有落到实处。来访者有感觉,远了是很舒服的,咨询师还特地让她要理解一下,实际上出了具象思维,还是用了理性判断。具象其实就两个方面,一个是感觉,另一个是行为,行为也是具象的。咨询师要随时贴着来访者的行为和感受,来决定该说什么话,最好的移空咨询一定是都是很短的话,用非常简单的几个问题,永远贴着这两样东西问。

4 受督心得

4.1 心态方面——心意愈诚,收获愈多

移空是一门行知合一的功夫,上手容易精通难,所以要想提升功力,一要靠自己钻研,二要靠别人指点。别人指点的途径之一就是参加督导,方式也有两种,一是看别人被督导,二是自己被督导,对受督者而言收获最大的是第二种,好比是“看人吃饭和自己吃饭”。

4.2 专业方面——落在实处,方是功力

此次督导的最大收获是“落在实处”:落在实处=落在感觉上+落在行为上+落在当下上。

(1)关于确定靶症状,应以来访者的感受为准,可引导出不同的症状及象征物,再在之间互参,从而确定最终的靶症状,不是来访者在初始访谈和三调放松后说的靶症状就一定是最后的靶症状,更不能以咨询师先入为主的靶症状为准,否则就会产生靶症状及象征物不准确,靶症状及象征物飘忽不定的情况。

(2)不要让来访者去想象,而是让他们去感受,比如头疼,贴着感觉问就是问,怎么疼?哪个部位疼?而不是问为什么疼?什么原因引起的疼?让来访者能够明确自己的感觉,并且脱口而出的问话才是好问话。

只有落到实处,移空的过程才会流畅,语言才够生活化,效果才能理想。

5 讨论

本次督导,大家对移动物的大小与咨询师下指令的距离是否合适进行了讨论。有咨询师认为,咨询师在下指令时要具象地感受移动物的大小,并根据其大小下指令。在本案例中,移动物是货车,初始移动距离为1米可能太近了;另一些咨询师认为,应以来访者的感受为准,如果来访者觉得可以就行。本案例咨询师认为,在存想承载物的过程中,来访者扭头看了窗外,很可能是现实中存在的物品,像是载重0.5吨的小卡车,一般不会太大,所以根据经验让来访者初始移动1米。总督导认为原则上是要根据移动物的大小下指令,但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跟随来访者,因为这是心理现实而非物理现实,如果航空母舰30米看不见了,进入超距移动也没问题。

(本督导案例发表已获来访者的知情同意与书面授权)

致谢:感谢心花计划督导工作小组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天君,本哈德·特林克勒.移空技术操作手册——一项本土化心身治疗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

[2] 刘天君.当心理咨询遇见传统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19.

[3] 周文,陈益.如何做好移空技术的初始访谈[J].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2021,3(2):114-119.

[4] 刘天君.心理空境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目标[J].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2021,3(7):546-549.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86 027-59302486
Top